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春花秋月的散文

文學 閱讀(2.58W)

小時候,受家庭影響,學了不少古詩詞。一些優美的句子,常常脫口而出。長大後,被紅塵中紛繁的俗事緊緊地纏繞著,佔據了身心的大半壁江山。那些童真時爛熟於心的詩句不知道被擠壓到哪裡去了,餘下的也多是殘缺不全了。

春花秋月的散文

不知道為什麼,唯有“春花秋月何時了”這一句,常常在我的頭腦裡翻轉,有時竟然也脫口而出。“春花秋月”四個字在心底不但沒有被擠壓縮小,反而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膨脹。

初識春花秋月,是在上國小三年級的時候。一次學校組織看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影片結尾時滾滾的江水佔據了整個銀幕。對此,很多人感到有些不解,議論紛紛。只記得聽一有學識的成年人說,這個電影名字是一首寫“春花秋月”的古詩裡的句子,表示的是像江水一樣多的愁,那滔滔江水象徵的是主人公的愁和恨。那個年齡不能完全理解大人說的道理,只是感覺佔據了整個銀幕的江水,更能讓人記住的是,被它吞噬而帶走的不幸的女主人公。不理解人的愁究竟與江水有多少關係,倒是覺得春花秋月這個句子很新穎。因為不喜歡愁苦悲傷的詩,也就沒有好奇心去探求究竟是那一首詩裡的句子了。

後來,知道了詩和詞的區別,感覺到了詞的美,便去讀一些詞及其賞析的文章。一次偶爾翻閱一本介紹詞的書,發現了“一江春水向東流”的詞句,眼前一亮。幾年前,滾滾的江水佔據了整個銀幕的情景,又浮現出來。便將這首《虞美人》和介紹的文字仔細讀來了,想看看江水一樣多的愁是那裡來的。

我被這首詞深深打動了,讀罷,心裡有了一種說不出來的感覺,似乎也受到了那愁的感染。奇怪為什麼竟然如此。

可以說我是生在紅旗下長在紅旗下的人,我幼時的那個年代是革命的年代,崇尚的是英雄人物,喜歡的古人多是農民起義的領袖,因為他們是革命者。對封建帝王這樣的大剝削者是沒有一絲好感的,認為他們都是窮凶極惡的吸血鬼,除了剝削人民以外,沒有什麼本事。

能寫出如此好詞的作者竟然是一個封建帝王,而且還是亡國之君,真讓我有些不敢相信,帝王不好,亡國的帝王更不好,更加荒淫無道、不學無術。

然而,這是事實,這首詞確確實實是亡國之君李煜寫的,而且寫的這樣好,居然讓我對往日痛恨的封建帝王心生同情。從那時起,我對一些事的看法開始改變,從幼稚逐漸走向成熟。

看完介紹《虞美人》的文章,詞句就已經牢牢記住了。印象最深的不是“一江春水向東流”,而是開篇的第一句:“春花秋月何時了”。不知道為什麼覺得春花和秋月組合在一起,意境很美,若是丹青高手,一定會畫出來一幅好的畫來。

雖然覺得好,但是心中還有一絲疑惑:四季的人間美景比比皆是,為什麼李煜單單選春花和秋月這兩個沒有關聯而且還不能同時存在的景物呢?

查一些資料,大同小異,就是說指代美景或者過去的好生活,雖然對這首詞的成就有所肯定,但還是免不了對其消極思想做一番批判。請教有學識的人,多是告訴我,這樣封建帝王的靡靡之音無需深究,還是遠離的好。我也很是同意這觀點,但是那春花秋月卻總是在腦海裡揮之不去。

隨著年齡的增長,對詞的喜愛也在加深。最喜歡和敬重的詞人是辛棄疾。喜歡他金戈鐵馬的鏗鏘詞句,也喜歡他生動細膩的描寫田園的詞句。也許是因為幼年的英雄情結,更佩服他闖數萬人的敵營中,活捉叛徒的英雄氣概。

那時候,剛剛接觸社會,從理想轉入現實,有深深地失落感。在稼軒長短句裡找到了壯志未酬的共鳴,雖然知道自己屬於志大才疏的一類,無法與辛棄疾相比。

這種感覺,讓我更加喜歡和理解稼軒的長短句。漸漸地,在他的詞句裡我讀出了南唐後主的一江春水裡的愁。我懷疑是自己的胡思亂想。終日以淚洗面的南唐後主李煜怎麼能與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辛棄疾相提並論,他們之間有什麼相同之處呢?

