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你的青春你自己做主雜文隨筆

文學 閱讀(2.1W)

總是在想,我們的一生無論是長還是短,我們的十五六歲,十三四歲的歲月總是轉瞬即逝,而且最為重要的,就是它們隨著我們的年齡的增長,它們就像我們消逝的青蔥歲月,一去不復返。

你的青春你自己做主雜文隨筆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年齡的增長還是因為什麼,我們的年齡帶給我們的是現實還是成熟,最起碼看待問題的價值觀和考慮問題的長遠意義上是存在明顯的特徵。我們總是習慣性地拿著一副過來人的經驗,強調教導著比我們年幼的人,我們也總是習慣性的教導。在我的意識中,我其實特別的討厭那種總是教導人的人,我喜歡用實踐、用行動去證明。我之所以不說,我害怕我的多言,會傷害到某一個被我訓導的孩子的幼小心靈。可是我又在想,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就像是一棵幼苗的成長過程。在生長過程中,不可能總是隻是一味地去長著主枝幹,而抑制小的枝丫的生長,只有小的枝丫配合生長的主枝幹,才能有力地彰顯其值得被讚揚的未來。所以,幼苗在成長過程中必須要配合合理的修剪,目的只有一個:為了主枝幹的利益最大化成長。

在《鏡子》這樣一部關於孩子,中國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訪談中,俞敏洪老師對於中國家長與中國孩子的心理,以及溝通交流教育問題上,他談論他的看法是提到孩子都是好孩子,只是中國的父母在孩子教育,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上存在很大的問題。我在看的過程中,以及聽俞敏洪老師的講解中,我並不認為只是將責任一味地歸結於孩子與父母的溝通問題上。而這些話必須要有一個穩固的大前提,那就是這樣的平等式教育,只能建立在有一定物質基礎和受過高等教育的父母身上,這樣的家庭才會有平等的地位或者說是一種資格,孩子與父母進行良好的溝通。對於大多數孩子而言,要麼父母的文化水平是半吊子,要麼父母的經濟水平是半吊子,很多情況下需要自我約束和提升,在這裡的提升,只是先給孩子灌輸一種現實性的目的心。最起碼的是告訴孩子:你想要什麼?

比如我的父母,他們可以給我一個溫暖的家庭氛圍,給我一個無需擔心學費、生活費的環境,但是,他們給不了我怎麼樣高層次的成長指導。但是,他們不會像理論性很強悍的知識型父母,但是他們確實實幹家,用他們的一言一行來潛移默化地教育我,而這一切還是需要一個大前提,那就是我是一個善於觀察,善於思索的人。假如換成不愛思索,神經思維並不怎樣敏感的孩子,又將怎麼辦?父母固然給孩子提供好了教育的物質基礎,卻怎麼也觸及不到孩子的心理。當你的孩子正值青春期,文化層次低的父母,還是隻是一味地為孩子創設物質條件,哪裡知曉自己的孩子在此時此刻需要的不是豐厚的物質保障而是心理溝通。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替代另一個人度過屬於自己的青春。只是青春的枝枝丫丫需要特定的時刻,特定的時期需要修剪、整理。

大多數農村的父母,把孩子送入學校的那一刻起,自己與孩子的關係只是物質基礎的提供者與被提供者。等到孩子出現問題之後,首先考慮到的是老師的責任,將自己的一切潛意識之中就開始遮蔽。如果一個農村家庭出現一個優秀的孩子,最起碼是學業上有所建樹的孩子,我大腦的第一反應,便是這個孩子的自我控制、自我約束能力真好。這個孩子之所以成為一個命運與他人有別的人的首要前提,一定是這個孩子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教育卻是是一門輕易說不清卻又滿含著智慧的學問。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除了生理性問題,最為嚴重的便是心理健康問題。大多數孩子很輕浮,過分地看重自己的樣貌,這些問題不但是孩子的問題,而是時代問題。

在《鏡子》中,俞敏洪老師說:“他覺得父母就應該從孩子兩歲的時候就開始陪孩子閱讀,到五六歲最起碼可以自己獨立閱讀,到十幾歲達到一種習慣性閱讀,而在閱讀書籍的要求上,沒有提出非要閱讀什麼?那麼,在孩子的未來青春變化過程中,變成壞孩子後,也不會壞到哪兒去,最起碼,孩子已經潛在的某些文化底蘊、文化修養、文化教養已然成為他行事的一個標尺,有了屬於自己獨有的內在格局。”給予孩子的`閱讀,不單單是提升孩子精神層次的愉悅,最起碼在某些潛在的教導之中,帶給孩子的世界是另一番別樣的世界,而不單單是追求某些淺顯的東西。突然想起院長說,因為自己的職業關係,他經常和自己的兒子談論的都是國際性的問題。我當時就特別的羨慕,一個孩子,我們只是想著先拉伸自己孩子的精神層次時,文化水平高的父母,卻在思考提升自己孩子的國際精神層次,那將是一種思維格局的劃分和潛移默化。

你的青春沒有一個人可以幫你行徑它的每一步,哪怕是小小的一步也不可以。當我們的父母在精神層次上給予不了我們滿足時,我們要感恩父母最起碼可以提供給我們無憂的物質保障。我們的人生既然從開始到未來的年老,都需要自己一個行走,那麼,我為什麼不提前行使我們的權利呢?我們所做的一切,只是為了過活我們獨一無二的人生,那麼,我們有什麼必要非要聽命於誰?知道想要什麼真的很優秀也很可貴。

你的青春你自己做主,只是要時刻記得任何選擇都是要付出必要的代價。而代價就是看你自己想要有怎樣的一個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