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人生的智慧讀書筆記(精選5篇)

文學 閱讀(2.66W)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書筆記吧。怎樣寫讀書筆記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人生的智慧讀書筆記(精選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人生的智慧讀書筆記(精選5篇)

  人生的智慧讀書筆記1

《人生的智慧》是一本集名篇、字帖於一體的功能性書籍。把具有最高智慧、最真情感、最深領悟的詩詞,用具有代表性的鋼筆書法形式體現出來,選擇的詩詞文筆流暢、箴言、贈言有力度、深度、符合時代的潮流,忠告、名言具有厚重的人生哲理;其行書美觀大方、自然簡潔、平正流暢,適合臨摹學習,在學習人生智慧的同時也鍛鍊了自己的書寫能力。

書中有一段話讓我記憶猶新,“理想不是空談,要能屈而後能伸,要是不肯遷就事實,而只是一味空想,不但不能成功,而且終究會消磨了當初的壯志,向生活低頭妥協”。

讓我感慨良多,許多人,表面看來,都是在無成績的狀況中:所不同的是,有人在耕耘,有人在無所事事地等待。當過了若干時間之後,耕耘的人有了成績,等待的人還在等待。如果你看準了一件事,應做可做而不敢做,那是膽小。如果你根本不知道該不該開始,那是猶豫。膽小者需要勇氣,猶豫者需要知識與擔當。人們在最安逸的時候,往往就正是開始不快樂的時候。忙裡偷閒,你會快樂;如果你知道自己永遠無事可做,或者你不知道今後該做什麼事,你就會覺得生活黯然無光。勇於接受考驗的人可以隨時得到工作的機會,也可以隨時接受新的知識,鍛鍊新的技能,增加應付環境的能力。

他的人生必然鮮明活躍而充實,不會有時間去抱怨人生乏味。懶惰是很奇怪的東西,它使你以為那是安逸,是休息,是福氣。但實際上,它所給你的是無聊,是倦怠,是消沉。它剝奪你對前途的希望,割斷你和別人之間的友情,使你心胸日漸狹窄,對人生也越來越懷疑。猶豫不前是懦弱,等待時機成熟卻是堅定。

當你能做時,該勇往直前地去做:當你不能做時,你必須以靜待動地等一等。盲目的亂闖並不能增加你成功的機會。我們要追求更高更遠的,但更要珍惜自己手中所掌握的。不珍惜現在,沒有未來。好高騖遠的人永遠兩手空空。能有顯赫的成就固然值得尊敬,但最重要的還是做一個誠誠實實的人。

腳踏實地的工作,用誠意和愛心去待人,無愧於心地過此一生,也就是顯示了生命最大的光輝。我們不可能隨時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因此只有儘量喜歡目前的工作。心理上厭煩減除之後,工作也會顯得較為輕鬆。你只是需要再付出一些辛勞和努力,忍耐和等待,當這一段險阻克服之後,你會發現自己到了另一新的境界,登上了另一高峰,因而對自己建立起進一步的信心,也增加了對人生積極的信念。

  人生的智慧讀書筆記2

《人生的智慧》一書中,告訴我們生活中用多角度思維的重要性。我想,如何將這一概念運用在工作中,同樣會產生釋疑解惑、重整行裝再出發的效果。

在基層工作多年,我有一種感悟。如果你把工作當作一個成長跳板,你的工作熱情不會超過3年,因為多數人很難在3年內成功跳槽;如果把工作當作一份謀生的職業,你的工作積極性不超過5年,因為你的收入始終無法跑贏你的支出;如果你把工作當作個人升遷、平步青雲的平臺,你的拼搏精神很難持續10年,因為多數人受制度的束縛,要麼遇到了職業的“天花板”,要麼在“獨木橋”上被擠了下去。如果你的初心基於此,結果往往是走不遠、即使走得遠,也走的非常累。

但是,如果我們換個角度,把工作當作一種興趣和樂趣,就像喜歡唱歌、運動、逛街等愛好一樣,要我工作變為我要工作,被動工作變為主動工作;因為我喜歡、所以我在辛苦勞作中感受快樂;因為我愛好,所以在無數付出後不圖回報;因為我願意,所以我對成功失敗無怨無悔;角度不同結果也會不同。

我們唯有保持這樣的初心,方能在自己的工作生涯中,始終敬畏工作、珍惜工作、喜歡工作、享受工作。

  人生的智慧讀書筆記3

《人生的智慧》這本書,從工作、學習、生活等方面,通過對人性內心關注和探索,深入淺出的詮釋了許多做人的道理,正確引導著我們如何去做一名人生的智者。

做一個簡單純粹的人。我們每天面對工作的繁瑣,發現有時會幹著這件事,想著那件事,總感覺沉不下心,擔心完不成任務。我們每天面對生活的不易,總喜歡與他人的名譽、地位和名聲作比較,來衡量自己到底成功與否。

