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書信函>

寫給恩人的感謝信三篇

書信函 閱讀(2.87W)

寫給恩人的感謝信篇一:感謝信

寫給恩人的感謝信三篇

20xx年10月,我生意失敗,炒股殘跌,在家百般無聊的我隨石家莊幾個朋友來到黃金寨爬山散心。行至半山,在寨前人家休息,恰逢一當地八旬老人上山拾柴,隨即閒聊起來。老人講起了黃金寨的傳說,並提及在此西側坐落有一狐仙廟,曾保佑一方百姓安居樂業,對百姓所求之事無不靈驗,香火旺盛,傳至百里。我半信半疑,老人說不信的話可以去求求試試看。老人抽完一袋煙下山回家,朋友們也都漸漸走遠,我待在原地休息,心中想著老人的話,想去拜狐仙救我度過難關,可又怕朋友們說我迷信,於是藉口爬山累了,在此等候。看朋友們逐步走遠,我抱著將信將疑的心思,往老人指點的狐仙溝方向走去,在一個古樹下誠心許願,請狐仙保佑我度過難關,時來運轉,並許諾願望實現定來還願報答,宣傳狐仙福佑百姓的恩德。許願完畢在山中小歇片刻,我便下山到停車場等候朋友們。

回家時日不多,生意便開始逐漸好轉,希望渺茫的生意竟能順利談成,再者股市套牢的錢,在今年三月份也都完全收了回來。更為神奇的是在4月13日,一位多年前的生意夥伴找到我要與我合作,剛合作一個多月就給我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收益!我欣喜之餘,為感恩狐仙的庇佑,宣揚狐仙的功德,把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大家,希望大家幫忙共同將狐仙濟世度人的功德傳播下去。

手恩人:張xx

寫給恩人的感謝信篇二:給需要感恩的人的一封信

您好:

您知道“感恩”嗎?

“感恩”,一個多麼震撼人心的字眼,時常縈繞在受恩人的心間。但據我所知,更多的是被人們掛在嘴邊。雖說施恩人施恩並不是為了受恩人的感恩,但如果受恩人不知道感恩,則就會顯得受恩人不是人,就不值得施恩人施與其恩。退一步說,如果人人都能有一顆感恩的心,這樣就會有更多的人加入施恩的行列。如此一來,就會“恩布世界,愛滿人間”。我這麼說,您能明白嗎?

一個時代自有它顯眼的弊病:

在這個以金錢為紐帶的社會裡,人人變得冷漠而麻木,本位主義思想和小團體主義可謂是深入人心呀。現在,家長們教導孩子,經常以過來人的身份“告誡”子女在外要放“精明點”,千萬不能吃虧,外面的人有多壞多壞之類的······“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素來在中國歷史上頗有爭議的曹操這一形象卻糊里糊塗地成了這個時代里人人頂禮膜拜的偶像,他的為人教條也順其自然地成為群眾們共同信奉的座右銘,嚯,這氣勢: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進而將唯我主義推向頂峰。 我不敢苟同。您呢?

人要知足,學會奉獻,即懂得感恩。佛家有言“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知恩圖報,是我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優良傳統,也是當代以人為本的突出表現。然,現如今就連佛語都有人敢妄改,什麼“我不下地獄,誰愛下誰下!”嗬,真希望佛祖顯靈,一個霹靂劈死那亂嚼舌根的憨貨!

感恩是一種責任。

如果可以的話:我一定積極參與神聖而莊嚴的《憲法》的修訂,將感恩定為公民的基本義務之一。所以,從現在開始,我立志要成為一名人大代表,要將這一建議有效地反映出來,讓世人知道:這是感恩的心在召喚!

如果可以的話:我一定會向有關部門申請,將那一首《感恩的心》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二國歌。那麼在《義勇軍進行曲》那高昂激越、鏗鏘有力的旋律之後,一支曲調悠揚、情意綿綿的《感恩的心》將響徹首都的上空,撥動人們的心絃,讓世人知道:這是感恩的心在召喚!

