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從對句子的含義的理解的技巧

文學 閱讀(1.4W)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接觸過比較經典的句子吧,從表達的角度說,句子是最基本的表述單位。其實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麼樣的句子才是好的句子,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從對句子的含義的理解的技巧,歡迎大家分享。

從對句子的含義的理解的技巧

(一)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麼?

動詞:不行。因為該詞準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換了以後就達不到這種效果啦。

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為該詞準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範圍等),換了後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二)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

不能。因為

(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裡、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致;

(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係

(3)這些詞是遞進關係,環環相扣,不能互換。

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句子的作用可以從內容、結構和表現力三個方面來分析評價。

1、從內容看:

(1)在記敘文性的文章中,主要起點題、點明主旨、強調作者的主要感受、深化或昇華中心、發出倡議或號召等作用;

1)表現人物的品質(寫人或動植物的文章)

2)揭示某種道理(記事的文章)

3)抒發某種感情(寫人或記事的文章)

4)反映某種社會現象,表現某種主題(記事的文章)

「例項分析」

問:在文章《誰是最可愛的人》第3段中的"他們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淳樸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這句話有什麼意思?

(2)在議論文中,主要起點名中心論點及分論點的作用;

(3)在說明文中,集中揭示說明物件的特徵或事理,有的句子還交代了原因或者依據。

答:作者用排比的方式直抒胸臆,熱情歌頌志願軍戰士的高貴品質和精神。

2、從結構看:在文章不同的位置,句子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涉及到開頭、結尾、倒敘、插敘、順序、過渡、照應等文學概念,就從其管轄的區域,應聯絡上下文,結合文學概念進行解答。

(一)位於開頭:1。點明主旨,總領下文;2、設定懸念,吸引讀者;

3、為全文渲染某種氣氛;4、埋下伏筆或作鋪墊。5、開門見山

(二)位於中間:1。、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使文章層次緊湊連貫2。照應前文。

(三)位於文末:1、總結全文;2、首尾呼應;突出文章主旨3。點名主旨,昇華情感。

「例項分析」

問:在文章《驛路梨花》的最後一句,作者用陸游的詩句結束全篇:"驛路梨花處處開"這樣寫在結構上和內容上有什麼好處?

答:從結構上看,題文相應,形象地寫出雷鋒精神不斷傳遞、處處發揚、昇華了主題。注意:回答這樣的問題不能就句論句,要聯絡原文,理解文章的中心意思

3、從表現力來看:如運用修辭手法的效果:比喻、擬人、誇張等使表達內容生動形象;排比,反問增強表達力量等。再如句子對文章技法上產生的效果,如有的設懸生疑,有的對比映襯,有的烘托渲染,有的欲揚先抑,有的情景交融,有的小中見大,有的昇華深化,有的象徵寓意等。有的題型就是考查對句子的藝術效果的理解,這就要求我們把握好各種藝術效果的表達方式,做到心中有數,有備無患。

總之,我們在分析句子在文章中作用時,應從結構、內容、表現力(藝術效果)三方面考慮作用,然後逐一排除,切準某一方面具體分析。

另外2、3兩點在分析時往往可結合起來。

例在《在烈日和暴雨下》中有這樣一句 :“ 祥子一口氣跑回了家。抱著火,烤了一陣,他哆嗦得像風雨中的樹葉” 。首先觀察此句運用了比喻修辭,再結合主題分析其在內容上所起的作用。此文的主題是反映以祥子為代表的老北京底層小人物的悲劇命運,揭露和控訴社會的黑暗和殘酷的, 所以接著分析為,此句

既寫出了祥子當時全身哆嗦的狀況,也暗示勞動人民的命運像風雨中的樹葉飄搖不定,主宰不了自己的命運(反映了底層小人物的悲劇命運)。應該結合修辭手法和表達方法來分析。表達方式可以分為五類,不同的表達方式在記敘文中的作用不同,在《讀懂記敘文——表達篇》中,我們已經詳細講過了不同表達方式在記敘文中的特殊作用,這裡不再贅言。

常用語句評價用詞:語言

1、語言是否準確、簡練、生動、形象;準確、嚴密、生動、形象、通俗易懂、語言簡練、簡潔明瞭、言簡意賅、富有感染力、節奏感強、委婉含蓄、意味深長、發人深省、寓意深刻、引發閱讀興趣、說理透徹、有說服力。

2、具有怎樣獨特的語言風格(幽默、辛辣、平實、自然、簡潔明快、含蓄深沉等);

3、運用了什麼獨特的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誇張、通感等)。

含義分析題

(1)、句中用了關聯詞“雖然……但是……”,這組關聯詞表轉折關係;用了關聯詞“不但……而且……”之類,這類關聯詞表遞進關係,兩者用意都在於強調後者。

(2)、倒裝句的作用:往往是強調前置(即調到前面)的部分,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就是為了強調“汝之不惠”的程度是“甚矣”。又如“並不見佳,我以為”一句是為旗幟鮮明地強調作者對“雷峰夕照”這一勝景的評價是“並不見佳”。

