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生活經驗>

祥林嫂人物形象分析

生活經驗 閱讀(6.75K)

祥林嫂是生活在封建主義殘酷統治的社會裡,她的一生經歷過亡夫改嫁、再亡夫又失子的大不幸,正面地描寫它,是可以表現祥林嫂的悲慘命運的,不少反映被壓迫婦女苦難的作品,都通過這種描寫來換取讀者的同情。但試翻《祝福》,我們卻發現:對於這類大不幸事件,作者竟出人意料地把它放到幕後去,並未寫祥林嫂失去了丈夫和兒子的場面,也未寫她當時的深悲大慟。為什麼這樣處理呢?因為在魯迅看來,改嫁、亡夫、失子,是許多文藝作品一再表現過的,而中國勞動婦女的深刻痛苦,卻並非這些眾所共識的生活變故所能包括,因此必須剖析舊社會的本質,去尋找更內在的東西來表現。當祥林嫂在魯鎮再次出現時,是在夫亡子喪之後,魯迅寫她只是平靜地敘說兒子阿毛被狼叼走的情節。魯迅是最講究語言的精煉的,但為什麼這裡卻兩次一字不易地寫祥林嫂的敘說呢?因為魯迅深切地瞭解,象祥林嫂這樣連遭不幸、孑然一身的婦女,是多麼需要別人在精神上的支援啊!她逢人就述說,甚至對那些不懂事的孩子,已經反覆過無數遍了,才達到那麼背誦如流的程度。要知道,這不是一般的訴說,而是在咀嚼自己的痛苦,在一次又一次的咀嚼。而且,這種背誦如流,一字不差的訴說,還表現一種毫無感情變化、麻木遲鈍的神態。——這正是深重的苦難所留下的巨大精神創傷。就表現悲劇的深刻性,表現人物內心痛苦的程度來說,這比描寫夫亡子喪時人物的嚎啕大哭,難道不是更強烈,更深刻?因為親人的變故,雖屬不幸;但還不是最難忍受的,失去任何精神支柱而又求取不得,還要接受種種鄙視和冷笑,才是最難忍受的;而悲哀慟哭,有時也不是最痛苦的內心表現,象祥林嫂這樣欲哭而淚乾,又無感情變化的訴說,難道不是包藏著更深沉的痛苦,更引起我們的同情和思索嗎?由於封建倫理和迷信觀念的統治,中國勞動人民的痛苦,並不限於生前,更可怕的還是被威脅於死後。魯迅在《祝福》裡,著重地描寫了這一點,這就使祥林嫂的悲劇,比一般地描寫人物的亡夫失子,描寫人物生前的各種大不幸,要來得更深刻,更令人戰慄。再嫁再寡的人死後要遭鋸刑,分作兩半給兩個死鬼男人,如果在生前捐一條門檻來做替身,給千人踏,萬人跨,便能減輕罪過的說法,在封建社會裡是廣泛流傳的,一經魯迅採來,寫在祥林嫂上身上,就成為富有表現力的典型情節,發生怵目驚心的藝術效果,充分暴露了封建制度和舊禮教吃人的血淋淋的現實。祥林嫂是這麼善良、安分,這麼孤苦、可憐,她哪裡有什麼罪呢?她本來是受過千

祥林嫂人物形象分析

人踏,萬人跨,才折磨成這個樣子,但是還沒有完結,還要再捐一條門檻,再讓千人踏,萬人跨,是該有多麼慘!堅毅的祥林嫂是不斷為自己的命運掙扎的。她捐了門檻,在受了那麼多的踐踏後,當時的社會也沒讓她安心地走向死亡。冬至祭祀時候,當她坦然地去拿酒杯和筷子時,魯四的妻子大叫一聲“你放著吧,祥林嫂!”別小看這一句話,它無異於體現了全部封建宗法勢力對一個善良、安分的勞動婦女的一次總宣判:不管你多麼不幸,多麼願意忍受,多麼堅毅地掙扎!——就是再捐多少條門檻,再讓百萬人踏,千萬人跨,也都是枉然的,註定贖不了罪的。在這裡,祥林嫂悲慘的命運,封建宗法勢力吃人的實質,確實是震撼人心,表現得淋漓盡致的。 祥林嫂在臨近死亡的前夕還向人詢問:“一個人死了之後,究竟有沒有靈魂的?”她關心人死後的靈魂問題。這是深刻聯絡著她全部人生經歷的思想;罪惡的社會迫使她斷絕了對於生的一切留戀和希望,她唯一的可能就是想到死,她想在冥冥之中會見親人,但又非常害怕見到親人。因此,人死後靈魂的問題,就不能不成為此時祥林嫂最關切的問題。這是一個多麼尖銳、緊張、深刻的思想矛盾呵!這個情節不僅深刻地聯絡著人物最悲慘的命運,它還緊緊地聯絡著人物掙扎、反抗的性格。在祥林嫂死亡的前夕,她終於對靈魂、地獄的存在發生了疑惑,反映了祥林嫂不甘心於忍受別人替她安排好的死後的命運。祥林嫂是默默地死去了,死在年終祝福氤氳〔yīn-yān〕繚繞的街頭上。她的死,還換來了魯四的一頓毒罵:“不早不晚,偏偏要在這時候——這就可見是一個謬種!”這就深化了祥林嫂悲劇形象的'創造,激發了讀者對於吃飽喝足的天地聖眾,以及剝奪別人幸福而永不饜足的祝福者如魯四之流的強烈的憎恨!

祥林嫂人物形象分析 [篇2]

《祝福》中的三段關於祥林嫂的肖像描寫的特殊意義。

頭上扎著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年紀大約二十六七,臉色青黃,但兩頰卻還是紅的。她模樣還周正,手腳都壯大,又只是順著眼,不開一句口,很像一個安分耐勞的人。然而她反滿足,口角邊漸漸的有了笑影,臉上也白胖了。

從這段描寫中我們可以看出,主人公是一個健康、樸素、勤勞、安分守己、對生活的要求極低的人。

頭上扎著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臉色青黃,只是兩頰上已經消失了血色,順著眼,眼角上帶些淚痕,眼光也沒有先前那樣精神了。

“順著眼,眼角上帶些淚痕,眼光也沒有先前那樣精神了”,體現了主人所受的創傷之深。“慈悲模樣”,寫出了祥林嫂既是一個慈祥的中年婦女,是有著悲慘命運的婦女。

五年前花白的頭髮,即今已經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臉上瘦削不堪,黃中帶黑,而且消盡了先前悲哀的神色,彷彿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她提著竹籃,內中一個破碗,空的;一手拄著一支比她更長的竹竿,下端開了裂;她分明已經純乎是一個乞丐了。

第三段描寫與前兩段描寫有著很大的不同。祥林嫂陷入了空前的困境。竹籃,空的破碗,下端開裂的竹竿:這三樣東西,是祥林嫂生命最後階段唯一的陪伴物。作者有意把“空的”“下端開了列”作了強調,表明祥林嫂行乞時間之長久,行乞境況之艱難。祥林嫂的悲劇性,得到了進一步的展現。

總括祥林嫂的形象:祥林嫂是舊中國勞動婦女的典型。她勤勞、善良、樸實、頑強,但在封建禮教和封建思想佔統治地位的舊社會,她被踐踏、被-迫-害、被愚弄、被鄙視。

肖像描寫是小說中的一大亮點,在分析肖像的過程中同時兼顧品味小說語言,通過品味小說語言進一步把握人物形象,因為語言是小說形象的載體,小說形象是通過語言得以展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