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書信函>

家長給幼兒老師提出合理化的建議

書信函 閱讀(2.09W)

幼兒園是孩子第一個幾天生活的場所,對其一生都有著重要的影響。教師在其中當然起著導向作用,家長可以適當提出自己建議。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了家長寫給幼兒老師的建議書,歡迎大家前來閱讀。

家長給幼兒老師提出合理化的建議

  家長給幼兒老師的建議書篇一

今天給幼兒園的園長做講座,我在講座中提出《給幼兒教師的十條建議》。我的建議遵循兩個思路:第一,儘可能以明確的立場提出我的建議,絕不使用中庸、適度之類的話。可是,我的每條建議實際上都是對某一個教育衝突或矛盾的個人表態。我相信,每一種存在,必有一種相反的存在。我只負責表明我個人的立場,聽者和讀者既可以接受我的立場,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為了便於讀者和聽者理解相應的教育衝突或教育爭執,我每提出一條建議,必提出相應的反對意見。第二,儘可能尊重現實的幼兒教育實踐,絕不用“保衛童年”的理想去批判“幼兒教育”的現實。我有我個人的教育理想,我也願意在某個時候表達我個人對中國幼兒教育實踐的不滿和憤怒,但是,我必須提醒我自己:要尊重幼兒園的現實狀況及其具體的實踐模式。中國的幼兒園之所以顯示為“如此”,必有它自身的“非如此不可”的教育理由以及教育妥協。

遵循這兩個思路,我提出我的建議,共十條:

第一條 重視早期智力開發,讓孩子儘早學會安靜地閱讀習慣,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相反的意見是:保衛兒童,維護童年文化,玩比學知識更重要,不要以“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為藉口,用知識去剝奪孩子的童年。

重視早期智力開發的理由和策略是:

從小若不養成閱讀與思考的習慣,孩子長大之後,會無法適應“學校生活”,成為“逃學者”、“問題兒童”。中國的國小需要考慮孩子的“玩的問題”,但中國的幼兒園需要考慮孩子的“學的問題”。這樣可以實現幼兒園與國小的無痕過渡與順暢交接。

讓孩子玩與開發智力並非完全是兩件事,“做中學”是可能的。設計和發展“做中學”的活動,這是幼兒教師的關鍵責任。

為了讓孩子儘早養成安靜地閱讀的習慣,教師需要和家長聯合,使“師生閱讀”與“親子閱讀”相互照應。教師必須與家長結成聯盟。

在這個問題上,中國幼兒教育的理論研究者容易顯得浪漫而不負責任。某些幼兒教育理論既不尊重中國的幼兒教育實踐,也不尊重西方的幼兒教育實踐。理論研究者只願意看到西方的幼兒園如何讓孩子玩,而對西方幼兒園如何發展孩子的智力採取“非視”或“視而不見”的態度。

第二條 重視幼兒勞動,儘早讓孩子養成勞動習慣和獨立生活的精神。

相反的意見是:“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已經過時,孩子將來不需要。

重視勞動的理由和策略是:

必須讓幼兒形成不依賴、依附他人的獨立生活的能力;讓幼兒形成負責任的態度:“除了陽光和空氣之外,其他任何用品必須來自自己的勞動”。

儘早讓孩子學會自己穿衣、洗衣、吃飯、做飯、掃地、擦桌子、整理房間、種植、餵養動物、乘車、購物、??

讓孩子形成“自己的事自己負責”、“不依賴他人不抱怨他人”的責任意識。

幼兒教師和家長約定:儘可能不讓“保姆”(包括“保姆式的父母”)包辦了所有的家務,把部分家務留給孩子

第三條 重視幼兒的身體訓練,儘早讓孩子形成“野蠻其身體”飲食習慣與運動習慣。

相反的意見是:幼兒的身體處於發育階段,幼兒的身體是脆弱的,需要呵護而不是訓練。

重視幼兒的身體訓練的理由與策略是:

人的身體內部既有朝向“健美”的潛能,也有抵禦細菌的“抗體”。

讓每個孩子都擁有自己最擅長的田徑運動;讓每個孩子都擁有自己最擅長的球類運動。

讓孩子的身體顯示趾高氣揚、昂首闊步、飛揚跋扈、精力充盈、渾身是膽、上竄下跳、不可一世。

第四條 重視幼兒的禮儀教育,讓孩子儘早學會尊重他人。

相反的意見是:禮儀、規範是對自由童年的干涉與入侵,禮貌與禮儀將導致孩子表情呆滯、思維僵死。

重視幼兒禮儀教育的理由與策略是:

