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書信函>

服裝行業策劃書

書信函 閱讀(2.28W)

前言

服裝行業策劃書

在當前的網路社會中,由於技術上的原因,當前網民在網路中的自由受到諸多的限制。我們不妨將當前的網路世界比做人類社會發展史上的原始社會,當中的網民猶如原始社會中的原始人,在他們力所能及的網路空間內進行一系列的採集-狩獵活動。面對這些原始人,我們只能以非常簡單的思維模式去考慮他們在網路空間的行為。

如何吸引他們到我們的網站進行採集--狩獵活動?

人類的需要是多元化的。按馬斯洛對人類需要的分層,結合當前網路社會的特點分析上網的人,他們在現實世界已解決了最基本生理需要,包括避免飢餓,逃避危險等,在網上虛擬的空間他們所追求,將是較高層次的多元化需求。

如何才能滿足網民高層次多元化需求的滿足呢?

一方面是簡單的思維與行為模式,一方面是高層次多元化需求的滿足。如何把這兩方面有效的結合起來將是我們的網站成功的關鍵

一、 專案簡介

中國是十三億人口的大國,是全世界最大的服裝消費國和生產國。近幾年中國的服裝業有著較大的發展,服裝業的發展大大推動了中國國民經濟的發展。2005年紡織服裝的總產值約佔全國總產值的十分之一,並已連續五年出口創匯順差第一,服裝產業一直為中國出口創匯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同時中國已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服裝生產加工基地,全世界每三件服裝,其中一件來自於中國生產。

20世紀末期,我國最大的服裝企業產品銷售收入不足50億元,銷售收入上億的企業為數不多。而2007年,我國最大的服裝企業銷售收入已近200億,銷售收入上億的企業比比皆是。

2010年1-11月,紡織服裝製造業銷售收入總額達到10536.604億元,同比增長25.24%;紡織服裝製造業利潤總額達到530.462億元,同比增長35.85%。

2010年內陸省份已經成為服裝企業投資活躍的地區,尤其是中西部地區仍然保持著較好的發展勢頭,江西、安徽、河南、河北、湖北、湖南等省逆勢而上,實現了較快發展。 優化區域佈局、促進產業轉移是《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中產業結構調整的重點任務之一。在此形勢下,2010年我國服裝產業轉移在企業市場行為和國家政策引導的雙重作用下呈現出加速之勢。

國內的品牌服裝消費具有巨大的成長空間,快速的城市化程序以及中西部地區的高速發展將成為服裝消費增長的重要推動力,未來十年國內的服裝消費將迎來黃金增長期。

二、 市場目標概述

國際性先進紡織產業的製造基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在產業規模上,化纖、棉紡、針織、印染、服裝、領帶等生產能力保持全國領先,進入世界前茅。二是在產業組織上,以專業化協作為基礎,構建大企業為龍頭,中小企業為基礎的“網路式”組織,推動多方聯合和引導有序競爭,打造若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紡織服裝“航空母艦”。三是在紡織產品升級換代能力不斷增強,品牌類、高科技、高附加值產品比重有明顯提高,低水平及資源、能源佔用量和環境汙染大的紡織產品比重逐步減少。四是在技術裝備上,加大引進國際先進技術裝備,培育自主創新能力,在提高國際先進技術裝備本地化能力上有所突破。

先進紡織產業的研發基地。紡織產業研發基地是增強紡織產品升級換代能力和國際先進紡織技術裝備本地化能力主戰場,要成為產業關鍵技術和區域共性技術突破的主源頭,成為國際性特別是跨國公司、全國性研發機構集聚地,成為政府扶持與市場運作相結合、專業化發展和產學研一體化、跨區域協作和中外合資合作等多種聯合方式相結合的創新基地。

國際性先進紡織產品的貿易中心。一是要立足浙江已有各類紡織產品、原料專業市場和批發市場以及各類紡織服裝交易會,按現代物流、營銷發展要求,以資訊化為主要手段,改造提升各類市場內涵能級,推動聯合聯動發展,放大叢集的國際國內區域效應。二是要加快加大與國際紡織服裝市場接軌力度。大力增加紡織服裝出口創匯,積累市場、人才和引進技術。逐步提高國際品牌和海外供應商的數量,推動紡織企業走向國際市場,在主要貿易地區開辦貿易企業,與國際紡織服裝貿易企業加大合資合作等。培育幾個具有國際性影響的專業性展覽會,並通過採購資訊平臺、採購諮詢、採購服務的改善與提高,使浙江的紡織貿易更上一個新臺階,努力把浙江建設成國際性的先進紡織產業的貿易(營銷、物流)中心。