這些雜念難免會使我們產生壓力,並總是活在他人的言論之中不能自拔,無論正面的還是負面的,究其原因都是失去了自我內心的本真。

我們不應再他人的眼光中飄搖不定,唯有活在當下,專注於現有的一點一滴,才是取得愉悅的真正祕訣。我們要學會自我減壓,在緊張的工作中能夠自我緩解疲勞;在追求完美和極致中懂得理性讓步;在失落的情緒中能夠及時擺正心態。試著做一個“簡單純粹”的人,去不斷消除萬般憂愁,真正感知生活的樂趣。

做一個知性隨和的人。一個知性隨和的人,必定擁有較高的個人修養,他的生活是輕鬆有趣的,但也是謙虛謹慎的。它需要我們持之以恆的學習,保持好奇心,對人生哲學有所積累,有所感悟;他需要我們擁有不同角度看待問題的能力,用寬厚感恩之心去發現世間美好有趣的一面;他需要我們每天“慎獨自省”,時刻檢討自己的善與惡、對與錯,才能鞭策自己不斷進步。

這些看似簡單的問題,做起來實屬不易,有道是:“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一個精神富足的人,在困境中也不失其樂;一個冥頑不靈的人,即使坐擁萬千財富都難以心滿意足。為人處世,應不限於眼前,不困於未來,不過分計較得失,從容不迫,方能走的更遠。

做一個勇於創新的人。我們都知道“責任重於泰山”的道理,當下有的人因為怕擔責變得不擔當,不作為,出現了“隨大流”的從眾心理,工作因循守舊。

這種過度的從眾行為十分容易導致我們變得盲從和怯懦,如果希望工作有起色、有成績,就必須具備新觀念、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識的創新思維能力,敢於敲響好奇之門,把積極能幹的形象展現給他人。

正如文中所說:每個人都囿於自己的皮囊,每個人也同樣囿於自己的意識,我們要花一生的時間去琢磨人生,管理人生的智慧,讓你與這個世界更好的相處。生活中的美好正在等待著被你發現。

  人生的智慧讀書筆記4

花了一天的時間,拜讀了叔本華的《人生的智慧》,敬佩不已。現在欣賞到大師級的文字、音樂,常常由衷的發出敬佩的感受。人類的.感情中,嫉妒是很普遍的,羅素說過,女人對世界上所有其他女人都有可能產生嫉妒,男人則通常對同行的男人產生嫉妒;幸好,上帝還賦予了人類另外一種高尚的感情,那就是敬佩。希望自己能夠多發展敬佩這種感情,也許將來會有時間和意願去欣賞藝術、美術、雕塑之類的內容,但就目前而言,書籍、文字可能是最容易得到,內涵也最豐富的藝術形式。

讀這本書的過程中,常常被叔本華的比喻引得忍俊不住,雖然這本書完成的時代在叔本華的後半生,但在這本書中,叔本華常常表現的像個自負的孩子,對自己的生活方式異常熱烈的表示支援,用自己的哲學思想為個人的生活作了最好的註解。舉幾個讓人非常耳目一新的見解:

痛苦和無聊是人生幸福的兩個死敵。每當人們遠離其中的一個,就靠近了另外一個;一個人對痛苦的感受能力與對無聊的感受能力成反比。一個人對與人交往的熱衷程度,與他智力的平庸和思想的貧乏成正比。人們在這個世界上,要麼選擇獨處,要麼選擇庸俗,沒有其他的選擇了。

亞里士多德說過,理性的人們追求的不是快樂,而是沒有痛苦。亦即:所有的快樂,其本質是否定的;而所有的痛苦,其本質確實肯定的。舉個例子,哪怕你平常生活的90%都是順利的,你很少感受到這些順利給你帶來的快樂,即使有,也只是轉瞬即逝;但只要有些微的痛苦,比如說牙疼、損失少許錢財,這個痛苦都會時時的拜會你,給你帶來深刻的印象。因此,快樂只是表象,無法持久,這是由人的本性決定的,世上人們都去追求快樂,感官上的,情慾上的,權利上的,但殊不知,只有痛苦是持久的。因此,與其追求快樂,不如避開痛苦。

獨處的好處,一個人只有感知能力非常豐富,對別人的依賴性很少,才能從獨處中自得其樂,而獨處對於天才而言,則更是必需的部分。一個無法忍受,無法從獨處中獲得快樂的人,其思想和智力,都是貧乏的,是這世上大多數庸俗的人的一部分。想想你可以避開的哪些俗不可耐的人,你一定會好好享受獨處的好處。

哲學家,是探索人類靈魂的先行者,是人類思想文明的開拓者,他們的思想往往遠遠領先於他們的時代,不被當時所理解,但最終真理就是真理,即使過了幾百年,也會被重新認定;所以也有一種說法,在當代就被大家讚揚的傑出人物,往往死後會被遺忘。因為天才就是引領人類的火把和旗幟,他們永遠前行在大多數人的前面!