讓孩子知道,在某些場合必須安靜,在教室、會議室、茶樓、餐廳、客人家裡不可嬉鬧、追逐。

讓孩子學會“排隊”,學會“禮讓”、學會“不卑不亢”。

第五條 重視幼兒的遊戲,讓孩子儘早形成自己的“業餘愛好”。

相反的意見是:知識比遊戲更重要。

重視幼兒的遊戲教育的理由與策略是:

人需要過非功利化的生活,老年的幸福程度取決於中年時期的業餘愛好,中年時期的業

餘愛好取決於童年時期的“遊戲”精神。

第六條 重視幼兒的故事,讓孩子在聽故事與講故事中長大。

相反的意見是:講故事太慢,不如直接講道理。

重視幼兒的故事教育的理由與策略是:

教育不是教訓,道理不可以直接公佈。人類的道理隱含在故事中。

孩子講故事的水平將影響他寫作狀態。

第七條 重視幼兒的外語學習,讓孩子儘早掌握一門以上的外語。

相反的意見是:在孩子沒有完全掌握母語之前,外語學習會對母語構成干擾。

重視幼兒的外語學習的理由與策略是:

1.返回“自然的方法”(natural approach),幼兒怎樣學母語,就怎樣學外語

2.“聽領先”(listening first),落實“自然的方法”;

3.“多輸入,少輸出”(more input,less output),以便落實“自然的方法”並減少孩子的焦慮。

4.“不用外語教師教外語”(withoutEnglishteacher)。不依賴英語教師之後,學生多聽原聲的磁帶、VCD、DVD。

第八條 重視幼兒的想象力訓練,讓孩子過想象的生活。

相反的意見是:不讓孩子生活在虛假的謊言之中。

重視幼兒的想象力訓練的理由與策略是:

在人的種種思維品質中,想象力最寶貴。

為兒童提供大量的童話、寓言、故事、神話等虛構的文字或影視作品,開啟兒童的想象思維。

第九條 重視幼兒的夥伴生活,讓孩子有自己的朋友。

相反的意見是:讓孩子遠離夥伴,不讓孩子從夥伴那裡學壞習慣。

重視幼兒的同伴文化的理由與策略是:

孩子大量地從同伴那裡學習知識與遊戲規則。同伴的評價將影響孩子的價值標準。

讓孩子在合群的夥伴遊戲中認識自我與他人的關係。

  家長給幼兒老師的建議書篇二

一、從孩子身上獲得幸福感。

任何工作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會有困難和矛盾出現,會有煩惱和不快產生。只有自己去尋找工作的樂趣,形成幼兒教師職業的幸福感,才能在工作中成一個快樂的人,就象有人說的一樣,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令自己心煩的人,那麼你就會感到心煩;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可愛的天使,那麼你就會變成快樂得天使。如何才能從孩子身上獲得辛福感呢?我認為在工作中,以欣賞、審美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幼兒,不要把幼兒看成是自己的.教育物件。我們應該以欣賞的、審美的眼光看幼兒身上的閃光點,在工作中以平等、真誠的態度與幼兒交往,而不是建立在工作關係上的,這種交往是不平等的、沒有感情的,長此以往,幼兒就會對老師產生幾分畏懼,對老師敬而遠之,並封閉自己的心靈,不敢言說自己的所思所想這樣缺少與幼兒心與心的交流,幼兒教師也沒有什麼幸福可言了。因此,在與幼兒的交往中,教師只有放下自己的角色面具,以真實的自我與幼兒交往,和孩子打成一片,才會發現幸福和快樂就在自己的身邊。和孩子平等、真誠的交往,還會令老師體驗到和孩子一起成長的幸福。

二、要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你想你的勞動能給教師帶來一些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致於完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該逐漸走上從事教育研究的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幼兒教育是一項十分複雜的創造性勞動,我們面臨的教育物件、內容和情境是變化的、動態的,只有充分發揮創造性,以研究者的姿態投入工作,才能把工作做好。只要我們踏實認真的去做就會發現每天的太陽都是新的。

三、要正確處理自己與他人的關係。

“三人行,必有我師”,要善於發現別人的優點和長處,以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處處要善於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以寬容之心對待。

四、幼兒教師還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和繼續教育學習。

隨著社會的發展幼兒教師不僅要進行業務方面的繼續教育,還應接受心理素質方面的知識學習培訓,使自己在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裡擁有一顆平和的心來適應社會的需求。

總之,教師是專門與人的心靈世界打交道的人,是各種職業最直接感受到他人感情的人。面對孩子們我們不妨“蹲下來說話,抱起來交流,手牽手教育”、用平和的心真實的情來看待每一個幼兒,做一名健康快樂的幼兒教師!

