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生活經驗>

精選旅行意義作文五篇

生活經驗 閱讀(2.49W)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旅行意義作文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選旅行意義作文五篇

旅行意義作文 篇1

旅行的意義是什麼呢?只有吃喝玩樂嗎?不是!絕對有其中的目的,而不是單單的玩樂而已。同樣的,到不同的地方去旅行,就會學到不一樣知識。那麼從以前到現今,你去過哪些地方旅遊過呢?同樣地方去過幾次?每一次的感受都一樣嗎?

如果要說說我最近的旅遊行程,因該是畢旅吧!“科學博物館”,這個地方真是百看不膩阿!這裡是我從一年級開始的最佳尋寶庫。上次畢旅和同學一起去,我本來沒預設特別參觀的地方,結果,發現了更多的寶物。我萬萬都沒想到,和同學去還真的會更用功的看博物館呢!你認為呢?

包頭和呼和浩特,真是個好地方啊!每兩年過年,我們就會回去看看的哥哥。我們跑去農場吃啊吃!深怕肚子餓似的;我們也去泡溫泉,泡啊泡!順便吃個溫泉蛋。半夜肚子餓,舅公帶我們去吃臭豆腐,走著走著,眼前的竟是筆直的大馬路,馬路上沒有幾個人,黑暗的天空,而人呢?都跑去睡覺了嗎?當然不是囉,而是天一黑大家就不出門了。

你猜猜看我學到什麼?從上面兩個例子。去博物館我學到新知識,到現在都記得一清二楚,而去東部呢?我原本實在無法相信東部的人煙稀少,可是那一天我真的只好相信了,“馬路上沒有人”!真可怕,非常寧靜,如果孤身一人應該會嚇到跑回家吧!而且那裡的人十分親切。不管去哪裡,學到的事物不可能一模一樣,而對我而最大的收穫是——知識。

旅行意義作文 篇2

旅途的意義,就在於我們得到了些什麼。殊不知,在得到的同時,也在失去。因此,處理好得失之間的平衡,尤為重要。

時間總會在你享受某件事時,流逝的飛快。夜幕之下的人兒,揮手作別,算是真正結束了這段旅程。之前我們也與司機、導遊道別,可想而知道別的場景總是傷感的。有六天的相處我們從陌生人變為朋友,可人總是在相熟之後面臨分別。而這時,我們將失去這一個個熟悉的面容,未免有些不捨。

誠然,我們就沒有從這些朋友身上得到些什麼嗎?當然是有的。從導遊口中得到了川西的人文素養,從同行人筆下得到了對於自然不同的見解,從這些朋友中收穫了友誼與知識。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天會與某些人再次見面;也許,此生不會與這些人再次同行。可是,勝於再續前緣的還是回憶的收穫。

瀏覽著手機中的照片,看過紅石的堅守,領略過大渡河的洶湧,敬畏過雪峰的高貴與珍珠海的聖潔。可悲的是,如今只可在僅存的相片中尋覓著它們的`蹤跡,只可在文章中重溫它們的氣勢。我們無法一直處在川西這片大地之上,也無法一直以自然為伴。總是要結束旅途,回到平淡的生活中繼續行走。想罷,旅途會讓人有失去的滄桑感。

徐志摩對於得失發表過感慨:得知我幸,失之我命,如此而已。可想而知,徐志摩早已對得失有了清醒的認識,他可以很好地權衡得失,權衡心態。所以,既然失去是每個人必然的宿命,何不把那一點得到當作自己的幸運呢?

我們既然失去了與自然相伴機會,那麼就該銘記自然帶給我們的體悟。因此,我會記得藏民的虔誠與信仰;因此,我會記得雪峰與珍珠海的聖潔;因此,我會記得面對自然是謙卑與敬畏。如此平衡得失,或許容易些許。

寫到這裡,我就不應該為那短暫的失去而落淚,該為得到靈魂、思想的洗禮而所幸。人生不會永遠的失去,也不會一味地得到。它總是在得到的同時失去,在失去的同時又得到。在得失的兩個境地,尋找到一個平衡點,對於生活甚是重要,對人生同樣如此。

於是,我不會再含淚道別,而是微笑面對歸途。即使不知,後會是否有期。

旅行意義作文 篇3

許多人熱愛旅行,喜歡城市的大街小巷,或是偏僻的山林村野。同樣的旅行,可意義卻各不相同:白領們遠離城市的喧囂,去大自然放鬆自己;藝術家們去尋找靈感,走遍幽靜的山林,感悟真諦;旅人去城市裡,四處遊歷,探訪名勝古蹟。有人走遍大江南北,只為用相機記錄下一張張的美景;有人四處奔波,只為在畫稿上留下一瞬間的風景;有人感受著風吹過的聲音,只為創作一曲……

我也熱愛旅行,自然也有著我的旅行的意義。我有為放鬆自己去山林裡呼吸,聆聽鳥兒的叫聲,樹葉中透下的斑駁的陰影,涼風習習;我有為獲得一張美麗的照片,而感到欣喜不已,尋找著最佳的角度。我不喜歡在風景照上留下人影,總覺得略顯突兀;我喜歡尋找契機,憑記憶深處的遐想勾勒出美麗的天空;也有坐在鋼琴前,閉上眼睛,創作出自己的歌曲,腦中卻描繪出一幅山林的美麗;我有曾經觸控過千年滄桑的城牆,風吹過,沿著石磚順爬而上的植物扭動著長長的葉子,彷彿在輕輕地訴說它們不為人知的過去。

