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精華】讀書筆記作文彙編十篇

文學 閱讀(1.8W)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書筆記吧。你想好怎麼寫讀書筆記了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書筆記作文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讀書筆記作文彙編十篇

讀書筆記作文 篇1

從小我們就在提醒中過著日子:天氣剛有一絲風吹草動,媽媽就說,別忘了加衣服;才剛結識了一位朋友,爸爸就說,小心他是個騙子;取得了一點成功,還沒容得笑出聲來,所有關心你的人一起說,別驕傲;你沉浸在歡樂中,自己不停地對自己說,千萬不可太高興苦難也許馬上就要降臨……

提醒注意跌倒,提醒注意路滑,提醒上當受騙,提醒榮辱不驚……長輩們提醒過我們一萬次,卻不曾提醒我們幸福。這使我們往往忽略了幸福的存在。

幸福不喜歡喧囂浮華,常常在暗淡中降臨:貧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塊糕餅;患難中心心相印的一個眼神;父親一次粗糙的撫摩;朋友一個溫馨的字條……這都是千金難買的幸福呀!

幸福有時會同我們開個玩笑,喬裝打扮而來:機遇、友情、成功、團圓……把這些幸福的小珍珠串成一串項鍊,戴在你的脖項間,便造就了你幸福的人生!

讀書筆記作文 篇2

讀了這篇故事我領悟到了:一定不可以撒謊。

書中一次又一次的欺騙別人,別人好心去救他卻遭來他的嘲笑。

有一次狼真的來了。他大聲呼救也沒人來救他,最後他的羊死了。

讀書筆記作文 篇3

看了很多遍的紅樓,以前總是覺得林黛玉的一生是那麼的淒涼,總也不忍看後幾回中的黛玉焚稿,寶玉成親。覺得那麼殘忍的結局,知道就夠了,不想一遍遍去複習那種傷心。

手捧那百年不朽的《紅樓夢》,在靜靜的深夜,再次讀了起來。

我先到了黛玉葬花的地方,依稀聽見有人念道:“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我不禁嘆曰:“如此一個富有才華的瀟湘妃子,下場竟像那落花一樣,真是令人心悲。

看,怡紅院那邊,晴雯正在撕扇子呢!她也不知道自己最後的結果。

哦,紅顏薄命的還有好多好多......

我心悲,為何黛玉要還淚;我心愁,紅樓一夢心憂憂!

紅樓...紅樓...

看到黛玉的鬱鬱而終,依然那麼難過。可待到讀完,聽甄世隱說著什麼“蘭桂齊芳”我不由黯然。薛寶釵這樣的人物,也要像李紈一樣,將一生都葬在這片冷酷的園子裡嗎?

以前的我,是很討厭薛的。從蜂腰橋撲蝶到最後的成親,我一直都覺得她是一個既冷酷又自私的人。可是現在,我竟然不由不同情她了。其實細想起來,她的悲劇也許比林的更令人嘆惋。

薛寶釵家境富足,從小飽讀詩書,接受的是極為全面而正統的教育。賈母總是誇她“沉靜寬厚”。沒錯,這正是她從小被教育的為人方式,也是古代女子應有的美德。甚至悲喜都不應形於色,否則就是“不尊重”。綜觀全書她的舉止,幾乎從未超出這些束縛。只有一次寶玉將她比做楊貴妃令她大怒,可也只是冷冷用一句話反諷過去。以前最恨她在蜂腰橋下陷害林的一段。現在想來,其實也並不是完全不可以理解的惡毒舉動。她從小生長在富商家庭,這種“趨吉避凶”的法門應該是早就深深印在心中了吧。雖然她的做法很自私,但在她,也許認為人理所應當就該這樣應對。其實她才是最可悲的人,一生都被別人的看法和所受的教育支配著。從來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沒有開心也沒有不開心,只是按照理所當然的道路走下去。從未得到過全心全意的愛情,也沒有誰真正地關心過她。而她,也就認為世界本就如此。認為夫妻間有的不是真誠的感情而是“舉案齊眉”的尊重;認為母女間有的不是血濃於水的親情而是服從的孝道。這樣冷酷的綱常,竟是她遵守了一生的原則,而且還毫無知覺地麻木著。

