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守望最後的心靈家園抒情散文

文學 閱讀(1.1W)

今天意外之外的就是下班沒那麼晚,風也不是那麼大。

守望最後的心靈家園抒情散文

低迷的服裝市場,擁擠的人群裡夾雜著那幾句透明的寒暄,且意味深長。男女之間擦肩而過的不僅僅是肌膚還有那孤獨來孤獨去也不能帶走的的一張張畫著聖神的面孔熟悉媒介。食物鏈的最低端總是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同樣也會做著不分年齡不分學歷能做的工作。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在法則裡猥瑣前行,難免被蹭來的一碗湯燙傷。

社會的發展,帶來了新的閱讀方式,可我是死腦筋,不會利用最好的工業文明產物,依然手捧著紙質的書本,在一個屬於自己的角落裡啃食著那些文字裡的果實。卑微的心裡,如果沒有那些跳躍的文字來補充,或許我只是一個徒有皮囊行的屍走肉而已。

今天一個朋友問我,為何看書需買書,現在的閱讀終端數不甚數,老套的方式豈不是勞財傷力,我不知道用什麼樣的方式去回答這樣的責問。或者是問我為什麼不在網上購買,只想說沒有真真的觸控,便不知這溫暖有多厚。面對一個朝不保夕工作,面對一份微薄的薪水,面對一個朝五晚九的奔波,這些額外的開支必要性到底有多大的.價值,我說不上來。我也不想用那句懂的人裝不懂不懂的人裝懂來慰藉自己。越長大越渺小,越走的遠,離死亡越近,終究一捧黃土做被。

離我上班不遠的地方有一條每週都會去的步行街——上下九。有時候是結伴而行談笑而歡,有時候是一個人不問去處不問擇選。看熙攘的人群,看膚色,審穿著,聽言語,明舉止。穿越者彼此,魂勾魄牽,只為遇見一個熟悉的眼神平息燥亂的內心。

幸運總是伴著用心發現的人,第一次去那裡就發現了我去每個城市每個地方都會率先去的地方——書店。欣喜夾雜著激動,感恩伴著衝動。有一種歸家的心情沸騰在心底,數不完的目錄展幕在前方。

有時候喜歡一個書店,不是因為她的奢華,也不是因為滿目琳琅的書籍,更不是因為折扣帶來的驚喜。

前年的也是這個時候,從上下九新華書店進去以後,偌大的店裡安靜背後透著一絲絲從窗簾拉扯來的光,微弱但不失亮色。進門案子上擺著一層新書,翻開中間的幾張,有一段話加粗黑了,頓時纏繞了我的雙眸。“一剎那者為一念,二十念為一瞬,二十瞬為一彈指,二十彈指為一羅預,二十羅預為一須臾。歲月易老,光陰易逝,人生何必太匆匆”。說的是眨眼之事,可就是這眨眼的功夫讓我開始愛上這個書店。

這個夏正式來這個羊城工作的時候,閒餘之時總會去那個曾經邂逅的地方。

或許當物質缺乏的時候總是拿另一種方式來彌補,可是當精神文化匱乏的時候用什麼來傾注呢。走的多了,也開始不相信行萬里路如讀萬卷書了,因為不讀書,行萬里路也不過是個郵差而已。每當乾涸的心靈在吶喊的時候,憔悴不堪拖著疲憊的身軀,靠近裡海洋最近的地方汲取,我不知道這是抱佛腳的詬病還是滿足自我內心的虛榮。

上週因為想買幾本哲學的書籍,忙於疾走忘記那個地方在裝修。到之後落寞的心情整整壓抑了一個晚上。

今下午忙於去奔走,期待能有好的收穫。可是萬事總是事與願違,意外之外的失落盡是裝修後壓縮的一個小小的門面。裡面除了小孩子熱看的幾本英語書和漫畫書,以及那些急於促銷的英語學習工具外,看不到我想要的她。

不知道那位有著厭煩語速的阿姨說的那句上下九以後就沒有新華書店的話是真是假。但是我知道與這地方以後可能是“爭教兩處銷魂”了。

讀書,看書,只是一種個人問題,我並不想做那個腹有詩書氣自華的高尚家,也不想在書裡找顏如玉,更不想在書裡找黃金屋。

因為害怕,心裡空空如也,只是因為害怕。

看著商業化越來越嚴重的書店銷售方式和種類,只想借用一句話【陳寅恪寫給王國維的輓詞】來完結今晚的閒碎之語。

“凡一種文化值衰落之時,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現此文化之程量愈巨集,則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迨既達極深之度,殆非出於自殺無以求一己之心安而義盡也。’

作為一個落陌書生,願守望最後的心靈家園。

棄我去者昨日之事不可留,亂我心今日之事多煩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