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熱點>

助人為樂先進事蹟

熱點 閱讀(1.85W)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事蹟的經歷,對事蹟很是熟悉吧,事蹟不是單純為其單位和個人評功擺好,而是為了鮮明地體現和積極宣揚一種特定時代所需要的精神。我們該怎麼擬定事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助人為樂先進事蹟,歡迎閱讀與收藏。

助人為樂先進事蹟

助人為樂先進事蹟1

王結,男,回族,1971年5月生,中共黨員,寧夏回族自治區殘聯盲協主席,愛德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學校校長。

13歲時的一場飛來橫禍,讓王結雙目失明。面對人生的不幸,他以超常的毅力,藉助盲文和錄音自學考取大學、攻讀研究生,在自己事業有成時,大力幫助其他殘疾人和下崗職工實現就業創業夢想。

王結原本在西吉縣醫院上班,有一個令人羨慕的“鐵飯碗”。為了幫助更多盲人走出一條生存之路,他下決心創辦盲人按摩培訓班,他帶領幾十名從沒出過門的'山村盲人,來到縣城接受培訓,尋求光明之路。按摩技藝需要大量實踐,王結就讓學員們在自己身體上練習。為了讓學員們儘快就業,王結放棄固定工作,帶領盲人兄弟姐妹去銀川創業。他聯絡有關部門,搞調研,選店址,為了節省費用,有時晚上就睡在銀川市中醫院走廊的長條椅上。1999年9月,“愛德”盲人按摩診所在銀川亮相;2021年7月,王結創辦的寧夏愛德殘疾人職業培訓學校誕生。這是寧夏第一所殘疾人職業學校,吸引了各地渴望自食其力的殘疾人前來學習。學校以保健按摩培訓為主,同時開設計算機應用、工藝品製作、SIYB創業培訓及盲人定向行走訓練等培訓專案。學校開辦12年來,王結共培訓殘疾人等各類人員7000餘人。幫助4000多人實現了就業夢想,300多名學員成功創業。

王結熱心公益事業,雖然家庭並不富裕,至今還與妻子住在出租房,但他為特困學員減免學費、補貼生活費及各類愛心捐款達50餘萬元。2021年非典肆虐,他為一線醫護人員捐贈3萬元的醫療按摩卡;汶川、玉樹、蘆山地震、舟曲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發生後,他先後為災區捐款4萬多元。他經常帶領師生到社群和福利院為困難家庭、孤寡人員義務查病、治病。2021年,愛德盲人按摩診所員工金芳明查出患先天性心臟病,拿不出2萬多元的手術費。王結知道後馬上帶頭捐款5000元,其他按摩師也紛紛解囊,幫助金芳明順利地做了手術。寧夏南部山區的盲人馬世清、銀川市民謝寶華,均在王結的無私幫助下,開辦起自己的保健按摩所,脫貧致富,創業成功。王結的事蹟被寫入寧夏黨史和地方中學課本,一位著名詩人稱讚王結道:“不怨蒼天不低頭,潛研科技寫風流。眼盲不信前途暗,心路光明耀九州。”

王結先後榮獲全國十大傑出青年、全國自強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寧夏回族自治區道德模範等榮譽稱號。

助人為樂先進事蹟2

劉秀峰,一個再平凡不過的名字,卻在經過感動眾人的一件件事蹟中被人們所熟知。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幫裡互助、融洽的鄰里關係,不僅是我國的優良文化傳統,更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時代要求。在頭屯河農場綠洲街南社群有這麼一個人,他關心照顧外來務工人群,幫助鄉親友鄰,他用無私愛心感動著人們,用行動影響著大家,在綠洲街南社群只要提起他的名字鄉親們無不稱讚。他就是劉秀峰,一個平凡而又淳樸善良的乾瘦老人。

劉秀峰老人今年71歲,從山東老家來到頭屯河農場多年,曾經在農場林場工作,後來又在農場一連種植啤酒花,作為一名地地道道的農民,骨子裡滲透著與生俱來的真、善、美。在平日裡,左鄰右舍不管誰家有困難他都跑前跑後、問寒問暖,幫助解決。生活中,誰思想上有了疙瘩,他總是想方設法幫助解開,對於一些困難戶,老人總是送去衣物,日常用

9品,他將自己全身心的愛給予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同時,也得到了居民群眾的讚揚,在社群,大家都去親切的稱劉秀峰老人“劉熱心”。