她的作為,其實並沒有多少是自由的選擇。她只是一個典型的循規蹈矩的服從者。她是聰慧有才的,卻被教育著認為女子讀書也是無用。香菱和湘雲談詩她說道“一個女孩兒家,只管拿著詩作正經事講起來,叫有學問的人聽了,反笑話說不守本分的”;她也熟悉劇作戲曲,卻認為這些淫詞巧句是不能為端莊淑女所知的,因而委婉地批評寶琴的詠古詩;她像任何人一樣希望有美好的生活,但當母親為了賈府的權勢而把她嫁給痴痴傻傻的寶玉時,因為母親告訴她說已經應承了,也就只有流淚接受。直到最後寶玉出家,她的悲劇達到高潮。即使在這時,她依然是不能由著本性而為的。王夫人說:“看著寶釵雖是痛哭,她端莊樣兒一點不走,卻倒來勸我,這是真真難得的!”可想想寶釵如此人物,又這樣年輕,此時想起自己的一生將如何結束,她的痛苦其實並不在黛玉焚稿之下呀!可她依然只能剋制著,這是她的“尊重”!

與林相比,她的一生也許更為可悲,林至少還追求了自己的幸福,而且得到了一份真誠的感情,最終一死解脫了所有的痛苦。而寶釵一生“愚昧而不自知”,而且依她的性格,終其一生,也只能是任由生活這把鈍刀一點一點地宰割!

“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

這幾句判詞,註定了薛是紅樓數場悲劇中的一個。對於她的一生,作者曹雪芹應該也是嘆惋的。

讀書筆記作文 篇4

媽媽做為我們組的指導老師,帶著我們讀書,經過一週的時間閱讀了《會飛的教室》這本書,在這本書中我有了自己的收穫。

人在逆境中不斷成長,正如戴馬亭一般,雖然成績優異,卻家境貧寒,但正是這種缺憾,給予了他學習的動力,使他在學習中、成長中練就了冷靜清醒的特性,越是困難越要勇敢向前。

這就是我要學習的。

讀書筆記作文 篇5

天永遠不會那麼藍,水永遠不會那麼清澈。而你我也不會永久的在一起,我們是兩個世界的人,我不可能成為你的一半,你也不會成為我的另一半,但我們卻能做好朋友。世界上不只是有愛情的,當愛情失落時,你應該選著會讓你開心、愉快地友情,那種情感沒有一點汙漬,只有一份份的純潔心靈。

我們都要學會忘卻、珍惜和放棄。世界上沒有一個東西會永遠保持最美的,而你我卻可以將我們的快樂回憶存放在心裡。不是為了有一天你能記起我,而是為了彼此不會受到更大的傷害。

那些的事都已成點點滴滴,對於我來說只是回憶的物件。如果覺得不好,那麼就選擇忘卻;如果覺得快樂,就去抓住好好的珍惜;如果覺得傷心,就放棄。雖然很難,但只要想起對方,你就會知道,你做的是真確的。

遇到背叛了,我就會去腦海裡尋找你和我的回憶。每一次想起來我就會暗暗的開心。至少我會覺得曾經有個人是真的對我的;遇到愛情挫折時,我會去尋找,至少我會覺得曾經有個人深深地愛著我;不開心時,我會去尋找,至少我會覺得曾經有個人給我留下了快樂。

如果,我們會再次相遇。就請我們來到咖啡館,品嚐濃濃的咖啡,坐下傾吐一下我們離開彼此後的'事情。那時候我會告訴你:“糖果不再甜”。那時的我們也許會哭、會懷念,但我知道,我只要走出這裡,我就不再是以前的我了。

我會擦乾眼淚,站在咖啡館門口,烏黑的秀髮隨著微風輕輕擺動,嘴上勾起一道完美的弧線,那時候的我煥然一新。大聲喊道:“如果糖果不再甜,那我就將它成為我回憶的一部分。”

