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熱點>

家風家訓師德標兵事蹟材料範文(精選11篇)

熱點 閱讀(1.23W)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對事蹟材料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事蹟材料具有觸發力大、感染力強的特點。大家知道事蹟材料的格式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家風家訓師德標兵事蹟材料範文(精選11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風家訓師德標兵事蹟材料範文(精選11篇)

家風家訓師德標兵事蹟材料範文(精選11篇)1

我的家鄉在翔安區新圩鎮上宅村,也就是說,老家在農村。可能因為我是孩子又出生在城裡的原因吧,對家鄉並沒有清晰的概念。偶爾跟爺爺回伯父家過節,也像蜻蜓點水一樣,吃過午飯或晚餐就回城裡了,從未將全村走個遍,因此,整個村的大體形態,也就說不清道不明瞭。

聽爺爺說,我們家除曾祖父是文盲外,往上幾代,都是文化人,也可說是書香門第了。至今在伯父家,還儲存著一塊祖上傳下來的“大夫門第”牌匾呢!聽說我太祖父沒有生育,抱養我的曾祖母當童養媳,曾祖父是上門女婿,而且還是個孤兒。因此,文盲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曾祖父在建設汀溪水庫乾渠時,因中暑還帶病勞動,結果病死在工地上。

我爺爺童年時就失去了父親,孤兒寡母,日子過得很艱難,常常穿不暖衣,吃不飽飯。整個冬天都光著腳丫,到鄰村田地裡去檢地瓜茬子,當糧食充飢,窮苦的生活幾乎貫穿了爺爺的整個青少年時期。然而,這樣的經歷也磨練、鍛造了爺爺的艱苦樸素、吃苦耐勞的品格。無論讀書或者工作,爺爺都能全力以赴,克服一切困難,取得較好的成績。

爺爺退休前是一名處級幹部,先後在鄉鎮和區機關任職。在職時還兼任多家報社通訊員,經常在報刋、雜誌上發表文章。退休後,仍被《咱們村》文學平臺聘進編委的隊伍,並經常為其撰寫文章。今年來,已經發表散文十多篇。

我伯父在同安電力公司工作,伯母辭職自辦養殖場;爸爸在汀溪鎮做宣傳工作,媽媽就職於新圩中心幼教工作崗位。在爺爺的嚴格要求下,伯父母和爸媽在工作上都能盡心盡職,出色地完成各項工作任務,受到領導和單位的好評,伯父和爸爸二十出頭的年紀,就都成為了共產黨員。爺爺風趣地說,我們家有成立黨支部的條件。

雖然,我們家也有三部轎車,但沒有一輛是豪車級別的;也沒有別墅,只是一般的住房;更沒有顯赫的職務與地位。但是,家裡人都能清清白白做人,認認真真做事。與鄰里相親相敬,關係融洽。我家生活不算富裕,卻也衣食無憂,家人和諧相處,其樂融融!爺爺說,這樣挺好。不要刻意地追求名利地位,否則,就容易犯錯誤;工作上要有目標、有追求,要向先進的人學習,要做好本職,還要爭取幫助別人,當好人,做好事,要有一個團體的觀念。

我在學校讀書,成績夠不上優秀,爺爺總鼓勵我,要有不怕吃苦的精神,要樹立自信心,才能克服學習上遇到的困難;還要向成績優秀的同學學習,不懂的地方要多向老師請教,才能提高學習成績。爺爺,我一定記住您的話,繼承咱家好的家風,從小養成不怕吃苦的品質,克服一切困難,好好學習,不斷提高學習成績,長大以後,成為社會的有用的人才。

家風家訓師德標兵事蹟材料範文(精選11篇)2

人生路上,風雨同舟,灑下真情款款。邵桂華和王樹臣這一對普通的家庭,卻用不普通的人生經歷詮釋了夫妻間互敬互愛、相濡以沫、敬老愛幼、鄰里和諧的家庭生活得到了居民們的一直認可,談起她很多人都會發自肺腑的讚揚幾句,在小區傳為佳話。留給了我們太多的真情和感動。

丈夫王樹臣原是市勞動局一名科員,妻子邵桂華是原冷庫的工人。作為妻子的邵桂華在工作中,她盡職盡責、一絲不苟;在生活中,她對自己的同事們悉心關照、熱幫互助,她始終堅持責任心是做人之本,責任心是成事之源。在結婚十餘年的時間裡,這對夫妻互敬互愛,孝敬父母、愛戴孩子、寬以待人。隨著國家經濟體制改革1993年邵桂華下崗失去了固定的工作,她沒有被困難嚇倒又開始做起了小買賣,生活雖是平淡、卻很幸福。