每天下午走進劉秀峰老人的小院,你都會看到幾個揹著書包小孩走進小院,親切的問劉爺爺好,慈祥的老人總會撫摸著每個孩子的頭,詢問今天的'學習情況,不知情況的人會認為這只是爺爺關心疼愛小孫子的溫情畫面,細細打聽了解才知道,老人和這群孩子沒有任何血緣關係,只是房東和出租戶的關係。 20xx年5月3日,對於大都數人來說是休息渡假的好日子,但對於劉秀峰和自己老伴以及他們的房屋出租戶謝怡林來說,卻難忘而痛心,5月3日下午,正在工地幹活的謝怡林突然接到農場派出所電話,說他的兒子在和鄰居幾個孩子玩火時,他的孩子被火燒傷,情況嚴重,希望他趕緊回來,聽到噩耗的謝怡林急忙趕回到自家的出租房,看到謝怡林滿頭大汗在出租房裡找東西,劉秀峰老人也急忙去問出什麼事情,最後瞭解得知謝怡林6歲的兒子謝存華被火燒傷,劉秀峰老人立即讓老伴取一千塊錢給謝怡林,並囑咐小謝有什麼困難就打電話,家裡他先幫忙照看。看到謝怡林奔赴醫院去看孩子的著急的背影,劉秀峰老兩口自責今天太忙沒有將孩子照顧好。謝怡林一家從四川老家來新疆打工六年,由於劉秀峰老人的善良、熱心,謝怡林一家一直租住劉秀峰家房子,10沒錢交房租,劉秀峰也不催要,謝怡林之子小謝存華從一出生就住在劉秀峰家,如今也有6年,看著小謝存華長大的劉秀峰老人早已把小謝存華當成了自己的親孫子。小謝存華的事情讓老人傷心不已,老兩口正在商量著去醫院看看他們的“孫子”,希望能為孩子再做點什麼。

關於劉秀峰的事蹟還有許多許多,謝怡林一家只是其中之一,頭屯河農村綠洲街南社群位於城鄉接合處,社情比較複雜,社群大部分都是來疆務工的流動人口,這些人群一般生活艱難,劉秀峰老人就經常給予他們幫助,加之社群人口眾多,環境衛生工作量大,劉秀峰老人就義務幫助社群檢查社群環境衛生,並向其他居民宣傳環境衛生的重要性,教導其他居民愛護環境。

劉秀峰老人時常說“鄰居的小困難不幫助,就會變成大困難,誰家沒個困難,有困難大家都來幫襯一下就可渡過難關,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他身上體現了一種鄰里互助友愛,十幾年堅持包攬困難戶的大事小事,建立和諧社會需要他這樣的熱心人。

用平凡生活的點點滴滴詮釋著一份大寫的愛,劉秀峰用獨特的方式實踐著,豐富著“鄰里和睦、社會和諧”的內涵,這份濃濃的鄰里真情,構建了我們溫馨和諧的新家園。

助人為樂先進事蹟3

高淑珍,女,漢族,1957年7月生,河北省唐山市灤南縣司各莊鎮窪裡村村民。

14年來,高淑珍用單薄而堅強的肩膀挑起一座“炕頭小課堂”,用舐犢情懷支撐起幾十個殘疾孩子的就學夢想,她用平凡的服務詮釋了不凡的志願精神。

高淑珍兒子王立國4歲時,患上了類風溼病,肢體關節變形,走路十分困難,雖經多方求醫診治卻沒有好轉,結果落下了殘疾。隨著小立國年紀的增長,上學讀書的渴望也越來越強烈,但受身體條件限制,他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樣進入學校。高淑珍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她轉念一想,附近村莊也有一些因為殘疾而不能入學的孩子,他們一定也渴望上學,如果能把他們聚到一起讀書學習,那該多好!

1999年,“炕頭小課堂”開課了。4張小課桌,1塊小黑板,5個殘疾孩子,課本是借來的舊書,“老師”就是她的閨女王國光——為了這個唯一的老師,高淑珍硬是將自己剛剛國中畢業的女兒留在小院裡,每每念及此事,她總感到愧對女兒。

隨著送到家裡讀書的孩子越來越多,高淑珍索性讓孩子們住到家中,免費吃住,免費學習。炕頭小課堂最多時達到39個孩子,都管高淑珍叫“媽”。這些曾經因為殘疾而受過別人歧視和嘲笑的.孩子,把高淑珍的家當成了自己的家。高淑珍也把這幫殘疾孩子當親生的,願意為他們做一切事。

為了能夠更好地照顧這些孩子,高淑珍睡覺的時候幾乎沒脫過衣服。睡覺前,要給孩子們一個一個接尿;再摟著最小的孩子,哄著睡覺;大約每兩小時就要起來一次,叫醒愛尿炕的孩子起來解手。為這了這幫孩子,她每天早早起來,給孩子們做好飯,然後就帶著兩個饅頭去趕集賣貨。沒有集的日子就走街串巷叫賣。

高淑珍就這樣堅持了整整14年。在她的感召下,一批志願者先後走進高淑珍的家中,當起了愛心志願者,全身心投入到關愛殘疾孩子的志願服務活動中,演繹了一曲志願接力、奉獻愛心的動人篇章。

高淑珍榮獲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河北省道德模範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