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實習>

地質專業實習報告總結600字範文

實習 閱讀(3.12W)

地質專業實習簡而言之就是地質專業學生到實踐中學習,實習有利於把我們在課本中學習的知識用到實踐中去。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地質專業實習報告,一起來看看地質專業實習報告!

地質專業實習報告總結600字範文

  地質專業實習報告篇一

實習目的

理解基本的地址概念,瞭解基本知識,學會基本技能。通過簡短的野外地址實習,鞏固學過的《工程地質》內容,加深對課程有關內容的理解;此外,通過實習培養對大自然的熱愛,陶冶情操,提高隨地址科學的興趣:同時充分認識到地質實踐對地質科學的重要性。同時,培養學生吃苦耐勞、艱苦努力、遵守紀律、團結協作等優良品質和增強集體觀念,掌握實地操作技能和編寫實習報告的能力,總結此次實習與我們所學專業的聯絡。

實習內容:

昌樂火山口

昌樂火山口,距今1800萬年是新生代第三紀玄武岩火山口。火山口呈圓錐形,石頭呈紅褐色,氣勢極為壯觀,數萬根六稜石柱,由山底到山頂,直插雲天。

此火山口是火山筒內充填的玄武岩栓,經過200多萬年的長期風化剝蝕,被剝露出地面,巖栓柱狀節理髮育,呈輻射狀,向上收斂,向下散開,形象地記錄了當時火山噴發的自然景觀,展示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據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考證認定,該火山口為第三紀玄武岩火山口,距今約1800多萬年,它的發現,對地求物理和地震科學研究都有很大參考介值。一色的紅褐圓稜柱石,豎指蒼天,凡經開鑿者皆顯露出明顯的噴發紋理,表明其成因於火山噴發,近百平方公里內的幾十座山包構成了蔚為壯觀的遠古火山群。

山東山旺國家地質公園

山東山旺國家地質公園位於山東省臨朐縣城東約22公里處,面積約13平方公里。地質公園地處魯中隆起區中的臨朐凹陷,公園內總體由兩個次級小盆地組成,即解家河盆地和包家河盆地,其外圍均為由玄武岩組成的低山丘陵,地形起伏較大。為季節性河流。地質公園以聞名世界的山旺古生物化石及反映其形成環境的火山地貌為特色。

公園內各種地質遺蹟豐富,一是第三紀中新世時期距今1800萬年山旺瑪珥湖沉積岩層(科學上劃分為山旺組地層---矽藻土),沉積厚度25米左右,具有標準的層型剖面,現已成為國際上中新世生物建階的重要依據。由於層薄如紙,稍加風化即層層翹起,宛若書頁,被古人形象地比喻為"萬卷書"。大量古生物化石含在其中。尤其是山旺地層層型剖面所處位置,是由早期的牛山組玄武岩、第三紀中新世時期湖相沉積岩(山旺組)、第四紀黃土和晚期的火山岩浸入等地質現象組合而成。二是新生代時期(距今xx萬年)火山作用形成的古火山錐、熔岩流動特徵等各種火山地質現象,如黃山、堯山、擦馬山、靈山等都是典型的古火山口,因此亦是研究新生代火山岩區的理想場所。特別是擦馬山玄武岩柱狀節理,直徑近於80cm,規模巨集大,氣勢壯觀。堯山西側,火山作用形成了高高的臺地,經長時間風化剝蝕,形成了自然景觀,人們稱之為"石樓"。

山旺組地層中的化石,形成於距今1800萬年的第三紀中新世時期。目前已發現的動、植物化石有10幾個門類700多種,其中大部分是已絕滅的物種。植物化石包括真菌、矽藻、苔蘚、蕨類、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及藻類。動物化石有昆蟲、魚、兩棲、爬行、鳥及哺乳動物。特別是山旺山東鳥、齊魯泰山鳥等鳥類化石的發現,填補了中新世時期的空白,山旺成為我國鳥化石豐富的產地之一,也是目前世界上發現鹿類化石最多、儲存最完好的化石產地。新發現的帶胚胎的犀牛化石是世界上唯一的,在國際學術界引起了轟動。植物化石枝葉最多,花、果實和種子也儲存得非常完美。

山旺古生物化石主要保存於中新世山旺組矽藻土層中(距今約1千4百萬年),其種類之多、儲存之完整為世界罕見,目前已發現的化石有十幾個門類600多種。動物化石包括昆蟲、魚、蜘蛛、兩棲、爬行、鳥及哺乳動物。昆蟲化石翅脈清晰,儲存完整,有的還保留絢麗的色彩,已研究鑑定的有11目46科100屬182種。山旺鳥類化石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完整鳥化石最豐富的產地,三角遠古鹿化石和東方祖熊化石是世界上中新世該化石儲存最完整的標本。植物化石有苔蘚、蕨類、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及藻類。除100種藻類外,其它植物有46科98屬143種。它們在世界上研究古生態、古氣候、動植物演化等方面有著重要的地位。被中外專家譽為研究中新世的“綜合實驗室”。

