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神仙居遊記散文

文學 閱讀(5.13K)

神仙居,自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慕名前往,終究未能見到神仙,倒是領略了像是神仙居住過的如畫美景,很令人回味。

神仙居遊記散文

神仙居位於仙居縣境內,十幾年前曾遊覽過,至今還留有深深的印象。此次與幾位朋友一起攜家屬趁中秋節的三天假期外出度假,當有人提出去神仙居時,我積極響應,原因便是想再重溫神仙居的山山水水,將記憶中淡去的部分重拾起來,讓神仙居的美景完整地烙在心裡。

與許多景點相似,神仙居的風景也由山水構成。然而,神仙居的山山水水卻自有其神韻獨特之處。

山匯聚了神仙居的精華。彷彿神仙居住在山中才仙氣繚繞悠閒自在,神仙居的山包裹了整個景區,延綿起伏,錯落有致,如一首曼一妙動聽的樂曲,抑揚頓挫。自入口的西天門,至中途的東天門,一路深入景區,一路在山的懷抱裡遊哉悠哉。那黛青的山,在翠綠的樹木烘托中,靜止,卻又變幻著。

神仙居的山,奇峰凸顯,形態各異。“羞女峰”,看到這樣的木牌指示標記,許多人自然會聯想到含羞的女人,其實不然。抬頭一望,那峰乃一石柱樣的,如勃一起的'男性生一殖器,粗一壯有力地挺拔。於是乎,女人看了要羞赧,露出一副難為情的神態。這自是從另一面來表述其形狀,對於現代的女人尤其是婚後的女人來言,是不是含羞,又當別論。“將軍巖”,看上去是一座頭像的側面,頭盔護額,眼睛深情地望著遠處,挺一直的鼻樑下,一張欲說的嘴巴微微張著。那頭像如雕刻似的惟妙惟肖,逼真地映現在綠色叢中。據導遊介紹,那將軍好色,因為他眺望著的是對面的睡美人。將軍愛美,又怎可說其好色?倘若將軍好色,那麼千百年下來只能眼巴巴地遙望美人,豈不憋死?當然,這只是笑話。而“睡美人”卻真真切切地斜躺著似的,微側的臉龐靠在高山邊上,修長的身一子平緩地延伸,小巧的胸脯鼓突起伏著,左小腿的膝蓋稍稍抬起,好一副睡美人形象,那麼生動自然,那麼安逸誘人,怪不得將軍動情於心,日夜思念。可是,睡美人,你可知曉將軍的一片痴心?為何不睜開眼睛對視一下將軍?我這樣詢問的結果是,自己都不由啞然失笑。將軍巖與睡美人只是人們意象的產物,一個是岩石,一個乃山坡,僅此而已。像這種類似形態性具象的,神仙居里還有許多,比如“壯士巖”,黛黑色與淡桔紅相間的巨崖上,淡淡地鐫刻著幾位壯士的頭像,堅毅剛強的神態隱約可見。“仙鄉茶壺”則擱在一處高山的崖巖間,巨大的壺身赫然在目,粗一長的壺嘴延伸在樹林之中,令人想象著神仙們喝茶的情景,逸悠抑或暢快。神仙居里的山岩,形態逼真,立體感強,構成了神仙居的精魅。若說神仙們都居住在山中,那麼神仙居便是最好的明證。

遊神仙居,還可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便是同一山峰從不同角度觀看,其形態各異,意象紛呈。從入口不遠處,即可見一座塔狀的奇峰,導遊介紹名曰“擎天柱”。那擎天柱倚在高山之間,卻又獨立地高高一聳立,頂天立地樣的,彷彿託舉著厚重的天空。要是僅只於此,那也只是一座非特別的山峰而已。隨著腳步的深入,又見到了 “神筆畫天”的奇景。一柱巨大的一毛一筆狀的山峰高高矗一立在前方,筆鋒朝天,令人想象著那筆倘若描繪天空的話會呈現怎樣的景狀。忽地就感到這“神筆畫天”,不就是“擎天柱”的變異麼?問導遊,才知果真如此。繼續往前,驀見林中深處凸現一座帆布似的山峰,又駐足觀望,知是“天馬行空”,卻不知其所以然,經導遊指點,原來山峰巔上有一隱約的山岩,形若馬頭,整個山峰看起來便如天馬奔騰一般。可我們看來看去,更像是一位戴著頭盔的選手在駕著摩托車呢。在這樣的比較之中,竟然又讓我們發現這山峰原來就是一路過來所見的擎天柱或者神筆。一座山峰從不同角度觀賞到兩種情狀,這在其他景區也曾見識過,在神仙居卻擁有三種形態,則並不多見。由此告訴我們,凡事都要多從不同角度去觀察、分析和思考,才能掌握事物的全面,抓住事物的本質。這該是神仙居的奇峰所昭示我們的哲理吧。倘若只山山相連,巖峰迭起,神仙居就還缺憾什麼。

神仙居除了山,自然還有與山相依的水。水是一處風景的血脈,神仙居則有溪有瀑。因為是枯水期,六七米寬的溪裡只有朝天的卵石在笑迎我們,卻也可見豐雨時節溪水的激湍巨集大。飛天瀑在景區的底端,彷彿神仙居了知遊客的心思似的,在欣賞了奇山異峰後總會想到水的概念。就在群山擋道的一隅,忽地從天飛瀉一脈細瀑,令人一陣驚喜,興奮之情頓然與飛瀑匯融一起。飛天瀑其實只是一脈小小的水流。從仰望著的懸崖拐角處沖天而下,如一條白練高掛崖上;時而化作雨水,似一道輕飄的雨簾匆匆晃動;時而又變為一縷煙霧,飄渺在瀑口上。懸崖下的水潭不深,清冽的水卻十分誘人,撩一下水,洗一把臉,坐在潭邊的巨石上休憩,都是一種情致。瀑小潭淺,卻是神仙居的精華。我想要是真有神仙居住,神仙定當天天在此匯聚,下,品茶,論道,閒聊,或者只那麼閉著眼,靜聽瀑水的天籟之音。

正這麼想著,對面懸崖邊的斜坡上出現三個身穿淺藍褂子的後生,原來是唱山歌的人,獨唱,對唱,合唱,首首雄渾有力,餘音回縈山際。待他們唱完,一位穿著對襟藍色布衣的婦人從崖底的洞中出來,據說是仙居山歌的原創人。站在與三個後生稍高的位置後,高歌一曲,那樣婉轉清脆,那樣動聽悅耳,博得遊人們的一陣陣掌聲。歌畢,四位歌唱者向觀眾揮揮手,然後徐徐步入洞中,潭對面只剩懸崖和巖坡。忽地,我感覺他們若仙人似的,在這山水之間為我們遊客再添一份仙氣,再聚一種韻致,將神仙居靜態之美與動一態之感巧妙地結合了起來。

神仙居雖無神仙——倘若真有神仙居住,年年這麼多的遊客進入山中,樂於安閒的他們也想必從西天門或東天門外出雲遊去了,所有具名的景點也幾乎與神仙無多大關聯,但整個景區卻凝聚著神仙居住的意蘊,這山岩、奇峰、瀑水、山歌,還有滿眼的綠茵,無不蘊蓄神的仙氣,想必傳頌著許多神仙的故事。既如此,我們不是也沾了點仙氣?甚而成為神仙般的人遊蕩在神仙居住的地方?實乃妙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