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詩歌是一種高階的生命之緣

文學 閱讀(3.07W)

接觸詩歌一年多了,真的是時候思考這個問題了。對於這個問題似乎看過很多見解,我是個沒有見地的人,所以最不愛回答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它會使我更迷茫,基本上我是會迴避的,但是此次我決定用心想一想,因為我和詩歌是有緣的。其實每一個自認為在寫詩的人都覺得自己跟詩很有緣,就是這個感覺支撐和引領著這樣的人在不停地寫。

詩歌是一種高階的生命之緣

2016年初被本地的一個朋友拉進第一個詩群,發現原來有這麼多詩歌愛好者,自此在網路平臺上看詩,跟著他們寫了些同題,那時覺得他們寫得都很好,時常看到某某在某個平臺發詩,被傳來傳去,當時想若有一天我也能發下那感覺一定很好,這個想法很快實現了,但很快發現弄個平臺是那麼容易,最重要的是,也沒人說好啊?後來又想,如果在某個紙刊發表作品,那才是真的好,因為有稿費。後來,這個想法也實現了,雖然是本市地級刊物,但也變成了鉛字,還拿了兩次稿費,但是看了下同期發表的那些詩可以說沒有感動我的,那麼我寫的也肯定不入別人的眼,於是又想,如果能在更有名的刊物上發表是不是我就算寫的好了?很快這個想法被無盡的沉默否定,覺得很好笑,這麼多年,自己一本跟詩歌有關的刊物都未訂閱過,一本詩集也未曾翻看,只是跟著腦子裡的句子寫些分行竟然還認為自己在寫詩!羞愧難當!特別是當聽到生活中有人稱我為“詩人”時,恨不得自己什麼都不曾發表過。我知道這種羞愧來自於我對詩群、詩歌刊物及詩歌江湖及詩歌本身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和認知,但我仍然沒有思考過什麼是詩,我選擇了遠離,除兩個詩群外,迅速退了其它詩群,精減了詩友,不再投稿,不再欣羨誰誰在哪個網刊或紙刊發表作品,這麼一轉變觀念,眼前頓覺安靜了許多,那些飛來飛去的連結和那些似乎很驕傲的名字不再那麼扎眼了。

然而我也不能完全否定這些詩歌連結,是這種特別方便的閱讀方式使我以最快的.方式對當下詩歌世界有所瞭解,打開了對詩歌認知的眼界, 對享譽國內國外的名家名作有了粗略的瞭解,雖然對“什麼是詩”仍說不清楚,但至少在心裡面有了自己的一個評價標準,而且很高興自己能在短期內果斷別離那些喧囂浮躁且盲目自大自戀的群體,開始了對詩歌進一步的感知之旅。在此我要借用看過的一句話,就是跟什麼人在一起很重要。在網路上我從不漫無目的地加友,因為我不需要有人點贊,經過甄別和篩選,我想更多的是基於緣分,遇到幾個比較有平常心且很安靜的與我有共同話題能分享交流的詩友,後來還加了幾個寫詩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的能夠引領我閱讀的詩友,雖然無交流,但是我可以跟著他們閱讀,他們的分享必定是他們所欣賞的,就這樣,我對詩的要求似乎比原來高了,我想我要讀到有震撼感的詩。

於是我讀到了博爾赫斯的《你不是別人》這一首,最後那句“你不過是每一個孤獨的瞬息”讓我一下安靜臣服下來,在命運而前,在喧囂的世介面前,人類的渺小被他輕輕地就說了出來,便毫不猶豫地買了他的整套詩集和一本談話錄,時至今日還是特別喜歡他的這段話,“我認為讀書是一種幸福,另一種稍少一點兒的幸福是寫詩,或者叫創作,創作就是把讀過的東西的遺忘和回憶融為一體”,後來相繼閱讀了布羅茨基、畢肖普、辛波斯卡、曼傑什坦姆、狄金森、艾基等等,儘管都沒有讀完,但是卻體會到了博爾赫斯所說的“讀書是一種幸福”。這些作品各有特色,鑑於我的水平還無法理解和評價,但是我喜歡他們的詩帶給我的那種心靈震撼的感覺。當然不是僅有外國詩歌才能使我震撼,中國的詩歌能夠觸動我的也很多,遠點兒說翟永明的那首《憧憬》,彷彿有一種似曾相識的痛和無奈在與我訴說著,因而我想詩是一種喚醒,喚醒自己身體中麻木的感覺,然後讓它興奮起來再去尋找下一個喚醒。近點兒說前段時間在固老師朋友圈讀了他的一首《背面》很有觸動,儘管他自己認為文字不夠好,但是我因為那句“事物的背面,有另一個表情”而釋然了所謂的朋友遠離。這又使我想到,好的詩也是對讀者的拯救,這肯定不是作者的初衷,但是可能由於這種誤讀,產生了很美麗的後果,而很多時候往往作者本人是不知道的。

所以不是每一個人或者說每一個愛詩的人都能被喚醒、被拯救的,這需要緣分。因而每當有人問起你喜歡什麼樣的詩歌時,我無以對答,就像如果有人問你,你為什麼喜歡一個人時,可能你也說不清楚,因為這個人可能不具備大眾喜歡的標準,但你卻真的被他吸引。這種未知可能就是緣吧,如果實在要對詩有個看法的話,我想詩就是一種高階的緣,高階生命的未知,吸引著有緣的人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