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語文教師教學敘事隨筆

文學 閱讀(1.31W)

在學習、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對隨筆有些瞭解吧?隨筆通常指一種散文體裁,隨手筆錄,抒情、敘事或評論不拘,篇幅短小。常見的隨筆有哪些形式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教師教學敘事隨筆,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語文教師教學敘事隨筆

語文教師教學敘事隨筆1

語文教師在課改的新形式下要構建自己的個性化教學的教育教學理念,袁振國著的《教育新理念》一書中說:教育理念是指導教育行為的思想觀念和精神追求。只要有教育行為發生,就一定有教育理念在起作用,只不過有些人比較明確,有些人比較模糊……對於在有組織、有目的的教育系統中專門從事教育工作的人員來說,具有明確和先進的教育理念,應該是基本的素質要求。教育理念一旦形成,就會成為相對穩定的精神力量,它會影響一名教師如何看待教師與學生的關係,如何處理教育教學中的各種矛盾等等。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不斷吸取學習新的教學理念,形成個性鮮明的教學風格。

一、語文教學要有發展創新的理念

時代在發展,社會經濟在進步,語文教學也要隨之發展。語文教學只有逗號,沒有句號。語文教師要不斷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同時,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不囿於理論的束縛,要順應教學實際,就問題掌舵自己的教學方向,把握學生的發展狀況,不斷深入研究。

《語文課程標準》對語文課程的性質、地位、基本理念、課程目標以及實施建議等提出了一整套的改革方案。這就為語文的教學提供了一個廣闊的背景,讓語文老師遊刃有餘地摒棄傳統陳舊的,桎梏學生個性發展的教學痼疾。從而根據教育現實發展的需要,改變自己因固有的一些教學理念,立足於促進學生髮展為本的觀念,科學地發展地對待學生的發展變化,靈活對待自己的教學課堂,形成切實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形式多樣的教學模式。

山東兗州一中,杜郎口等學校的“高效課堂”為當今的教學改革注入了新鮮血液,讓人為之一振。而對他們的科學高效的教育經驗,我們教師更要重新思考自己的教學,自己的課堂。在回顧與展望中,語文教師不能懈怠,不能原地不動,固執地停留在原有的教學狀態中,而是熱情地學習經驗,自信的創新發展自己的語文教學,形成一條適合實際有自己特色的語文教學改革之路。

二、語文教學要有放手捨得的理念

我們的教師一貫地給學生灌輸知識,追求成績的優秀,常常不顧學生的個性發展,不尊重學生的尊嚴,只覺得聽話的學生,才是好學生,用一成不變的評價標準來評判學生。在傳統課堂需要改革的今天,語文教師應該率先擔負起解放學生個性的責任,讓學生自由呼吸新鮮空氣,開創一個民主熱烈的環境氛圍。做為語文教師,要轉換思想,掙脫束縛學生個性發展的繩索,大膽地把課堂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做課堂的主人,使學生在有限的課堂發揮無限的潛能。做為語文教師要樹立放手捨得的觀念,要敢於捨棄自己的權威,才能得到學生健康的成長;捨棄自己的主角地位,才能得到學生的自主真實的展現。勇於放手,讓學生自覺積極地學習,尋求解決問題的規律及方法,這才是老師成熟睿智的最佳選擇;拋棄所有的擔心憂慮,給學生一個輕鬆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的獨立完成學習任務的能力、合作探究學習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及表達能力都在學習交流中提高。能力,是建立在方法、過程、結果之上的產物。沒有伸手可得的能力,也沒有“守株待兔”式的能力,只有經歷學習過程的艱辛和快樂,才能提高學生的能力。因此,語文教師要開放教學,要勇於將學生放進鍊鋼爐裡燃燒,只有千錘百煉之後,才能錘鍊出堅硬的鋼鐵!也要毫不猶豫地將學生放在大風大浪裡拍打,只有千淘萬漉之後,才能淘漉出閃閃發光的金子。讓學生人人成為一塊好鋼,讓學生個個成為閃亮的金子,正是語文老師義不容辭的重任。當然在放手捨得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失誤、失敗,但是不要怕,只要及時地改進,及時地匡正,就會推動老師和學生地共同發展,讓老師和學生共同收穫教學和學習的快樂。總之,語文教師要具有放手捨得的意識,要開動腦子展開手腳,琢磨出適合學生“學得最好”的課堂境界。

