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詩經》的自然之美隨筆散文

文學 閱讀(3.06W)

《詩經》是大地之書,是青蔥之書!《詩經》的文字是大地的文字,書寫著大地的事情,大地的精神,大地的氣韻和性格!

《詩經》的自然之美隨筆散文

美好的大自然,一直是中國詩歌的主題!但和楚辭中的象徵自然和六朝以後的詩化自然不一樣,《詩經》中的自然幾乎不承擔任何複雜的意義。這裡的自然就是本真的自然,自在的自然,乾淨的自然,原汁原味、原形原相。在《詩經》中,人和自然的關係是無意之中相遇,是相互的發現,是彼此的招呼,是相互的的打量和注視!這是一個孩子眼睛中的自然,一切都散發著光芒,讓人歡喜,讓人驚訝,讓人感到親近!

在《詩經。小雅。信南山》對雨雪的讚美中,可以看出在先民的觀念深處,物我、天人、因果等主客觀因素的區分和聯絡雖然還依稀朦朧,但正在形成和建立之中:“上天同雲,雨雪氛氛,益之以霢霂,既優既渥,既霑既足,生我百穀”。在這裡,有大團的雲在天空裡翻轉、也有紛紛飄揚如羽毛的大雪,還有編織成思緒之網的雨水。但這時的大自然,神學的迷霧已經慢慢消散,它的面孔已不再為人所憂、所懼、所厭。相反,它帶來的是迷人的微笑,是對風調雨順、五穀豐收年景的期盼和信心。在《詩經》裡,人和大地,和江河,和自然萬物之間形成了一種共住共處的關係。

《詩經》的賦比興中的比和興集中趣味地體現了詩經的草木精神,大地情結,星月情懷,鳥蟲趣味,江河氣韻。

《周禮?春官》最早提出賦、比、興、風、雅、頌為“六詩”。《毛詩?大序》又把“六詩”改稱為詩的“六義”。後世對賦、比、興作了大量的解釋與發揮,比如宋代朱熹說:“賦則直陳其事,比則取物為比,興則託物興詞”但總是見仁見智,意見難以統一。依我看,這三者均表現了自然與人之間的感動與體驗關係。而且比和興,特別是興本身就是詩歌中的一個核心意象,就是詩人們的所見之物,所感之物,是詩歌和自然的親密連線,是人與自然的互相對話和發現,也是人和自然的靈性溝通。

《詩經》年代是草木質地的,是人和植物比鄰而住的時代!

在水邊,可以看到“參差荇菜,左右流之”、“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等;在田壟齊整的田野的可以看到,葛之覃兮,施於中谷,維葉萋萋。“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在旅途邊關的,“我阻東山,滔滔不歸。我來自東,霖雨其濛”;在村莊的宅前屋後可以看到,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在離別和歸來之間,可以看見“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今人在晉人陸機統計的.基礎上,又對《詩經》作了新的統計,發現在《詩經》中共涉及草木鳥獸蟲魚等自然物有三百一十多種。其中,僅草木就有80多種,鳥獸有30多種,蟲魚有30多種。如此,種種都是活的,都是晃動的,是走動的,是跳動的!每一種都有生命,就如同走進一個植物園。那麼多的植物,和我們一一相遇,一一招呼。總想知道,一部《詩經》到底有多少種樹木?有多少種水草?多少種野菜?哪些開花?哪些可以結出甜蜜的果子?哪些和愛情有關?哪些和煙火的生活有關?

因為植物,那些古老的漢字都親切起來。在每一個難懂的漢字下面,可能發現一些不期而遇的美麗!將這些植物的名字讀出聲音,就會發現這些詞語的發音,都是溫婉輕柔的,輕輕的氣息,小心細緻,珍惜憐愛,像輕喚,像耳語,像感嘆,似乎怕驚擾植物正在形成的夢,怕弄亂植物正在滋長的心事。這些聲音,全然沒有稱呼動物名字時,那一種刻意的狠勁。

《詩經》年代也是屬於曠野和星空的!

《詩經》年代,有我們能夠想象到的最淳樸的曠野,最乾淨而單純的天空!在《殷其雷》裡,我們可以聽見最盛大的雷聲!那是巨大的存在,在大地之上走動的聲音。這麼深沉的聲音,一會在南山之南,一會在南山之北,一會在南山之上,一會在南山之下……聽著,聽著,我也會像童年時代那樣,不自覺地捂住自己的耳朵!這可是兩三千年前的雷聲啊,我怕我的心和我的耳朵承受不了如此原始的震撼!

在《小星》裡,我們可以看到最早的星空,那閃爍的是很多年後還要繼續閃爍的光芒。還可以看到在星空下奔走的人,真想問問,他看星空的心情,和我們是一樣的嗎?

在《凱風》裡,我可以聽到灌木在炎熱的天氣裡叫喊,南風來了,南風來了。那在夏天,讓我家桑樹不停地晃動的,還是這股風嗎?不然,我怎麼也跟著晃動起來了?不然,我怎麼也聞到了我家炊煙和柴火的味道?

《詩經》年代也是與河流一起流淌與鳥蟲一起歌唱的年代!

誰謂河廣?一葦杭之。誰謂宋遠?跂予望之。這樣的詩句說的是守望,說的是河邊那久久顫慄的影子,說的是滔滔的黃河水,並不能阻擋一個人去見愛人的決心和腳步。

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蕳兮。說的是一個春天的節日,說的是風吹蘭草的氣息!那個贈芍藥花的人,臉上還飛著雲霞嗎?那兩條河水,還在流淌那年的笑聲和春水嗎?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幹兮。河水清且漣猗。說的是檀樹受傷時候發出的聲音,說的是一個在河邊中年勞作和嘆息的故事。巨大樹木到下時,河水到底有怎樣的顫抖?那個砍伐的人,到底有怎樣的顫抖?

《詩經》年代也是是一個十五國風吹得漫天滿地的年代!

那時候的風一定純淨而清新!沒有被現代的菸灰汙染過,也沒有被水泥的叢林刪改過,更沒有被萎頓的人性扭曲過。我喜歡的風,是最會唱歌的風!它讓我很多年後還在跟著它歌唱!我喜歡的風,是抓一把就可以抓出綠色和露水的風!

我想做一個捕風者,我要奔跑著去捉詩經裡的風!

但我不能,我只有在潔白的紙張上這樣書寫:風從河邊來,從曠野和山林來!帶著露水和植物清新的氣息,帶著昆蟲翅膀震動的聲音,從民間的阡陌上來。我是嗅覺是敏感的!我可以分辨出,那一陣風是棠梨的氣息,那一陣風有蘆葦的氣息。我甚至可以分辨出,那一陣風吹過桃花,那一陣風吹過酸酸的梅子……從蘆葦叢吹過的風,一定羽毛形狀的吧,有深深彎曲的曲線,也有無法掩藏的尖銳。從桃花間吹過的風,定然是灼灼緋紅的,有讓人擔心的嬌媚和脆弱。從梅林裡吹過來的風,當然有淡淡的酸甜氣息,還沒有來得及吸一口,津液就在口舌裡四處氾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