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實習>

建築構造與結構實習總結分享

實習 閱讀(4.5K)

(一) 知識回顧與實習目的

建築構造與結構實習總結分享

一、基本概念

建築構造:指研究建築物構造方案、構配件組成、細部節點構造,研究建築物的各個組成部分的組合原理和構造方法。

建築結構:指在房屋建築中,由構件組成能承受“作用”的體系。

二、實習目的

1.瞭解古現代建築的結構與構造,以及古現代材料。

2.學習古建築群的規劃與保護,對比現代化規劃建設發展起來的城市的不同與相同之處。

3.分析交通節點,學習個交叉口的處理方法。

(二)實習地點的心得體會與對比

第一站:康百萬莊園

1.莊園內的建築結構型別主要有:磚木結構、磚拱結構、窯洞等。

2.建築材料主要有:磚、白灰、木、石、瓦、油漆等。

3.典型的牆體結構分析

(1)磚木結構(磚承重)其傳力途徑是:屋頂—牆體—基礎—地基。

(2)磚木結構(木承重)其傳力途徑是:屋頂—木柱—基礎—地基。 牆體主要起承重與圍護的作用,做承重構件時,主要是橫牆承重;以白灰為膠結材料,以全順式(走砌式)砌築。地基用石砌以保證堅固、防潮,牆體防水是採取坡屋頂外挑的方式。

4.門窗型別,以及其樣式、圖案的特點:

門窗以木門窗為主,門窗上面都是要放過樑來承重的;窗是以四周骨架幹木,裡面鏤空。挑出來的廊,多是以木柱承接屋頂的力,再傳給基礎的石柱基礎,石柱基礎上有各種的雕刻花紋及造型,可謂做工精細,顯示了古代匠人高超技藝;木柱上有對聯,木柱上部之間有對稱的鏤空雕塑。門廊上往往有各種雕刻細膩,內容豐富,人物逼真的各種木雕。門上半部以鏤空為主,便於採光通風,下部以實木板填築,保證了內部空間的私密,板上面有雕刻的花紋。如右上圖。

門窗上的雕塑以及裝飾佈局都在保證功能的同時,都以美觀、大方的姿態展現在遊客的面前,這說明當時康家的富有,和當時各種建造水平的高超,也從側面反應了當時封建土地主發展繁榮狀況的一面。

5.觀察變形縫(牆體的變形縫以伸縮縫裡的平縫為主)、給排水系統(有明溝,以及暗鋪設陶管)、防火設施(每個院子裡面都有一口大缸,盛水防火,如右上圖)

6.觀察室內外裝飾、器物、植物配置

(1)室內裝飾物與器物的對比

每個房間都有其相識之處,也有其不同。比如,棧房區接待賓客的地方中,正堂懸掛的是康熙頒佈重視商業的詔書的匾額,左右為賓客、商人休息的場所;而在主宅區中老人生活的房間,以及其長次子所居住的房間中,正堂懸掛的是中堂,壁畫左右也是主人休息的地方。如上兩圖。再如,棧房區賓客休息的床鋪的建造與裝飾都比較簡單;而在主宅區中老人生活的房間中,床鋪的建造與裝飾都是極其華麗的,木料用的是上等的,雕飾

花紋是細膩的,圖案寓意是深刻的,同時,還為了照顧老人,主床的旁邊還留出了丫鬟休息的地方。

相同房間的也有不同之處。如未出嫁小姐的閨房中,小姐與丫鬟同房,小姐的床鋪裝飾比較豔麗,丫鬟的床鋪則比較平淡些;同時,為了顯示主人的地位,在主門的旁邊留出小側門,供丫鬟用。

從這些室內裝飾物與器物,在不同房間與相同房間的對比中,可以看出根據分割槽的不同和使用者的不同,在建造和裝飾的過程中,都突出了主人的地位,也從側面反映了封建主義嚴格的等級的思想。

(2)植物配置與造景

在植物配置造景中,運用古代比較經典的配置造景手法,如兩桂當庭,竹石的搭配,利用各種造型門洞的框景等,這些也從側面印證了現代運用的一些造園手法與植物配置手法的延續與發展。