都說人生之路,從來沒有一帆風順的,但意外卻是來得那麼突然與沉重。1997年4月22日,正是女兒剛上高中時,丈夫王樹臣工作中突發嚴重腦出血,因腦出血後遺症,敏感度低、肢體僵硬造成一級殘疾並使得聽力、語言能力和吞嚥食物的能力都迅速衰退,以致已經完全失去了自理能力,臥床在家中。妻子義無反顧放棄了自己剛剛有起色的事業,在家照顧丈夫。就是在患難之際,妻子邵桂華一面多方打聽名醫幫丈夫治療病症,一面悉心照顧女兒和丈夫,她用自己柔弱的身軀撐起了整個家庭的重擔。面對丈夫日趨衰弱的身體,邵桂華始終對丈夫不離不棄悉心照料。每天按時給丈夫餵飯,因丈夫沒有咀嚼功能,為保證營養還要防止血糖高、血脂高、她合理搭配飲食,將疏菜和肉都要切成碎末拌到米飯裡一口一口的喂下,對她而言看到丈夫把食物順利地吞下去,不噎著、不嗆著,就是她最大的安慰。因丈夫沒有知覺,對疼痛,感冒、發燒、痢疾、等疾病都不知道,一切都要靠邵桂花平日裡細心觀察及時用藥。丈夫王樹臣心裡感到非常內疚,只有艱難的點點頭來表示歉意,妻子邵桂華總是安慰開導他,讓丈夫對生活充滿希望和信心。邵桂華用美好的心靈再次詮釋了愛心、善良的真實含義,譜寫出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又一曲頌歌。

幾年來,他堅持每天用盡全力將丈夫抱到輪椅上推出室外晒太陽,為了增進丈夫的體質,她將舊跑步機自行改裝成一個適合鍛鍊腿部活動的簡易裝置,堅持每日上下午各一小時輔助丈夫做康復運動,每週給丈夫洗一次澡、每月剃頭一次、丈夫常年大便乾燥,妻子邵桂華就戴上手套用手幫助處理,但她從來沒有把這份責任看成是包袱,在丈夫眼裡她是位好妻子,女兒眼裡她是位好媽媽,十八年來承受著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多年來她因積勞過度患上低血壓和心臟病。是她、支援著丈夫、支撐著家庭,是她、堅守了十八載,風雨同舟。面對長期病弱的丈夫,敢於直面艱難困苦,做到一時容易,長期堅持確實很難。十幾多年來她就是這樣用自己的善良及對家人的愛,將這個幸福溫暖的家維護和經營著。是邵桂華這種默默的堅持,愈加突顯出人生的壯美!

一家人互敬互愛,其樂融融。相依一世、相知一世,這就是邵桂華和王樹臣的愛情寫照,一對風雨同舟的終生伴侶,一個充滿溫情的幸福家庭。邵桂華用自己的行動譜寫了一曲文明、感動的華美樂章,成為建立文明家庭的先進典型。

家風家訓師德標兵事蹟材料範文(精選11篇)3

俗話說:忠厚傳家遠,家和萬事興。在北漢鄉北漢村,提起村民李強一家,那是人人羨慕的幸福之家,全家共6口人,上有兩位老人,還有一雙兒女,家庭和睦,父慈子孝,受到全村人的一致好評。

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積極擁護和遵守村規民約。李強一家一直積極執行村委會有關規定,參加村委會組織的各項活動,配合村委會完成村裡的各項工作目標。在村硬化街道、修建下水道期間,因工作需要需佔用其部分土地,砍伐部分樹木,全家人二話不說,主動配合工作人員,完成清理整治工作,不要村委會給的一分補償,犧牲小我,顧全大局,起到良好的模範帶頭作用,使村委會硬化街道、修建下水道實施的工作順利完成;村裡十七八歲的青少年群體,正是思想健全成熟的關鍵期,極容易受到社會上少數不良人群、風氣的影響,為此,李強一家積極宣傳法律法規知識,提供正確的引導方向,為此,全村青少年犯罪率銳減95%以上,保證了村內良好的社會安定秩序,人民群眾拍手稱讚。同時,李強一家堅決抵制賭博、打架鬥毆、聚眾鬧事等行為,勇於同歪風邪氣做鬥爭,宣傳積極向上的良好的社會風氣。

父慈子孝,鄰里和諧。李強的父親李玉卓經營著一家板簧廠,20xx年正值板簧廠發展的關鍵時期,其被任命為北漢村的黨支部書記,不得不把廠子交給從未接觸過相關業務的兒子和兒媳,為了支援老人的工作,夫妻二人義無反顧地擔起了這個重擔,白天黑夜地在工廠忙活,兩個年幼的子女交給婆婆照顧,老人沒有任何怨言,慈愛地說:“你們忙你們的吧,我能行。”從家庭的衣、食、住、行到接送照顧孩子全落在了婆婆的身上。