山東地下大峽谷

高峽深澗,鬼斧神工。飛瀑流泉,濺玉噴珠。天賦幻境,兆年孕育。暗河漂流,驚險刺激。管軌滑道,激越航程。江北溶洞,魅力所在。

山東地下大峽谷位於沂水縣城西南8公里龍崗山下,是一座風貌奇特的溶洞王國,洞體長度6100米,是江北第一長洞,中國特大型著名溶洞之一。洞穴沿290-320度方向延伸,由一條西北/東南走向的巨大喀斯特裂隙發育而成,形成於約0.65億年至2.3億年前。

特點:

一氣勢雄偉壯麗,峽谷深切近百米、兩壁如削、寬處百餘米、窄處僅可容身,成具體而微之地下三峽。洞內有一河、九泉、九宮、十二瀑、十二峽等景觀100餘處,構成了一幅氣勢恢巨集的洞中峽谷雄奇畫卷,令人歎為觀止。

  地質專業實習報告篇二

20XX年12月25日下午,琥珀山莊最後,周老師又在12月25日下午帶領我們到琥珀山莊去,沿途老師又問了我們一些問題,主要是有關於沿途、路邊的一些石材鋪成的路面是什麼岩石,是那一大類岩石中的哪一種岩石,有幾個同學回答了出來。之後,周老師又帶領我們到前面一個地方停下,讓我們四處走走,看看周圍的岩石,並解答了一些同學提出的問題。最後我們到了杏花公園找了一塊草地坐下,老師帶我們回顧了這幾天的內容,並佈置了有關實習報告的要求,解答了一些同學的問題,最後宣佈實習圓滿結束。

個人收穫

我們於12 月23日上午到達巢湖,12月24 日下午離開巢湖。為期兩天的野外地質實習,實地的觀測,加上週老師的精心指導、同學們間的討論,使我在此次實習中得到了許多收穫。此次野外考察,一方面開闊了我們的視野、豐富和擴大了我們的知識;另一方面,面對許多問題,確實使我們感到了自身知識的匱乏,促使了我們去思考、探索,,學習到了在書本中學不到的知識。俗話說:紙上得來終覺淺,得知此事要躬行。在沒來巢湖之前,我只是知道有那些知識卻從未見過此等地貌。但是經過這次考察我學到了以往書上未有的知識,也讓我更加加深了對以前知識的理解,我想這就是實踐的重要性吧。以前上高中時,老師、學校不重視我們學生的實踐,從而我們自身的實踐能力非常有限,動手能力不強。

還記得在實習中有時候老師也覺得奇怪,明明很簡單的問題我們都不會知道,因為我們缺少實踐,缺少知識,所以我們有必要多出來實習考察。這次考察也實現了這一目的,同學們都意識到了實踐的重要性,那麼在以後的學習中大家都會重視實踐去更好的學習。大學就是一個學習的新舞臺不比高中,這次實習也讓我們明白了大學生活和高中的不同。大學是一個開放的學習平臺,重視實踐能力,重點培養大家的自主學習能力,巢湖實習的目的也在於此,可以說這次實習是一次對大家學習思想的教育。而研究地質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實地考察,我們高等院校地質教學的目的也就是要求我們學生能將所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用到實踐中去。此次巢湖之行是我們的第一次野外考察,但興奮之餘,我們更明白這次實習的重要性。考察不是遊玩,爬山,涉水,我們為了什麼之前我不知道,但當自己親身經歷後才知道,這是每個地質工作者的工作,當然也是他們的樂趣所在。

的確地質實習是苦是累,我爬山時,當每次自己快走不動路時,但我想這是有意義的;當我採到自己辛苦得來的石頭樣本時,我忘記了勞累;當我和同學老師們一起討論時,我收穫了知識,。我想這可能就是這兩天裡我收穫的最多的東西了吧。再來說說我們學的《地質與地貌學》這門課吧。地質學是研究地球的一門自然科學,主要研究物件具有地域性的特點,這就決定了其研究方法除了理論研究和室內模擬,還要求地學工作者直接去研究它,親自去野外去考察、去研究。所以學習地質就是要走向教室、接觸野外去探究他的奧祕。雖然說地質實習有許多各種各樣的困難與艱苦條件,但是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獨立工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克服困難的毅力等,都會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通過調查研究的實踐,我們會更加熱愛祖國的河山、熱愛地質學。兩天的地質實習結束了,但我在未來的時間裡我們還會有幾次實習的機會,所以我有必要在以後的學習中更加認真,去努力的掌握最基本的課本理論,這樣才能在以後的實習中游刃有餘。

