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實習>

出海實習自我鑑定

實習 閱讀(2.52W)

渤中29-4C出海實結

出海實習自我鑑定

2015年7月8日,我乘坐潮昇6007拖輪到海洋石油922平臺進行了26天的實習,此次實習經歷了渤中29-4C平臺的一開工作,以及C12H/C13H單筒雙井的一開過程,還有部分井的二開作業和鑽井工藝流程。跟隨各個承包商進行實習,認識了許多作業過程,同時也掌握了一些井場常用的名詞術語,對鑽井工藝流程有了整體上的把握。下面我將對我所學到的知識進行如下總結: 一.鑽井船簡介: 可變載荷:2269噸 鑽井水艙:892方 生活水艙:296方 油艙:401方

固控裝置類別及數量:振動篩4臺,除砂器1臺,除泥器1臺,除氣器1臺,離心機2臺。

泥漿泵規格及數量:F-1600 2臺(6 1/2缸套) 人員住宿:118人

外輸動力規格:600V/50HZ 380V/50HZ 灰罐規格及數量:共270方,6個

場地大小:主甲板管架區15.24米,懸臂樑寬15.24米,長12米

懸臂樑外伸距離:外伸16.967米 作業能力:12.192米 加重裝置規格及數量:8*6混合泵 兩臺 混合漏斗 兩個處理量重晶石不小於280Kg/min 膨潤土不小於300Kg/min,配有快速下灰裝置。轉盤距海平面高25米,距泥面高47.2米

泥漿池數量/總量:6個共298方

極限(方) 有效(方) 1# 39.7 32.47 2# 40.00 31.64 3# 62.61 50.83 4# 61.21 46.60 5# 82.06 67.12 6# 11.02 8.59

二.基本資料

第2/10頁

三.井下工具介紹

在過去的實習過程中,對井下工具接觸的比較少,這次實習期間,我遇到了很多以前不認識,沒有見過的工具。

井下工具一般指除鑽頭,鑽柱及動力鑽具以外的下到井內的工具,主要包括扶正器,震擊器,浮閥等。 (一)扶正器 1) 扶正器的作用扶正器一般接在鑽柱的下部,可以防止井壁對鑽具的磨損。由於扶正器與井壁接觸,可以充當下部鑽具的支點,根據鐘擺原理,可以組裝鐘擺鑽具組合,從而起到防斜,糾斜和穩斜的作用。 2) 扶正器的扣型

(二)震擊器

1) 震擊器的作用

震擊器是在鑽柱受張力發生彈性伸長時能積存彈效能量以產生震擊作用的工具,可用於處理卡鑽事故,並有利於安全鑽進。在起下鑽或鑽井過程中發生遇卡時,通過震擊器給卡點處向上或向下以強烈的震擊力,使卡點鬆動,從而達到解卡的目的。

2) 震擊器的扣型

(三)浮閥

浮閥其實就是一個單流閥,一般安裝在鑽頭短接上,在正常鑽進及起下鑽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這與他的作用有密切關係。 在鑽進或下鑽過程中,當鑽到很疏鬆的岩層時,會有很多細小沙粒隨泥漿進入鑽具,開泵時就會堵死水眼,另一方面對精密性儀器造成損壞;在發生井噴或井湧時,可以阻止流體進入鑽具內,防止事故的發生。 四.單筒雙井

單筒雙井是將主井眼分成兩個分井眼,在鑽進中以不同的造斜點朝各自的方向鑽進,以達到一個槽口鑽兩口井的目的,從而節省油田開發的`費用。單筒雙井技術極大的提高了井槽的利用率,相當於增加了一倍的槽口。它省略了一次一開鑽進時間,部分減少了固井時間。單筒雙井適用於儲量不明確或有未探地層的區域,可依據發現油量的多少,選擇性的應用該技術,已適應工作需要。 井口裝置:大環板、套管頭、升高短節。

作業流程:

1.移井架至相應作業槽口。

2.組合30"井眼預斜鑽具組合,下鑽探泥面。(17-1/2"PDC+ 9-5/8"PDM+ 8"FV+ 12-1/4"STB+ 8"NMDC+ 8"MWD+ 8"NMDC+ 8"UBHO+ 8"F/J+JAR+ X/0+ 5"HWDP*15)3.海水膨潤土漿鑽進,前兩個單根,鑽壓0.5~1 T,排量3800~4000L/min,