三、語文教學要有激勵評價的理念

不得不承認,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作文作業批改的'重負下沒有了激情,有的只是冷漠。機械地工作,日復一日重複知識的講解。如此沉悶乏味的工作狀態,又怎能感染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呢?心態決定一切,語言教師的良好心態更是做好教學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和學生朝夕相處,必須以樂觀積極昂揚的情緒感染學生。感染學生的最佳渠道就是激勵評價。在平時的教學中,語文教師要有意識地建立激勵評價的理念,並深入到培養教育學生的各個角落中。激勵評價要針對不同資質、不同內容的激勵評價語言,從而觸動學生的價值情感,活躍學生的表現慾望,促使學生主動思考問題,積極自主學習。激勵評價不僅運用於課堂教學,而且貫穿在語文作業、作文批改中。批改不只是指出錯誤和問題中,更多的是教師給予學生鼓勵和支援。摯愛、尊重、信任的情感和耐心、用心的態度都是通過激勵評價傳輸給學生,使學生每時每刻都有高昂的學習熱情,更有無窮的學習幹勁。激勵評價是教師智慧的體現,也是學生終身學習的精神動力,它如指航燈一樣,引領學生駛向快樂學習的海洋。

在教育教學改革程序中,語文教師要不斷更新、拓展、昇華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然後去體驗、去力行,不斷採取靈活的方式方法,以適應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我們的語文教師要做課改實踐方法的思想者,也要做解放理念的行動者。自此不再為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的矛盾而困惑,而是探索出一條內涵深刻、新穎多樣的語文教學之路。

語文教師教學敘事隨筆2

二年級孩子活潑好動,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保持時間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必須有效的組織課堂教學。組織好課堂教學是上好一堂課的重要保證,是衡量一節課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課堂教學組織的好壞直接影響教學的任務。

一、激發學生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

大家都知道“興趣是的老師”,由此可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習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二年級的學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他們踏入校園進行正規化的學習。先把規矩給他們定下來,賞罰要分明,老師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教材入手,努力尋找能夠激發他們學習興趣的切入點。我們可以做一些小獎品,比如小紅旗,小紅花等鮮豔可愛的東西。

二、課堂形式靈活多變,營造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

課堂形式單一,很容易造成學生身心疲勞,從而轉移注意力。針對這一現象,我們要想方設法設計靈活多變的教學活動。同時還要要求一年級教師要有較強的應變能力和課堂控制能力:二年級學生年紀小,自我控制力差,情緒易激動,即使是一點小事也往往讓他們興奮半天,其行為突出表現為:拍桌子、砸筆盒、大呼小叫、拍手、離開座位跳躍等,所以教師要在突發事件剛出現苗頭時,就及時給予轉化或制止。要求學生做的每一件事,必須事先讓他們清楚。然後,我們需要的是足夠的耐心要有足夠的耐心、細心,讓孩子知道你要他們做什麼,怎麼做,先怎樣再怎樣,哪怕是放幾個學具,放哪兒,怎麼放,都要說清楚。一開始的細緻對以後的教學會非常有用。

三、老師講課時要使用兒童化語言。

二年級孩子不同於大學生,只要老師講清要求就行,他們自制裡差,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做事憑興趣。比如做連線題,如果老師說讓我們來做個“找朋友”的遊戲好不好?學生一聽肯定會感興趣。如果哪個學生找錯了或還沒有找到朋友,老師說:“哪個小朋友願意幫幫他?”學生聽了覺得很親切,他們很喜歡聽這種語氣,老師用這種兒童的語氣跟學生說話,才能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總之,一定得蹲下與孩子們說話。

