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熱點>

愛心公益個人事蹟簡介(精選8篇)

熱點 閱讀(1.44W)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事蹟吧,事蹟可以起到宣揚特定的時代精神、引導讀者認識先進,學習先進的作用。想擬事蹟卻不知道該請教誰?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愛心公益個人事蹟簡介(精選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愛心公益個人事蹟簡介(精選8篇)

愛心公益個人事蹟簡介1

近日,安康市石泉縣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了關於表揚疫情防控工作先進典型的通報,石泉縣人民檢察院院幹警張積紅就是此次受通報表揚的人員之一。

張積紅今年59歲,是石泉縣人民檢察院的一名司法警察,因他的警銜是警司,大家都親切地稱呼他為“張警司”,儘管多年前他早已晉升為二級警督,但大家仍習慣地稱呼他為“張警司”。當然,也有不少年輕的幹警出於尊重,親切地稱呼他為“張叔”。

提起張積紅,石泉縣人民檢察院上上下下無人不豎大拇指。他到底有哪些優點和先進事蹟值得這麼多人稱讚和表揚呢?下面,我就帶大家認識一下“張警司”。

“小夥兒張警司”

儘管已年近花甲,即將退休,但是“張警司”仍然堅守在工作一線,絲毫沒有“車到碼頭船到站”,要鬆一鬆、歇一歇的心態。相反,他在工作崗位上,保持著幾十年如一日的工作狀態,不僅任勞任怨,幹起事來也是勁頭兒十足,樓上樓下經常看見他拿著x份檔案一路小跑、健步如飛,熱情洋溢地在各個辦公室統計各類資料、分發檔案、通知、協調處理領導交辦的各類事項,工作狀態和精氣神儼然是個剛參加工作的“小夥兒”。

“老黃牛”張警司

在石泉縣人民檢察院大大小小的各類會議上,在每個院領導口中,用來表揚“張警司”的最高的詞彙就是“老黃牛”。誠然,他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的工作作風確實擔得起“老黃牛”這個稱號。每天他都是單位來的最早、走的最晚的那個人,因為管著機要通道,有時下班後還會有緊急檔案,為了不耽誤每一份檔案送到領導手裡的時間,他每天都比別人晚半個小時下班,每逢下班時,樓道里經常傳來他給家裡人打電話的聲音“你們先吃,別等我!”。因為院裡外地幹警很多,每逢國慶、春節,值班人手排不過來時,總是他挺身而出,每年的兩個長假中,至少有兩到三天都是他值班,一部分是他主動排班給自己,一部分是他主動替家在外地的幹警幫忙值班。2020年大年三十,院裡的大部分外地幹警回家過年了,因為禁放煙花爆竹工作,需要派人網格區內巡邏,他知道院裡人員情況後,二話不說,從上午8點一直巡邏到晚上24:00,期間只換班回家吃了頓飯,整個除夕夜都是在單位值班室度過的。

“技術流”張警司

儘管已經59歲了,但張警司和他同齡的很多幹部都不一樣,他不僅能熟練操作各類辦公軟體,還能管護甚至維修內外網網路系統及各類網路終端,院裡的視訊會議系統、無紙化辦公系統都是由他掌管,網路資訊保安等工作也是由他負責,他在資訊化工作方面的技術已遠超許多當下抱著手機和電腦長大年輕人,可謂不折不扣“技術流”。日常生活中,張警司還經常網上“shopping”,不僅懂技術,還跟緊時代潮流,時髦範兒十足。