  地質專業實習報告篇三

實習目的

通過對XX省XX市XX縣地區和XX區上裡古鎮地區(由XX區市區沿318國道至XX縣沿途地區及XX區市區至上裡古鎮沿途)的地質地貌特徵的實地觀察,使我們對課本上的地學知識有了從理論到實際的認識。更加深入的鞏固了我們的地學知識,也讓我們認識到了該地區在土地利用規劃和災害治理方面的成功和不足。為將來的土地利用規劃和管理的學習和實踐打下基礎。

實習時間

20XX年1月4日 1月5日

實習地點

XX省XX市XX區——飛仙關——XX縣沿途地區和XX區——碧峰峽鎮——上裡古鎮——白馬泉地區(由XX區市區沿318國道至XX縣沿途地區:茶馬古道、豬兒嘴、陸王溝、老君崗、龍門溶洞、龍門鄉紅星村,以及XX區市區至上裡古鎮沿途地區:太平橋、太平電站、隴西大滑坡、白馬泉、上裡古鎮二仙橋)四、實習內容1、地區概況XX市位於川藏、川滇公路交會處,距成都120公里,是XX盆地與青藏高原的結合過渡地帶、漢文化與民族文化結合過渡地帶、現代中心城市與原始自然生態區的結合過渡地帶,是古南方絲綢之路的門戶和必經之路,曾為西康省省會。它是XX省歷史文化名城和新興的旅遊城,有“XX”之稱。北為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西與南為甘孜藏族自治州和涼山彝族自治州,東面有成都、眉山、樂山3市,市域呈南北較長,東西較狹的不規則圖形。概括起來講,XX東鄰成都、西連甘孜、南界涼山、北接阿壩,素有“川西咽喉”、“西藏門戶”、“民族走廊”之稱。[1]XX市位於川西地槽區和川東地臺之間,地殼運動劇烈。從震旦紀以來,歷次構造運動為XX地區遺留下北東向、北西向、南北向等多種走向的褶曲和斷裂。在水平運動和垂直運動的作用下,產生拉伸、壓縮、剪下、彎曲、扭轉等種類俱2 全的岩石變形,構成歹字形、人字形、山字形等型別多樣的構造體系。

地下水資源白馬泉白馬泉是典型的虹吸泉,其形成是由於山體外部的破碎帶形成的孔洞和裂隙中侵透水流出,其中含有大量氣體,液體與氣體產生的震盪發出“嗒嗒”之聲,猶如駿馬賓士的聲音,故人們將此泉水稱之為“白馬泉”。由於水在岩層中滲透時,礦物質對水有過濾作用,溶解有益物質,大量的溪溝對地下水有補給作用,同時由於岩層中的多層裂隙作用,控制著水量,地溫相對於大氣溫度來說,相對穩定,冬天時低溫高於氣溫,夏天時,低溫低於氣溫。所以這裡的水喝起來滋味很好,而且溫度合適,冬溫夏涼。因為岩層對水體的作用,使水溫保持在十幾度,冬天比人體溫度高,夏天比人體溫度低,所以喝起來很爽口,並且也不會因為乾旱而枯竭。地下水是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是水資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地下水相比於地表水有很多優越之處,地下水的分佈範圍廣,其流量一般不受季節的變化的影響,在乾旱地區、乾旱年份的供水作用尤為突出。在地下水入滲及滲流過程中,由於岩層過濾,水質都比較純淨不易受汙染,但當地下水被汙染後,比地表水更難於淨化。地下水並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而是一種數量有限的資源。隨著人口數量的不斷增長及生產力的發展,人們對地下水的需求增加,首先是在一些缺乏地表水的乾旱半乾旱地區,大量而集中的開採地下水,很快引起區域性水位下降,出現地下水資源枯竭的現實威脅時,人們才會意識到地下水是一種數量有限的珍貴資源,必須查明數量,有計劃的開發利用。白馬泉被科學的利用於旅遊開發,是對地質資源的有效利用開發,不僅保護了白馬泉的水資源,還增加了當地的經濟收入。

地質構造與地貌

單面山:豬兒嘴豬兒嘴是最為典型的單面山構造,是下第三系名山群地層,泥岩夾薄層粉砂岩,易分化形成土壤。其順向坡長而緩,地質條件穩定,水系發達,土壤較為肥沃,適合農業開發利用。其逆坡土壤不穩定,易發生垮塌,其附件既不適合農業生產,亦不利於城建規劃。在岩層中可以看見地下水出露,水流從逆坡流向順坡,5 故在順坡的底部容易找到地下水。