同時,我們還可以從莊園內遺留下來的古樹名木,如石榴樹,百年葡萄,百年皁角樹,想象出當年的繁榮景象,這為我們對其研究起到了重要的參考價值。

7.分析康百萬的地理位置和環境

康百萬莊園是公元十七、十八世紀華北黃土高原封建堡壘式建築的代表。它依“天人合一,師法自然”的傳統文化選址,靠山築窯洞,臨街建樓房,瀕河設碼頭,據險壘寨牆,建成了一個各成系統、功能齊全、佈局謹慎、等級森嚴的、集農、官、商為一體的大型地主莊園;它的石雕、木雕、磚雕,被譽為中原藝術的奇葩。

康百萬莊園西依邙山,東臨洛水,洛水北邊不遠處便於黃河交匯,康家便利用這便捷的水運,以及朝廷重視商業發展的政策,把生意做到了全國各地,使得其富甲三省,船行六河,土地達18萬畝,財富無以計數,民間稱其“頭枕涇陽、西安,腳踏臨沂、濟南;馬跑千里不吃別家草,人行千里盡是康家田!”勝極一時。

從康百萬莊園發展歷史以及發展方法來看,康百萬靠河運發財,靠土地致富,靠“貢獻”得官,多次得到皇帝賞賜,最高時官至三品,數次欽加知府銜,這些都為我們更好的瞭解古代地主階級發家致富提供了鮮活的例子。

8.如何更好的保護、開發和利用康百萬莊園的思考。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其文物古蹟可以代表古代莊園主的發家致富後的生活場景,其建築可以代表古代莊園主的生活場所,其地理位置和環境則代表了一方地主階級發展起家後是如何營造自己的“小社會”的,其精神文化程面則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大背景以及當社會的影響。所以說,更好的保護康百萬莊園就不言而喻了。

從文物古建築的保護方法來說,合理的利用就是更好的保護。那麼,如何開發和利用康百萬莊園呢?下面提出我個人的見解。

一、利用方法:合理地利用。從社會的角度來講,它是又生機的,是社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從文化的角度來講,我們應該繼承好的傳統文化;從經濟的角度來講,合理的利用的同時可以減少維修價值。

二、利用原則:(1)利用和維護相結合的原則;(2)儘可能按原功能利用的原則;(3)根據性質區別對待;(4)利用和恢復生機相結合;

(5)應在嚴格控制下利用文物建築。

三、利用方式:(1)繼續它原有的用途和功能;(2)作為博物館使

用;(3)作為學校、圖書館或其他各種文化、行政機構的辦公地;(4)作為參觀、旅遊資源;(5)作為其他用途。(注:以上三點摘自《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與規劃》中的“古文遺址、遺蹟”的保護。)

首先,確定康百萬莊園的利用方式,它作為歷史遺蹟可以作為參觀、旅遊、學習、研究為一體的綜合用途。

其次,利用和保護康百萬莊園的時候,要把它作為我們社會的一部分,不可分割出去,因為它是有生機的。比如,可以根據不同季節,調整價格,合理的控制人流。如旅遊旺季,可以適當增加票價;旅遊淡季,可以適當降低票價,使它更有生機的展現在世人面前。在文化方面,要繼承與發展優秀的歷史文化。比如,康家的家訓,教子的方法等我們可以學習它好的一面,這樣使我們的文化得以傳承。從經濟方面,我們可以開發一些當地的特色,如康家酒;同時,增加一些當地特有的文娛表演,可以增加當地農民收入的同時,也可以減少維修費用。

再次,在保護康百萬莊園時,古建要保護其立面、結構;周圍的建築要控制其體量、顏色及建造方式;其格局和環境也要保護原有的,控制新建的;最終使其達到與周圍和諧統一的狀況。

總之,在規劃與保護、建設的過程中,要把握保護原有的,控制新建的,合理的利用與發展,更好的保護康百萬莊園。

第二站:鄭東新區

1.作出“會展中心”中的“會議中心”的結構傳力途徑:屋頂—圓形三角架(三角柱杆)—鉸結基礎—地基。如右圖。

2.列舉鄭東新區的建築材料,並與康百萬莊園作對比。

鄭東新區主要的建築材料:鋼、鋼筋、水泥、沙、石、水泥新增劑、磚、木、砌塊、瓷磚、地板磚、橡膠、油氈、玻璃、有機玻璃、塗料、油漆、石灰等。

康百萬莊園的建築材料主要有:磚、白灰、木、石、瓦、油漆等。

從上述建築材料的對比可以看出,隨著經濟和建築材料的快速發展,材料由古代比較單一的磚、木、石、瓦、白灰等發展到現在各式各樣的建築材料,其種類可達千百種。這些建築材料使我們在享受現代建築帶來舒適,經濟,牢固,美觀的同時,也將產生大量的建築垃圾,那麼,如何處理這些建築垃圾,將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擺在人們的面前。