四、及時的表揚和鼓勵,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每個學生都希望自己在老師眼中是的,二年級的孩子也不例外,最喜歡聽到老師的表揚,一聽到表揚就會有更好的表現。在課堂中,教師要及時表揚守紀律的學生,使其他同學受到感染。當學生回答正確完整,老師即時對他們的表現給予肯定,可以說“你真棒”“你真行”“你真了不起”“你真聰明”“你說得真好”等,為了帶動其他學生,總之,組織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能否吸引學生是上好一堂課的先決條件,教師只有在教學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素養,不斷實踐總結,才能更好地駕馭課堂,達到的教學效果。

語文教師教學敘事隨筆3

美妙的歌聲是學生們的所愛,他們不但喜歡跟著歌聲舞蹈,還喜歡用他們稚嫩的嗓子唱出動聽的旋律。可是沒有經過指導的學生經常還會犯“喊唱”的毛病,這對嗓子的傷害很大,聲音也不好聽,而且還阻礙了對學生樂感的培養。那麼怎樣使他們掌握正確的唱歌方法,讓他們的歌聲更美呢?

一、培養良好的唱歌習慣,樹立自信心。

教師可用“喊唱”的聲音、輕柔的聲音分別唱同一首歌曲,讓學生們聽辨:“哪種聲音聽起來舒服,你能用這樣的聲音來演唱嗎?”以此來激發學生們用輕柔的聲音來歌唱。

二、運用生動、形象的比喻,教授唱歌的方法。

對於學生們來說,唱歌中講究的共鳴腔、氣息的控制等是很難理解的,這就需要教師用新穎而貼切的比喻來解決。

三、結合有趣的發聲練習是提高歌唱技巧的重要環節學生們一般都有注意力分散的特點,教師勢必要在選曲、教學語言上增加趣味性,把單調、枯燥的訓練變為純粹的對美的追求。

四、激發情感,有表情地演唱。

任何聲音失去了情感,便不可能是美的。要讓學生能充分地表現出歌曲的情感,首先必須幫助他們學會感受音樂

語文教師教學敘事隨筆4

推進教育改革、發展素質教育是時代的要求,是歷史的使命。我作為一名語文學科教育工作者,深知身上所擔負的重任,因而在實際工作中,用心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方法,不斷地進行探討、研究、實踐、反思。下方,我就從幾個方面談談自己在教學工作中的一些實踐和反思。

一、貫徹以學為主的基本思想

就是把學生看作語文學習的主人,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為主。比如,在教學課文之前,我經常先把自己制定的教學目標展示給學生,然後讓學生在讀課文後根據我制定的學習目標再討論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作業也可自主確定。這樣。就使全體學生都能真正地參與到課堂教學的全過程,還參與了目標的制定和作業的佈置,從而不一樣層次的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能夠在自學階段有本可依,有章可循,並取得成就感。

二、發揮教師、學生兩個主體的用心性和創造性

從新課程的角度來看,教師和學生都是課程的開發者和創造者,而不只是被動的執行者。因此,教師、學生都是語文課程實施過程中的主體,也只有在這個好處上,教學相長才真正成為可能。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既要發揮出自身的用心性和創造性,更要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動參與者,成為問題的發現者和解決者。具體問題,我並不直接告訴學生答案,而是提示他們回去以後查詢相關的資料,這樣,學生透過提出疑問、自行釋疑,既深入明白了課文,又豐富了課外知識。由此,我就啟發學生:文選資料固然重要,但也有其侷限性,需要超多的課外閱讀來充實、完善,健全中學語文知識結構是課內課外等綜合因素建構而成的。

