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經典散文:兩種大學

文學 閱讀(4.52K)

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大學。在我看來,大學有兩種,一種是所謂的大學,一種是無所謂的大學。

經典散文:兩種大學

在所謂的大學裡,教室裡面一片寂靜,每個學生上課就得記筆記,下課還要做一大堆的作業,最後通過包括各方面知識的一系列的綜合考試和敷衍了事的實習,就可以獲得學位。這一類的大學在理工科性質的大學和東方的大學比較常見。有些學生為了從側面來抵制它,乾脆不學了,沉溺遊戲,迷醉聲色,玩個夠,過把癮掛科也痛快。

在無所謂的大學裡,只是讓一群年輕人共同生活三四年。校園裡,任其自由,自由到他們相互交往,即使沒人指導,他們也必定能夠彼此學習,他們的談話甚至聊天都可以叫做一系列的課。教室裡,個個走講臺,自成一家之言,人人開講壇,匯成百家之鳴,很少甚至根本就不需要動筆作業、埋頭做筆記。最後,通過一些實地、實踐和實習的考察後把他們送出去。這一類的大學在文史性質的'大學和西方的大學比較常見,據說牛津大學已經這樣做了200多年,都柏林天主教大學一開始就實行這種教育。

我不能說哪種大學更有利於智商的昇華,但我敢言哪種大學更有利於知識的應用和情商的陶冶。比如說,我們的管理學,口才學、文史學等社會科學,我們學到的知識,能夠用上幾何?在所謂的大學裡面,大部分人都覺得無用武之地。雖然他們看起來學得滿腹經綸的樣子,但還不如整天在外面打交道的同學精通世道;雖然他們含辛茹苦地學習了三四年甚至七八年,但還不如在那種無所謂的大學裡面混個一兩年來得實在,活得瀟灑。

當然,要我選擇的話,我會毫不猶豫的選擇那種無所謂的大學。因為這種無所謂的大學,並不是不在乎學生未來的大學,而是大有作為的大學。在這種大學環境中,學到的是如何去獨立思考,培育自己的性情和邏輯,以新的思維方式來判斷自我以及他人的行為,使自己不斷的體念真實社會,經世致用,把自己訓練成能擔當起社會責任的公民。看看蔡元培的教育理念,我們的學校需要進一步擴大自由,面向社會,使我們的學校變成真正意義上的那種有所作為的大學,而不是用諳於教條的方式來做學問、做事和做人。

與此相適應,上課就不會是老師在中心位置,或坐在多媒體旁邊點選滑鼠,單向說教,座位上一片趴著睡著的局面。而是學生起主導作用,上臺積極發言,各抒己見,師生互動,雖不如辯論那樣針鋒相對,卻不亞於演講那樣充滿激情。

以此相適應,實習就不應該是參觀旅遊,抑或端茶倒水跑腿,看看報紙吃吃瓜子,煩得無聊開開終端。而是坐定辦公室,整頓檔案,負責來訪;下鄉調研,體察民情,獲得第一手資料;與領導常談、暢談,培養職業道德,瞭解為人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