愛情是人生的一道難關,說分手卻又捨不得,那為何不分手過後做朋友,將當初的快樂回憶儲存起來,將痛苦回憶銘記於心它將告訴你愛情。

讀書筆記作文 篇6

教師,是一群普通的人所從事著的一份聖神的事業。在這個社會上,每個人所所扮演的角色不同,關鍵在於自己的理想。通過閱讀(教師人文讀本)這本書,使我對愛,對教育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

有句話說:“活在當下”。其實,每個人的命運還是掌握在自己的手裡。雖然從出生到長大,基本是家長在為自己做主。但今後還有漫長的幾十年,仍然有自己選擇的機會,是選擇努力踏實地度過還是空虛而歸,全在自己。每看到書上的某一個片段,我總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覺得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沒有一雙慧眼,去發現學生的長處與潛力;平凡得沒有一雙巧手,把學生引領到更加廣闊的天地中去。教育的最終是育人。如何在教育的過程中讓一個人具備品德的高尚?我想:一個品德高尚的人,不論他為金錢去奮鬥還是為理想奮鬥,只要是努力的奮鬥,公平的競爭。在奮鬥的過程中不忘父母,不忘時時去幫助別人,他都可以說是品德高尚的人。

(教師人文讀本)同時也為我們指明瞭新的教學觀。這就是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品德,更主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注重在教學中創設使人思考、激勵探索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獲得知識資訊的過程真正成為學生心智發展的過程。與此同時,作為“傳道、授業、解惑”的教育者也應成為實踐“終身學習”理念的楷模。重視和加強繼續教育,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

(教師人文讀本)裡面的文章都是經過編者精心挑選編排的。每篇文章都在寫我們教師。第一篇文章(名師)就深深打動了我。文章中講述的幾位老師,都是一些名師,從一些瑣碎小事,從不同的角度,表現出平凡老師的不平凡之處。這幾位老師無愧於“太陽底下最崇高的職業”。這些名師讓我懂得了要用良心去對待每一位孩子,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該用良心去教育每個學生。

書中有一篇(我不知道該怎樣進行教育——關於陽陽的故事)的文章,在很多教育文章中我都曾經看到過。不禁讓我想了很多。在自己短暫的教學之路上,也碰到過不少象陽陽這樣很有個性的孩子。他們中大多都希望得到老師的鼓勵、表揚和認可。而我們則往往被他們的調皮、豐富的想象力給嚇到,不願意給他們表現的機會,甚至說話的機會都不給他們,對他們往往是很嚴厲的。而陽陽的老師總是鼓勵他、提醒他、點撥他……他覺得老師是自己的朋友,心裡話都願意和老師說,同時對學習也產生了興趣,陽陽變得非常優秀。我不禁感嘆,陽陽遇到了一位好教師。

不管是學習成績好的學生,還是學習成績差的學生,我們老師應該平等的對待每一位學生,讓他們每個人都感受到老師一直在關注著他們,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愛包圍著他們。

教師要以“四真”贏得學生,而不是用教師權威壓服學生。“四真”即:“真情實感,真抓實幹,真才實學,真知灼見。”教師要深入到學生當中去,瞭解學生的真實想法,猜測和武斷地下結論最容易傷害孩子純潔的心靈。用心靈走進心靈,這既是教育的條件,也是教育的本身,教師只有深入到學生的內心世界,給孩子真誠的愛,教育才能有的放矢。(教師人文讀本)讓我更懂得了教育學生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這樣才能開啟學生心靈的窗戶,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讓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

蘇霍林斯基曾說:“教育,首先是關懷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去觸及幼小的心靈。在這裡,誰有耐心和細心,誰就能取得成功。” 徐匡迪先生也說過一句話:“教育是事業,事業的意義在於獻身;教育是科學,科學的價值在於求真;教育是藝術,藝術的生命在於創新”。