轉速50~60 RPM,鑽進過程中每鑽進2~3柱,替8m3稠膨潤土漿攜砂。鑽進至表層完鑽井深 (具體深度根據擴眼深度及套管長度確定),迴圈10Min,替稠漿15m3迴圈至稠漿返出井口。

4.起鑽至井口。組合30"擴眼鑽具組合(8"+ X/0+ 16-3/4"STB+ 8"F/V+ 8"DC+ X/0+ X/0+ 30"OPENER+ X/0+ X/0),擴眼鑽進。擴眼引數:鑽壓2~4 T,排量4000~4200L/min,轉速50~60 RPM;每鑽一柱替10m3稠膨潤土漿攜砂。擴眼至完鑽井深後替稠漿15 m3迴圈。短起至隔水管內,下鑽探沉砂至井底 ,替稠漿15m3迴圈,井底墊稠漿130m3。起鑽至井口,立擴眼鑽具於鑽臺。井口坐36"×13-3/8"大環板。

5.表層套管(套管接箍事先車好45°倒角,防止套管接箍互掛)送至平臺後,按規定進行通徑和編號。下13-3/8"套管前將36"隔水導管的井口切割內倒角以避免下套管時套管接箍掛在隔水導管上。隔水導管在固井作業前按坐環板的要求應該切割出缺口,以防止固井時岩屑或泥餅堵塞返出口,憋漏地層。

6.先下長套管串,套管串組合為:13-3/8"套管浮鞋+13-3/8"套管1根+13-3/8"套管浮箍+13-3/8"套管串,接聯頂節,送套管至設計深度,井口坐小環板,灌滿,甩送入聯頂節。再下短管,套管串組合為:13-3/8"套管引鞋+13-3/8"套管單根2根+2m短

7.套管(剛性扶正器)+13-3/8"套管單根2根+2m短套管(剛性扶正器)+13-3/8"套管單根2根+2m短套管(剛性扶正器)+13-3/8"倒角套管串。此套管串只連線一隻引鞋(無單流閥),接聯頂節,送套管至設計深度,井口坐小環板,灌滿,甩送入聯頂節。

8.按固井設計進行固井作業。

9.非鑽機時間固井、安裝13-5/8"套管頭,焊支撐板。

技術措施:

1 套管長度差:套管長度差太大,長套管會偏向井筒中心,套管長度差過小,會影響二開時的造斜率,合適的套管長度差值一般在30到50米之間,本井28.23米,可以保證強度。

2固井質量的保證:泥漿和水泥漿從長筒井的套管頭注入,從短筒井的高速旋塞返出。頂替水泥漿時應從短筒井的高壓旋塞放出泥漿1方,保證其有5~10米的水泥塞,確保了套管鞋處的封固質量。兩井同時候凝。為了方便迴圈泥漿,短筒套管使用引鞋+套管的結構。加大迴圈排量,降低泥漿對水泥漿的影響。合理的水泥漿密度,不壓漏地層,不發生井湧。井口回注水泥漿,注完水泥之後,探水泥返高,在缺失處從井口回注。

3井軌跡的防碰考慮:在二開短筒鑽進時,要實時監測,確保井眼軌跡與設計相符,避免產生較大偏離,而且還要先使用牙輪鑽頭,防止使用PDC鑽頭過快鑽穿長筒套管。同時,在鑽進過程中,應時刻觀察返出岩屑,鑽壓,泵壓,以及MWD的磁場強度值和轉盤扭矩,還要聽臨井套管是否有響聲。

4成功關鍵:一開井眼的防斜打直及井眼穩定,表層套管的順利下入及合格固井,二開井眼的造斜和防碰。

五.下套管作業

注意事項:

1. 按套管規範緊扣,套管操作員要在套管大鉗的扭矩表上做緊扣記號。

2. 定期給套管灌鑽井液,,除非裝有自動灌泥漿裝置,管內外壓差

不得超過回壓閥承受能力的50%,同時也應控制管內外的最大壓差。其原因主要有減少遇阻和卡套管的機會;套管掏空多會擠扁套管;損壞套管附件。習慣做法是每下10根,灌一次泥漿;使用自動灌泥漿裝置,應定期用塑料模蓋套管端部,檢查是否有泥漿進入套管內;控制套管下放速度,防止壓漏地層;觀察泥漿返出是否正常;緩慢開泵迴圈,迴圈量至少等於套管內容積,以保證套管內的雜物被迴圈出套管,防止固井時堵水眼;