  人生的智慧讀書筆記5

最近再次叔本華的《人生的智慧》,受益非淺。這本書有點心靈雞湯的味道,但依舊不影響到它的經典。它所討論的事情與我們的世俗生活很接近,如健康、財富、名聲等。許多生活中的困惑,經叔本華深刻而透徹的討論之後變得清晰簡明。

近一年來對原先感興趣的事提不起興趣,對生活不再積極樂觀。對工作也失去熱情。不斷從外界找原因,卻忘記從內部探尋。而今天看到叔本華所寫,才恍然大悟。他寫道:我們從我們自己那裡汲取的快樂遠比從我們周遭所獲得的要多更多。最高階的、最多樣的、最持久的快樂是那些思想上的快樂。而思想上的快樂,主要源於思想的力量。

問自己一個問題,什麼時候是最快樂、幸福的?戀愛時和另一半一起在地裡摘西紅柿,一邊欣賞美麗的晚霞。在泰國時和朋友們一起旅行,坐在皮卡上肆無忌憚的高聲唱歌嬉笑。元旦聯歡會時和學生們一起跳舞、遊戲。大學時,週末在圖書館閱讀的一個下午。高一時,在課堂上心無旁騖的聽課。還有安靜的夜晚寫出一篇好文章的時候。

他人會帶給我快樂,但並不穩定,也不容易達成,需要天時、地利、人合。但思想上的快樂卻相反,不需要別人的配合,獨自一人就可以實現。無論你是有錢還是沒錢,是身處要職還是處於底層,只要你開啟書,靜下心來去讀,就能有所收穫。

他還寫道:人類幸福最基本的要素——事實上也是唯一要素——是他的內在的構成,他心靈的構造。因為這是個人感覺、慾望和想法引發的內心的滿意或不滿的直接源頭;從另一方面,他周遭的環境對他來說只是一個媒介或者是一種間接的影響。痛苦和無聊是人類幸福的兩個死敵。讀後感·慾望不滿足就痛苦,滿足就無聊,人生如同鐘擺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擺動。我總認為是環境的改變導致現在的倦怠狀態。但仔細分析下來卻不是這樣的。大概是因為當初所設下的目標大部分達成了,下一個人生階段又尚未來到。長遠目標過於遙遠,近期目標沒有設立。《人生的智慧》是又一本看得廢寢忘食的書。作者叔本華,德國著名哲學家,唯意志主義和現代悲觀主義創始人。書中,作者以優雅的文體和格言式的筆觸闡述了自己對人生的看法,也是沉寂多年的叔本華在晚年的成名作。這本書涉及健康、財富、名聲、榮譽、待人接物等與我們世俗生活至為接近的事情,語言很通俗,但卻有其難以抗拒的魅力,讓人心悅誠服地將自己的思想跟著作者走。同時本書也以形而下的角度向世人闡述了幸福論。

本書開篇即將決定凡人命運的根本差別分為三類:人的自身、人所擁有的身外之物、人向他人顯示的樣子。那麼何為幸福呢?叔本華的解釋是,人的內心快樂抑或內心痛苦首先是人的情感、意欲和思想的產物,而人的身外之物對於幸福只能發揮間接作用。楊絳先生說過,人最可貴的是人自身。人生說短也短,說長也挺長,能否生活的幸福很大程度上其實取決於人的內心是否強大。然而,現實又是怎樣的呢?叔本華對現實進行了剖析: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只是考慮運氣、考慮擁有的財產,或者考慮我們在他人心目中的樣子。可是我們如果能夠內在豐富,或許對運氣就不會有過多的要求,也不會在對比中產生更多的不甘心。如歌德所說大眾,不分貴賤,都總是承認:眾生能夠得到的最大幸運,只有自身的個性。所以,人的內在擁有,對於人的幸福才是最關鍵的。然而現實生活中能夠真正悟到這一點的又有多少呢?