這本書裡面的故事,裡面所說的每一句話,所講授的每一個道理,在今後的道路上會成為我從事教師職業的指明燈,教育者之人格,需要不斷的勵煉。

我們要用愛去教育學生,“要學生親其師,教師必須先愛其生”的道理,相信我們經常會談到,教師只有熱愛學生,尊重學生,熱情地幫助每一位學生,提高他們的自信心,才能使每一位學生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本書中也說到:人文精神博大精深,但首先是愛,惟有了愛,我們才能成為一個育人之人。我們愛祖國、愛同胞、愛親人,當然也愛自己。愛科學、愛藝術、愛自然,但我們對教育和可愛的學生應付出更多的愛。在愛的基礎上,我們還要堅守和充分我們為師的一些基本觀念:平等、真實、守信、博學、崇德…這些是我們立足於世的根基,是我們生活的座標,也是我們為人師表的基矗

首先,教師要抱著一顆愛心,師生共建“民主”的教學氛圍。“要創設民主的教學氛圍,教師首先要放下“教師”架子,以真實又真誠的態度與學生交流,消除學生的疑慮和畏懼,讓他們敢與老師講真話,樂於和老師講心理話。在課堂上的我,有時侯會不經意就出錯了,學生會毫無顧忌的指出來,我也欣然接受。教然後知困,學而後知不足,與學生民主平等,真誠以待,平等對話,彼此有了收穫。他們也會將一些競賽題目等他們喜愛的知識來考考我,久而久之,與學生之間的關係就會既平等又和諧。成績差的學生往往比較有自卑,在課堂中有好勝的心但缺乏取勝的力,在平時希望親近教師卻又怕被老師看不起,對於他們來說更需要教師給予他們更多的鼓勵。撇撇嘴、搖搖頭、瞪瞪眼、皺皺眉都可能挫傷他們的學習自信心,而點點頭、笑一笑、蹺蹺大拇指等細小的動作都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其次教師要有慧眼,學生的潛能是靠教師去發現,去挖掘的。(學習的革命)一文告訴我:“做教師首先要相信你所有的學生都是天才,你才會認真地教每一個人。”我領悟到,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教育不是要改變一個人,而是要幫助一個人,當我看到書上的這一個片段時,總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對待學生的態度,對待家人的態度。我慨嘆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沒有一雙慧眼,去發現學生的長處與潛力。平凡得沒有一雙巧手,把學生引領到更加廣闊的天地中去。

有很多孩子在學習上特別懶惰沒有吃苦的精神,這需要教師的不斷引導,激發出熱愛學習的慾望,讓她體會到學習的樂趣,那樣才會有動力。比如,面對成績落後的學生,老師首先要從心裡接受他們的差異,認同他們的學習認知能力,放大他們的優勢,從內心接受他們,喜歡他們,冷靜思考他們目前的狀況,找到問題所在,想辦法一點一點幫他們把基礎補上,把能力提高。發自內心的關愛是無私的,是偉大的,是能感動學生的,它能讓老師耐心指導,能讓老師想方設法和他們一起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內心的關愛也能讓學生感到無比的興奮,讓他們對自己充滿信心,對求知充滿渴望。我們身邊很多優秀的老師,她們用無私的愛,用真誠的心,去關心學生,幫助學生,讓他們更好地成長,更健康的發展。

最後教師還應該是一個全才,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品德,更主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個競爭的社會中,工作中的人,不僅要學習實踐知識,還要不斷充實理論知識,因為知識也在日新月異地發生變化,舊的知識會不適應這個社會快速前進的車輪,你不努力去學習,就會被社會淘汰。特別是作為一名教師,人們常說:“要想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必須有一桶水。”但隨著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步伐的加快、教育理論和實踐的發展、現代教育技術的更新,尤其是網路媒體的崛起,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遠遠不止課堂教學一種形式,學生的道德觀和價值觀也日趨多元化,教師要想維護其在知識上的權威地位,並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方面正確引導學生,教師擁有“一桶水”已遠遠不夠了,教師應該是“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所以,教師要學為人先,與時俱進,做適應時代要求的學習型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創設使人思考、激勵探索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獲得知識資訊的過程真正成為學生心智發展的過程。與此同時,作為“傳道、授業、解惑”的教育者也應成為實踐“終身學習”理念的楷模。重視和加強繼續教育,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