飛來石:龍門鄉紅星村在龍門鄉紅星村,可以看到大量的礫岩,當地的耕地均在礫岩表面風化形成的很薄的土層上。很容易看到,在紅星村的周圍山體均為泥岩,而此處的出現的很多礫岩沉積,此處應為典型的“飛來石”奇觀,在全世界的範圍內,如此大範圍的飛來石都是極其罕見的。據老師講解,此區域內大量出現“飛來石”可能是因為數億年前的造山運動時,地殼板塊活動,使同一山體的兩邊向旁邊擠壓,在巨大的外力作用下山體斷裂產生的碎裂物質,在巖體斷裂時彈射到當今紅星村所處區域,散落到各地,形成現在所看到的“飛來石”奇觀。這些礫岩大小不一,對於研究古代造陸、地質運動、地殼活動等有珍貴的科考價值。飛來石的存在極大地阻礙了當地的農業發展,零星分佈的礫岩,大小不一,形狀各異,使得原先較為平坦的`地區變得混亂,無法形成成片的土地,而且,此處“飛來石”中的岩石均為鈣質巖類,石灰岩含量高,鹼性偏強,在雨水的作用下,鈣質物逐漸與土壤混合,致使土壤鹼性增強,影響作物生長,使得該地區極不利於農業耕作。而因其地形限制,使得土地的合理規劃也存在巨大困難。

地塹:隴西河太平橋地區兩條大致平行的相向傾斜的正斷層,中間部分巖塊下降,形成地塹。隴西河太平橋地區,岩層趨於水平,此處為龍泉院大石板斷層和吳家山廟子崗斷層的作用下形成的地塹地形。在橋下觀察可以看出,該處岩層傾角較小,地質條件穩定,此處可以建造高速公路橋。穩定的地塹構造,也使得當地居民可以得到安定的生產生活環境,當地農田佈設緊湊,具有穩定的農業耕作環境。太平橋地區四周高,中間低,使得農田、居民點的排水問題存在一定的難度,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農田的周圍有很多的排水溝,水利設施比較健全,農業發展和土地規劃的現狀都很好。

筆架山:上裡古鎮二仙橋站在上裡古鎮二仙橋上,可以看到不遠處有很多個並不太高的小山,其形成是由於軟硬岩層相間產生的差別風化,軟岩層更容易被風化,而應岩層殘留下來6 形成了我們所見到的整個連綿的群山和高下不一的山谷與山峰,看起來像筆架,因此被稱作“筆架山”。該地區是白堊紀貫口組地層,多磚紅泥岩及鈣質粉砂岩。這個區域的地質環境較好,位於一二級階地之上,有豐盛的土地資源。四處高兩頭低的地形,適於高灌低排,農業生產很是便利。此地為與單面山的裂傾坡,本不適宜耕作及居住,但仍能看到許多居民點為于山腳。總體來說,是由於山體有大量的植物覆蓋,對水土的流失有一定的保護作用,使得岩石不至於裸露在外,而且裂傾坡的坡度並不很大,相對比較緩。故居民點修建在山下能較好的調節室內環境,筆架山可以阻擋強烈的太陽光,減緩風的對流運動。於是,形成了非常有利於人們居住的“風水寶地”。

實習心得近兩天的實習,使我更加深刻的鞏固了書本上的理論知識,並知道了理論知識如何結合實際,應用於生產生活中,為人類造福。本次野外實習,使我更加深入的瞭解了《地質學與地貌學》與本專業的聯絡。這次地學野外實習豐富了我的眼界,看到了書本所講內容,鞏固了書本知識,還學到了當面對實際問題時,必須考慮到人文、社會、經濟的各方面情況。要活學活用,不能生搬硬套。在進行治理類似的地址災害時,不僅僅是在治理,不顧其他諸如人文、社會、經濟等方面,是不能取得由效的成果的,要多方面的考察,調動老百姓的積極性,確保在保護水土流失的大前提下,更多的應該考慮到百姓的生活,爭取到百姓的支援,才能取得較好成績,其措施才是長遠的。在觀察的過程中,我看到了大自然的運動,大自然在上百萬年的運動中,或者悄無聲息或者劇烈的運動之中,改變著地球上的生物活動,影響著人民的生活,同時也創造8 了非常多的奇觀為世人驚歎。從山體的褶皺、山體的斷層,以及遺留下來的風化沉積物,我似乎看到了過去此地的地理形態,我似乎能想象到當時的情景。我想自然的力量是巨大的,我們只能順應著自然的規律前進,否則只能自取滅亡。在看起來並不是很大的區域內,我們看到了多種地質構造,地質奇觀及一些災害治理的工程。學到了很多關於土地利用規劃的知識,學會了辯證的看待問題,以及靈活的處理問題,還學到了一些做人處事的道理,也在途中加深了與同學之間的交流。本次野外實習是我學習生涯中的一次重要體驗,對於以後的學習和生活都有很大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