20xx年的一天,兩位老人雙雙生病住院,為了既不耽誤工廠工作,又照顧好兩位老人與子女,夫妻二人決定,兩人日夜輪流照顧工廠和老人、兒女,醫院、工廠、家庭,三點一線,十來天下來,夫妻二人整整瘦了一大圈,老人看在眼裡疼在心裡。在繁忙工作的同時,李強夫妻二人對老人的孝心從未減少過一點,他們惦記著老人的生日、關心老人的身體,衣服髒了,馬上清洗;到吃藥的時候了,水、藥全端到面前。從裡到外,大事小情,關懷到無微不致,因村裡財政狀況緊張,村裡規劃涉及專案又多,作為支部書記的李玉卓總是精打細算,恨不得把一分錢掰兩半花。李強夫妻二人瞭解村裡的基本情況,為了不讓老人費心,從經濟上從沒有一次讓老人為難過,紅白喜事、婚喪嫁娶、電話費用等等,需用500給1000,讓老人把更多的心思用到北漢村的發展上去,老兩口也是逢人就說,有這樣的兒子、兒媳,我們感到太幸福太知足了;老人照顧著家庭、孩子,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讓他們更加安心的工作,多少年來,家庭成員之間從沒有鬥過一句嘴,從沒有紅過一次臉。工廠規模一天天壯大,訂單不斷增加,家庭事業瑣碎事也越來越多,但是家庭關係卻越來越和睦。

積極幫助、團結鄰里。不管誰家有困難,李強一家人總是伸出援助之手。20xx年夏天,同在一個衚衕的鄰居因經濟糾紛,日子馬上就到了揭不開鍋的程度,而且正值雨季,屋頂漏水,真是“屋漏正值連夜雨”,瞭解情況後,全家經過協商,達成一致意見,先解決其基本困難,於是送去了部分錢物,讓其度過難關,然後聯絡在本廠工作的壯年工人,協助其完成房屋修整工作。現在,那戶人家已經成為了村裡的富裕戶之一,但從沒有忘記李強一家人的恩情,他慷慨拿出手裡的資金,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無形之中帶動了更多的人蔘與到樂於助人為樂的活動中來。20xx年3月份的一天,村民張新立因車禍死亡,其上有老,下有小,一下子失去了家裡的頂樑柱,使本來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得知情況後,李強一家人立即趕去幫忙解決問題,安慰老人孩子,送去錢物,聯絡交通局、事主所在工作單位、事故工廠解決相關的一系列問題,李強夫妻二人商定,招其家庭成員中有勞動能力的人員到工廠上班,幹些力所能及的活,以解決其生計問題,這種做法得到了全村群眾的一致認可。不只是鄰里之間和睦相處,李強一家人不管走到哪兒,都能和群眾打成一片,受到群眾的好評。

牽手相伴幾個春夏秋冬,李強夫妻倆相濡以沫、風雨同舟,一同克服了工作和生活中的種種困難,夫妻倆從沒因生活瑣事紅過臉、吵過嘴,他們用自己的真誠、善良和孝心換來了家庭的美滿、幸福。李強一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文明和諧家庭的深刻內涵。

家風家訓師德標兵事蹟材料範文(精選11篇)4

家風是指一個家庭的風氣、風格和風尚。而優秀的家風是由和諧充實的家庭生活和濃厚的文化氛圍構成的`。著名法國作家羅蘭曾說過:生命不是一個可以孤立成長的個體,它一面成長,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葉,它又似一架靈敏的攝像機,沿途攝入所聞所見,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織造人格的纖維。環境給一個人的影響,除了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無形的塑造。家風是一種潛在無形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也影響我們的心靈,塑造我們的人格,這種無言的教育,是打造一個人的人生觀和道德修養的最重要因素。

百善孝為先。父母給了我們生命,辛苦撫養我們長大,我們一定要孝順父母,這是我的爸爸媽媽從小就告訴我的,我的父母也以身作則,為我樹立了良好的榜樣。

記得我還十幾歲的時候,爺爺生病臥床,什麼都做不了,話也說不出來,我的爸爸從早到晚的照顧爺爺,像對待孩子一樣照顧爺爺。爺爺的神志已經不太清晰,清晰的時候想要什麼也說不出來,爸爸用各種辦法去問爺爺想要什麼,非常耐心地去理解爺爺的意思。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三年之後,爺爺安詳地離開了人世,沒有人想到爺爺臥床之後還可以生活這麼久,但在爸爸盡心盡力地照顧下,爺爺確實生活了三年,爸爸在爺爺生命的最後幾年用自己最大的能力去照顧他,完成他的任何願望。

這是我銘記於心的家風和家訓,“百孝順為先”,“孝敬無底線”,我會牢牢記住這幾句話,做一個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人。在所有的人性品德當中,孝心是第一位,因為如果沒有父母的養育之恩,就沒有我們的現在,所以說我們要擁有孝心,擁有孝心是做人的基本原則。我會繼承我的家風,成為一個孝順的女兒,不負父母的教誨和期望。