感恩即是意味著知足。

20xx年春晚小品演得好哇!尤其是演員的一句意味深長的話,讓我至今印象深刻:“不要總想著自己沒什麼,要多想想自己有什麼”。的確!要我說呀,我們得到的太多太多了。咱都是光著屁股從孃胎裡掉到地上的,本來就一無所有,在我們未能獨立之時,全仰仗他人(父母、朋友,包括陌生人)的恩惠、佈施過活。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幾十年的恩澤,老實說,我們一輩子都還不完。所以,我們的時間並不充裕,感恩刻不容緩! 我們既然是空著手來,臨走,難到你還想在帶些什麼走嗎?誠然,那你就枉為一世人了!如果真的有下輩子,那你,又將會是什麼呢?······

感恩是知足,感謝造物主賜予你的一切,包括苦難和挫折。我敢說:“不懂得感恩的人,是不懂得享受生活和美好的人。”

生活中,多謝感恩,少些抱怨,當讓世界震撼,讓世界感動!

提筆有感,不知所言。

望,與君共勉!

董xx

20xx年2月11日

寫給恩人的感謝信篇三:王銘浩感謝信

關愛病人態度好 醫德高尚技術高

--患兒王銘浩及全家衷心感謝肛腸科張博醫生

尊敬的洛陽市第一中醫院領導:

今天,我懷著萬分感激的心情,向您們反映貴院肛腸科醫德高尚、醫術精湛的好醫生—--張博主治醫師。

我是二個月患兒王銘浩的母親馮女士,現在回想起來孩子當時情形真有些後怕,今年12月29日晚上給小傢伙洗屁屁時,發現孩子左側屁屁有個黃豆大小的'紅癤子,沒有在意,到元月1日上午時,孩子哭鬧不休,不知什麼原因,曾到某醫院兒科就診,醫生說是火癤子,服點清熱瀉火的口服液就行。後來事情可沒有說的那麼簡單,晚上10點多,孩子精神不好,只是閉眼睡覺,額頭燙手,依然哭鬧不休,時測體溫39.3度,持高不下,不知何因?老公又因公出差在外,獨自一人從甘肅張掖來到洛陽打工,孤獨一人,晚上只能不停的給孩子暫用物理降溫,配合口服清熱藥物,試圖持高不下的體溫快速回落,一夜未眠的辛苦換回的只是徒勞無功,體溫沒有絲毫的變化。直觀感覺告訴我這個經驗不足的年輕媽媽,孩子病情不能再拖了!剛滿月不久的孩子,又不會說那裡不舒服,必須到醫院找專家看看。

元月2日上午,一大早就叫兩個朋友一起幫忙打車到金盾醫院肛腸科、老城肛腸病醫院就診,他們的大夫均以本院無小兒肛腸

專業被拒收,多次輾轉才到貴院的門診大廳就診掛號,在導醫的熱心幫助下,順利掛到剛從西安進修學習肛腸專業回院的青年醫生張博的號,大人抱著孩子急忙趕到三樓肛腸科,張醫生好像早已聽到匆忙的腳步,已經跑出來站在了診室門口連忙問:“看兒科嗎?快,二樓呀!”,“不,孩子屁屁出個火癤子,想看看肛腸科”幾個人連忙搭話,“快進屋吧!”他說著連忙把診室的另一扇門開啟讓我們進來,顧不上已經燒開了的開水,立即讓我們進了處置室,他快速帶上帽子、口罩和手套,一邊詢問病情,一邊做仔細檢查,孩子躺在檢查床上更是哭鬧不休,兩腿蜷蹬不停,僅僅不到兩天的時間黃豆大小的“火癤子”變成了一個小蘋果大小的膿胞,膚色發紅而且燙手,按之柔軟好似水袋一般,好像導火索似的一條紅線向孩子陰囊方向蔓延,經過詢問和檢查後張醫生自信的說“這不是火癤子,這個病叫小兒肛周膿腫,肛腸科常見病,孩子年齡太小,暫不考慮手術,建議立即行切開排膿術,但有一定的風險,再好的抗菌素勝不過切開引流,不排膿,體溫下不來,可能更高,膿腫已經向上發展,情況將更復雜,家屬需要籤手術知情同意書”,他一邊看著哭鬧不休的孩子,一邊在等待我們抉擇,“我也是陝西人,你是甘肅人,都是西北老鄉,放心吧!都是有孩子的人了,大人患這病都是晚上肛腸急診手術,孩子太小太痛苦了,我會仔細認真的操作,像對我孩子一樣,行吧??有責任我擔,該放心了吧”經過這一番煞費苦心的耐心勸解,我被真的言行感動了,其他醫院表面上以沒有小兒肛腸科拒

