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經典散文閱讀:念月

文學 閱讀(2.2W)
  念月

當月兒又要圓時,秋意也就更加的濃了,金風送爽,誰的一聲:“立秋了,就要過秋節了哦——”那長長的一聲拖著地地道道鄉音的尾音。親切,綿柔,溫馨,倏然的一下就會把心兒拉近,無論你在何處在何方,心兒都會被溫暖被牽引著,人兒好似實實在在的踏上了鄉間的小路上。

經典散文閱讀:念月

若要在咱家鄉,往往是那尾音還沒有落地,早被飄紅的楓葉染上了火熱,攜進了山崗小村莊後的小河旁隨著波光粼粼的河水一起歡唱著,向著遠方流淌著。

望著就將要圓起的月兒,從心底就會升起那陣陣童聲:念月了,念月了,一斗麥子一個了!念月餅了,好年景了!……這就是咱濰坊獨有的念月的習俗。往往是這樣的聲音一響,所有人的心兒頓時亮堂堂的,歡歡喜喜的,豐收的羅鼓就好似從心間響起來了。小時候每當這樣的聲音響起,我就早坐不住了,扯著外婆的衣襟:姥姥,咱們蒸月吧。

其實,八月十五念月蒸月,習俗已久,但這一習俗究其源於哪朝哪代,卻一時還無法得知,但從老一輩人哪裡說起就很久遠的事了。而且至今仍在某些地方或村落仍沿襲著,給佳節平添了不少樂趣與美好的色彩

說起念月就要從蒸月開始了,只要仲秋一臨近,家家戶戶就開始忙著蒸月,到不是為了自己吃,而是送人,送給親友。一般都是老年人蒸來送給晚輩的,奶奶送給孫兒輩的,外婆送給外甥,姨呀姑呀蒸來送給外甥呀侄子呀,由此體現出無限的親情與老輩人對小輩人的關愛。

所謂“蒸月”,就是蒸“棗餅子”,因其狀如圓月,又象徵十五的月亮,說來月不過就是用麵粉和棗蒸的。做法也不算難,但年輕人卻往往做的不如年紀大的人做的好。

我如今還依然清楚的記得外婆蒸月的情景,外婆做事總是乾淨麻利的,她總是先將揉好的`面趕成兩張大大的餅子,大的餅子直徑50釐米左右,小的10釐米左右,一般30釐米左右,厚度13釐米。這還是一旁在灶上燒火的小舅對我解說的呢。

外婆邊忙著活邊給我講故事,講嫦娥奔月的故事,才知道那嫦娥曾經就住在我們這裡,否則怎麼會有寒娥塚呢,而且現今也依然有的呀,離我外婆家不算遠。

我同著小夥伴們早聽得入了迷呢,問這問那的,幸虧外婆知道的多,否則還被我們問住了。外婆邊講著故事,就已將餅子趕好了。然後,取一張餅子,在上面密密麻麻擺滿紅棗,再在上面覆蓋上一張同樣大小的餅子,形成一個圓棗餅,這就是“月”的雛形。

接下來,便開始裝點“月”。這也是我們小孩子們最喜歡的一個步驟呢,因為我們也可以互動的,就算是不能親手做也可以提要求的,一會要外婆捏只小兔子一會要外婆捏頭小花豬,小刺蝟什麼的。

裝點分為兩步:第一步是給“月”披上“雲肩”,那樣子就似似女孩的披肩,詡詡有飄逸之感。也就是做一層和“月”一樣大小的帶花邊的薄面餅,緊粘在“月”表面;第二步就是捏塑裝飾物,就是用面做一些吉祥物造型,如西瓜桃梨、杏花菊花、靈活可愛的小兔憨態可掬的小豬和頑皮的小狗等,並多用紅棗點綴其間,似雪海中的紅梅嬌豔奪目,這樣下來一個“月”就做成了。

外婆做好“月”後,要將“月”先放在一旁先“醒”一個多小時,然後才把“月”逐一放到鍋內蒸。很快隨著縷縷熱氣一股股濃郁的棗香味散了出來,早把我們一群孩子的饞蟲勾了出來了。一個個垂涎欲滴的圍在灶臺旁,歡呼著等待著。足足等足35分鐘,蒸制就完成了,此時,一個個精美、泛著亮光的“月”就出鍋了。

其時在蒸月的時候就足能感受出節日氣氛了,老人們在忙碌的時候,小孩子也在一旁也像我們一樣都不會閒著的,也學著捏幾個花瓣兒放上幾顆棗子,老人們雖然會輦孩子們上一邊去玩,同時又歡喜的說著孫兒們:“真是越幫越忙了呀。快去灶上看看水開了嗎。”或誇幾句孫女兒:“嫚兒,這個花兒捏的巧,大了會找個好婆家呢。”

那一旁聽了去的小男孩兒就會嘻嘻的通著兩筒鼻涕說:“大了嫁俺當媳婦吧,俺天天讓你給俺蒸‘月’吃呢。”一群孩子和老人們聽了就會轟的炸開鍋一樣的笑著。

等那月蒸好後還是不捨得吃的,這家送那家送,走親訪友就開始了,我們一群小孩子就盼呀等呀,一天天數著,盼節日快快來到。好在圓圓的月亮下念月。

等呀盼呀,終於把月兒盼圓了,仲秋節傍晚,天剛剛暗下來,一輪明月徐徐升起了,大大的,圓圓的,亮堂堂的,一群孩子們就各自從家中出來,手捧著月念起了月:“念月了,念月了,一斗麥子一個了!念月餅了,好年景了!念煎餅了,騾子馬子一大天井了!”宛如一曲“中秋童聲大合唱”,又似一首鄉村純音樂,此起彼伏把節日的氣氛一次次推向高潮。

仲秋的月兒格外的圓也分外明亮,金風送爽,瓜果飄香歡慶收穫,稻穀成熟歌唱豐年,我總是遙望著那圓圓的月兒,一眨也不眨眼的看呀看,大聲的念著月歡快的與夥伴們舞蹈著歌唱著,看著看著好似就看到嫦娥飛出了廣寒宮,飛回了人間,訴說一腔的念鄉,舞蹈一曲的嚮往人間。

孩子們在村頭在巷子口,在樹下透過樹葉,望著圓圓的月兒用最洪亮的童聲大聲的念呀念,唸完了月才肯將月分著吃,你分我一塊,我分你一塊,來不急吃急急的跑回家裡給上了歲數的長輩們先吃一塊,自己才美美的吃呢。

每逢仲秋節,若是哪位孩子剛好病著,不能出來玩耍念月,他的祖母或長輩就會把他摟在懷中唸到: “月嬤嬤,本姓張,騎著驢,挎著筐,誰家孩子得了病,俺就給他開藥方,只要吃了俺的藥,管保叫你更旺祥!”說來也怪,第二天那孩子的病就好了,又歡快的去到處玩耍去補上昨晚沒有唸的月。因為我的身體不太好,自幼就多病多災的,每逢仲秋節外婆給我年年都要念上一念呢,如今我身體這樣好又如此的幸福,說不定與我外婆每逢十五為我念月的有關呢。

念月念月,唸的月兒圓圓,唸的家兒團團圓,唸的人間處處一片翔和五鼓豐登。又到仲秋,情不自禁的想起了這念月的習俗,這是咱濰坊獨有的習俗,不能丟掉,要傳承下去。

月兒,又一次在心底念起,無限的幸福與溫馨,由心的祝願著普天之下的人們:月圓人圓家庭團團圓圓,祝願我們的祖國繁榮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