  家長給幼兒老師的建議書篇三

女兒上幼兒園已經一年多了,作為幼兒教育的研究者,我很關注孩子入園後所發生的一切變化,也更關注這些變化對幼兒園教育的啟示。下面我就從孩子發生的一些變化,談談我對幼兒園教育存在的一些問題的認識。

一、給每個孩子以愛與關注

為了方便梳理,我們給剛上幼兒園的女兒剪了個短髮,可是一個月後,當我們說再給女兒剪短髮時,卻被她拒絕了。我問女兒為什麼要留長髮,女兒說:“留長髮,老師就會在我起床後幫我梳頭,幫我綁頭髮。”“我現在剪短髮,起床後,老師不理我,只顧幫其他小朋友梳理頭髮。”

女兒剛去幼兒園時,吃飯吃得又快又好,因而放學時經常得到小紅花。可是後來,卻吃得越來越慢……。我們問她原因,她說:“我想老師餵我吃飯。”原來如此!女兒上園不久就發現,老師會哄著、逗著吃得慢的小朋友吃飯,對此她很羨慕,為了得到老師的逗和哄,為了和老師親熱,女兒採取了“慢吃”策略,因而她也得到了老師的照顧。我們多次批評她吃得慢,她總是不以為然地說:“我就是吃得慢!”

孩子需要愛和關注,我們有意無意的疏忽,很可能就會讓孩子產生心理上的不平衡,甚至還會導致孩子行為上的“退化”。

教師的關注對幼兒的健康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我們應該努力通過各種形式向每個幼兒表示我們對他們的愛與關注——不要有意無意地關注了某些小孩而疏忽了另一些小孩,而應儘可能做到在每項活動中對不同的小孩都給予相應的愛與關注,如微笑地看他一眼或拉拉他的手、拍拍他的肩,或關切地對他說上一句話或輕輕地撫摸一下他的頭,這種愛與關注的表示,會讓孩子心理上得到滿足,他們就不會通過其它“不正常”的手段來獲得我們的愛與關注。

二、融洽師幼關係,積極關注孩子們排洩需要

女兒上幼兒園之前大便是很有規律的,每天早上一次大便。可是,每個學期一開學,孩子的大便便變得無規律了,孩子的大便也成為我們做父母的最為擔心的一個問題(據我的調查,不僅我女兒這樣,許多孩子都這樣。)。女兒上學後,2~3天大便一次,有時甚至3天以上才大便一次。孩子多天不排便,一旦要排時,是很困難的,有時,我們不得不給她吃點“洩藥”,以促其順利排便。隨著年齡的增大,現在情況稍微好了一點,但是每天放學回家,首先要做的就是趕緊上廁所大便。我們經常問女兒,為什麼不在幼兒園裡大便,她總是說,說廁所里人太多,或者說她不會擦屁股。我們問:“你幹嗎不叫老師幫忙?”她說:“我不敢。”

剛上幼兒園時,女兒經常尿溼褲子而不敢跟說,只有到我們傍晚去接時,才發現,但是此時的褲子已差不多就幹了。每當此時,我們總是問說:“尿溼褲子了,幹嗎不叫老師幫你換?”她總是說:“我不敢。”接著我又問:“是不是還不好意思讓老師和小朋友知道你尿溼褲子呀?”她說:“是。”

孩子在幼兒園裡最基本的生理需要都沒有辦法得到及時滿足,孩子有事不敢叫老師幫忙,孩子犯錯誤後怕被別人知道,這些都說明孩子們在幼兒園裡生活的心理環境沒有家裡那麼輕鬆,那麼自如。

