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柏拉圖式經典散文

文學 閱讀(3.18W)

柴可夫斯基與梅克夫人長達14年的書信交往,成就了一樁柏拉圖式精神之戀經典。

柏拉圖式經典散文

1876年,梅克夫人第一次聽到柴可夫斯基鋼琴曲《暴風雨》便立刻被作者的音樂才華所震撼,當得知年輕的柴可夫斯基正處在窮困潦倒中,毅然決定以約稿購買他曲子名義開始了對柴可夫斯基長達14年的經濟資助。梅克夫人極其高雅和富有,酷愛音樂並有著豐富文化知識和很高藝術修養,比柴可夫斯基大9歲。此後他們在書信來往中愛戀,在文字訴說中擁抱彼此,梅克夫人成了柴可夫斯基無可替代的精神支柱,卻從不謀面,只偶然一次在街頭相遇,然一言未發。柴可夫斯基向她深深鞠躬,梅克夫人也拘謹還禮,兩輛馬車又各自前進。但梅克夫人的文化、品位和關愛成就了柴可夫斯基的音樂事業,那種女性特有的溫馨、那種似有若無的美妙期待、那種微妙的、摸不著卻又幾乎無處不在的女性溫暖幻化和變奏出柴可夫斯基無數優美旋律!柴可夫斯基自己的婚姻並不美滿,他的妻子是他曾經的學生,以大量情書把他追到手,他們之間卻沒有愛情,婚後不久便分居,但她不肯離婚卻不斷在精神上折磨柴可夫斯基,向柴可夫斯基索要錢財,與梅克夫人對他的關愛和欣賞形成了鮮明對比。梅克夫人在給柴可夫斯基的一封信中曾大膽傾吐了心聲:“我愛你勝過其他任何一個人;我珍惜你勝過世界上所有的東西。”能不能說,柴可夫斯基和梅克夫人在長達14年的歲月裡都擁有了彼此的心呢?

按我世俗的`心理,一直認為男女間很難有永久的純潔、純情友誼。相識之初,男女當然會(也只能)相處在純純友情裡,但一旦發現彼此精神相契,愛好相似,性靈相投,兩情相悅,通常都會生出相見恨晚愛不勝愛愛不釋手的感覺,久了,就會非常自然地湧出耳鬢廝磨肌膚相親的願望——想聽對方聲音,想看對方身影,想感受對方氣息,想觸控對方肌體——精神戀愛能滿足心理需求,但無須諱忌:只要彼此身心正常足夠健康,心理的需求一定會非常自然地調動起生理需求,會有種被電的感覺,有火一樣奔湧的東西在身體內滾動、膨脹、澎湃,這種身心難耐、顫動靈魂的通電感覺,會讓當事雙方都難已按捺從而終結柏拉圖式純精神之戀而走向肌膚相親的現實。但柴可夫斯基與梅克夫人卻如同聖童聖女般並沒有走出柏拉圖、沒有走出精神之戀,究其原因我以為有三:

第一,柴可夫斯基認識梅克夫人時正陷入經濟困境而無力自拔,他不得不接受梅克夫人的饋贈與經濟資助來解決生活需求。依我對男人心態的感覺來說,受女人施捨給予,是很傷男人自尊的,但柴可夫斯基又沒有辦法,這種自卑感會讓柴可夫斯基怯於在現實生活中面對梅克夫人,特別對一個非常有音樂天分的男人,如果真要見面他須得用感恩、仰視、迎奉的眼光來面對那個對自己有恩的女人,這會讓他心不安、不踏實、沒底氣,從而影響到他的生理欲求,而男人的生理是非常受制於心理的;第二,柴可夫斯基太愛音樂太痴迷於音樂,整天沉溺、沉醉、沉迷於旋律裡,他已經分身無術完全沒了生理的正常律動與願望;第三,柴可夫斯基本身就是同性戀者或曰有同性戀傾向,他屬於對異性生理冷淡與衰弱型別人,因此他只適合柏拉圖式的精神戀愛也只能柏拉圖式的精神戀愛。

相戀14年後的1890年,梅克夫人瀕臨破產,她的兒女們要求分配遺產也要求她不再資助柴可夫斯基,面對經濟危機和自己親手帶大子女們的攻擊,梅克夫人言不由衷地寫信通知柴可夫斯基:此後她無法再供給他任何款項,他們之間的親密關係必須結束了……讀到這信時,柴可夫斯基正受邀在美國指揮一個音樂會巡演,儘管他的音樂風靡了全美,他卻心煩意亂,內心充滿憂傷和苦悶,回俄國後便把自己丟在無限哀傷、追思、彷徨、嘆息、悲觀、絕望、恐怖、死亡的情緒中折磨,並在這情緒中創作出他最後的交響:《第六悲愴交響曲》——這是一首為失去友誼譜寫的告別曲,它的旋律之美竟然使柴可夫斯基自己也熱淚盈眶:“我相信這是我迄今為止最好的作品,反正,我知道,它是最誠摯的。”

1893年年末,柴可夫斯基在53歲年紀溘然長逝,直到彌留之際他仍然叫著梅克夫人的名字,一代音樂天驕殞落。得此訊息,2個月後,梅克夫人便死在精神病院的病榻上。

從此,這樁柏拉圖式精神戀愛經典成了世上的永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