我並不很喜歡城市,但城市卻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喜歡城市的便利與熱鬧,卻也討厭這滿天的灰塵與雜亂的吵鬧,以及總是被一層薄薄灰色陰影籠罩的人們。想起許嵩的一首《全球變冷》:“表情無喜無悲的冷漠,是這種城市的符咒,每個人都害怕被看出,內心的脆弱……”

在城市裡,許多人都帶著一副面具,遮住了心底的熱情與活力。而自然美麗卻總能讓你打開面具,顯現出心中的那個自己,就是去旅行。這也是旅行的意義。

旅行意義作文 篇4

山後面是什麼樣子的呢?住在“咱”們的小孩兒都會這樣問大人,而得到的答案往往是:“不曉得,沒切過勒”

也許是出於太好奇,或者是咱們厭倦了這個答案,開始推出新的結論。而探索祖國大好山河的重任就落在我的身上了。

這年的暑假,我就出發了。啊!好一派美麗的景色。小溪倚山流淌,群筍拔地而起,一株嫩綠的小草從一張瓦片下探出頭來。出於同情,我輕輕地將瓦片移開,不料這株嫩綠的小草卻無力地倒下了。我怔住了,沉思了良久,才揚長而去。

“竹深樹密蟲鳴處,時有微涼不是風。”話說“徐霞客”以走兩百餘米,未出竹林,甚是新奇。正思索間,眼前泛起刺目金光,一輪嬌陽在眼前,一片參天大樹擋在面前,順著泥徑上去……

站在山上,遙望對面山下。啊!好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象。一座座大大小小的房屋坐落於此,牛羊遍地,楊柳爆青,小草也連成一片,一陣風吹過,就像大海翻起了海浪。真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我漸漸陷入了沉思。對呀!“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有人說書籍是最好的老師,有人說是字典,也有人說是興趣……而我認為是大自然,告訴人們無盡的奧祕;是那株頑強的小草,被困難指去前進的方向;是門前的那座山,告訴我們不能驕傲自滿……

旅行意義作文 篇5

最反感別人把“去過某地”和“旅行”兩個概念混淆。去過某地,只不過是浮光掠影瀏覽過當地名勝,嘗一下當地特產,如此而已。比如說,跟旅行團。

略大之後,對旅行團最是厭惡。走馬觀花,彷彿荷蘭只有鬱金香與風車,倫敦只有個大笨鐘。下了車,仰頭眯著眼打量一番,猛拍照留念。看過了,回大巴里繼續睡覺。這樣的旅行與在家翻《歐洲風情錄》的唯一區別就是:看到了實物,可以感嘆一下:哎呀真是巨集偉真是壯觀!比照片裡的好看多啦!外加可以派送紀念品給親友,以證明咱也有文化了一回。

如此旅行我也去過,只適合未成年與上了年紀的人:長見識,起碼也看看外國是啥模樣,外國冰棒多少錢,外國人是否真

的有金毛,外國的月亮是否比中國圓,外國的漢堡是否特別難吃——不用動腦,輕鬆無比。有什麼收穫呢?零。英倫的雨巴黎的花,看過了,感嘆一聲,記在腦子裡,將來閒談的時候可以不經意地提起:中國的麥當勞就是比巴塞羅那的好吃——僅此而已。實在格調不高。

真正的旅行是要在當地呆上幾個月甚至幾年的。不要怪我挑剔,一定要一個人去,最忌諱便是情侶牽著手同去,沉浸在兩人世界的時候是無法睜大雙眼體驗的(所以說,有愛人的城市便是世界上最美的城市。)去超市買食物,自己與當地人交涉房租等,體察民情。

當然旅行不僅僅是瞭解當地人生活方式這樣簡單,更重要的是瞭解當地文化。在當地工作,交友,娛樂,從而瞭解到這一民族的特點與性格。在經歷外國文化的同時,用自己的判斷來決定傳言是否正確,德國人都嚴謹,美國人都隨便,法國人都浪漫,是否是真的?總聽那些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人說起英美教育來頭頭是道,親自為坐井觀天現身說法,白白笑大別人的嘴。只有真的經歷了,才懂得傳言不可信,才懂得不要說起自己沒有了解的話題。

體驗、接受、融入當地文化的同時,自己會思考,與中國文化對比,有什麼不同,為什麼。同時,也學會進一步欣賞中國文化。這個思考的過程,就是成熟的過程。這才叫真正的旅行。所以旅行絕對是令人受益匪淺的,豐富閱歷,提高個人修養,一切都是為了氣質問題。

我寄宿家庭的爸爸,年輕時花了十幾年遊歐洲,為了尋找一個政治上真正為了人民著想的國家,以及他心目中一直等待的那個女人。他每個國家住上一兩年,在當地工作,參加俱樂部,交朋友,郊遊,空手道不知得了多少金牌,並且在歐洲留下無數風流浪漫史……(當然當然,還有泡酒吧,吸毒,這些事他都幹過,之後改過了。只有真正放縱過了,才真正懂得收斂,懂得自我控制。)經歷過精彩的青年時代,回到美國,真正安定下來,娶妻生子,在美國小城定居十餘年。十分有思想,因為經歷得多——如此瀟灑,才不枉一生。

——此文由凌晨3點一句話導引出來,算是對你那句“我04年已經去過北京,再去幹嘛,看你?”的回答。並沒有特別針對你,也許你覺得北京不是歐洲名城,不值得一去再去,這樣的想法也十分值得理解。所以如果我說對了,請自省,說的不是你,請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