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關於讀書筆記作文集合十篇

文學 閱讀(1.95W)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書筆記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書筆記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書筆記作文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讀書筆記作文集合十篇

讀書筆記作文 篇1

《背影》是朱自清譽滿文壇的代表作,敘寫的是一些樸實而生動的感情細節。《背影》也是篇首點明題旨:“我和父親不相見已有兩年,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在敘事中,融進了真摯的情感。在通常的情況下,要表現人物的感情,往往要寫這個人的正面,寫他的表情、眼神等,唯恐給人印象不直接。但在這篇作品裡,作者卻不寫父親正面的形象而寫了父親的背影,切合人物特定的關係和場合。孩子大了,尤其是男子,他雖然很愛自己的父親,但這種愛比較含蓄,不那麼外露。在離別的時候,明知父親很哀傷,他不會特地從正面去細緻觀察父親的表情,只會在父親轉過身去時,表面裝著毫不經意,而實際上是很注意地從側面或背後去看父親,而且也只有這時才好意思看仔細。所以,作者以背影為中心來寫,正是他抒情真實的地方。

文章圍繞“背影”對各種材料進行適當的剪裁佈局。首先是由遠及近,回敘父子奔喪時的相聚,細數父愛的種種表現,定下深情懷念的基調。接下來寫父親“終於不放心”,親自“送我上車”的情景,初步揭示了父對子的摯愛之情。這些簡練的敘述,為即將推到面前的“背影”作了必要的鋪墊和蓄勢。再接著對父親買橘子的“背影”集中描寫渲染,一方面描寫父親行動的艱難,真切地表現父對子的深情關懷。另一方面突出“我”的動情,表現了父對子的感激思念。最後概述父親老境的淒涼頹唐及始終惦念兒孫的厚愛。並通過讀信時的心境描寫,讓“背影”第四次出現,首尾呼應,感情迴盪。

在第三次提到背影,是描寫父親離開車站時,說“父親的背影混入來往的人裡”,只虛帶一句,文字很簡單,但父親那麼眷戀兒子,至此也只是黯然分別悄然離去的悲酸惆悵,感情也就包蘊在其中了。文章的最後,又一次地讓父親的背影在“我”晶瑩的淚光中映現——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由生離的悲傷發展到死別的預感,感情愈是深沉真摯。

作者將自己的真摯情感與敘事結合起來,不是簡單的湊合,而是“情”與“事”交融。通過一系列的典型生活細節,抒寫自己的衷情,真切自然而不空泛。其生活細節自然而然地成為感人的“抒情細節”。

朱自清偏重於敘事的散文感情委婉細膩、誠摯、真切,有別於周作人的恬淡,有別於俞平伯的纏綿,也有別於徐志摩的矯飾,“另有一種真摯清幽的神態”。正是因為他在抒情與敘事結合中追求著一種“真摯”的特色。

讀書筆記作文 篇2

最近,我讀了《人性的弱點》。這本書的作者是(美)戴爾·卡耐基,他是美國“成人教育之父”,20世紀最偉大的心靈導師。他一生致力於人性問題的研究,運用心理學和社會學知識,開創並發展出了一套獨特的融演講、推銷、為人處世、智慧開發於一體的成人教育方式。他的主要代表作有:《溝通的藝術》、《人性的弱點》、《人性的優點》、《人性的光輝》、《美好的人生》、《快樂的人生》本書共有六十七章內容講述了六十七個克服人性的弱點的小竅門,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是第四章保持本色,第八章活在今天,和第四十章稱讚最微小的進步。

每個人都希望能平安快樂的過完一生,其中要訣我想便是卡耐基所寫的保持自我本色。每個人都是獨立而與眾不同的個體,我們有時會因某方面比不上他人而自卑,而掩藏自己。卡耐基卻舉了十個例子說明保持本心的人最自信最美麗。羨慕就是無知,模仿就是自殺。在我們的生活中也常有這樣的人。因為對自己不自信而一味模仿他人試圖掩蓋自己的缺點最終如凱斯。達莉般怪態百出貽笑大方。他忠告我們模仿只會讓你成為某某第二,保持本色讓你成為獨一無二的你,讓你擁有平安快樂的生活。

