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實習>

家校共育經驗交流心得體會總結

實習 閱讀(1.94W)

家庭教育的成功與否,直接影響孩子的未來。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家校共育心得體會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家校共育經驗交流心得體會總結

  家校共育心得體會(一)

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採用怎樣有效的方式和家長合作教育孩子,幫助學生健康成長,我認為可以從家校合心,共同教育做起。 要做到這點,就要善於與家長的溝通與合作。要知道,教育不只是老師的事,家庭的教育對學生也尤為重要。不同的家庭教育環境,會使學生有不同的性格和習慣,那怎樣讓學生在家裡也有個好的環境教育呢?這就要我們班主任多與家長溝通,多與家長交流,向家長介紹好的教育經驗,與家長一起查詢各自的教育問題和教育缺陷,一起共同進步。要讓家長們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學校裡各方面的表現,也讓家長告訴老師他們孩子在家的情況。在學生做了一件好的事時,家校可共同鼓勵他,表楊他,讚賞他;要是學生做了一件錯誤的事情,家校可共同教育他,勸導他。這樣就強化了孩子習慣的養成和對錯的辨別能力。不知誰說過這樣一句名言: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所以我們要通過家校共育,來締造學生的良好習慣和健康人格。

不管怎樣,我們的教育,不能僅僅只依靠老師,更多的還需要家長和我們一起來共同完成。學校家庭教育怎樣才有更有效,這是我們應該深思的一個問題。更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管總結完善,讓自己的教育更為有效,讓自己獲得提高。

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採用怎樣有效的方式和家長合作教育孩子,幫助學生健康成長,我認為可以從家校合心,共同教育做起。 要做到這點,就要善於與家長的溝通與合作。要知道,教育不只是老師的事,家庭的教育對學生也尤為重要。不同的家庭教育環境,會使學生有不同的性格和習慣,那怎樣讓學生在家裡也有個好的環境教育呢?這就要我們班主任多與家長溝通,多與家長交流,向家長介紹好的教育經驗,與家長一起查詢各自的教育問題和教育缺陷,一起共同進步。要讓家長們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學校裡各方面的表現,也讓家長告訴老師他們孩子在家的情況。在學生做了一件好的`事時,家校可共同鼓勵他,表楊他,讚賞他;要是學生做了一件錯誤的事情,家校可共同教育他,勸導他。這樣就強化了孩子習慣的養成和對錯的辨別能力。不知誰說過這樣一句名言: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所以我們要通過家校共育,來締造學生的良好習慣和健康人格。

不管怎樣,我們的教育,不能僅僅只依靠老師,更多的還需要家長和我們一起來共同完成。學校家庭教育怎樣才有更有效,這是我們應該深思的一個問題。更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管總結完善,讓自己的教育更為有效,讓自己獲得提高。

  家校共育心得體會(二)

我是一名國小老師,我很喜歡和孩子們在一起,在感受到孩子天真、可愛、活潑的同時,也發現了孩子身上存在的許多問題,有的孩子性格十分內向,自卑、懦弱、倔強;有的愛動、喜歡打鬧、注意力不集中等等。

聽了吳金林老師“立德樹人 家校共育”大型教育演講《窮養,富養,都不如教養》之後,我深深地領悟到了,無論是作為一名教師還是一位家長,都應該關心、關注孩子的成長,尤其是精神上的餵養,注重環境的薰陶教育。

目前兒童圖書市場魚龍混雜,兒童讀物的內容令人堪憂,暴力,色情充斥其中,與兒童的純淨的心靈相悖,與我國宣揚的優秀傳統觀念相悖。學校、家庭和社會應該給孩子一個好的教育環境,給孩子一些高尚的教育,應當深入挖掘我國的經典國學,把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使用優秀的精神主食薰陶和影響孩子,當孩子喜歡國學和古典音樂的時候,孩子就會遠離低俗和膚淺了。

學習國學經典16字方針——直面經典,不求甚解,但求背熟,終身受益,對我的觸動很大,當吳金林老師問“是先理解再背誦,還是先背誦再理解”時,我還很堅定地認為是前者對。經過吳老師的提點,我才意識到我錯了。其實我們是在實踐中感悟和體會真理的,只有我們掌握了真理,才能夠指導我們的行動。 我們應當讓孩子們在潛移默化中熟悉國學經典,讓孩子們茁壯地成長。

在此我真誠地向吳金林老師以及為本次講座付出努力的工作人員們說一聲“你們辛苦了”。 真心希望這樣好的經典教育方法能夠得到廣泛的推廣,讓更多的孩子和家庭受益!!

