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走著去上學散文隨筆

文學 閱讀(1.24W)

新中國剛成立那幾年,洛陽各縣多不通公路,有馬車,偶爾有貨車,絕對沒有公交車。我國中畢業通過考試被洛一高錄取,要想求學,那就要扛起行李,邁開雙腿走路到學校。對於一個十來歲的孩子來說,這叫長途跋涉。

走著去上學散文隨筆

當年洛一高在市區,而學生大都來自各縣,近的偃師、孟津有幾十裡,我家在宜陽,有七十里遠,遠的洛寧、嵩縣、汝陽,都在百里之外。走路上學,是他們求學洛一高的頭道門檻。

那時,家家生活很苦,能走路上學的孩子在農村大都當勞力使用,家長對生活只求溫飽,沒有更大奢望,一般不全力支援孩子上學,因此,學生走路上學全靠自覺。這自覺源於強烈的求知慾,以及探知外部世界的好奇心。

學生當時長途跋涉求學,沒有誘人的物質獎勵,也沒有任何的精神鼓勵。就說我吧,背起行李走,思想單純、堅定,就是要趕到學校不遲到、不缺課,這才是心無旁騖。途中,遇上風和日麗,還好說;碰上下雨下雪,頭上雨淋雪飄,地上泥濘溼滑,走起路來十分艱難。更難的是走累了行李沒處放,只能抱著樹幹喘口氣,就算歇息。如果途中能在墳頭上遇到供桌,能坐下吃幾口乾饃,爬到水溝邊一番牛飲,那就是很幸福的事情了。

除了路遠,有的同學家境貧寒,吃不飽穿不暖,甚至要忍飢挨餓走路上學。有位來自嵩縣的謝呼晨同學(已故),有次走路上學夜半遇上狼群,只得借宿在老鄉家的牲口屋裡。老鄉家斷炊,他還把自己在路上的`乾糧留給老鄉的孩子。

那時的學生走路上學,可不是一次、兩次,而是要歷冬歷夏,連著走過三年。當時同學們的求學走路之旅,沒有當今市場經濟氛圍下的那麼多功利目的,真正是堅定求學讀書之旅。這是無字的課本,它以無聲的語言給了我們樂觀向上的人生觀、一往無前的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

我的另一位同學現居外地,常打電話過來訴說鄉愁。談起當年徒步負重求學時總會感慨,當年飯都吃不飽,上學的勁頭還那麼大,心胸沉靜踏實,不心浮氣躁,那一步步地走,真正是用心走路,誓言寫在路上,是為新中國讀書,為祖國為人民讀書,想想這不就是現在說的實幹興邦之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