大多數人總是整天抱怨世上不如意的事情太多,幸福似。乎總是遙不可及,然後在抱怨中失去今天。卡耐基告訴我們不管過去未來如何只要你活在一個真實的今天即可。他說昨天是早已過去的事情,你無法改變就不必再掛懷。而明天,集中所有的智慧和熱誠,把今天的工作做得盡善盡美就是應對未來的唯一辦法。()活在今天為明天著想,但又不必過於擔憂,我們要對明天懷抱希望過好今天。信奉威廉。奧斯勒爵士的話‘用鐵門把過去和未來隔斷,生活在一個完全獨立的今天。’生命就在生活裡,就在每一天和每一刻。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擁有著無限的潛能,可只有少數人真正發揮出來。而他們無一不受過他人的稱讚。不管是多麼有成就的人聽到他人的讚美總是心情愉快的。在為人處事上我們應不吝嗇於稱讚最微小的進步,讓你的下屬夥伴感受到你對他們的關注和期望。讚美總是擁有強大的力量促使人奮進向前。你對他們的讚美會讓他們加倍努力,更增進彼此的感情。卡耐基在這章中舉了勞倫斯。狄拜特的例子。因為休斯那輕微的鼓勵,他決定去東部求學深造,經過多年努力他最終成為了著名歌手。以讚美代替批評,即是讚美最細微的進步,也比斥責過失要好得多。這樣才能更好地說服他人。我們應讚美最細微的進步,並讚美每一次進步。

在《人性的弱點》這一書中,並未直接告訴我們人性有哪些弱點,而是告訴我們該怎麼做。其實,那些告訴我們,我們卻又做不到的,就是我們人性的弱點,我們要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逐漸改掉它們,學會轉換思維方式,提升思想境界,讓自己成長一步一步地改變自己改變世界。這是人性的弱點一書帶給我的啟發,每天睡前讀一章內容總能讓我回味無窮。

讀書筆記作文 篇3

《明日之學校》一書不是一本教育學,它只是對課堂工作的一種描述,並從理論方面作些說明。儘管這樣,我在本書中深切地體會到作者的哲學的印記。因為實際上本書所描述的是“今日之學校”,稱它為“明日之學校”,意味著在杜威看來,它們是代表新學校未來的共同的趨勢。

特別引人注意的是對印第安那葛雷學校的詳細記述。葛雷是新興的鋼鐵城市,但葛雷學校不是專門為鋼鐵公司培養工人,或者滿足工業某一類專業訓練的要求。沃特認為,問題不是要傳授各個人具體工作需要的知識,而是要保持和激發少年時期的自然興趣和熱情,使每個學生能控制自己的身心,並保證他成功地做一個人和一個公民。葛雷學校的課程與印第安那一般公立學校所規定的一樣,但是它力求把工作和社會的需要密切聯絡起來。“從做中學”是葛雷學校的基本要求,“所有兒童應當在適當的條件下忙著工作、學習和遊戲”。

在《明日之學校》的最後幾章裡,杜威對通過工業進行的教育和有關問題作了廣泛的論述。現行教育的許多問題和方法是在過去社會條件下產生的。在貴族制和封建制國家裡,初等以上教育的課程和方法是為有閒階級設計的;手工勞動是由奴隸和農奴承擔的,對這些人的訓練是一種奴隸式的教育。在這種社會條件下形成的一種關於知識和心智的觀念是,身體的運用,尤其是手和感官的運用越少,就意味著這種智力活動的.級別越高;真正的知識和思想完全是心的運用,而無需軀體任何部分的運用。於是,只有極少運用軀體的學科才屬於自由的、高貴的學科。按照這個標準,哲學、神學、數學和邏輯是第一等的學科,其次是文學、語言、文法、修辭,等等。即使我們稱之為藝術的那種東西,也被貶入下等的學科。因為繪畫、雕刻、建築的成就需要技術和手工的訓練,教育應當訓練人去欣賞藝術,而不是去創造藝術。杜威指出,雖然產生上述這些觀念和思想的政治和工業條件已經開始消退,但是在有閒階級對於一切勞工階級享有理所當然的巨大優越感的時候形成的傳統的東西,卻仍然在教育理論和實踐中長期保留下來。

為了跟上時代的變化,杜威要求“學校教學的所有專案都應該在學校與維繫人們的社會活動網路的聯絡中反映出來”,“除非把廣大工人當做他們使用的機械上的盲目的大小齒輪一般,否則,他們就必須對他們所使用的材料和器械的整個物質和社會的事實有所瞭解。”他呼籲真正的問題是要對所有的教育進行改造,以適應隨工業革命而來的科學、社會和政治生活條件的變化,那麼已經在進行的具有這種廣闊的目的的各種實驗,就應被看做特別值得同情和明智的考察的。

