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經典散文:老家的疙瘩湯

文學 閱讀(5.73K)

疙瘩湯如今是膠東地區的一道美食,味道獨特鮮美,不僅本地人喜歡,外地人來了也喜歡喝,今天說的是一個關於疙瘩湯的故事。

經典散文:老家的疙瘩湯

疙瘩湯在我們老家萊州又叫故雜湯,在過去那個貧苦的年代裡,平時能做上頓故雜湯喝也算是改善生活了,切點白菜葉子,到海邊挖點花蛤,再加點白麵,加上水在鍋裡一煮,一大鍋味道鮮美的故雜湯便做成了,又當飯,又當湯,人們拿著碗呼嚕嚕一會便見了鍋底。

故雜湯雖然好喝,也就限於平時解解饞,真到了過年的時候,大部分人家就沒有做故雜湯的了,因為過年的時候有更好吃的東西,有餃子,有肉,有魚。但是在俺鄰村有一戶人家卻是例外,他家每年的年夜飯其他東西什麼也不做,只做一樣東西,那就是故雜湯。而且直到今天,這家人還是保留著這個傳統。

到現在年夜飯吃故雜湯,是不是家裡條件不是太好啊,絕不是的,這一家在我們這四里八村絕對算是富有人家,一個兄弟在家裡開著工廠,廠裡也有幾百號工人,產值上億,另一個兄弟在青島開公司,做外貿生意。這幾年給村子修道蓋房子什麼的做了不少的好事,深得村裡老百姓的稱讚。

就是這麼一家大戶人家,每年的年夜飯卻是故雜湯,這引起了人們的好奇,後來有知情人透露,原來這裡邊蘊藏著一個故事呢。

這戶人家姓李,祖上也是根正苗紅的'窮苦人家,在爺爺那一輩上,家裡更是窮的叮噹響,經常揭不開鍋,吃了上頓沒下頓。那時候爺爺已經30歲多歲了,父母也都過世了,因為家裡窮,一直是光棍一條,眼瞅著這日子越過越沒有什麼指望了。因為靠海近,爺爺有時便偷偷的去海上打點魚,捕點蝦什麼的,留點自己吃,然後再賣給收海貨的,換點粗糧,勉強度日。

那一年的臘月三十,別人家家家都在貼對聯包餃子熱熱鬧鬧準備過年,爺爺家裡卻冷冷清清,冷鍋涼罩,沒有一點過年的氣氛。傍晚時分,村裡另一個與他要好同樣是光棍的夥計來找他,說今晚人家都過年,海上肯定人少,不行咱兩去海上轉轉吧,備不住能打幾斤魚什麼的,一開始爺爺想大過年的還上什麼海啊,不過想想在家一個人也沒有事,便答應了他,他們算了算潮水,便約定晚上10點從家裡出發。

天色晚了,鞭炮聲四起,別人家都聚在一起吃年夜飯了,爺爺一個人沒什麼好做的,拿出了平時捨不得吃的一瓢面,切上棵大白菜,又弄了點前天上海時撿的小蛤蜊,一攪合做了一大鍋故雜湯,正好桌子前還有半瓶老白乾,老白乾就故雜湯,一會兒酒也喝完了,湯也喝完了,喝得有點多的爺爺倒頭便睡在了炕上。

睡得迷迷糊糊的爺爺忽然好像聽到街上有人呼喊他的名字,以為是那個夥計來叫他上海了,於是答應了一聲,起來推上小推車帶上魚網什麼的便上了路,走到村外也沒見到那個夥計的身影,爺爺便尋思可能那個夥計等不及了自己先走了,於是他也向海邊趕去,可是一直到了海邊也沒見到那個人的影子,爺爺這才想到自己肯定是喝得有點多,朦朧間聽到了有人叫,便自己跑了出來。此時正是夜黑風高,海上的浪也不小,伸手不見五指,除了自己海上沒有一個人,爺爺想推車往後走,但想了想既來之則安之,於是便在海邊蹲了下來,等到潮水合適了,便下了海。這一下網不要緊,一會兒,網裡便滿滿的都是魚,全是幾斤重的梭魚,喜出望外的爺爺忙活了起來,打上一網魚送上了岸,又下去再打另一網,推車滿了以後便送回家,這樣一直到天亮,爺爺足足打了好幾車魚,第二天爺爺便將魚賣給了收魚的販子,正是過年時節,賣了一個好價錢,掙到了自己從來沒看到的那麼多錢。正是從那時開始,爺爺慢慢地蓋上了房,娶上了媳婦,日子慢慢地好了起來。

逐漸的李家的家業開始興旺了起來,兒孫滿堂的爺爺立下了一個規矩:老李家每年的年夜飯只做故雜湯,不做別的。

爺爺的目的只有一個:好日子來之不易,後人必須銘記。

於是李家的這個規矩一直延續了下來,李家的子孫們即使你平時吃慣了山珍海味年夜飯必須只喝故雜湯。

這就是我們老家一個關於故雜湯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