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夏走洛陽南極散文隨筆

文學 閱讀(7.89K)

夏七月。我們開車前往嵩縣白河,它地處我市最南端,素有“洛陽南極”之稱。

夏走洛陽南極散文隨筆

起初車窗外,一閃而過的山矮墩墩的,時而露出土黃,時而油綠一片。慢慢地,山長起來了。車在山谷蜿蜒穿行,有種舟行海底的恍惚。一路被綠牽引,我們到了白河鎮經下寺村。

一條小路,蜿蜒遊入小村內。村莊臨山而居,一溜兒順溪谷向上攀登。道旁,房前或屋後,不時有古銀杏樹佇立,撐著濃陰釀著果實。偶有空地,大多植著近人高的銀杏苗,它們排著隊,嘩啦啦搖著滿身的小團扇,煞是逍遙自在。

此地銀杏成群,一打聽方知,有銀杏之鄉的稱號,千年以上的有237棵,被稱為“古生物化石”,2007年躋身吉尼斯紀錄。

時值仲夏,古銀杏樹隱沒在萬綠叢中,自遠處斷覓不出它的蹤跡。如若至秋日,它會浮出綠色,噴薄出體內的黃金。一朵一朵的金色,薰染在綠色的背景上,那將是怎樣的養眼,可惜我們來的不是季節。雖未看到它輝煌的`一面,但一摟它粗壯的腰身,一比它的高齡,無不心撼。

我們住進了老張家,他一輩子沒走出多遠,大山就是他們駐守的寶地。山裡人也是好客的,騰出空閒,陪我們在山裡打轉轉。沿著原生態的山道與澗溪,邊走邊聊。

在銀杏苗套玉米的田埂邊,老張指著一通石碑說,這就是雲巖寺的原址。始建於唐,又拆毀於唐;繁盛於明,又傾覆於明;徹底抹滅於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68歲的他,小時候曾在殘垣斷壁尚存的廢址處玩耍。

沿著田埂,時有碎瓦片敲腳,訴說著千年的滄桑。不遠處有棵千年銀杏,向我們伸出千手,若慈眉善目的觀音。這是哪位禪師手植的?世間誰不是過客,此處銀杏樹為主人。

據說雲巖寺極盛之時,“僧舍散落,遍巖谷高下”。一入伏牛,就如進入佛國聖地,“鐘鼓齊音,殿堂倫奐,心因境淨,境逐心閒”。雲遊,清修者成千上萬。遊峨眉,拜雲臺,也必參雲巖。

時光流去,古寺已隨煙霞去,滿目空餘雲悠悠。

坐在山澗的巨石上,有涼爽的風送來。老張滔滔不絕,如溪流叮叮咚咚。講伏牛山、雲巖寺的得名,因“野牛降伏而山名”,因“白雲吐岫而寺號”。講“流寇紛擾,佛像蒙塵,眾僧奔散”之時,雲巖寺兩口鐘的不翼而飛:一口飛至下寺村,遇一人趕牛車喊一聲“馭——”,而驚止;一口飛至南陽西峽,因天明雞啼而止。

行至一塊闊大平坦的巨石上,主人的話匣子再次開啟,這是晾經臺,傳說也神乎其神:一人打此經過,見臺上晒著金黃的玉米,此時天空突變落雨,此人見四下靜寂,就把玉米攏成堆,收在旁邊的袋子裡。雖家中灶房無炊煙,兒女有饑饉,也空手而歸。但回至家中,發現鞋裡有幾粒玉米,倒出之後卻變為金子。另一人打此經過,情景相似,只不過晒的是黃豆,此人裝袋後背起就走,空中一鷹飛來,啄去此人一隻眼珠。

這是老張小時候聽老人講的,據說還有名有姓。民間傳說是鮮活的,它總以生動的形象,善惡的對比,勸人向善。

金烏西墜。農家飯吃過。小院被連綿的蒼山擁抱,夜走深,小蟲淺吟低唱。仰望星空,月亮獨步於中天,我的思緒走了很遠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