伊比鳩魯把人的需要劃分為三類:天然且迫切的需要、天然的非迫切的需要、非天然非迫切的需要。第一類如食品、衣物,最後一類如奢侈、排場等。然而,讓人產生不愉快的或許是排在後面的需要。人性中還有一點,得不到的都是最好的。我們之所以感到不滿,是在於我們不斷試圖提高我們的要求。提高要求本身並沒有錯,然而,得不到的真的就那麼好嗎?適當的給慾望做減法,珍惜當下擁有的一切或許並非壞事。古希臘哲學家愛比克泰德有句話,擾亂人們的不是客觀事情,而是人們對客觀事情的見解。眼前的事物無論好壞,都是一種客觀存在,人對它的認識多半取決於自己的主觀看法。相比糾結於各種得到的得不到、甘心的不甘心的而導致不快樂,能夠擁有高貴的品格、良好的智力、愉快的性情和健康良好的體魄本身就是人一生最大的財富,也是幸福生活的關鍵。

然而,生活在現實中,人們不可避免的想要爭取名聲或名譽。叔本華認為,名聲和名譽是一對孿生兄弟。名譽是可朽的,但名聲是不朽的。名譽尾隨別人對我們的瞭解,而不會超越此界線。但名聲卻與此相反,它走在別人對我們的瞭解之前,並把名譽也帶到了名聲抵達之處。每個人都能獲得名譽,但只有少數人能獲得名聲。因為名聲的獲得只能通過做出行動業績或創作思想性的作品。做出行動業績需要一顆偉大的心,而創作鉅著需要擁有非凡的頭腦。行動業績會通過記憶傳達給後世,而作品除非缺失了某部分,大多以自身原來的樣子留傳下來。作品的形成不依賴機會,它們只靠創作者本人。只要作品還存在,它就以原來的樣子而存在。然而,我們會發現,很多好的作品都在作者暮年甚至歷經數世之後才被人欣賞、開始流傳,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在於只有時間能帶給我們為數不多的真正具備能力的評判員。當然,書中也提到,現實中不排除虛假的、名不副實的名聲。

關於獨處、思想和孤獨,書中寫道,一個人逃避、忍受或喜歡獨處是和這個人自身具備的價值成比例的。因為在獨處的時候人才會感受到自己的自身。獨處的時候,一個可憐蟲會感受到自己的全部可憐之處,而一個具有豐富思想的人只會感受到自己的豐富思想。進一步而言,一個人在大自然的級別中所處的位置越高,那他就越孤獨。促使人們投身於社會交往的,是他們欠缺忍受孤獨的能力。因為通過與同一類人的接觸,他們才能獲得最強烈的刺激。在這種意義上,叔本華把平庸之輩比喻為俄羅斯獸角樂器,而把有豐富思想頭腦的人比作鋼琴。每隻獸角樂器只能發出一個單音,把所需的獸角恰當地湊在一起才能吹奏音樂。而鋼琴本身就是一個小型樂隊,更適合獨奏。即使它真的需要跟別人合作演奏,那它也常作為主音存在。如果一個人自身既偉大又豐富,那麼這個人就能享受到在這一貧乏的世上所能尋覓得到的最快活的狀態。

書中露骨的寫出了一些常人明白但不會輕易表達出來的人性的弱點。如,書中引用歌德的話,優秀人物很少被人發現,他們能夠獲得人們的承認和賞識就更是稀奇的事情。我們給別人榮譽的同時,也就降低了我們自己。因而叔本華總結為,人們除了智力的不足,還有一種道德上的劣性,那就是嫉妒。一般而言,名譽會得到人們公正的評判,它也不會受到嫉妒的攻擊,但獲得名聲只能經過與嫉妒的一番惡鬥,並且,月桂花環是由那些絕非公正的裁判員所組成的裁判庭頒發授予的。如此觀點看似悲觀,但經受過生活、人性考驗的人或許會有共鳴。所以,對此部分的理解見仁見智吧。

對於現在和將來,叔本華認為人生智慧的重要一點就是在關注現在和計劃將來這兩者之間達到恰到好處的平衡。永遠不要忘記:現在才是唯一真實和確切的;相比之下,將來的發展幾乎總是與我們的設想有所不同,甚至過去也與我們對過去的回想有所出入。總的來說,不管將來還是過去,都不是表面看上去的那麼重要。距離相隔遠了,物體在人的視覺裡就縮小了,但卻在頭腦思想裡放大了。只有現時才是真正的和現實的。不要由於在過去我們的希望落空現在就變得憂鬱寡歡,或者為了將來操心傷身以致敗壞現時。由於懊惱過去和操勞將來而拒絕美好的現在時光或任意糟蹋它,是徹頭徹尾的愚蠢做法。

《人生的智慧》一書不長,但字字璣珠。不知不覺又到深夜,更多體會,還是拿書慢慢領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