我們是教師,都是些普通人,但我們從事著神聖的事業。我們每天面對的是人,我們的學生,他們天真、可愛、充滿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們對我們無限的信任和敬慕。我們付出了愛,就會得到的是更多的愛和尊重。

教師要尊重學生個體,在教學過程中優化實施素質教育的人文環境。具體地說可從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尊重學生的愛好,給學生一種期待的目光。

陶行知曾說,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為此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愛好,給學生一種期待的目光。面對學生眾多不足稱道的小愛好,老師應多一份理智,少一份衝動。

二、尊重學生的差異,給學生一種進取的力量。

差異普遍存在。人的知識有多少,能力有大小,學生是一個有著強烈求知慾望的發展中的人。尊重學生的差異,要有足夠的精神力量去關心他們,要有包容的愛心去激勵他們,要有足夠的耐心去等待他們的轉變。不能以教材和考綱為本,必須以學生個性發展為本,給有差異的學生一份公正,讓他獲得一種進取的力量。

教師在與學生相處中,應當主動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傾聽他們的心聲,尊重他們的祕密,給學生一份自我料理的土壤。

尊重學生個體,營造一個讓他們樂於生活其中的溫馨世界。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改善師生關係,切實優化素質教育的人文環境,才能喚起學生生命的全部熱情,使學生心扉得以敞開,情感得到釋放,能力得到發展,個性得到張揚

情感有遷移的功能,學生對教師的情感,遷移到學習上,可以產生巨大的學習動機。教師看到的將是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高漲,教育工作的事半功倍。

教師首先要放下“教師”架子,以真實又真誠的態度與學生交流,消除學生的疑慮,讓他們敢與老師講真話,樂於和老師講心理話。其次,讓學生在課堂上感受“我能行”。教師不能總以成人挑剔的眼光去評判學生的勞動結果,任何的輕視和諷刺都可能讓學生從緊閉心靈之門,不再與老師真誠地交流。因此,教師應積極支援並參與學生引發的問題的討論,滿足學生被尊重的需要,用積極性的評價使學生感受到“我能行”,消除自卑,樹立自信。我在課堂教學中堅持“無錯原則”。正面看待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各種活動,理解他們可能出現的錯誤,允許、容忍學生的錯誤,做到“讓敢於發言的學生不帶著遺憾坐下”,“對每個積極參與的同學都畫上滿意的句號。”

教學活動是學生知、情、意的綜合體現。融“智慧碰撞、情感交流”於一體的師生對話,會保護和滿足學生情感的需要、自主活動、成功展現自己的需要,同時也帶來教育教學效果的提升。

這樣,學生們也從老師給他們的熱情的、語重心長的話語中,體會到老師對他們的友好、尊重、理解和期望。這一做法,使學生的苦惱和困惑得以消融,幫學生辨明瞭是非,明確了前進的方向。老師的愛心換來了學生進步的信心;老師的熱心、誠心贏得了孩子們向真、向善、向美的一顆顆純真的心。

蘇霍林斯基說:“教育,首先是關懷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去觸及幼小的心靈。在這裡,誰有耐心和細心,誰就能取得成功。”讓我們通過飽含愛心、耐心和細心的情感去打動學生的心絃,使校園不只是成為學習知識的場所,更是學生精神的家園。

讀書筆記作文 篇7

“學會生存”包括三個層面的意思。

一是學會維持生活的知識與技能。這包括就業前接受教育和就業後接受繼續教育。

二是爭取有保障的生存權利。在資訊社會中,經濟、科技與社會的發展變化不但是永恆的,而且變化的速度比以往任何時代都要快,我們不能指望一種教育和一定階段的教育為社會成員服務終生。在工業化時代,如果一個人的工作被技術的發展所淘汰,這對他來講,其後果是災難性的。但是,在未來的歲月裡,生產、工作的技能過時將會成為很普遍的事情,人們的生存權利常常面臨挑戰。生產的變革、產業結構的變化,必然要伴隨著勞動力的流動。曾經丹麥的一位神學教育家建立了丹麥民眾普及學校,其任務是教育成年農民如何應付急劇變化的自然環境。丹麥的農民教育相當普及。在從窮鄉僻壤向大城市的移民浪潮中,所有那些取得成功的移民都是通過接受教育來學會對付新的經濟問題、語言障礙,學會與陌生人相處的。