“犟人王”張警司

總是被人表揚的張警司,也時常有被人“抱怨”甚至“衝撞”的時候,這源於他對工作近乎偏執的較真兒勁兒。因為負責院裡的機要通道,收發的很多檔案都是涉密件,所以張警司在處理檔案的過程中,十分嚴謹、仔細。經他手傳送的檔案、資料,他都要反覆檢視,但凡覺得有哪句話、哪個字,甚至是哪個標點符號不妥,他都要跟檔案起草人或相關責任人嚴格進行核對,確保無誤後才發出。他經手的每一個事項也都必須嚴格按照程式進行,有時候遇到緊急事項,幹警們忙著要報送資料,碰巧領導不在單位,沒人簽字或者無法蓋章的時候,幹警們急得雙腳跳,張警司卻一如既往地“軸”,哪怕幹警已經跟領導請示過了,也要當著他的面跟領導打個電話進行再確認,而且事後他一定會找到領導完善相關的手續。在處理一些事情過程中,因他過於堅持原則,時常會和領導及同事們“辯論”一番,有時不惜爭的臉紅脖子粗。為此,幹警們對他有過不少“怨言”,說他是個十足的“犟人”。但也正因為這種嚴謹、這種較真兒、這種“犟”,他從檢以來,以司法警察身份在執行搜查、拘傳、送達、協助檢察人員進行提訊等過程中無一差錯,他負責的機要通道、網路安全及保管的相關資料等未發生任何洩密及其他安全事故。

“疫情防控先鋒”張警司

歷年來,在石泉縣人民檢察院各類大大小小的會議上,受到最多表揚的人,非“張警司”莫屬,“張積紅”這個名字也是院裡各項表彰獎勵中的高頻詞。此次被縣疫情防控指揮部作為先進典型通報表揚,既是我們意料之中,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1月26日晚,收到縣疫情防控指揮部緊急通知,要求27日早單位派一名志願者進入社群進行疫情摸底排查,時值大年八年級,很多外地幹警尚未來得及返崗,院裡一時難以派出人員,27日當天值班的張警司挺身而出,以志願者的身份配合牽頭單位及相關人員進入社群挨家挨戶摸底排查,連續多日奮戰在防疫一線。社群摸底排查工作甫一結束,他得知院裡很多外地幹警受疫情影響無法返崗,還有的幹警處於居家隔離當中,張警司一天也沒休息,立馬返回院裡,主動承擔了公文平臺及機要通道的檔案收發、每日疫情防控報表的填報、防控物資的發放及部分居家隔離幹警的包聯等工作,每日加班加點,忙到晨昏顛倒,但他仍像幾十年來的一貫所作,毫無半句怨言。

當單位要推薦他為疫情防控工作先進典型時,他的“倔勁兒”又上來了,他說到:“我是國家工作人員,領著國家的工資,就該為國家出力辦事,這些都是我應該做的,算不上啥先進,也當不了典型”。直到領導多次找他談話,並告訴他這是一項命令,必須執行,他才填了個人資訊報表。

表彰出來後,得知單位領導要安排人對他的先進典型事蹟進行宣傳時,他再次拒絕了,甚至“拒不配合”採訪,也拒絕提供工作時的照片,他拒絕的話很樸實,但卻讓人無比動容,他說“我老了,別宣傳我,多宣傳宣傳其他年輕同志吧”。

這就是“張警司”,我們當中普通的一員,他平凡、樸實、勤勞、倔強、謙遜,讓人又愛又“恨”,卻又讓人不得不肅然起敬!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榜樣是旗幟,代表著方向;

榜樣是資源,凝聚著力量。石泉縣人民檢察院為擁有這樣先進典型的“張警司”而感到驕傲和自豪!同時,我們全體幹警也決心以“張警司”為榜樣,堅決扛起責任、經受考驗,切實把各項工作抓實、抓細、抓落實,在疫情防控中踐行初心使命,在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確保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

愛心公益個人事蹟簡介2

白澤湖鄉月形社群的大學生村官陶效敏,同時也是青年志願者服務隊的一名骨幹成員。自加入青年志願者服務隊以來,陶效敏同志始終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風,工作態度端正、團結同志、樂於助人,具有較高的思想修養和業務素質,在接待來訪群眾、提供志願服務上,樹立了良好的青年志願者形象。陶效敏同志一方面精心組織青年加入到志願者隊伍開展服務活動,另一方面以身作則積極投入到青年志願者活動中來。