  家校共育心得體會(三)

《立德樹人、家校共育》的主要內容是:講了以品德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模式,它重視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為兩方面:一身體餵養,二精神餵養。一身體餵養,每個父母都做到了,不說了。關健是二精神餵養, 首先說說孩子的德行。當孩子不愛學習,在學校裡問題多多……孩子沒有一件事能做好,丟三落四,電視永遠看不夠……一家人把孩子當作寶貝,但孩子卻很自私,不懂感恩等等這些讓人頭疼的回題,學校也頭疼,因為老師同時面對幾十個孩子,無法面面俱到……而殘害孩子的因素有三種:1、電視2、網路遊戲3、不良動畫片,這些都是直接影響孩子的,因為孩子在家基本沒有什麼事情做就看電視,所以電視裡說什麼話,做什麼動作,天天看天天看時間長了就會說和做了。有關“子女不孝”的新聞屢見報端,層出不窮,讓人十分心寒!不過,我們在譴責兒女不孝的同時,有沒有想過孩子不孝的根源?其實父母本身要負很大的責任,因為“不孝子女”也是父母教育的結果。有些父母為了孩子的學習,不讓他與別人玩,不讓他做家務,理由是讓孩子集中學習,這樣會強化孩子有自私自利的心理。還有的就是隻重視科目的學習,忽視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也很大,有些父母對子女過分溺愛和寬容,使子女容易養成放縱驕橫、自私自利的品德和嫉恨的心理,對自己的社會責任模糊不清,不能學會在慾望不能滿足時應有的忍耐,結果導致不合理的需求、慾望不斷增加,無法適應社會生活,以自我為中心,自控力差,道德觀念薄弱,缺行為準則和規範,事事依賴成人,與人交往產生挫圻後,易產生對立、仇視情緒,從而發生侵犯行為。

去聽這場講座沒有白去,收穫很大,明白了要怎樣去教育孩子。教育界有句自古名言:幼兒養性,童蒙養正,少年養志。這句名言說得太好了。教育孩子不光是老師的責任而父母的教育尤為重要,父母的一些行為容易給孩子造成陰影。

1、盲目攀比,這樣很可能增加他們本能的敵對情緒,甚至耿耿於懷,從而讓孩子陷入兩種困境:一種是自卑,另一種是嫉妒。這兩種情緒一旦形成,立刻相互轉化,從而對孩子的性格產生深遠的影響。

2、過度龐溺,被過度龐溺長大的孩子很容易自私,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考慮他人的感受,與朋友相處時很容易發生矛盾,對父母不尊重,不懂得感恩,將來也不會孝順。

3、拒絕跟孩子交流,很多父母對孩子的學習與行為不管不問,也不與孩子交流,這樣的孩子就會沒有責任心,行為放縱。

4、為孩子的學習,一切讓路。這樣做會強化孩子有自私自利的心理。

5、只重視考試科目的學習,忽視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我們很多家長只在乎要考試的科目,而忽視做人的教育,這就需要家長們去彌補。

通過學習讓我們不要做專制型父母和放任型父母,讓我們一起做智慧型父母,熱愛學習,尊重孩子的身體和心理成長規律,懂得理解和尊重孩子,創造優秀的環境去影響孩子,與智慧型父母對應的是性格積極、友好善良的孩子。

  家校共育心得體會(四)

20xx年xx月23日下午14:00,我參加了為時兩個半小時的《立德樹人.家校共育》講座。在講座正式開始前,播放了半個小時的教育短片。這些短片暴露出來一個很大的問題:“許多青少年,因一時賭氣,竟然拿生命來洩憤。”

講座正式開始後,主講嘉賓段懿娟老師指出:教育包括兩方面的內容,身體餵養和精神餵養。大多數家長在身體餵養方面,不存在太大的問題。但是在精神餵養方面,大多數處於亞健康、不健康的狀態。

專家列出了五類精神餵養方面的“垃圾食品”——內容不良的動畫片、節奏激烈的音樂、言情暴力影視劇、暴力遊戲、父母吵架時的粗俗語言。專家指出:教育要遵循規律,應當“幼兒養性、童蒙養正、少年養志”,讓青少年在14歲至18歲,便樹立遠大理想、追求,以期孩子獲得高尚的靈魂、富足的內心。如果家長在孩童少年時期不注重精神培養,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各類心理問題將“全面發作”。

有研究顯示,在孩童教育中,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分別佔35%和14%的比例,而家庭教育佔比高達51%。專家鼓勵參加講座的家長,爭做“學習型”家長,保持純淨之心,在家庭教育中,引入國學教育。國際文教基金會和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確定了十六字國學經典的學習方針:“直面經典,不求甚解,但求背熟,終生受益”。

我願和我的孩子,在實小《弟子規》背誦的良好基礎上,繼續背誦《論語》、《大學》等國學經典。我希望這些好的國學經典,能作為孩子一生的精神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