三是改善生存條件,提高生活質量。

“學會生存”就要把學習當作一種生活方式,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終身學習,是指人的一生都要學習,從幼年、少年、青年、中年直至老年,學習伴隨人的整個生命歷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釋出的《學會生存》報告把終身學習與建立學習化社會結合起來。“學習化社會”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學習成為整個社會成員一項經常的重要活動。建立學習化社會有賴於終身教育思想的普及,又有利於終身教育的實施與提高。

曾經讀到了一篇名叫《掙扎才能生存》的文章,它講述了一個因為憐憫而導致的悲劇:一個孩子在觀察蛾出繭的過程時,由於覺得蛾出繭時鑽得很辛苦,產生了憐憫心,便幫蛾把繭剪開了一個大洞。可是這隻蛾由於沒有經過鑽出繭時的掙扎過程,翅膀沒有力,很快就死了。與此同時,它引出了一種對教育的思考,對此我深有感觸。

讀書筆記作文 篇8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巧言令色的意思是花言巧語,曲意逢迎,通俗點的說法叫“拍馬屁”。

“拍馬屁”源於蒙古文化,蒙古族是馬背民族,蒙人常以養得一匹好馬為榮,有時人們牽著馬相遇時,常要拍拍對方馬的屁股,摸摸馬膘如何,並附帶隨口誇上幾聲“好馬”。

可見,“拍馬屁”本是一種風俗,並無貶義。然而蒙人建立元朝之後,趨炎附勢者為巴結權貴,不管其馬優劣如何,便爭著拍馬屁股恭維一番。

久而久之,“拍馬屁”便成了諂媚逢迎、阿諛奉承的意思。

縱觀中國歷史,歷朝歷代都會出現幾個馬屁大師。90年代初,有人專門編了本書叫《馬屁大觀》。編者從各種正史野史、民間小說中摘選了數百則“拍馬屁”的故事,馬屁大師們輪番登場,各成一派,可謂百屁爭鳴,拍出了風格、拍出了特色。

不過,也有幾條漏網之魚不在《馬屁大觀》之列,但與書中的馬屁大師們相比卻有過之而無不及。比如武周時期的宰相楊再思,絕對是個集拍馬屁之大成者。

當時,武則天的面首張易之、張昌宗兄弟依仗武則天的寵愛而權傾朝野。有一次,二張的哥哥張同休在司禮寺宴請百官,酒酣之時竟然當著百官之面取笑當時擔任內史之職的楊再思說:“楊內史長得真象高句麗人。”

這句話如果放在今天,特別是受韓流影響的年輕人們,絕對會認為是誇自己長得帥或長得美。但當時唐王朝是當之無愧的天朝大國,高句麗這種附屬小國在漢人的眼裡就是“蠻夷”,所以說別人長得像高句麗人的意思就是,你丫長得真醜。

面對這種赤裸裸的打臉,楊再思不但不怒,反而十分開心,還立即按照當時高句麗的民族習慣,將剪紙貼在頭巾上,反披著紫袍,搖頭晃腦地跳起了高麗舞,在座的百官無不鄙笑。

還有一個例子。當時張昌宗以美貌著稱,時人都稱他面似蓮花,楊再思卻說這個比喻不好,說:“不是六郎(張昌宗小名)似蓮花,而是蓮花似六郎才對”,一句話讓張昌宗心花怒放,大讚這傢伙會說話。

楊再思為官一任,基本碌碌無為,但憑著爐火純青的馬屁術,一直官運亨通,在政治鬥爭中始終屹立不倒。

不過,歷史的審判向來公正,後世史學家用如椽巨筆將這個“馬屁精”永遠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不但中國人,老外也愛“拍馬屁”,特別是日本人,竟然將“拍馬屁”演變成了一種文化。