國際性先進紡織產業的品牌集聚地。一是要把環杭州灣紡織產業帶打造成國際性的紡織產業區域品牌,擴大其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二是要培育若干家大型紡織服裝企業,進一步增強其國際競爭力,形成在全國和世界上有影響力的企業品牌;三是要加強產品品牌的研發、吸引、投資和經營,在加強產品研發的基礎上,大力引進國際品牌,使浙江成為世界紡織產業的品牌集聚地。

三、 專案優勢及特點簡介

利用自身的平臺優勢,為消費體提供品種繁多,物美價廉的產品,吸引商家入住進行網上銷售(商家有無網站均可),豐富自身產品線,實現雙贏,即所謂的商業街模式。 特點

由商品單一化銷售擴充套件為多元化網上銷售模式。通過多元化商品推介、連鎖推廣、商家加盟等多種形式,將有貨源和銷售網路優勢的商家聯合起來,擴大宣傳推廣規模,形成良好的品牌效應。

四、 專案運作的可行性

1、服裝總體市場分析

衣、食、住、行是人類生活的四大元素。人們把“衣”放在首位,可見衣服對於我們的重要性。中國人口十四億,龐大的人口基數本身就組成了一個龐大的服裝消費市場。同時隨著中國國民收入的不斷飛昇,在2004年人均GDP超過了1000美元后,中國市場將進入精品消費時代,服裝消費將不再僅僅為了滿足其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將向更高的心理需求、自我滿足需求躍進,特別是幾千萬人口跨入中產階級後,其對反映自身社會地位和品位的服飾的需求將越來越迫切,將成就一批抓住了該階層需求的服裝品牌。

國內服裝市場將越做越大,市場細分將越來越小,但今後國內服裝市場的消費趨勢將集中在精品化和個性化上。

2、服裝市場細分分析

1)、性別細分

女裝市場分析:女裝市場一直是服裝市場的大頭,其一直引領著時尚和潮流,是時尚、個性的代表。女性購買服裝的頻率和金額是所有服裝消費群體中最多的,有得女裝者得天下一說。因此眾多企業和資源混戰在女裝市場裡,女裝品牌眾多,各品牌之間差距不大。據統計,排在前十位的品牌之間市場綜合佔有率的差距並不大,總和也只在15%左右。國內女裝品牌帶有強烈的區域色彩,還沒有一個能在全國形成規模和影響,例如顏色鮮豔、色塊較大、結合時尚流行款式的“漢派”服裝,帶有江南文化氣息的杭州女裝產業和具有港澳風格的深圳、廣東虎門女裝產業。眾多國內女裝品牌其定位基本是定位在中低檔市場,在中高檔市場上還沒幾家知名品牌。

同時隨著國內消費者消費觀念的成熟和國內市場的不斷擴大,世界女裝大牌也紛紛進軍中國,國內市場越來越成為世界女裝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外女裝品牌紛紛進住國內的一線城市,或專店或專櫃。雖說其目前渠道較少,價格定位較高,但其對女裝高檔市場的影響和對國內女裝時尚趨勢的影響卻是巨大的,基本佔椐了高檔市場。同時國外品牌為了開拓更廣闊的內地市場和佔椐中高檔女裝市場,與國內品牌合作的步伐越來越快,市場競爭也越來越激烈。