在最後的一章裡,杜威對所描述的學校的相似之點作了概括:重視所有青少年的身體健康,並在此基礎上培養他的品質和能力;運用自然的方法,“從做中學”;通過各種不同形式的實踐活動,用這些活動取代通常孤立的書本學習,以取得積極的道德效果;強調發現學生感興趣的工作,但不是在狹隘的意義上看待興趣,一味迎合兒童,把傳統的教材裹上一層糖衣,而是提出問題,使他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作,解決問題,目的本身將提供他堅持單調乏味的工作所需要的刺激。儘管這些學校的型別、結構、課程和方法有很大的差異,可是通過分析,它們顯示出上述相似之點。相似的東西比相異的東西更為重要,因為它們表明了正在進行中的教育革新的方向。

全書最後歸結到了“民主的教育”這個問題上。杜威認為,在最近150年間發生了改變人類生活和思維習慣的兩大變化,一個是民主觀念的發展要求教育上相應的變革;另一個是通過科學發明帶來的變化,也必須在課堂中得到反映。把公立學校劃分開來,結果表明一部分學校追求傳統的過多的書本教育;另一部分為應付從事手工勞動的人進行過多的“實際”教育,這是與民主精神完全不相容的社會宿命論的計劃。杜威的結論是,以機會均等為理想的民主教育,把學習和社會應用、觀點和實踐、工作和對於所從事的工作的意義的認識,從一開始並且始終如一地結合在一起。在這裡,杜威再次表現出了他的教育理論中的主要東西是社會改良主義。

讀書筆記作文 篇4

格列佛遊記是一部充滿童話色彩的諷刺小說。它的的作者是英國的斯威夫特。文中的主人公格列佛是英國一個酷愛航海旅行的人。他年青時學醫,後來在海輪上擔任外科醫生,多次環遊世界,到過許多地方,有過不少的奇遇。最值得稱道的是他到小人國、大人國、飛島國、慧馬國的四次遊歷。

文章諷刺地道出了當時英國的特點:“貪婪、黨爭、偽善、無信、殘暴、憤怒、瘋狂、怨恨、嫉妒、淫慾、陰險和野心。”挖苦地描述了人獸顛倒的怪誕現象:馬成了社會的主宰,而人則化作髒臭、屎尿橫飛、貪婪刁難的下等動物耶胡。

讀書筆記作文 篇5

這次已經是我第五次讀這本《布魯克林有棵樹》了,前四次讀這本書,每次都有不懂的感受,但是這次讀完了它的體會比以往的任何一次都濃烈。

這一次讀完了這本關於生存的書,我再次體會到了閱讀可以讓卑微的生命變得高貴;知識可以改變人的修為與命運;家庭的力量可以支撐孩子實現自己的夢想。

二十世紀初的布魯克林,是一片寧靜的樂土,而在這裡,弗蘭西,一顆本應無憂無慮的幼小心靈卻要被迫去面對艱辛的生活,體會成長過程中的無奈百味:母親偏愛她的弟弟,父親深愛他卻英年早逝,家境清貧,在學校飽受輕蔑和鄙夷的目光……這麼一個瘦弱的小女孩,卻要面對如此坎坷的人生,是多麼不可思議,她也曾苦悶、憂愁、傷心,卻始終保持著那份尊嚴,相信知識改變命運,努力的學習,終於開啟了人生的另一扇門。

記得曹文軒先生曾為《布魯克林有棵樹》題序:文學就是為了做感動文章而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本來有著許多緯度的文學,到了現在,就只剩下一個緯度:思想——除了思想還是思想。

我認為,作者寫了這部小說,就是為了證明在這個世界上,不知有思想是最重要的,還有許多和思想同等重要的東西,比如愛,比如感情。在這部小說中,有許多讓人為之心動的敘述和描寫:孩子們之間的感情,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感情,還有那位個性獨特的茜茜姨媽與孩子們以及孩子們的父母的感情,都無時不無聲但卻很有力地撞擊著人心的柔軟之處。

在這部小說中,最令我難忘的是主人公弗蘭西一家在最貧困的時候任不忘維護自己的尊嚴。小說中的凱蒂在丈夫過世,家中幾乎吃了上頓沒下頓之時,酒吧老闆故意“還錢”給她,她堅決不收,不受嗟來之食,人窮志不短。沒有人希望自己貧窮,但貧窮未必一無是處。它可以磨礪性格,苦水中泡大的弗蘭西和雷尼一談到不用吃苦的小妹妹來,反而表示出同情,說可憐的勞瑞沒有了那苦,也就體會不到那苦中的甜。人可以受困、受窮,但不可以失去骨氣和尊嚴。小說中寫到一個布魯克林的護士,本來自己出身也很貧困,卻附和著勢利眼的醫生,罵窮人的小孩,實在是令人汗顏。

