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閒言枕頭的優美散文

文學 閱讀(5.32K)
  閒 言 枕 頭

落筆枕頭之文題,大家對它是再熟悉不過了,從一出生就把頭信任地交給了它,一直到你逝去出殯時,家裡人才在家門口把它燒掉,讓它伴隨著你而去,看來枕頭才是你一生最忠實的夥伴。

閒言枕頭的優美散文

筆者愚想,枕頭是人類產生的時候就有了它,當時的老古人睡覺的時候,隨便在身旁找一塊石頭或者木棒之類的東西枕在頭下,防止爬蟲類躥入五官,這樣就可以安然入睡了。後來隨著文明程序的發展,五花八門的枕頭也就應運而生了,並且讓枕頭產生了地位和身份,什麼玉枕、漆木圖案枕、雕花木枕、竹木枕、陶瓷枕、藥枕、鴛鴦枕、蕎麥皮枕、黑豆皮枕、茶葉枕、菊花枕、蓬鬆棉枕、羽絨枕等等。當然枕頭一詞也隨著文明程序也進入了文化領域,成語有圓木警枕、高枕無憂、高枕安臥、繡花枕頭等等,但是筆者還沒有看到那個詩人專門為自己的枕頭寫一首詩詞,大概人們都有一個通病,往往是自己太熟悉的東西反而忘記了。舞文弄墨者用繡花枕頭比喻那些徒有虛名而無真才實學之人。用高枕無憂比喻鬆懈了思想覺悟,無憂無慮忘乎所以墊高枕頭去放心的睡覺。筆者尤喜圓木警枕這一條成語,講的是大文豪司馬光從小到老,一生枕著一個圓木枕頭,晚上就枕著這個硬梆梆的傢伙睡覺,只要稍微一翻身它就滾走了,掉在地上還聲音很大,驚醒來的他馬上就穿上衣服去讀書,司馬光還給自己的枕頭美名叫“警枕”所以後人為了學習他這種圓木警枕的勤奮學習精神,就產生了這樣一條成語。

在古代還有一個涉及到孝道的枕頭故事,故事情節就是圍繞枕頭而展開的',說的是有一個善良的木匠,由於妻子早亡,他既當爹又當媽,含辛茹苦將兩個兒子拉扯成人。他對他們是百般溺愛,給大兒子取名叫大乖,當然二兒子就叫二乖了,這兩個乖成家立業了,老木匠也年老體衰失去了勞動能力,不得不依靠兩兒子為生。可這兩個兒子都嫌棄他,兄弟兩個又毫無辦法,只好立下字據,以半月為期輪流養父。由於月份有大小,兄弟兩個為此常發生爭執。一天,大乖"照章"送爹到二乖門口,二乖夫婦惱於大乖又佔了便宜,便裝聾作啞,任憑大乖叫罵,就是不開門。大乖無奈,又不肯把爹爹再領回家,於是逼著老爹騎在二乖家的院牆上,並對爹說:"你要掉往牆裡掉,掉到牆外可沒人管飯。"遂拔腿躲走。老木匠年輕時的好朋友王銀匠,為人機智、詼諧、又富於正義感。這天,他挑著銀匠挑子走街串巷,忽見張木匠昏倒在牆上,就將他救了下來。王銀匠對張木匠的遭遇十分同情,他計上心頭,要利用大乖和二乖愛財如命的本性,讓他們養活老父,同時也趁機整他們一下。於是,王銀匠告訴老木匠在枕頭裡面裝幾塊雞蛋大的石頭,把自己的枕頭一天到晚要抱著,就是去出恭也不能離手,我去告訴你的兩個兒子說你枕頭裡面有金元寶,這樣他們就會爭著贍養你的。老木匠不想騙自己的兩個兒子,但是到了萬般無奈的時候也只能這樣了。

王銀匠先後到了大乖和二乖家,都以要賬為名,敘說當年老木匠怎樣在他的爐子上化了好幾個金元寶暗藏防老。大乖、二乖夫婦聽後又驚又喜,各自都想先把爹弄到自己手裡。於是,一場"爭爹戰"開始了。老木匠就這樣抱著枕頭去兩個兒子家吃飯,不知不覺幾年就過去了,大乖和二乖爭相對爹大獻殷勤,都希望爹能把枕頭裡面藏的金元寶給自己。老木匠死後,王銀匠得知老友病故十分難過地過來哀悼一番,大乖、二乖爭相表白自己為爹的後事準備得齊全,王銀匠聽後也就放心了,其實他們兩個都在惦記著老爹的枕頭。埋葬老人回來後,大乖和二乖他們夫妻四人開始了搶枕頭,枕頭當然在拉扯中破碎了,只是從裡面掉出來幾塊石頭而已。

行文到此,筆者又想起來自己童年農村的生活,那是在六十年代中期,在晉北農村是“受不受三百六,穿不穿丈八布”,家家戶戶都是七八個孩子,當時兩口子結婚時的兩個枕頭根本不夠用了,隨著女人年年挺一個大肚子,孩子們是越生越多,枕頭是用布越延越長,並且布的顏色還不一樣。所以當時農民家的枕頭,一個孩子是抱不起來的,一個長枕頭可以睡兄弟姐妹四五個,就這樣到了晚上睡覺還發生搶枕頭打架的事情。

筆者還是喜歡枕用蕎麥殼做的枕頭,枕心選用既經濟又實惠的是蕎麥皮,枕芯還可隨著頭部移動而改變形狀,而且冬暖夏涼具有清熱祛火的功效。蕎麥皮它還經久耐用不易破碎,所以一個人一生有一個蕎麥殼做的枕頭就夠用了。

一個人每天能照著諸葛亮的《誡子書》中說的:“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句名言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每天能坦坦然然地枕著蕎麥殼做的枕頭去睡覺,何不是一生之幸事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