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後進生轉化教學隨筆

文學 閱讀(3.13W)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知道隨筆吧?隨筆是一種散文體裁,也可以是聽課、讀書時所作的記錄。想要更多的瞭解隨筆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後進生轉化教學隨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後進生轉化教學隨筆

後進生轉化教學隨筆1

長期以來,我就按照這樣的思路開展工作。這不但使我少走了許多彎路,少碰了許多釘子,還讓我從中獲得了不少成就感,更使我的心靈隨著後進生的進步而不斷地得到昇華。

後進生的形成有諸多原因,有來自於社會上的不良現象、有家庭教育的失誤、有學校教育上的偏差和過失、有學生自身的原因。自從我接手了xxx班以來,我們班是年級有名的學習差、紀律亂、衛生差、問題多的問題班級,原因是我們班有好多所謂的差生。如何改進這個班級?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在通過各種方法轉化後進生,我認為關鍵在摸準情況,對“症”下“藥”。

一、真心尊重,平等相待。

使其擺脫自卑感,增加成功的信念。因為學習差,在學校他們常常受到同學的歧視、教師的嫌棄;在家裡常常遭到父母的訓斥甚至懲罰,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和愛,感情上常常和周圍環境格格不入,自我感覺是班級中的“二等公民”。要消除這種隔閡和對立,重要的祕訣就在於尊重。老師要發自內心地尊重他們,與學生建立一種互相尊重,互相依賴的親密真摯的情感關係,老師熱切的期望、成功的激勵才能通過這條情感的紐帶源源不斷地輸入他們心中,促使他們戰勝自卑,增強信心。

二、多表揚鼓勵,少批評貶抑。

師長尤其是教師往往是他們心目中的“權威”,如果老師對他們的評價是積極肯定的,他們的自我意識、自我形象一般就要好一些,從而對其取得成功的自信也相對要強一些。教師尤其要善於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充分肯定取得的點滴進步,以點燃心中的奮鬥之火,使他們感到“我還行”,“我還有希望”。

三、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在全面調查瞭解,充分辨別分析,認真摸準情況的基礎上,針對不同的差生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如對心理嚴重者輔以藥物治療;對意志薄弱型學生重在意志鍛鍊;對身體病態型學生重在治療疾病,不能堅持學習者要休學治療;知識斷層型學生重在接上知識鏈;對環境困惑型學生重在排除環境干擾;對智商低下學生要降低要求,重學基礎。

四、利用活動,樹立信心。

後進生並非一無是處,關鍵要發現其長處並加以利用,我班張芃磊同學學習成績不是很好,但是他的組織能力很不錯,在高一年級紅歌賽時我鼓勵他,要他組織我班的紅歌比賽,而我只是作為指導,作為大後方,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班獲得二等獎,張芃磊的自信心也得到很大提高,對學習也充滿了信心與興趣。教師要把此信心讓學生轉到對學科知識的學習信心上來。

當然,在我轉化後進生的過程中,我已經做好打持久戰和反覆戰的心理準備。我認為教師應該恪守一種“沒有永遠的差生,只有暫時的差異”的教育信條,在這樣的信念下我的班級管理工作在一步一個腳印的開展。我堅信多一點耐心,多一點愛心,就一定能夠點燃他們智慧的火花!

後進生轉化教學隨筆2

我從教已有二十多年。二十多年來,我大部分時間擔任班主任,對班主任工作懷有深厚的感情。因為我覺得,擔任班主任,能更直接地與同學們幼小的心靈接觸。在努力把這些幼小而近乎空白的心靈塑造成為美好健全的心靈的同時,我自己也時常被他們純真爛漫的童趣感染著,使我自己也時常有機會讓自己的心靈得到淨化和昇華。這是一份多麼美好的工作!

幾十年來,我對班主任工作可以說是傾盡了心力,儘管這一工作並不輕鬆,常常是耗費許多精力而成果甚微。尤其是我早期做班主任時,信奉勤看、勤跟、勤管的老套套,結果走了不少彎路,碰了許多壁,頹喪的情緒曾一度伴隨我度過許多時日。但冷靜下來,捫心自問,我這樣會得到什麼結果?於是,我一次又一次地強迫自己振作起來,不斷地總結工作中的得失與原因,以期不斷地改進自己的工作。漸漸地,我發現了一些規律,也形成了自己的工作特色。

簡單地說,做班主任工作,就是做學生的思想工作。而要做好一個班學生的思想工作,無非是抓好三點:一抓後進生,二抓優秀生,三抓中等生。也許有人會說:“你有沒有弄錯?幹嘛把後進生放在第一位?”是的,按照一般的思路,應該首先做好優秀生的工作。因為做好了這部分學生的工作,可以讓他們發揮榜樣的作用,可以帶動別的'同學進步。但,在具體的工作中,我發現,這並不是最好的方案。這其中的原因其實也不復雜。

一般認為,後進生之所以後進,是因為他們資質差,任性,意志薄弱,缺乏自制力等等。我說,這並不錯。問題是,後進生所有的這些缺點(或者說是缺陷),其形成的原因全都在他們自己身上嗎?經過觀察和研究,我發現不是。除了資質之外,其它的缺陷,都是後天人為造成的。進一步想,其實資質差也不是他們自己的錯。我們在認識上的誤區往往就在這裡。因為某位學生的資質差,學習上難以跟上別人。在耗費一些心力仍不見多少效果的時候,我們往往會在心裡形成某種看法。比如說“無可救藥”之類的。這很容易引起我們有意無意地對這類學生採取撒手的做法。於是乎,這類學生本應得到的關愛沒有了,他們本已脆弱的心靈因此受到沉重打擊,心理不平衡的種子開始在他們身上發芽生根。在這種情況下,他們開始破罐子破摔,所有的人格缺陷漸漸開始形成……這時,他們對什麼榜樣都不會感興趣。相反的,越是看到別人優秀,就越有把他們比下去的感覺。這樣的感覺越強烈,他們的心理就越不平衡。為了尋求心理上的平衡,他們將會做些什麼,這是不難想象的。怎麼辦?批評?諷刺挖苦?真這樣,不是讓他們覺得自己更不如人了嗎?惡性迴圈不是從此而來還會從何而來?為了避免這樣的現象發生,我改變策略,把轉化後進生的工作擺在重中之重的地位。讓他們重新得到本應得到的關愛,設法讓他們重新漸漸拾起已經丟失的自尊、自信、自重和自愛,不再自暴自棄,不再總是與人為敵。讓他們在不斷獲得別人關愛的同時,逐漸學會關愛自己、關愛別人……最終產生一種要趕上去的慾望。他們的這種慾望在班級中產生的動力是不可低估的——誰不害怕被他們趕上?而這對他們來說,又是一種多大的成就感?他們因此而獲得多大的喜悅?為此他們的源動力又會增加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