收,實則怕惹醫療麻煩;相反張醫生指著圖譜熱心講解,不耐其煩的回答我們提出的各種質疑,真的遇到了老鄉這個好醫生,打消了思想顧慮,簽了同意書,準備門診手術,儘快解除孩子的無語痛苦。

經過消毒等多個術前程式,張醫生靈巧的雙手用手術尖刀片在膿胞最軟處小心翼翼的切了個小口,輕輕擠壓一下,瞬間黃稠膿噴洩出來,濺到了張醫生的白大褂上,但他絲毫沒有在意,而是半蹲在手術床邊,專心的用手輕輕擠壓膿腫周圍的膿液,驅膿外出,頓時蘋果大小的膿胞被解決掉了,消完毒,紗布固定,他的額頭已經佈滿了汗珠,隨後給我們了一張自己的名片,詳細告知術後有關事項,讓有事不明白之處隨時電話聯絡,24小時開機。高懸擔憂的心終於落地了,看錶這時已經是中午快1點了,張醫生還安慰我們這下孩子體溫應該明顯回落了,我也放心了!

手術當天下午3點40分左右,張博醫生來電詢問孩子情況,精神啥樣?傷口有沒有滲血?體溫量了沒,多少度?密切觀察孩子?有異常隨時聯絡;晚上10點又問體溫,36.8度,不再哭鬧了,一切正常,他在電話裡說了一句“太好了,情況不錯,大家都可以放心休息了!隨後的日子裡我每天抱著孩子從七一路到醫院門診換藥,張醫生總是仔細詢問病情和護理情況,認真檢查傷口,1周後孩子膿腫穩定了,細心的他觀察到我每次揹著包艱難的抱著孩子來科室換藥,行動打車都不便,甚是吃力費盡,專門給帶了中藥膏在家自己換藥,電話指導,經過他半月的的精心治

療,孩子的膿腫幾乎痊癒,遠在外地出差的老公每天詢問孩子病情,得知病情轉危為安時,再三叮囑我要邀請讓電視臺來報道張醫生的感人事蹟,被他婉言謝絕了;請吃個便飯以表謝意也被他沒時間而善意推脫,非親非故,在我眼裡這樣的“傻醫生”並不多見,無奈之下,偷偷製作了一面寫有“切開排膿效果顯 精心診治患兒安”的錦旗贈送於他,以表謝意,留作紀念!

這次在貴院偶然的一次就診,讓我對貴單位刮目相看,張博醫生的每一個動作細節,尤其是他每次輕輕地問候,每句話都是那麼溫暖人心,給了我們家屬莫大力量和鼓勵,我被他敢於擔當、做事果斷、技術精湛、醫德高尚、認真負責、熱情待患的工作態度所感動、折服,不對他的技術和醫德提出表揚自己都會產生對自己的良心的譴責,希望貴院領導在全院樹立先進典範,傳播醫院正能量,讓更多的醫生學習張博這種高度負責的工作精神,這種想病人之所想的為民情懷,為廣大百姓的健康服好務,他是值得我們全家讚揚和感謝的好醫生、大恩人!再次感謝張醫生的精心治療,我們全家會把您銘記心裡。

最後,新的一年將至,代表全家衷心祝願貴院和肛腸科蒸蒸日上,興旺發達;祝張醫生及全院職工身體健康、工作順利、閤家歡樂!

患兒:王xx及全家

二〇xx年一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