3.觀察會展中心、藝術中心等建築的“鉸”、“縫”、“遮陽”、“排水系統”、“沉降觀察點”等細部構造,並選取其中幾點細節作詳細分析。 鉸:鉸將上部三角柱杆交接在一起,將上部的荷載傳給基礎。如右圖。 遮陽:如會展中心外部棚架除了裝飾美觀的作用外,另一部分原因是做遮陽和擋雨用的。

縫:牆體與屋頂的'縫有些是為了防止因溫度的變化而導致的破壞設定的伸縮縫,有些是為了防止因不均勻沉降導致的破壞而設定的沉降縫,有些是為了地震而導致的破壞設定的防震縫。它們在建築中不同的位置,起著不同的作用,特別是在現代建築中是不可忽視的,如右圖的伸縮縫。

4.觀察會展中心外圍停車場(螺旋上升的車道、樓板層的型別、停車坪的設定等)。

螺旋上升的車道:會展中心為大型的公共活動中心,再加上鄭東新區作為一個新的城市CBD必定會產生不少的人流和車流,那麼,如何處理這些人

流和車流呢?會展中心便用兩個圓形螺旋上升的車道,將大量的車流匯出去,並與西南角不遠處的立交橋相連線,使車流、人流能夠及時的疏散出去。這就給我們啟示,我們在處理人流比較多的時候可以採用立交導流的辦法。如上圖。

停車坪:會展中心的停車草坪設定在正前方偏右,車從左側進入右側的停車坪,人從停車坪中央的人行道直接進入會展中心,從而減少人車混行所造成的交通阻塞。因此,在停車坪設定時,車的出入口應放在方便出入的地方;人流的出入口應放在便於到達目的的地方的方向,或者轉車的地方。

5.分析鄭東新區CBD的規劃特點,主要包括建築、道路、空間、景觀、功能等方面並與康百萬莊園做對比。

鄭東新區位於國務院批准的鄭州市總體規劃東部蒲田組團,規劃總面積約150平方公里,主要分為CBD、商業物流、龍湖區、龍子湖區、科技園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六個功能組團。鄭東新區總體概念規劃由世界著名規劃和建築大師黑川紀章先生擔綱,設計方案引入了生態城市、共生城市、新陳代謝城市、環形城市的先進理念。

鄭東新區CBD位於鄭州市老機場地區,面積約3.45平方公里,是一個集商務、辦公、住宅、觀光、休閒和研究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城市環形建築。由兩組高層建築組成,其中內環建築高80米,外環建築高120米,兩環之間是舒適、熱鬧的步行街,辦公、商業、居住等多種功能複合的土地利用方式,使CBD具有24小時城市的功能。CBD中心是橢圓形的中心公園,由中心湖和公共綠地組成,面積達83公頃,公園中佈置了鄭州國際會展中心、河南藝術中心和會展賓館等標誌性建築,中心湖通過運河與CBD副中心的湖泊公園相連線,有船舶、遊艇穿梭其間。

康百萬莊園是公元十七、十八世紀華北黃土高原封建堡壘式的建築。它依“天人合一,師法自然”的傳統文化選址,靠山築窯洞,臨街建樓房,瀕河設碼頭,據險壘寨牆,建成了一個各成系統、功能齊全、佈局謹慎、等級森嚴的、集農、官、商為一體的大型地主莊園;它的石雕、木雕、磚雕精細,且美輪美奐,被譽為中原藝術的奇葩。