家風家訓師德標兵事蹟材料範文(精選11篇)5

每到春節,有副傳統對聯是很多人家的選擇:“忠厚傳家久,詩書濟世長”。家風,傳承這中華民族文化和道德,悠悠中華,幾千年的歷史,家風的好壞,關乎到這個家庭或家族的興衰,站在高層面說,也關乎到黨風、政風和民風的好壞。

風吹日晒,字跡或會模糊,但好家風卻會如化雨春風,護著家、護著國。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風的“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國家的“家”。“人必有家,家必有訓”,我國自古就是以家訓家譜為紐帶,推崇家風文化,時至今日,可以說,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的觀念一以貫之,得到了很好的傳承和發揚。

著名法國作家羅蘭曾經說過:“生命不是一個可以孤立成長的個體,它一面成長,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華茂葉。它又似一架靈敏的攝像機,沿途攝入所聞所見。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織造人格的纖維。環境中的每一個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長過程的建材,使這個人的思想感情與行為受到感染,左右著這個人的生活態度。環境給一個人的影響,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無形的塑造。”

在傳統中國,歷朝歷代都不缺家風門風的典範。北宋歷史學家司馬光位高權重但教子有方,司馬光之子,個個謙恭有禮、不仗父勢、不恃家富、人生有成,“自律”為司馬家之家風;南宋岳母為兒刺字“精忠報國”,“精忠”為岳家之家風;清朝林則徐勤儉持家,生活簡樸,他認為“賢而多財,則損其志;愚而多財,則增其過”,“尚儉”為林家之家風;現代谷文昌簡樸清貧、公而忘私、為民奉獻,“為民”為谷家之家風,他的“心中四有”也是所有黨員幹部永遠的風向標,教導我們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實實做事,清清白白做官。

良好的家風是優良品質在家庭中的積澱和傳承,是家庭留給每個成員的寶貴精神財富,古有仁智禮義信,今有勤孝謙和思,良好家風因背景各異,也各有千秋:或仁愛寬厚,父慈子孝,兄弟和睦,鄰里友愛;或克勤克儉,常懷一粥一飯來之不易之念,靠勤奮興家聚業,講節約精打細算;或本分做人,不為富動,盡職敬事,誠信待人。以上種種,在無形中影響著家人,讓子女終身受益,其價值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第一個案例:在翠屏街道,也有這樣一段感人的故事,他們用實際行動傳承著良好家風,影響著周圍的百姓。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但是他卻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一種良好的家風。林振財,翠屏街道石家莊村人,一家人生活平淡而幸福,但這種生活並沒有延續太久,災難突然而至。原本健康的妻子突發腦血栓,癱瘓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突如其來的噩耗猶如晴天霹靂,看著躺在床上淚眼婆娑的妻子,林振財咬著牙告訴自己:“一定要挺住,一定要把妻子照顧好。”就是這個信念支撐著林振財擔起了生活的重擔。

妻子癱瘓後,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家庭的重擔全部壓在林振財一個人身上。當別人早已進入夢鄉的時候,林振財還在忙活著收拾家務;當別人睡眼朦朧的醒來,林振財早已準備好了飯菜給妻子。農忙時,林振財總是在妻子吃飽後才上山打理果樹,累的滿頭大汗後回到家繼續忙裡忙外,“不知道是哪輩子修來的福分,遇到了這樣一位好丈夫,要沒有他我恐怕早就不在人世了。”妻子早已被他深深的感動。

10多年如一日不離不棄的堅守,讓林振財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辛苦,額頭的皺紋、頭頂的白髮寫滿了人生的滄桑,但他仍然坦然的接受這一切,每天為妻子端屎端尿、擦身換洗,不離不棄,林振財用執著的守候,撐起了一個家,良好的家風影響著周圍每一個鄰里,感動了所有人。

第二個案例:在翠屏街道,還有這樣一個人,用自己的行動傳承良好家風。王福雲,翠屏街道西富源村人。“只要我活著一天,我就要照顧他一天,將來我要是動不了了,我就帶著他一起住進養老院,不讓他受罪”,王福雲這樣說道。兒子從小得了痴呆,智力和言語能力猶如孩子般狀態,40多年來,王福雲用父親的臂膀和無微不至的關懷照顧著他,彰顯了最偉大的父愛。本該享受天倫之樂的王福雲每天要為兒子打理一切,不管多苦多累,都從不抱怨,默默的承受著這一切。都說父愛如山,最好的父愛是給予我們生活的力量,這些年裡,他給兒子的不僅是無微不至的照顧,更是堅強活下去的勇氣和力量。

家風是一面鏡子,折射出了一個家庭的文化。好的家風是一所學校,父母的言行舉止都是孩子的表率,而從孩子的一言一行也反映出父母的綜合素養。優秀家風的形成並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長期的薰陶與積澱,應該加強教育,成為每個成員的自覺意識和行為。