用貝蒂?史密斯的一句話來總結這部小說:“活著,奮鬥著,愛著我們的生活,愛著生活饋贈的一切悲歡,那就是一種現實。生活的充實常在,人人皆可獲得。”

讀書筆記作文 篇6

這個暑假,我讀了《草房子》,這本書是曹文軒寫的,我覺得這篇文章寫的很生動,讓我深有體會。

這本書講的是一位名叫桑桑的小男孩在他上六年級發生的事情。書裡面的每一章都主要介紹的是一個人物以及發生在他的朋友身上的一些事情。他們都在演繹著一個個動人的故事。他們每個人都有著高尚的品質。到了六年級結束的時候,桑桑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中學,,桑桑的父親桑喬被派到外地學校當校長,桑喬以及桑桑一家要去另一個陌生的地方。桑桑有著高尚的品質:樂於助人、有同情心。有一次,禿鶴帶了一頂的帽子,向操場走來。大家的目光全被轉到禿鶴那邊去了,桑桑十分氣憤,便搞了一個惡作劇,讓禿鶴找不到他的帽子,禿鶴便告到桑桑家去了,桑桑後來也向禿鶴道歉了。

這本書都讓我們明白了一個個道理,我們應該省吃儉用,不要浪費,要想想看,這份錢是家長辛苦賺來的。

桑桑親眼目睹了這一個又一個的動人的故事。這六年,是桑桑接受教育的六年。我相信,我們平時的生活中,就有許多這樣的人,例如:老師、父母、同學,當然還有陌生人,在他們身上也發生著一個個動人的故事。

我們應該留心觀察身邊的這些人,向他們學習,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我懂了為別人付出是會受大家的尊重的,幫助別人。

讀書筆記作文 篇7

初次看到這本書,是在一位老師的手中,心想那應該是一本介紹朗讀技巧的書吧。再次看到《朗讀手冊》,還是在一位老師的手中,心想:就算學校營造書香校園,怎麼就都去讀它了呢?第三次看到《朗讀手冊》,就在同辦公室的老師手裡了,出於好奇,順手翻了一下目錄:怪不得那麼多人喜歡它呀,我看到它太晚了:它是一本提高下一代文化底蘊的書,我錯過了它。

因為沒在學校的圖書室裡找到它,就在土豆網上看視訊、聽閱讀,很愜意。呵呵,因為胳膊受傷了,不能打字,就天天看、天天聽,不過還是有點囫圇吞棗的感覺。

那句話太吸引人了(僅限於我的感受,如有雷同,純屬巧合。呵呵):

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

一箱箱的珠寶與一櫃櫃的黃金。

但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_

我有一位讀書給我聽的媽媽。

書中大量生動的故事讓我看到了這本書與其他書的不同;那些確鑿的資料讓我們感到朗讀如此重要;那些切實可行的指導方法足以指導我們做一名稱職的家長。我想我不是這樣的媽媽,我沒有讓我的孩子在幼兒園裡聽過幾十本小說、那麼多繪本故事。

《朗讀手冊》共有八章,用一個個問題引出切中要害的論述、有效的建議和生動的案例,語言輕鬆活潑,語氣誠摯懇切。聽著音訊裡那娓娓道來的聲音,一切都覺著那麼清晰、那麼美好,世間諸多的不如意也都煙消雲散:原來,聆聽朗讀真的可以盪滌人的情操,何況那些嬰兒耳邊響起的是媽媽(爸爸)充滿愛意的聲音。

讀書筆記作文 篇8

書名:她是我姐姐

內容:

這是一本關於身心障礙者的六個真實故事,縱使身體有了缺陷,他們卻未因此放棄人生。其中,有被人欺負的悲慘故事,也有拿工作掙的錢請全家的感人故事。雖然他們什麼都不懂,但都有顆善良的心,而他們最大的支柱就是家人,家人指引他們,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心得:

在社會上還有更多的身心障礙者,有的放棄自己,也有的堅持夢想,勇敢做自己。或許我不是殘障者,或許我生在幸福家庭中,實在不懂為何有的人要為了自身的身體缺陷,而輕易放棄生命。不論是否因為何種原因導致身體缺陷,我們都應該積極努力的活著,好好閱世界,才不會白白成為人,走世界這一遭。

從這本書中,我學會了用不同角度看殘障者,他們就和我們一樣都有自己的優點。不能無視他們的存在,被人遺忘的痛苦是“人在福中不知福”的人所無法體會的。珍惜現在的一切,才不會嚐到苦頭!