(3)、評價、賞析一句話:應從兩個方面入手,先評寫作特色、語言特色,如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表現手法,語言或生動或優美或講求對稱或準確嚴密……再評思想內涵,即闡明這一句表達了什麼觀點,給你什麼感受、啟迪、教育……

(4)、分析一句話的含義也可從分析關鍵詞入手,著重體會關鍵詞在特定語境中的含義。

(5)、說明文語段中分析一句話,要緊扣住說明內容、說明物件的特徵和說明文語言的特色(準確、生動)。

(6)、記敘文語段中分析一句話,要緊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氣氛、表達的感

情、人物形象的特點等。

(7)、議論文語段中分析一句話要緊扣住論點(或是全文的中心論點,或是所在段的分論點)以及議論文語言的特色。

(8)、關鍵句子主要包括五個方面:

①點明題旨的句子;

②描寫、議論、抒情的'句子;

③總結全文的句子;

④起承轉合的句子(如相互照應的句子和起承上啟下作用的過渡句);

⑤運用各種修辭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反覆、反語、設問、反問,特別是引用的句子)。

理解關鍵句子主要是指能體味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裡行間流露出的喜怒哀樂、褒貶態度及思想傾向等。同時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點。 指明語句所用的寫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體特徵和名詞使用的準確性。

從結構上明確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①首句——統領全文、提綱挈領、引出下文,為後文做鋪墊、埋下伏筆; ②主旨句它的位置不一,或開頭或中間或結尾。

③轉承句——承上啟下,過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④中心句在語段中起畫龍點睛的作用,有昇華主題深化主旨的作用。

⑤警示句它含義深刻、耐人尋味,讀後能給人啟迪。

⑥矛盾句有些句子從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寄託了深刻的寓意。

⑦情感句它凝聚了作者的喜怒哀樂、褒貶揚抑。

⑧引用句名言名句表現一定的思想內涵,也常作設題點。

⑨比喻句用比喻的方法說理抒情。

⑩點睛句——點明全文中心,統領全文;句子含義深刻,耐人尋味,讀後能給人以啟迪

尾句——總結全文,深化主題,照應上文,前後呼應,言有盡而意無窮,回味深長,或飽蘸筆墨抒情。

表達方式入手分析句意:

1、記敘文中的議論往往起畫龍點睛、揭示記敘目的和意義的作用;

2、議論文中的記敘往往起到例證的作用;

3、說明文中描寫、文藝性筆調起到點染作品使之更加生動形象的作用。

4、夾敘夾議,記敘與議論交叉運用的寫法,使文章在輕鬆活潑之中,闡發議論,

讀來饒有興味,深受教益,文章中的記敘是為議論服務的,而議論又以記敘為基礎,敘為議提供了事實依據,使立論有根有據,具有很強的說服力。

我們主要講的是修辭,我們把常見的修辭手法和針對修辭手法的答題模式做了一個小結

(1)比喻。答題:把……比作……,更形象生動地寫出了事物……的特點。

(2)擬人:把……擬人化,賦予其生命力,使其形象鮮明,更生動地寫出了事物……(人和物的相似性)的特點。

(3)誇張:誇大或者縮小事物的本來面貌,目的在於突出事物某方面的特點,個別誇張包含著作者的情感,如:"那座山遠看似乎直入雲霄",這裡表現了作者對於這一奇景的驚歎之情。

(4)反覆,反覆包含間隔反覆和直接反覆,所謂間隔反覆,就是在文中不斷出現一個相同的句子,但是中間有間隔,在散文或者議論文中,這樣的反覆多半是為了強調作者的觀點;無間隔反覆則表現為呼籲型的,通常使語言更具有號召力和感染力。

(5)對偶:句式工整,語言凝練,表意深刻,給人深刻印象。

(6)反問:有問無答,答在問中。比陳述句語氣更強烈,更能引起共鳴。

(7)設問:有問有答,一問引起讀者思考,一答更能引發共鳴。

(8)排比:句式工整,便於吟詠;加強語勢,層層遞進。

(9)反語,褒詞貶用,加強諷刺意味,批評……;或貶詞褒用,(答題時注意找出貶義詞對應的褒義詞來答),如:我以孩子的"狡猾"的眼光,這裡狡猾是貶義詞,實際上寫出了孩子的聰明、善解人意。

我們經常遇到這樣的題目:"xxx"這句話使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在文章當中有什麼作用。這樣的題目我們要三步走:第一步回答使用了什麼修辭手法,這一步很容易被判斷;第二步分析這種修辭手法的常見好處,比如說比喻就是更形象生動啊;第三步,結合文章的意思來分析這個修辭放在文章當中的具體的意思。這篇文章我們從結構、內容、表現力(主要是修辭)三個方面來總結了常見的句子理解的題型以及針對這樣的題型的答題技巧,對於長久以來對如何答題深感頭疼的同學,相信我們總結出來的模式一定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