一個有責任心的家庭,一貫都有著良好的家風家訓。像墨子的家規,曾國潘的家訓,這些人無一不愛國愛家,為國家的繁榮和社會的發展無私奉獻。在這樣子的家庭長大的孩子,自小就在良好的家風家訓中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文明習慣,無一不懂得做人要有責任心,對父母負責,對師長負責,對社會負責,對自己負責。

家風影響民風,民風體現國風。“家風正,則後代正,則源頭正,則國正。”對於黨員幹部來說,家風還關聯著黨風政風,是幹部作風的外在表現。重家庭、重家教、重家風,以“家風”促“作風”,以“家風”建“新風”,在傳統好家風中,我們要不斷提高自己,完善自我,切實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融入到工作中,讓優秀家風這朵美麗之花開遍每個角落!

家風家訓師德標兵事蹟材料範文(精選11篇)6

家風是一種潛在無形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心靈,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種無言的教育、無字的典籍、無聲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經常的教育,它對孩子的影響是全方位的,孩子的世界觀、人生觀、性格特徵、道德素養、為人處事及生活習慣等,每個方面都會打上家風的烙印。可以說,有什麼樣的家風,就有什麼樣的孩子。

記得小時候,父母經常說起做人要誠實,要學會節儉,不爭饅頭也要爭口氣,做什麼事都要負起責任,好借好還再借不難,有錢的時候一定要想著沒錢的時候,學會受委屈,能包容別人等,這些看似簡單的話語裡蘊藏了很深的人生道理,在那個艱苦的年代,父母辛勤勞節儉,與人為善,遵紀守法,尊老愛幼,他們用自己的行動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自己的孩子們,這成了孩子一生的財富,孩子們不但學會了做事,更重要的是學會了做人,這也為他們長大穩穩立足社會打下了牢固的基礎。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留守子女問題的出現,獨生子女的增多,父母工作忙,壓力大無暇顧及孩子的教育,父母過分溺愛,社會風氣同化等嚴重威脅著家庭教育,一代代新人也在經歷著一場嚴峻考驗。

當優良的家風被人們淡忘,新生代身上凸現的問題應運而生。如奢侈,虛榮,脆弱,懶惰,享樂,脆弱,抱怨,多疑,自私等問題在年輕人身上越來越明顯,嚴重的還會出現暴力,自暴自棄,自殺等問題,孩子問題的出現,歸根結底,要從家庭教育中找原因,要從父母身上找問題,不是有這樣一句話嗎?孩子身上一直有父母的影子,孩子身上的問題是父母問題的對映。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感覺現在的問題孩子越來越多,很多孩子雖然身體健康,智力也沒問題,但是存在很嚴重的心理問題,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所以現在提出了情商比智商更重要的說法。

作為父母,我們必須負起責任,努力給孩子打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空間。比如團結、平等、和諧的家庭關係;濃厚的家庭學習氛圍;為了給孩子的成長創造一個良好環境,家庭成員之間應該和睦相處,互相關心,互相愛護。父母對孩子也要民主,主動傾聽他的意見、平等協商。家庭成員間都應注意情感的投入,這是一種心語心的互動,“愛要說,愛要做!”彼此給予溫暖、給予關懷。

家風將影響孩子一生,所以作為父母,必須構建和諧自然友好的良好家風,摒棄家庭中存在的不良風氣。給自己,給兒女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用行動教育子女,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讓我們的孩子走的更遠,生活的更美好,代代傳承。

家風家訓師德標兵事蹟材料範文(精選11篇)7

人生路上,風雨同舟,灑下真情款款。王永菊和陳明,這一對普通的職工家庭,卻用不普通的人生經歷詮釋了事業、生活和家庭的真諦,留給了我們“相依一世、相知一世”的真情和感動。

丈夫原是貴陽市南明菸葉復烤廠的一名駕駛員,妻子王永菊是花溪區孟關鄉中心完小的一名教師。在結婚十餘年的時間裡,這對夫妻互敬互愛,孝敬父母、愛戴孩子、寬以待人,在家中以德治家,譜寫了一曲文明、感動的華美樂章,成為建立文明家庭的先進典型。

一、愛崗敬業,愛校如家。

作為妻子的王永菊在工作中兢兢業業,是一個對工作和生活都有著高度責任心的人,曾擔任過低、中、高不同年級段的教學工作,由於她對工作的認真負責,曾先後被評委市、區、鄉級的優秀班主任,成為學生喜歡、家長信任的好老師。在工作中,她對每一個學生嚴格要求、耐心教導;在生活中,她對自己的同事們悉心關照、熱幫互助,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王永菊任勞任怨的工作態度,高度負責的工作責任心也得到了領導和同事們的一致好評,並多次在年度考核工作中被評定為優秀。她始終堅持責任心是做人之本,責任心是成事之源,所以她在工作中始終以愛崗敬業、愛校如家的心態努力並且奮鬥著。