三、語文課堂教學要突出重點,營造亮點

突出重點,就是要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的輕重主次,在整體感知上對課文重點進行區域性的深入探究或知識的遷移,最後再歸結到整體上來,深化對文章的認識。課堂教學中的亮點就應是疑問的聚焦點,思維的交匯點,教學的創新點。學新課文時,我先讓學生預習課文,再讓他們透過分組討論,進行評價,看哪一組同學表演得最為恰切,最貼合文章要表現的思想。學生的興奮點被激活了,他們在闡述中融入了許多現代漢語詞彙和意識,加進了超多肢體語言,對文字進行了再創造。這種簡單愉悅的教學形式,既激發了學生的靈感和情感,又幫忙學生更好地明白了文章的主旨;既激起了學生的表演慾望,又挖掘出學生的創新潛能。

四、轉變思路,由教師教的思路轉向學生學的思路,由文章學的思路轉向閱讀學的思路

教師應注意重視學生提出的意見和推薦,尊重學生的認識規律和獨特體驗。只有遵循學生學的思路和閱讀學的思路,才能真正激發師生的用心性和創造性。在具體教學中,我採取了整體、區域性、整體的閱讀學思路,以學生的自學為主,先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談自己的感受、看法和疑問,然後加以梳理,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再讀課文,讓學生就這些方面深入討論,最後我再作總結。整堂課,學生至始至終都處於一種主動的參與狀態,學習效果良好。

五、培養學生擁有較為完整的閱讀體系

培養學生擁有較為完整的閱讀體系是寫作潛質提高的關鍵、“向閱讀要寫作潛質。”學生涉獵廣泛的課外知識領域,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和適時關心。我參考新課標課外讀物,指導學生制定閱讀計劃,學會自主積累,幫忙他們建立寫作素材庫,引導他們從中汲取精華,“博眾人之長於已身氣”。

六、重視培養學生健康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情感是教學藝術之魂,沒有情感的融入,教學藝術之花就不能開放。而語文教學就是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以情來溝通與學生的聯絡,以情來陶冶學生。在語文教學中,情感既是教學的目標,又是教學的手段。如一個意味深長的眼神、一句平常的嘮叨……從中感受人與人世間的情感,然後想一想自己誠如何明白他們,感受他們。之後,許多學生在週記中談了學習後的感想及自己對父母親的感激之情。學生的思想在此受到了洗禮,感情在此得到了釋放。

課改過程中,我不斷對自己提出新的要求,轉變觀念,轉變主角,轉變行為,豐富知識結構,提高綜合素質,在培養學生優化發展、引領學生健康成長的過程中,實現了自己在專業上發展和人生的成長。

語文教師教學敘事隨筆5

語文教學要想有實效,僅僅注重課堂上的40分鐘,是遠遠不夠的。往往感覺到有好些型別的知識不紮實,有好些東西還要去教,也有好些基本功要讓學生去練。感覺有些力不從心。其實,我認為,語文要重視課前預習了,很重要。預習中有好多功夫能得到訓練,好些能力能得到培養。更何況語文的各種基本功、能力、習慣等是一個漫長的熟悉過程。然而,語文課的預習,並不是只是讓學生讀讀書熟悉熟悉課文、認識幾個生字即可,而是從培養學生學習習慣、能力上和學習方法上佈置任務。著手讓學生能有效地預習。這還得從教師身上起步,教師一定設計能使學生主動去讀或只有去讀才能解答的問題,中高年級也提倡更深入研讀。比如:

(1)通讀課文,主要內容是什麼(即寫了誰什麼事?等)?像這樣的問題,學生必須親自去讀、認真去讀才可答準。

(2)聯絡正文和課題。看課題與課文有和關係。

(3)再讀,劃生字新詞,最好聯絡語境和上下文理解詞語。如果查字、詞典也要放在句子裡邊讀邊理解。

(4)提出預習時不明白的問題記下來。以便上課時有目的學習。

(5)如果是中高年級,還提倡查些課外書籍等工具來理解課文。有利於創新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