男裝市場分析:根據國家統計局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中國男性人口數量為65355萬人,佔總人口的51.63%,比女性的比例略高,由此可見,中國的男裝消費者構成了一個容量不容忽視的市場。目前我國男裝業的發展已具有相當的基礎:男裝企業擁有現代化生產裝置,產品市場定位相對明確,質量比較穩定。繼2001年11家襯衫品牌榮獲中國名牌戰略推進委員會評價的“中國名牌”後,2003年又有12家男西服品牌榮獲“中國名牌”稱號,我國男裝產品實物質量的發展已達到一定的水準;品牌集中度較高、產業叢集化發展速度較快;企業生產經營向系列化、休閒化、國際化、多品牌、多元化方向發展,企業投資領域不斷擴大,企業間資源整合週期縮短;企業注重利用品牌效應,建立產品跨地區、跨國市場營銷網路。由於中國男裝市場品牌發展起步較早,相較於其它服裝成熟,但由於各地新品牌層出不窮,因此競爭仍異常激烈。前十名品牌佔據全國幾乎50%的市場,前三名:雅戈爾、杉杉和羅蒙市場地位相對穩定,其中雅戈爾市場優勢明顯,市場綜合佔有率超過10%,其他品牌的市場綜合佔有率較低,大多在1%和2%左右徘徊,且相互之間較為接近。

2)、年齡段細分

國內成年服裝年齡段分類基本為:1830,3045,4565,65。

1830:該年齡段的消費群體是服裝消費的最主要的群體,是消費群體中服裝購買頻率最多,總體購買金額較多的群體,該年齡段人口在1.8億左右,其中女性人口略多於男性,與中國總體人口男女比例相反。該群體具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很強的購買慾望,時尚,追求流行、個性,敢於嘗試新事物,容易接受各種新品牌。該群體中很大一部分容易衝動購物。是目前服裝品牌最多,競爭最激烈的細分市場。

30-45:該年齡段的消費群體是服裝消費的主要群體,是消費群體中購買單件服裝價值最高的群體,該年齡段人口在3.3億左右。該群體是消費群體種經濟基礎最為雄厚的群體,有較強的購買慾望。但該群體大多數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已相對成熟,因此對風格、對時尚有自己的喜好,其中相當部分人已有自己喜好的品牌,對新品牌的接受程度較低,購物理性居多。有相當部分品牌定位於此細分市場。

45-65:該年齡段的人口在2.7億左右。該年齡段的消費群體事業有成,服裝購買慾望一般,但對服裝有一定的高階需求(即品牌需求)。市場上適合該年齡段的服裝品牌較少,往往是有購買慾望時,卻找不到適合的服裝品牌,特別是滿足該年齡段的女性服裝品牌嚴重缺失,市場機會較大。

65-:該年齡段人口在1億左右,購買慾望較低,對服裝的需求不是很強。對於該年齡段的服裝品牌基本為空缺

五、 網站建設宗旨及商業模式

宗旨

成為行業領先的專業購物類網站。

商業模式

B2C的商業模式;網站和實體相結合。

六、 網站發展規劃與建設進度

發展規劃

以寧波鄞州為浙江服裝產業發展的核心區塊加以扶持。以杭州的江干、蕭山二區作為浙江服裝產業佈局的重點區塊之一,規劃建設女裝產業區塊。以湖州織裡作為浙江服裝產業佈局的重點區塊之二,扶植建設織裡童裝精品區塊。特色服裝區域叢集,男裝的叢集佈局:以寧波為中心,外延到溫州藤橋和諸暨楓橋、義烏大陳、蘇溪;女裝的叢集佈局:以杭州為中心,外延到嘉興和湖州;童裝的叢集佈局:以湖州織裡為中心,外延到寧波的寧海等;休閒服裝的叢集佈局:以溫州為中心,外延至平湖、諸暨楓橋、義烏大陳、蘇溪;皮革服裝的叢集佈局:以海寧為中心,外延到長興;針織服裝的叢集佈局:以寧波象山為中心,外延到海寧、慈溪、桐廬、諸暨大唐;領帶的叢集佈局:以紹興嵊州為中心,外延到義烏和諸暨;服裝輔料的叢集佈局:以長興為中心,發展以高檔服裝粘合襯為特色的服裝輔料製造業。

