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艾在五月天-散文隨筆

文學 閱讀(8.53K)

在暮春風雨的敲打下,三道邊上的艾草,開始舒展了一冬的筋骨,悄然步入人間五月。不久便蓬勃豪放地支撐起季節的新藍快綠,全心身地裝點起山川大地,應和著和風流水,掇起了一方水土的滿腔赤誠,一往深情地守望著邊塞的端午節。

艾在五月天-散文隨筆

三道邊上的端午節見不著賽龍舟,看不到蕩千秋,甚至大碗喝酒的丈夫們從不飲雄黃酒考驗女人,剛過門的新媳婦也計較回孃家躲端午,唯有浩浩蕩蕩的邊關艾草,卻成了邊民們端午節裡不棄不離的唯一,千百年來也從沒有改變過,現代的時尚和當今的誘惑也未曾動搖過。

端午節採艾草是三道邊一帶最為古老的節日文化傳統之一,也是三道邊上特別燦爛絢麗的節日風景。當地的老百姓有“黎明即起,採陰補陽”說法,千百年來一直都沿襲著不見日頭採艾草、摘艾葉的古老風習。

端午節這天,天剛麻麻亮,邊民們便頂著稀星,踏著晨霧,湧向了蒼茫的山野。一時間,空曠里人影幢幢,人聲隱隱,還夾雜著翻山過嶺的朗朗笑聲,前呼後擁地滑過草叢,流過河畔,飛向很遠很遠的天外邊。往日裡還在沉睡的三道邊,,一早就被鼎沸的人吵醒,勿勿腳步踏破,忙碌的身影驅散,節日、邊民與晨曦一同綻放出絢麗多姿光焰,三道邊上的端午節,以一種特有的格調,提前降臨到人間。

採艾草的邊民,三個一群五個一夥,有的舉家出動,有的是結伴前行,更多的卻是邂逅相遇,心照不宣。老人們採摘得仔細,高低肥瘦一攬在懷,採好了一捆莖幹,還摘取許多枝葉,莖幹捆成捆兒,葉片捋在籃裡,如拾掇秋天的莊稼,象呵護自家的孫兒;媳婦們採擷得挑剔,嫌這一片色調太濃,怪那一簇不夠鮮嫩,別人採滿了筐,裝滿了籃,她們還沒有選上中意的艾可採;不夥子們有的是氣力,走這山,跨那川,總是挑長得最高的,生得最茂的,味道最香的,色質最美的,採到大大的一捆,背上高高的一肩,一旦要是遇上個美貌女郎,少不了還要買弄一番,丟個眼色,留下幾把,以示愛意。

艾水洗臉、艾葉泡腳是端午節不可或缺的節日風俗,邊民們對此十分推崇,相當講究。沾露的鮮艾,投在熱氣騰騰的磁盆裡,很快繚繞出滿屋的清香,不久便釀出釅釅的、亮亮的、香香的一大盆艾水,這一刻,即使是不習慣洗洗涮涮的漢子,也忍受不住這般的誘惑,也會毫不遲疑地、痛快淋漓地洗一次艾臉,泡一回艾腳。這不僅僅是禁不住的誘惑,更主要是順從”驅蟲避蠅,防寒怯晒”的鄉土風俗,此一風俗雖傳承多年,可依然經久不衰,虔誠有加。舊時人們戲稱三道邊子民“一生一世一回澡,一年四季一次臉”,說的就是端午節這次艾水臉。不過這艾水洗臉功效著實奇特,我親眼所見,奔波在冬霜夏雨裡的邊民,一回艾水臉便足以使他們四季容光,這功效足以使其榮登護膚等產品裡的首個金榜。

洗漱罷,人們還要帶些艾葉出門。衣釦上拴著艾,懷裡揣著艾,兜子裝著艾,帽頁下插著艾,渾身上下全都是艾,樣子滑稽、憨厚而又著實可愛。

最張揚的要數心靈手巧的姑娘媳婦,紮成花朵戴在頭上,辮在辮裡,紮在辮梢,一如鄉間趕廟會、大年裡走親戚,塗油抹粉戴花,巧裝打扮一番後,風風光光地在大街上瀟灑。

孩子和老人也不遜色。多敬老人一把是孝道,多給孩子幾棵是關愛,端午節的艾葉能夠怯邪壓壞,隱惡揚善,帶上它,惡人不敢近,野鬼不敢來。於是他一枝你一株,裡裡外外,應艾盡艾,儼然成了艾草裝飾起來的.香人模樣兒一般。

事後人們還要把剩餘下來的艾葉檢出來,放在陰涼處,涼幹後,搗成艾絨,生病的時候,拿出來點艾炙,扎針灸,吃艾葉,飲艾湯,功效獨特,老道靈驗,倍受邊民們的推崇。

即使是莖幹也捨不得丟棄,人們把它搓成麻花草繩,紐得那般縝密,倍得那樣均勻,有如少數民族服飾上,用彩布做成的修長、美麗而飄逸的裝飾綵帶,說它是一款地道的手工藝術品,既不過分,也不誇張。

端午節過後,家家戶戶的院子裡,屋簷下掛著,牆頭上擔著全是艾草搓成的草繩,直到把它晒乾,再收藏起來,旦等炎炎的夏日到來,睡覺或消夏的時候,點燃起艾繩,瀰漫起艾霧,惱人的蒼蠅蚊子立即望風披靡,奪路而逃,效力可與都市裡的驅蚊靈、花露水媲美。

五月採艾,十月播芳。搓成艾繩十冬臘月依然還能配得上用場。遇上個豐收的年景,碾了米,推了磨,金黃的米貯在缸裡,雪白的面壓的櫃中,再等到大小雪節氣,宰牛臥羊,大白的饃,大塊肉,大碗的酒,端在炕上的時候,人們常會燃起久違的艾,一任滿屋的溥霧,變幻出縹緲迷離的色彩,聞著艾香,嚼著大肉,篩著老酒,心情好爽,雖生人間,猶在天堂。艾到火候,酒至半酣,大家圍定艾繩,席地而坐,會隨心所欲地唱起了三道邊是最古老的山歌,直唱得艾繩燃成了灰燼,直唱到月落星稀,星移斗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