二、相敬如賓、相濡以沫。

都說人生之路,從來沒有一帆風順的坦途,沒有一勞永逸的捷徑。但意外卻是來得那麼突然與沉重,在新婚後的第二年,丈夫陳明因鼻咽癌放化療留下的後遺症日趨嚴重,並使得聽力、語言能力和吞嚥食物的能力都迅速衰退,以致現在已經完全失去聽力,退養在家中。就是在患難之際,妻子王永菊一面多方打聽名醫幫丈夫治療病症,一面悉心照顧家中老人與丈夫,她用自己柔弱的身軀撐起了整個家庭的重擔。面對丈夫日趨衰弱的身體,王永菊始終對丈夫不離不棄,悉心照料。對她而言,每天下班回家能看到丈夫把食物順利地吞下去,不噎著、不嗆著,就是她最大的安慰。她時常開導丈夫,讓丈夫對生活充滿希望和信心。丈夫陳明也非常支援妻子的工作,在家裡總是無微不至地照顧好女兒,自己生活上的瑣事從來不讓妻子操心,因為丈夫失去聽力,那一張張的小紙條成為夫妻倆傳達資訊和交流情感的紐帶。幾年的時光,妻子王永菊承受著常人難以想象的痛苦和壓力,是她,支援著丈夫、支撐著家庭。結婚至今十一年,是十一年的堅守,王永菊,用美好的心靈再次詮釋了愛心、善良的真實含義,譜寫出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又一曲頌歌。面對新婚丈夫的病患,是逃避,是利己,也許會有多種選擇,每種選擇,也都會找出各種理由,然而正是由於王永菊這種天性的愛心和善良,愈加彰顯出人性的光輝!十一年來的堅守,王永菊始終沒有放棄過,面對長期病弱的丈夫,不拋棄,不放棄,敢於直面艱難困苦,做到一時容易,長期堅持確實很難。正是王永菊這種默默的堅持,愈加突顯出人生的壯美!

三、互敬互愛,盡心盡力。

王永菊精心照顧丈夫,更是細心的照顧著公婆的起居,她知道丈夫的病對年邁的公婆打擊有多大,儘管自己背後不知道流了多少眼淚,但是隻要面對二老的時候都是笑嘻嘻的,經常給老人講笑話逗他們開心,經常勸說老人,說開心話,講大道理,她對二老說:“醫學越來越發達,什麼病都會有治理的辦法的,陳明的病一定會治好的。”十多年來她就是這樣用自己的善良及對家人的愛,將這個幸福溫暖的家維護和經營著。

在生活上相濡以沫,對待家庭和老人,王永菊也是分外的用心和孝順。陳明生病住院期間,妻子王永菊獨自一人在醫院照顧,不讓家中的二老擔心和操心,還經常打電話安慰他們。二老為了給王永菊減輕負擔,除了料理好家中的所有事務以外,還盡心盡力替她照顧好女兒。一家人互敬互愛,其樂融融。

相依一世、相知一世,這就是和陳明的愛情寫照,一對風雨同舟的終生伴侶,一個充滿溫情的幸福家庭。

家風家訓師德標兵事蹟材料範文(精選11篇)8

前段時間電視上一直在放著家風這個話題,說每個人的家裡都要有家風和家規。我是根據新聞上的專題,來寫這篇作文的。現在大家都很注重家裡的風氣,風氣的範圍有大有小,有國風、也有班風,今天就來講一下這個家風吧。

所謂的家風就是自己家裡的風氣,家裡的風氣好不好就會影響到子孫後代,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家風要正,首先是要注重以德立家、以德治家。家風也分為好幾種,在家裡做的事、在家裡做家務等等,在家裡做的事情的是好家風。家風也叫門風,是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

家規很嚴格的,所以家裡的規則必須要嚴格遵守一個家庭所規定的行為規範,一般是由一個家族所遺傳下來的教育規範後代子孫的準則。家規也叫家法,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就是指一個國家有一個國家的法律,一個家庭有一個家庭的規矩,這個規矩就相當於國家的法律。指家庭的規矩,做任何事都要懂得講規矩。

最後,我覺得好的家風和家規每個人都要嚴格的遵守,我們國小生也要自己遵守好的行為規範,講規矩,要正義。

家風家訓師德標兵事蹟材料範文(精選11篇)9

“誠實做人,踏實做事,與人為善,孝敬長輩”這十六個字的家風家訓,是馮村鄉中陽村張重軒的曾祖父訂立的。還在他上國小的時候,父親就給他講解這十六個字的深刻含義,並以閆景村的“李善人”為例,教育他如何做一個有所作為而且心地善良的人。從此這十六個字的家風家訓在張重軒幼小的心靈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在學校裡,張重軒不僅刻苦學習,成績優異,而且慷慨無私,樂於助人。六十年代初期,正值國家困難時期,每當星期一走學校時,母親總要給他準備一些乾糧,作為生活補貼,可是到了學校等不到天黑,他就把所有的乾糧分發給同學們,善良之心在實際行動中體現出來。