配額取消也必然導致全球市場份額的重新劃分。據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預測,未來中國紡織品在美國市場的份額將會增加到30%以上。但我們也面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複雜的利益再分配,競爭將會更加殘酷。歐美髮達國家的紡織品市場仍然由其跨國公司主宰,一大批世界知名品牌集團控制了市場。他們有自己的品牌、設計、面料來源、技術優勢、生產公司和銷售渠道,委託發展中國家貼牌加工,然後再由他們經銷。象印度這樣的.發展中國家是我們傳統的競爭對手。還有與發達國家具有地緣優勢的國家(如東歐、土耳其、墨西哥等),與我國相比它們具有地理位置和一些貿易政策優勢。歐盟東擴後,隨著歐盟內部零關稅帶來的內部貿易的增強和區外配額和高關稅,我國對歐盟東擴後進入歐盟的10國出口將呈下降趨勢;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簽署後,在美加墨之間,逐漸形成了美國生產棉紗,在墨西哥和加拿大織布併成衣,再回流美國的區內迴圈趨勢。因此,今後5-10年內,中國紡織產業雖會佔有一定的競爭優勢,但亞洲國家和地區之間、亞洲同拉美特別是加勒比地區之間的競爭和矛盾將會加劇。

建設進度

第一季度:成立服裝公司,收集資料,委託設計網頁

第二季度:完善公司部門設定,聯絡網上徵集業務,參與網頁開發,開始策劃服裝營銷計劃 第三季度:網站進入除錯階段,開始在媒體投放各種服裝廣告。

第四季度:網站正式投入使用。

七、 市場與銷售

1,目標受群眾體的定位

經過市場調研,發現服裝行業的消費群體趨向於年輕群體,加之目前網際網路使用者以年輕人為主體。故網站主要受眾群體應年輕人為主。

2、產品策略

1). 產品定位

產品多樣化、時尚化,年輕化,多元化.

因為服裝行業的產品受眾體主要是年輕人,所以這類受眾體追求的產品應該是具有活力的代表時尚潮流的產品。故網站推廣應該聯合這一實際特點作出相應的推廣策略

2).品牌和商標

通過市場運作,熟悉行業特點,創出自己的品牌。

3).質量和服務

追求正常經營下客戶無退貨要求,把好質量關,質量不好的貨堅決不發貨。加強售後服務的管理。

4).產品策略的調整

根據市場需求作出適當的調整,以完善網站經營的缺口

3、定價策略

1).定價目標

統一調配產品價格,使勝利廣場商鋪的零售價不得低於網上銷售的價格。

2).定價導向

根據客戶反映作出適當調整,同時保證產品的正常利潤。

3).定價及價格調整

根據產品市場調控情況而定。

4、銷售策略

1).銷售渠道

網路,網站聯盟。

2).銷售步驟

1.註冊會員=》2.線上下定單=》3.郵件或電話確認資訊=》4.客戶銀行匯款=》5.組織發貨=》6.電話或EMAIL通知7.客戶收到產品(根據實際情況4、7條可以顛倒)。

5、網下宣傳活動

1).與政府部門合作舉行大項公益活動,提升網站知名度。

2).參加公益活動:力所能及的支援國家希望工程,逐年增加資助名額,培養企業員工的社會責任感,樹立企業良好的社會形象

3).建立會員俱樂部。

舉辦一些線下的會員活動,如聚會,K歌,旅遊等。可以採用AA制,條件允許的話可以給網站活躍會員免除費用。乘此活動機會讓會員評評網站,讓他們說說網站有哪些不足的地方!如果確實有必要改儘快實施,然後把改進的結果通知提建議的會員!

4).在大型購物廣場入口處建立標誌性建築物

通過建築物視覺傳達效果,使更多的受眾群體瞭解網站,提升企業形象

5).校園推廣

5、傳統媒體宣傳

1).報紙宣傳

2).戶外媒體宣傳

網站自身宣傳

1.網站定期向會員發放網路優惠卷。

2.購買產品可以獲得一定比例的積分,通過網站系統可以用積分換取產品,或者可以用積分換算成現金,直接購買需要的產品。

Cis手冊的匯入

Cis手冊的匯入有兩個方面的作用:

對內能使企業員工達到統一的意識;產生歸屬感和自豪感;進而激發員工的潛能、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益,加強企業自身的競爭意識和競爭能力。

CIS對外能有效地將企業的各種經營資訊傳達給社會公眾,促使其認識、識別。能令社會公眾產生認同感,轉而承認和支援企業的存在,改善企業生存的外部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