日文的“拍馬屁”翻譯成漢文叫“磨芝麻”,寓意對待上級或長輩要畢恭畢敬,就像雙掌互搓磨芝麻的樣子。

日本人受漢人禮治文化的影響,視“敬”如命。我們經常能看見電視中,日本人謙卑地九十度鞠躬,只敢看對方的腳,大聲喊“哈伊”。

中國人原來也講究這個。古代稱身份高貴的人為“足下”,就是說您身份尊貴,我只能看你腳下那塊地方。

現在中國人已經不再講究這個了,但日本人還保留著這一傳統。日本的社會強調上級對下級、前輩對後輩的絕對權威,對大部分日本上班族而言,磨芝麻是職場必備的技能,因此也就有了“馬屁文化”。

有日本職員曾總結過職場的“馬屁套路”,上司開玩笑冷場的時候要幫腔,說的有趣的笑話要在別的場合要再次提起,“上次那個笑話太有意思了”。另外,諸如“某某桑,我非常仰慕您…您太偉大了…我在您面前太渺小”這樣恭維話要經常說。

在我們看來,這些話不僅肉麻而且做作,不過在日本,幾乎人人都很吃這一套,甚至還出現了“拍馬屁”的職業。據說東京兩個大學畢業生在路邊擺了個小攤,提供拍馬屁服務,口號還挺文藝:“感覺一下你潛藏的魅力吧,縱容一下自己”。結果一開張,生意火得不行,讓人不禁感嘆生財有道。

這麼一看,日本的社會風氣好像也不咋樣(咦,我為什麼要用也?)。

不過,相比言語,日本人更看重能力和態度。日本人不反對“拍馬屁”,但反感“只會拍馬屁”。所以,在日本職場,馬屁精終究還是馬屁精,有能力的馬屁精才是好員工。

其實,因為現實生存的需要,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拍馬屁的時候,這無可厚非。馬屁精不可怕,可怕的是隻會拍馬屁的“二十四K純馬屁精”。

在中國古代,無論是昏君還是明君,身邊都不乏溜鬚拍馬之人。但越是昏庸的君主,身邊的“二十四K純馬屁精”就越多。

古代君王頭頂上的冠飾叫冕,冕的兩邊各用一條絲繩掛下一個飾玉,稱作瑱,因為可以塞住耳朵,所以又名充耳。充耳的目的,就是讓君主不要去聽一些諂媚之言,充耳不聞就是這個意思。

可惜的是,人們在加冕之時,只顧享受冠冕堂皇,卻忘了耳邊的警示。

所以,身居高位者,讚美之言可以聽,但一定要有自知之明,如果聽到那些和自己沒關係的“馬屁”,要果斷揚起蹄子,一腳踢開。

踢開他們,才能看見真的自己,才能發現真的生活。

讀書筆記作文 篇9

昨天說了《老鹿王哈克》,今天繼續說說《老馬威尼》。在雲南有一匹馬叫威尼,它的主人是婁阿甲。

婁阿甲是馬術表演家,他能在馬肚下迴圈兩圈半。有一次,婁阿甲去劇場表演。表演時,就在他的腦袋從馬肚右鑽出的剎那間,場地中央被剷倒的蓬野草間,突然吱溜溜躥出一條一米來長的虎斑遊蛇來,這條蛇身上紅紅綠綠,色彩斑斕。馬蹄聲聲,把虎斑遊蛇驚醒了。威尼一眼就看到了虎斑遊蛇。馬戲團的帳篷,是由鋼架支撐起來的。威尼斜刺躥躍,剛好就從鋼架旁擦身而過。馬的賓士速度沒有放慢,婁阿甲的頭恰好在這個時候鑽出馬肚,咚的一聲,後腦勺砸開了一個血洞,汩汩冒著鮮血。最後婁阿甲死了。威尼每天在婁阿甲的墓地四周轉悠,威尼也每天去踩蛇墓地附近游來游去的蛇,人們都叫威尼守靈馬和踩蛇馬。

我看這篇文章時在想,威尼為什麼要踩蛇?現在我終於想明白了,因為是一條蛇讓威尼出錯,要了它主人的命,所以威尼恨蛇。噓,我還要告訴你們一個祕密,威尼也叫白珊瑚,是不是很好聽的名字呢?