步入青年之後,由於兄弟姐妹多,父母親實在無力撫養,便把他過繼給了中陽村的姑姑,這時候的張重軒雖然只有十八、九歲,但已經是一個身強力壯的小夥子,他幹活捨得出力,而且手中出活,同伴們都願意和他搭班幹活。當時他的義父義母年老多病,別說是到地裡幹農活,就是幹家務活也力不從心。張重軒特別有耐心,從地裡幹活回來,不是提水掃院,就是燒火做飯,全家人的髒衣服他總是利用晚上時間來洗,他的所作所為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評。二老生病,他總是及時給二老請醫治病、熬藥喂湯,從不急躁。二十二歲那年,在眾親友的幫助下,他成了家,娶回了一位聰明、賢惠、寬容、大度而且特別能體貼他人的。好媳婦馮素貞。馮素貞可真是一位賢內助,她不僅心靈手巧,而且有文化、有智慧。在學校擔任民辦教師那幾年,年年被評為“優秀教師”。後來公婆生活不能自理,她便辭掉學校的工作,回到家中專門侍奉公婆,使二老安詳的度過晚年,後來兩個兒子、一個女兒相繼出生,她相夫教子,使兒女們個個成才,為社會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儘管他們夫妻二人勤勞能幹,但在那農業學大寨,吃大鍋飯的年代裡,別說是沒錢花,連填飽肚子都成了問題,為了擺脫困境,張重軒包過磚瓦廠、到馮村農機廠、傢俬廠跑過業務,辛辛苦苦一年下來,所得報酬連出差補助加在一起也不過千元。

黨的十一屆—以後,國家制定了一系列富民政策,這一下,張重軒有了用武之地,他憑著自己的才能和智慧,孤身一人,到省城太原去闖天下。他先到一家工廠打工,廠領導看到他有能力,專門安排他出外跑業務,兩三年時間,他協助廠領導,把工廠辦得很有起色。工人們不但每月能及時領到應得的報酬,而且還有非常可觀的獎金。廠裡百十名工人,只有一提到張重軒,個個豎起大拇指,稱讚他特能幹。

後來政策有了更大的變化,允許私人辦企業,張重軒辭掉了原來廠子的工作,多方融資在太原辦起了自己的企業。由於他善用人,會管理,企業效益十分可觀,不僅年年及時給國家上繳稅,而且按時足額給全廠職工發放工資和獎金,張重軒心地善良,關心職工,他一旦知道哪位職工家庭有了困難或得病住院,他都給予特殊照顧,及時送去現金和營養品。

張重軒白手起家,創辦企業,功成名就,不忘故里。每逢春節,回家過年,總不忘給村裡的七十歲以上的老年人和特困戶送去現金和慰問品;為村裡的文化娛樂活動捐贈現金。二十多年來,每年的捐贈均不下萬元。20xx年6月24日,他出資5萬元,請來了赫赫有名的臨猗眉戶劇團在村裡演了3天大戲,使全體村民和四方相鄰大飽眼福,過足了戲癮,真正體驗到了高尚的精神文化生活。特別是今年,村裡籌建舞臺,張重軒慷慨解囊,捐資二十萬元。他的行動深深地感染了中陽村所有的父老鄉親,大家交口稱讚,這是愛的奉獻,這是無私的貢獻,這是當代農民企業家的風采,這是我們大家永遠應該學習的榜樣。

如今,張重軒雖然已年過六旬,但他年老心不老。他表示,只要是有益於老百姓,有益於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有益於全社會的先進文化的大發展,有益於社會和諧的事,他將一如既往地繼續做出無私的奉獻。

家風家訓師德標兵事蹟材料範文(精選11篇)10

每個好的家庭都要有好的家風…在每個美好幸福的大家庭中,都會因為爸爸媽媽的陪伴而溫暖,同時也伴隨著家風的和諧氣息。

一個好的家風可以讓一個孩子很好的成長,而我就生活這樣一個很好的家風中。在家中父母難免會因為一些磕磕碰碰而吵架,但他們從不會互相指責、斥罵,更多展現在我面前的是他們理性的一面。平時在家中媽媽也會常常嘮叨在學校應該怎麼尊重老師同學,更會講一些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道理,時間久了我腦海中也會時不時的出現這幾句話,與其說她是生我養我的母親,不如說她是我人生的第一個導師。

每次飯桌上的話題都是最多的,我總是覺得每天的這個時候都是對一天的總結,當然飯桌上的禮儀是一定要遵循,媽媽常常對我警告的有這幾點:

1、吃飯不要狼吞虎嚥,嘴巴不能發出吧唧吧唧的聲音。

2、吃飯時嚴禁邊吃飯邊大聲說話。

3、不能翹腿等等,雖然還有很多條的規矩但是正是因為有這些束縛著我讓我更好的成長。而我和媽媽之間也不僅僅只有這些法則。

“該學習的時候學習,該玩的時候玩!”母親嘴中也總是掛著這句話。是的,該學習的時候學習:我和媽媽做了一個作息表,週一至週五毫無疑問的是學習,一直到週六下午出了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在加上課外的練習。該玩的時候玩:每個週日媽媽都會帶我出去玩,雖然名義上是“玩”,但是每次出去都會遇上一些形形色色的人,這也算是讓我“長了見識了”。

常常會聽到旁邊的人會被這麼讚揚“這個孩子真有修養,看上去就很乖的樣子。”我想之所以這個孩子會被人這麼誇獎是因為她長期處於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中,一個人的修養是一時裝不來的。就好比街上的一些小混混他們何嘗不是處於一個不好的社會環境中,而且他們大多數家中都不會有一個良好的家風,才會導致他們這樣,相反如果他們的家人更多一點關愛他們,家中也沒有什麼不好的風氣,他們也不會邁出小混混的這一步。

所以我們要建構和諧家風,父母在家中要學會樹立好榜樣同樣也要與孩子保持親密無間的關係,在孩子面前更要學會抑制住自己不好的情感;孩子也要學會設身處地的去理解父母,儘量做的自己,展現在父母眼前。

家風家訓師德標兵事蹟材料範文(精選11篇)11

今年春節期間,看到央視記者在做一項非常有意義的調查,他們在大江南北,對不同年齡,不同身份的人都會問“您的家風是什麼?”不同的人回答當然也是千差萬別的。看著每一期調查,雖然沒有記者採訪我家,但是我也開始自問自己,我家的家風是什麼?帶著這個疑問,我去問了年近八旬的奶奶,奶奶告訴了我,我家的家風是什麼。

奶奶給我講了個她們時代的故事,在我爸爸和我爸爸兄弟都很小的時候,由於社會正處於貧窮時期,食物極度匱乏,爸爸的爸爸,也就是我的爺爺要養活好幾個孩子,更是難上加難,爺爺經常早出晚歸,才能勉強餬口,別說吃好的了,能有點填肚子的食物就不錯了,奶奶說,現在的孩子不知道啥叫餓,你爺爺那會不知道啥叫飽,爺爺常常為了讓爸爸和他的兄弟們能多少補充點營養,會把攢下的白麵給他們吃,自己吃的是粗糧,在那個時代裡,白麵可是奢侈品,有一次,爸爸問爺爺,你怎麼不吃白麵呀?爺爺對他的孩子說,我胃不好,不愛吃白麵,吃了不舒服,給你們吃!爸爸和他的兄弟們那會太小了,不會理解爺爺的意思的!最後爺爺因為天天吃那些粗糧,得了胃癌去世了,後來爸爸和他的兄弟們知道了那句話的真相!奶奶講完這個故事後,我眼睛溼潤了,我理解了愛怎麼樣傳承的,無私的愛無關歲月苦難,無關時間空間!

聽完這個故事,我也想起了在自己成長歲月裡發生在身邊的家事,讓我逐漸得領悟了自己家的家風。這些年每年三十兒,爸爸都會去邀請一個人過年的左右鄰居,親朋好友,即使陌生人,會真誠的把他們邀請到家裡來一起過年,我很是不理解,大過年的,本是家人團聚的日子,不是家人坐在一起好像不自在,爸爸最後看出了我這點想法,他告訴我“在一起圖個熱鬧,多雙筷子的事,人要有愛心”隨著歲月的積澱,越來越理解爸爸的話,不管在哪裡,不論做什麼工作,一定要心中有愛,相信愛是可以傳遞的,就像我家每年三十兒都有不是家人的親人來我家吃飯,和他們一起微笑,碰杯,已經成了一種習慣,今年也不例外!

後來我又問媽媽,我家的家風是什麼?媽媽因為不善言語,並不能準確表達她的理解,但是媽媽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印在我成長的記憶裡,媽媽在家總是全家第一個起床的人,睡的總是最晚的一個,以前爸爸上班,我上學,她總是按時給我們做好每一頓飯,從來不會怨言,不會煩惱,每一次她都是全家最後一個吃飯的人,她的淳樸、善良多少植根在兒女的心裡。

聽完那個時代的故事,回憶起成長中的事,我逐漸理解了我們的家風是什麼,爺爺用有限的生命詮釋了無私的愛,並把愛傳遞給我了我的爸爸、媽媽,爸爸,她他們用行為教導我們做一個善良的人,傳承那歲月沉澱下來的精神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