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小故事大道理廣播稿國小生

文學 閱讀(1.52W)

A:用我們的智慧和勇氣揚起理想的風帆,

小故事大道理廣播稿國小生

B用我們的青春和生命奏響時代的強音。

A當我們拋棄了迷茫,把握了航向。

B當我們共同努力,不懈地搖槳,和諧校園的樂章終將奏響。歡迎收聽紅領巾廣播站! A大家好,我是主持人劉馨蔓。

B我是主持人徐冰玉。

A人們經常滿懷敵意地對待時間。因為空間、物質——這些東西都能以某種方式加以馴服,時間卻始終那麼放蕩不羈。

B柳比歇夫是蘇聯昆蟲學家、哲學家、數學家。他的學問博大精深,知識面之廣難以估量。尤其驚人的是,直到82歲去世,他的工作精力和思維效率有增無減。柳比歇夫一生做了那麼多事,產生了那麼多思想的火花,究竟是用什麼方法達到的呢?

A柳比歇夫想方設法利用每一分鐘,利用任何“時間下腳料”:每次散步,他都用來捕捉昆蟲;在那些廢話連篇的會議上,他驗算習題;他規定,短距離,如二三公里路,最好步行,省得為了等車浪費時間,何況步行還有一個好處——反正每天需要散步。對“時間下腳料”的利用,他考慮得極其周全。誠然,柳比歇夫的方法可以節約時間,但不能增加額外的時間;這件事的關鍵並不在“量”上,而在於他的時間擁有較常人更高的“質”。他的實踐表明:原來,人的一生完全不像我們通常認為的那麼短暫。

B反過來講,如果我們自己慢慢吞吞,那麼生活就不等人。

很多人好像只能利用經過精選的時間。他們記得的只是一生中最精彩的時刻。半個小時對他們來說不算什麼。他們只承認整段整段的時間,只承認不受客觀環境和偶然事件干擾的大段時間。彷彿只有在這樣的時間裡,他們才打算大顯身手。短一點的時間,他們馬上會藉口外界干擾、藉口客觀條件而認為不能專心做事。是啊,把責任往它們身上推,是多麼輕而易舉啊!

A誰都沒注意到,這些藉口是怎樣削弱和腐蝕靈魂的。我有個朋友,本來是蠻不錯的科學家,職務確實剝奪了他很多時間,但久而久之,他就習慣了客觀情況的制約。他也曾幻想能擺脫出來,經常說,“到了那個時候,我就要大幹自己心愛的工作了”。多少年後,他終於擺脫出來了,但很快發現,自己已經完全喪失了動力。

B所以,同學們,我們要明白,越是積極主動地利用時間,人的一生就越充實;那些總在抱怨時間不夠用的,則往往淪為拖延症的犧牲品。

A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陽春佈德澤,萬物生光輝。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時間過去了,就不會再回來,希望同學們一定要珍惜時間,讓我們下次再見!拜拜!

小故事大道理廣播稿國小生 [篇2]

敬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

本期的節目由我們為大家主持,我是主持人彭寒闊。我是主持人湛萌。

今天有兩個小故事送給大家第一個小故事是《堅持》

傳說有兩個人偶然與神仙邂逅,神仙授他們釀酒之法,叫他們選端陽那天飽滿起來的米,冰雪初融時高山流泉的水,調和了,注入深幽無人處的千年紫砂士鑄成的陶甕,再用初夏第一張看見朝陽的新荷覆蓋,密閉七七四十九天,直到雞叫三遍後方可啟封。

像每一個傳說裡的英雄一樣,這兩個人歷盡千辛萬苦,找齊了所有的材料,連同夢想一起調和、密封,然後潛心等封那個時刻。

他們終一等到了第四十九天,兩人夜不能密寐,等著雞鳴的聲音。遠遠地,傳來了第一聲雞鳴,過了很久,依稀響起了第二聲。第三遍雞鳴到底什麼時候才會響起?其中一個再也忍不住了,他打開了他的陶甕,這時驚呆了:裡面的一汪水,像醋一樣酸B:而另外一人雖然也是按捺不住想要伸手,卻還是咬著牙,堅持到了三遍雞鳴,他終於得到了甘甜清澈的天賜佳釀。

許多成功者,他們與失敗者的區別,往往不是機遇,也不是聰明的頭腦,而是在於他們多堅持了一刻——有時是一年,有時是一天,有時,僅僅是一遍雞鳴。

所以,不管在生活中,還是學習上,我們都應該向故事中的第二個人學習,堅持不懈,直至成功。

第二個小故事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一個農民向一們教授問道:“先生,一個聾啞人到五金商店去買釘子。他先把左手中的兩個手指放在櫃檯上,然後用右手做錘釘的樣子。服務員拿出一把錘,他搖了搖頭,並用右手指了指放在櫃檯上的兩個手指。服務員拿給他釘子,他點了點頭。這時候,恰巧有位盲人進來。先生,請你想象一下,他將如何買到一把剪子?”

B:“噢,很簡單,只要伸了兩個指頭,模仿剪子剪布的模樣就可以了。”教授從容地答道。

農民笑起來:“教授先生,你上當了。其實,盲人是會說話的。”

A:從這則小故事,我們可以看到我們生活中的很多影子。比如,做題時,遇到似曾相識的題目,我們下意識地覺得“哦,就是像之前那麼做了”,卻沒發現,它已經有了變化。還有,在回答腦筋急轉彎“一斤棉花和一斤鐵那個重?”時,很多同學的第一反應是鐵重。 B:是啊,我也發現很多時候我們都會犯這樣的錯誤。所以,在今後的生活中,我們遇事要多思考,避免因為思維定勢犯錯。

《小故事大道理廣播稿國小生》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