讀書筆記作文 篇10

這標題一看就充滿了高格氣息,誰會想到內容是這麼可愛呢?

十分慚愧,我沒什麼文化,這是我買的第一本汪老,而且是在汪老突然成了“網紅”之後。這本書也買了很久了,因為沉迷其他作者的原因,直到書荒之時我才不大樂意地翻開它。無他,我從不樂意和“文青”們“同流合汙”,因為我自認是一個滿腦子庸俗念頭的下里巴人,而文青們幾乎人手一本汪曾祺和大冰。

偏激如我好像又把話說過了。不過假使我們把汪老和大冰結合:《人間草木麼麼噠》,是不是就又可愛起來了?所以雖然我一向不樂意高攀文青,卻從未討厭過這個群體。

扯遠了。汪老在這本書裡也提及了一個群體,它們最容易被忽視卻又無處不在,是屈原的最愛。沒錯就是花草樹木——我們在小初高命題作文裡面經常用它們進行環境描寫。真是勞苦功高。

自從潑婦一樣在大號罵過胡適,我就覺得自己膽子肥了許多,敢直面許多大家,有啥說啥而不是一味捧腳。汪老說希望自己的語言是平淡的,卻不是乾柴無味的,我呵呵一笑,覺得——他這一點已經做得極其好了。

我又要提高〇了,沒辦法,誰讓我喜歡他的書呢。高〇也是平實語言的忠實擁躉,但他偏愛用極簡的語言營造極慘淡的氛圍,最後寫出一篇大悲劇來騙我眼淚。而汪老卻同他風格迥異:平淡中透著一股溫和的雅勁兒,同時不失風趣。我覺得這種品質在當下,不光是寫作圈,乃至整個社會,都是極其匱乏的。

人們不優雅、不幽默了。許多國人動不動就振臂一呼,口吐“上下五千年大國泱泱”之類的壯詞,喜怒皆形於色,為利來為利往,舉止行為卻沒有一點時間沉澱的樣子。

我的尷尬癌就是這麼日益嚴重的。我覺得這種人就應該看看汪曾祺。

讀汪老的書,看他講馬鈴薯的吃法,滇茶好在哪裡,家鄉人看不起狗心臘梅,“寫什麼屁小說”,紫薇花對紫薇郎。諸如此類。

如果光是這樣的話,我覺得那還不配被稱為優秀的作品。要承認,優秀的作品必須是有深度的。悲劇往往容易成為傑作,因為“悲劇”總是自帶深度。所以要把不悲的東西寫出意味和哲思,私以為更難。

我覺得汪老這點是合格的。我看到死掉了的大黑蜂也會覺得有點悲憫,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我這人“悲憫上癮”,太過悲觀;看到汪老家人插著他做的珠花相互拜年,又會覺得很有生活氣息,有煙火味和一點點時代感,很親切;現代化的香港裡難得一見的一抹綠色……我覺得都很棒。

人們太忙了,忙到忘記了生活。

其實我也不是什麼好東西,我雖然愛聽戲曲、古琴,但都是偏愛的西皮快板和《酒狂》、《廣陵散》之流,寫到這裡的時候,其實我才讀到了50%(kindle告訴我的)。

所以我沒資格說這話:我覺得大家應該喜歡花草。自從想著給屈原每日上供花草,我就有了日日散步拍花的習慣。漸漸地我似乎也開始為一兩種特定的花神魂顛倒,也有些明白了偶像。這大概就是偶像效應。

我喜歡粉月季,尤其在這樣的大冷天也能開得極盛。她們美得那麼玲瓏剔透,靜靜地在馬路邊綻放一抹粉色,顯得溫情且高雅,讓“好色”的我總忍不住長久駐足。我想屈原也一定會喜歡的。我把這花發給一個朋友,她就說了句“好看”,然後又開始跟我說自己的野心和抱負。

我覺得這是好事,但是也覺得她需要看看汪曾祺。不要被抱負反噬了才行。

這本書能讓人短暫地想起那種美好的活法,甚至可以改變人。

花花草草由人戀。我希望是如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