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山留故事水留魂散文

文學 閱讀(1.95W)

深秋時節,青山蒼鬱,紅葉遍地。一灣淮河水,一脈八公山。戰國時期大將軍廉頗墓一如巍巍山丘靜臥在八公山麓,宛然出征勇士佇立在山水之間。兩千多年來,山與水終年伴英雄長眠,呵護和擁戴著一代驍將。

山留故事水留魂散文

廉頗所處的時代,距今遠矣。想那時群雄割據,諸侯紛爭,英雄輩出,各領風騷。但能流芳百世、千古留名的畢竟少之又少,而老英雄的名字卻能世代傳揚。且不說老英雄南征北戰、保家衛國的功勳卓著,顯出一代英雄之本色,單就他與同代名相藺相如將相和的`故事就足以彪炳史冊,幾千年來口口相傳,可謂家喻戶曉。

秋風趨緊,吹起墓地四周厚厚的衰草,一如張張發黃的史頁,漣漪起一層層褶皺的歲月,令人陡生感慨。我感慨的不是光陰似箭、歲月如梭,也不是滄海桑田、人生易老,而是感慨老英雄的精神遺產不因光陰流逝而變朽,不因社會進步而落後。想那老英雄坦蕩做人,磊落為官——當其事業如日中天、為官功高位重時,卻能做到知錯就改,敢於擔當,在年輕後生藺相如面前折節下跪,負荊請罪。這是需要多大的胸懷和自我批評的勇氣啊!此感慨一。其二是,老英雄時至晚年,未有遲暮之氣、淪落之感。雖多遇曲折,仍一腔愛國心,滿懷報國情,大有“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之豪情壯志。而最讓我感慨的是老英雄雖橫刀立馬留一世英名,大義大器傳世代口碑,但他老人家實在是不適應官場政治,終未逃脫人生與事業被人暗中使絆的噩運,最終客死他鄉。

一代英雄身後未能歸葬趙國,卻在楚國的八公山下長眠。據歷史記載:第一次遭讒是公元前245年,信任廉頗的趙孝成王死後,太子趙悼襄王繼位。悼襄王聽信了奸臣的讒言,解除了廉頗的軍職。廉頗被迫棄趙投魏(國),魏王雖慕名收留了他,卻並未予以信任和重用。第二次遭讒是大約一年後,趙國因多次被秦軍圍困,趙悼襄王欲再啟用廉頗,遂派使者攜厚禮赴魏國慰問。廉頗原趙國朝中的仇人卻唯恐英雄再次得勢,暗中賄賂使者阻止其出山。趙國使者見到廉頗後,廉頗在他面前一頓飯吃了一斗米,十斤肉,還披甲上馬,表示自己仍然老當益壯。但使者回來向悼襄王報告:廉頗雖老,飯量也可,但不多時就拉了三次屎。悼襄王認為廉頗已老,就不再任用。廉頗從此失去了為國報效的機會。當時定都在淮南的楚國國王聽說此事暗中派人迎廉頗人楚。廉頗入楚後,再也未能建功立業,最終抑鬱而死。

明代詩人黃景仁在《廉頗墓》一詩中寫道:昔年流淚史遷文,抔不土今來吊夕曛。複用趙人愁不免,一為楚將竟何勳。英雄認定三遺矢,市道交成再將軍。終古人情只如此,試將杯酒與澆君。回憶著歷史的記敘,咀嚼著古人的詩句,輕輕撫去墓碑上的塵埃——中國幾千年封建的歷史文化曾造成了多少英雄末路的故事!但無論如何,歷史總在曲折中前進,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錚鳴。奸佞之人總是遭歷史唾棄,為現代所不齒。

英雄未老,後人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