即將畢業的那一年,我們系主任請來中文系的主任來講課,他是全國有名的專家,平時忙得很,不是看在系主任與他是多年老鄰居,且文革時候仗義執言,為他說過公道話的份上,是不會來給我們講課的。

開始講的第一句話,就說給我們講課就是浪費他的時間,因為情面不得已來的,希望大家珍惜。

我和不少同學一樣,感覺他是瞧不起我們,心裡對他有了一些敵意。

他開始講李商隱的那首“春蠶到死絲方盡”的無題詩。對他的不滿和敵意,隨著他講解的深入,都煙消雲散了。他把大家帶到了一個超越時空的新天地,我們彷彿融進了燭淚和蠶絲裡,暫時的忘卻了周圍的一起,也無暇顧及自己身在何方了。教室裡靜悄悄的,只有鋼筆在紙上劃過的唰唰聲。

我慢慢地閉上了眼睛,在他描繪的境界裡遨遊。突然,聽他旁徵博引地提到了南唐後主李煜的那首著名的《虞美人》詞,我心頭一動,想起了我的那些疑惑,眉毛也不自覺地動了一下。

他講完了,我還沒有睜開眼睛,依然沉浸在遐想中。突然,耳邊想起了老教授的聲音:“小夥子,還在陶醉呢,感覺美吧!”我連忙睜開眼睛,看見他正站在我身邊,笑盈盈地看著我。大家都不約而同地看著我,有的人對我笑。

老教授環視了一下大家,緩緩地說:“你們以為他眯著眼睛,是在睡覺嗎?不,他是全身心的投入,聽得入迷了,思想跟著我講的在走。很多同學,都在忙著記筆記,聽完,知道講了些什麼嗎?”

說完,叫了前排的幾個同學回答問題。他們幾個沒有答上來,滿臉羞愧。老教授嘆了一口氣:“你們是近水樓臺先得月,應該比後面同學得到多啊!光忙著記筆記了吧。筆記的內容我講義上有,可以印發給你們。應該像他那樣用心去聽,這個才是重要的啊!”

他又看著我問到:“剛才看你眉頭一動,有什麼問題吧?”我連忙說出來壓在心裡多年的疑問。

他大致地把李煜這首詞及其創作背景講了一番,然後說:“你們已經學辯證法了,知道普遍聯絡的觀點,要與中國古代文學這個大的背景聯絡,找李煜選取春花秋月的原因。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看法,誰說的有道理,大家就認同,我的觀點也是一家之言,不一定就全面正確。無論什麼樣專家教授的觀點,都作為參考,還得自己動手動腦去解決!”

他肯定了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辛棄疾與終日以淚洗面的李煜,詞裡有相同的東西。那就是愁,雖然差別很大。又說每個人都有愁的情結,以後隨著年齡增長、生活閱歷加深會更理解,用心去感悟吧!

不知不覺中,時光的腳步把我帶到不惑之年。正如老教授說的那樣,我明白了很多世間的事,悟出了一些道理,解決了很多過去的疑惑。

當我再一次聽到,八十年代曾經在中國大地流行的,用李煜那首著名的《虞美人》作的歌曲《幾多愁》的時候,我心潮澎湃,心中湧出無限感慨。

“春花秋月何時了”,那熟悉的聲音響起來的時候,我有了與當年不同的感覺。不知多少的往事夾雜著,各種各樣的愁緒湧上心頭,如一江波濤翻滾的春水衝擊著我的心靈。有了辛棄疾舉杯狂飲、仰天長嘯的衝動;也有了幾欲淚下的悲傷,我已經知道了人需要流淚,不再看不起李煜的以淚洗面。

我知道了,春天的花朵綻開的不單單是美麗,更多的是人寄託的希望,難怪無論古今中外的人們,都喜歡在春天觀賞美麗的花朵,讓人喜逐顏開,心情開朗。多少文人墨客因它寫下千古絕唱。

想起了,一個殘雪尚未消融的春天,我的車後載著一大叢從山上採的野生興安杜鵑花,行進在鬧市,路人在對我微笑,孩子對我歡呼,司機給我鳴笛。我知道都是因為那花,在這個灰濛濛的天地裡,讓人眼前一亮,給人帶來了生活的美麗,更是帶來了生活的希望。

那清澈的秋天的明月,照著豐收的果實,也照著人們的喜悅,為人間的團圓灑下柔和的光輝。

酒酣後的月色裡,更能讓人浮想聯翩。在喜悅歡愉後,無盡的往事在眼前浮現,任由哀傷憂愁一絲絲繞上心頭。

春天的花開的是希望,秋天的月照的是收穫。一年四季還有比這個更美的嗎?

看罷美景後,人往往有一種愁。不同的人經歷不同,愁的原因多少也各不相同。有辛棄疾那樣報國無門壯志難酬的愁;有李煜國破家亡的愁;也有普通人人生不如意的愁;即使春風得意的人,也有時光流逝,逝者一去不返的“最苦”閒愁。

難怪,李煜要選取春花秋月來代表人間四季的美景。這春花秋月讓人聯想到不知多少的往事,在一江春水裡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一份愁,引起千古共鳴。

憂愁煩惱是與人終身相伴的,是人生的煩惱也是人生的動力。孟子說:“人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有的人因這愁激發了積極進取的力量,創造出人生的輝煌。

有多少人在春花秋月裡,用行動和筆寫下自己的往事和愁,也寫下了自己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