據我瞭解,幼兒在園裡上廁所的時間及其長短基本上是統一規定。而對於一個尚未學會自如地控制排洩的中小班幼兒來說,要在規定的時間裡進行甚至結束排洩活動,這確實是難為了這個年齡的孩子們。我主張大家多關心孩子們的排洩活動,給他們更加寬裕的時間,更輕鬆的排洩氛圍,以免孩子們的排洩需要沒有得到適當的滿足,而影響他們身心的健康發展。

三、幼兒園教育應該多給孩子們些樂趣和滿足感

起初女兒是很想去幼兒園的,因為到幼兒園可以滑滑梯,可以和許多小朋友做遊戲。但是才去了兩個多月,孩子就不怎麼想去了(但迫於無奈父母要上班,她還是天天去。)。每天一起床就問:“今天用去幼兒園嗎?”如果我們說:“不用,今天是星期六或星期日。”孩子聽後就特別高興。

有一天早上,女兒上幼兒園的路上,看見鄰居家的小狗在外面遛達,女兒就問我:“爸爸,為什麼這隻小狗不用去幼兒園?”從那口氣和眼神分明看得出,女兒寧願做只可以自由遛達的小狗,而不願做個上幼兒園的小孩。

我常問女兒,為什麼不想去幼兒園,她總是說:“幼兒園不好玩,老是挨坐在教室裡。” “我覺得幼兒園裡上課好累。”……

幼兒期孩子的一切行動都由直接興趣所左右的,即對於絕大多數幼兒來講,他們來幼兒園,或參加某項活動並不是為了我們成人所想象的“美好將來”,也不是為了“受教育”,他們的行動大多數是為活動本身的“有趣、有意思、好玩” 性所左右。當前,我們組織的教育活動,多數是從我們成人的“教育理想”出發,刻意追求活動的“教育性”,而相對忽視了其能否給幼兒帶來“有趣、有意思、好玩”的體驗,這樣的“成人化”教育,當然是不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的,也是不會受到幼兒歡迎的。我們應該讓幼兒園的教育活動具有適度的趣味性、挑戰性、活動性、多變性,讓幼兒真正從活動中獲得樂趣,獲得滿足。

四、多給孩子點自由活動的時間和機會

孩子現在4歲多了,每天放學後,都不願馬上回家,總要在外面玩到天黑了才回家。其實,孩子在外面又玩些什麼呢?經我觀察發現,他們只不過是在操場上跑來跑去,或者是和小夥伴在那裡做遊戲──也是追呀、跑呀的、喊呀……

有時候,我們由於有事需要一放學就帶女兒回家,這時女兒總是嘟囔著嘴說:“今天我還沒玩呢!”“今天我還沒玩夠!”……

在相關的調查中發現,許多幼兒最喜歡的在園活動,是上廁所——為什麼?很簡單,在廁所裡幼兒可以自由自主地說話,可以玩水,可以隨意地站著,而不用小嘴巴閉上,小眼睛看老師……

幼兒是好動的,幼兒是喜歡自由的。但是在我們的幼兒園教育活動中,嚴肅的、有秩序的、有組織的不能自由講話(老師稱之為“亂講話”)的“課”所佔的時間太多太多,幼兒真正自由自主的時間卻很少,現在有些教師就連課間休息的時間也用來幼兒進行教育(嚴格來說是在對幼兒“說教”),生怕美好的光陰被白白地浪費掉。這樣,由於在老師控制下,幼兒很少有自由自主的機會,所以幼兒喜歡上廁所,或者厭倦幼兒園的生活也就不奇怪了。

自主活動是幼兒心理健康成長和正常心理生活之必需。因為自主活動能為幼兒的情緒宣洩及緊張心理的緩衝提供機會,自主活動是人的一種本能需要,許多幼兒在上課的時候坐不住,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自主活動的需要沒有得到適當地滿足的緣故。如果這方面的需要長期得不到適當的滿足,幼兒很可能就會出現壓抑情緒,有的孩子甚至會出現強迫性行為、攻擊性行為、喜歡破壞、喜歡發洩等不良症狀和傾向。

《幼兒園工作規程》提出,遊戲應是幼兒在園的基本活動,它所倡導的也就是多給幼兒一些自由自主的機會,因為真正的遊戲中的幼兒是自主自願和愉快的,以遊戲為基本活動,當然也就能滿足幼兒的自主需要,有利於幼兒心理的健康發展。

因此,為了孩子們的健康發展,我們應該多創造些機會,給他們自由地奔跑,自由地喊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