學校在身心障礙周,除了讓我們體驗身障者的困境,老師還讓我們看了一段因車禍而導致下半身永久癱瘓的真實案例。影片中的女孩不但沒有因為身體有了缺陷就放棄自己,還因著夢想,而努力復健,克服重重難關與痛苦。最後,奇蹟般的躍上阿密特演唱會的舞臺,實現了她夢寐的舞者夢想。讓我們相信,只要肯付出,終有收穫!

身心障礙者,雖然有的外觀不怎麼好看,也不擅表達,但他們都有顆善良的心。你只要對他們好一點點,她們都會加倍回報你,我們又怎忍心欺負、不理他們呢!曾有位身心障礙者說過,“謝謝你們看到的是我,而不是我的殘障,有你們的扶持,讓我的人生走得更穩了!”所以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要像對待一般人般關懷彼此,讓這社會更和諧。

讀書筆記作文 篇9

冬天的一個早晨外面下起了鵝毛大雪,外面白茫茫一片。

小白兔在家裡玩木馬,媽媽在做蘿蔔湯,突然媽媽問小白兔蘿蔔不見了,小白兔說:“蘿蔔在這裡呢,壞了。”。媽媽說:“家裡沒有蘿蔔了,媽媽要去外面買蘿蔔外邊太冷了, 不要出去玩了。”小白兔說:“不要不要,”我要跟你一起去,小白兔生氣了,它還說:我自己呆在家裡孤單啊!

媽媽哄了哄它想了一個好辦法說:“有了,媽媽給你堆個雪人吧,這樣你就不孤單了。

媽媽和小白兔一起堆了一個又白又胖的雪人陪伴它玩。小鳥送了他們一片樹葉做頭髮,姐姐送給小白兔的種子給雪人做了又大又圓的眼睛,小白兔去給雪人拿帽子,它們堆了一個漂漂亮亮雪人。

小白兔和小雪人又唱又跳,有說有笑,它們玩得可開心了,過一會小白兔很累很累,它去上床睡覺了。

爐火很旺引著了旁邊的柴火,房子著火了。

小雪人發現房子著火了,直接衝進去救小白兔了,當它救出小白兔自己卻融化了。

小白兔看到小雪人慢慢融化了,它傷心極了。

小雪人這種捨己救人的精神值得我們大家學習!

讀書筆記作文 篇10

從小就喜歡貓,養過的貓也非常之多。貓是個特別的動物,它很獨立,優雅而風情萬種。

讀完多麗絲.萊幸的《特別的貓》,可以很深切的體會到他對貓的愛,那種愛是非常細膩的,她把貓的每一種神態都描繪栩栩如生。在她的眼裡,貓是最優雅,最迷人的野獸。她筆下的暹邏貓分明就是一個風情萬種的美麗女人,她自信、優雅、虛榮、嫵媚,她習慣去聽別人讚美的聲音和對她投以羨慕的眼神。萊辛寫貓用筆非常細膩,塑出了生動鮮活的公主灰咪咪、好母親黑貓、倖存者魯夫斯、大帥貓巴奇奇。讀者說萊辛冷靜得殘酷,“總是以一種第三者的身份,像是再寫動物習性觀察筆記一樣,細緻的、耐心的、事無鉅細的去描摹貓的生活,他們如何打滾,如何跳躍,如何求偶,如何生產,卻感覺不到主人的感情在哪裡。但我喜歡萊辛的這種寫作風格,少了些矯情,多了些真性情。她在書中寫道,“在我與貓相知,一輩子跟貓共處的歲月中,最終沉澱在我心中的,卻是一種幽幽的哀傷,那跟人類所引起的感傷並不一樣。”讀了這句話及這個故事,我覺得,萊辛不僅是在寫貓,更透過貓審視背後隱藏的人性的法則:貓會排斥異己,會動手去獵捕一隻鳥兒或是一隻老鼠費神來向主人獻媚討好,還會發展出這樣一套自負虛榮的複雜語言——但更多的是對另一種生命的愛與同情。

與人類有所不同,在人們遇到這種事時,他們只會排斥異己,做出一些無謂的事物討好別人,發展出一套自以為了不起,愛慕虛榮,複雜的語言。而我對於貓的喜愛,讀完這本書後,當然是有增無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