3. 控制下放速度。

4. 定期中途迴圈破壞鑽井液的膠凝結構;避免壓漏地層,按一般要求,每下500米左右迴圈一次,每次約20分鐘。

5. 及時更換套管吊卡。如果下入套管重量已接近吊卡規定載荷,應更換大載荷卡盤。

6. 及時給管柱安裝套管扶正。

7. 下套管期間一旦遇阻,立即處理,可以緩慢轉動套管(尾管除外),上提下放活動套管,接上迴圈頭開泵迴圈。如果發現套管粘卡,上提下放,但拉力不得超過接箍強度的70%。如果中途發生井湧,停止下套管,先打掉自動灌漿裝置,處理井湧。

六.固井作業(以單級固井為列)

注水泥程式:

1. 施工前泵注裝置要試運轉和試壓。試壓壓力必須滿足不同注水泥方法中所需最高泵壓的要求,水泥泵自身管匯試壓不低於5000PSI。

2. 注水泥管線包括水泥頭閥門試壓。和泵注裝置一樣,工作壓力必須滿足注水泥方法中所需最高泵壓要求。例如在水下釋放塞固井方法中,釋放上膠塞應考慮泵壓可能高到3500PSI。剪斷尾管承託接頭中的球座應考慮泵壓可能高到3000PSI。

3. 施工前準確掌握鑽井引數、地層引數,尤其是鑽井液環空上返速度、泥漿泵效率、薄弱地層的破裂壓力、高孔隙壓力等主要資料,重新計算注水泥頂替水泥漿的排量,調整先導漿和尾隨漿的高度,確保固井後不發生溢流和壓裂地層。

4. 配製注水泥用的混合水。按質量控制和安全措施要求,檢查水質,嚴格清洗水罐或泥漿池,控制混合時間,高溫材料配製的混合水延遲使用不得超過10小時。

5. 注水泥前井內迴圈程式。迴圈時環空返速等於或稍大於鑽井時環空的上返速度,至少迴圈兩週,鑽井液效能穩定,確保在井底迴圈溫度等於水泥漿稠化時間試驗溫度。

6. 釋放下膠塞程式。此程式依不同的固井方法有些差異。水下釋放塞固井方法,通過水泥頭球銷釋放球然後增壓釋放下膠塞。尾管固井不存在釋放下膠塞程式。

7. 泵送前置液程式。如無特殊要求,泵送前置液程式是在釋放下膠塞之後。泵送前置液可以通過水泥泵或泥漿泵來完成。如稠度較高,密度較大的隔離液應由泥漿泵來完成,避免注水泥管匯中殘留隔離液汙染水泥漿。

8. 配注水泥漿程式。要求水泥漿密度均勻,泵注連續性。

9. 除使用常規方法注水泥外,注水泥期間必須有專人監控返出的泥漿中是否有水泥漿,防止因鑽桿或套管破裂而出現水泥漿短路事故。注意:先導漿注完後及時更換為尾隨漿混合水。

10. 注完水泥後,水泥泵立即停泵,迅速通過水泥頭、鎖銷投鑽桿塞,並倒好水泥頭上的閥門,開泵釋放上膠塞(注意泵壓的變化)。不應過早地考慮排掉注水泥管匯中的水泥,避免誤操作。

11. 頂替程式。當上膠塞釋放以後,可以改由泥漿泵頂替水泥漿,便於施工指揮在井口觀察和控制。

12. 碰壓程式。頂替直到上膠塞坐落在下膠塞或承託環上,原則上不要多替。任何一種固井方法,要求碰壓要有明顯的顯示,實際替量與理論計算誤差應該不大。對於雙級注水泥工藝,第二級固井,雖有明顯的碰壓顯示,但不意味著注水泥孔已被關閉。因此應加壓到關閉注水泥孔所要求的附加泵壓。

13. 釋放套管壓力,檢查迴流程式。一般應通過立管閥門快速放壓。

14. 如有迴流,關閉閥門,重新加壓到碰壓前的最高壓力。候凝期間因水泥水化反應發熱,管內壓力上升,可通過裝上的針形閥放掉上升部分的壓力;如無迴流發生,直接讓水泥候凝。

15. 對於高壓氣井,應考慮環空加壓候凝,環空靜壓大於地層最大孔隙壓力300PSI左右。加壓時間一直維持到水泥凝固,一般為8小時或更多。

16. 水泥候凝不少於24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