從各自的建築、道路、空間體量、景觀、功能等方面看,現代的建築在結構以及建築材料都有較大的發展,如框架結構,鋼筋混凝土應用,使得建築的高度與體量有了跨越式的發展;由於現代的人流、車流的大量湧現,使得道路系統發展更加迅速,結構更加複雜,如會展中心為了解決人流、車流而採取了架立交橋的辦法,同時,在商務內環路車流採取單向行駛,而這些問題在康百萬莊園則是不存在的;而生態景觀方面,在商業內環路中設有83公頃公園,包括大面積的水體和綠化,使人們體驗生活,迴歸自然,而康百萬莊園本來就依山伴水,生活在自然之中,其景觀生態更顯自然。

第三站:鄭州大學新校區與“實習基地”

1. 鄭州大學新校區

(1)幾點景觀建造啟示:第一,在水邊做親水設施時,我們可以考慮廢棄物的從新利用,如右圖,我們可以利用廢棄的鐵軌以及部分的火車造型的輪座劃分空間的隔斷和做親水的平臺。這樣,可以使我們單一的親水平臺顯得更加豐富多姿,同時,也能把人美好的記憶喚起。

第二,在做一些親水設施時,我們可以做一些棧道把岸邊的親水平臺延伸到水中去,同時,棧道與棧道的交匯組成的方格(或者其他形狀)做一些變化,如種植蘆葦,睡蓮等,以達到障景與觀景的目的。

第三,在做一些自然景觀時,要突出其自然的要素,適量就好,不要因造園而造景,要把景觀做的自然些。當然,也不能太自然,不然,就是失去了人使用功能,成了“人造自然”,得不償失。

(2)看建築學院的學生作品集後的感受。

看過建築學院走廊裡,學生展出的作品集後,心裡有種說不出的感覺,很彆扭。總感覺自己這兩年過來了,和我們同專業過來的同學學到的東西差距很大。當我們還在瘋狂的玩遊戲,不知所措彷徨的時候,別人已經習慣了熬夜,習慣了作圖;當我們遊蕩在校園中時,別人是穿梭在自習室,圖書館;當我們抱怨自己沒有考好,沒有好的環境,沒有好的老師的時候,別人卻留下努力與奮鬥的身影,他們靠自己,從沒有時間抱怨這些?

我把他們的作品集拍下來帶走,尋找自己和他們的差距,好好努力,好好學習,在今後的日子裡,我一定要把失去的東西追回來??

2. “實習基地”

該實習基地框架結構,從外側可以看出某些某些建築構造。如休息平臺的構造方法,它的四角都是有柱子的支撐的。同時,為了不讓休息平臺隔斷窗戶,窗戶安裝在休息平臺之上。在設變形縫、沉降縫、防震縫時,有一種處理方式是雙柱雙樑,如右上圖。框架結構在建造的過程中,是先起來整體框架,包括柱、樑、樓地板、樓梯等,然後再用切塊填充,水電氣管線的裝修,室內外粉刷等。

從這裡可以得出,光有理論知識是不行的,我們需要走出,去看,去實踐。這樣我們學習到的知識,才會更牢固,才能更好地應用於實踐。

第三站:河南省博物院

1.繪製河南省博物院的平面圖。

2.分析河南省博物院建築特點(主要從“功能與結構的關係”出發)。

首先,瞭解一下建築結構與建築物的關係,結構滿足或實現建築因功能而需要的空間要求,結構的空間要求在結構的限制之內。

下面介紹河南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是一個功能齊全的現代博物館,它包括廣場、序幕大廳、基本陳列館、專題陳列館、臨時陳列館、文物庫房、學術報告廳、電教樓、觀眾參與和娛樂廳、觀眾餐飲茶座、觀眾休息廳、貴賓接待、河南博物館室、紀念品商場、廣播室、計算機中心、文物保護中心,圖書資料館和培訓服務樓等部分。建築群外部還設計有40%左右的園林綠地,形成“館中園、園中館”的優美格局。

其主體建築由我國現存最早的天文臺遺址——登封元代觀星臺為原型,經藝術誇張演繹成戴冠的金字塔造型。其底部為長63米的正方形,高45.5米,內部設計五層,其中地下一層。整個建築群設計以雄渾博大的“中原之氣”為核心,線條簡潔遒勁,造型新穎別緻,風格獨特,氣勢恢巨集,堪稱一座凝聚著中原文化特色和時代精神的不可多得的標誌性建築。它具有中央空調系統、自動消防系統、安全監控系統、高階電力系統、辦公自動化系統、文物科學保護系統、電化教育系統和樓宇自動化系統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