一、積極參加扶貧幫困送溫暖活動。在本次社群志願服務主題活動中,陶效敏同志積極參與到“進社群 送溫暖”活動中,不僅為社群老人們送去大量的生活用品,還陪老人們聊天談心,排解他們的憂愁和寂寞,給老人們帶來了快樂的心情,使他們感受到了人與人之間的關愛和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

二、積極參加文明交通志願者行動。為響應文明交通志願者行動,陶效敏同志在第一時間內參加志願者交通執勤活動,11月28日起每天上午、下午車流高峰期,在社群十字路口維護交通秩序,一如繼往,從不間斷,為維明文明和諧交通環境貢獻自己應有的一份力量。

三、積級參加文明城市共建活動。到各村(社群)和包乾責任區進行大規模的衛生整治工作,陶效敏同志前後3次前往月形還建小區進行衛生清掃,給社群居民帶來了乾淨整潔的衛生環境。

除了參加青年志願者的各項活動以外,陶效敏同志在本職工作中時刻嚴格要求自己,不斷的加強自身的理論學習,全力提高志願服務水平。對未來的工作,陶效敏同志表示將繼續大力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精神,彰顯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相互關愛和諧共存的理念,秉承自覺自願、力所能及的原則,積極投入到青年志願者活動中來。

愛心公益個人事蹟簡介3

郎坤,武漢理工大學管理學院學生,漂亮的80後女孩。和許多同齡人不一樣的是,她的寢室裡化妝品,首飾,衣服,而她每年的獎學金,幾乎都捐給了那些家庭貧困的孩子;她的課餘,也花在了對農民工子女的志願服務上。本科4年,她是武漢農民工子弟學校“屋頂國小”的編外教師;畢業後,又志願去貴州山區支教。6年來,她累計志願服務5000小時,走訪1.8萬公里。

“屋頂國小”來了大學生老師

4月21日,小雨初晴。一路顛簸,從常青花園站下車,穿過幾條曲折狹窄的小巷,再繞過一片破舊的房屋,郎坤和她的3位同學拎著大包小包帶給孩子們的小禮物,趕到“屋頂國小”成才分校門口。“郎姐姐來了!”郎坤剛剛進校園,就被同學們了。孩子們像群小鳥一樣迅速圍攏。

“屋頂國小”名叫凌智國小,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江漢區高家臺菜市場的屋頂。樓頂平臺孩子們升旗、做操、遊戲的地方。高家臺前不久的拆遷,孩子只能四處流動。

3月,一篇關於“屋頂國小”的報道,深深觸動了當時讀大一的郎坤:簡陋、嘈雜的環境,求知若渴的眼神……她決定竭盡所能去幫助“流動的花朵”。

郎坤為學生開設“課堂”。最初月裡,她往返“屋頂國小”17次。學校被感動了,同意由郎坤組織有特長的'大學生志願者,每週五為學生們上美術、舞蹈、音樂等課程。

從此以後,寒風凜冽的冬日,驕陽似火的酷暑,每週去一次“屋頂國小”,郎坤和同學們風雨無阻的“必修課”。能給學生們上好課,郎坤反覆觀看和琢磨優秀課程視訊,聽課記錄和心得寫了厚厚一大本。她還經常對著鏡子一遍又一遍地試講,直到嗓子疼得說不出話。

就,郎坤了4年。4年裡,她和志願團隊還募集衣物1200餘件、學習用品500餘件、資金5000元,用於資助貧困農民工子女。她牽線組織“屋頂國小”十幾名家庭貧困的優秀學生和武漢理工大學不同班級結對子,為學生解決每年的學費。

10月19日,郎坤組織“屋頂國小”孩子走進武漢理工大學校園參觀,“一路上,孩子們興奮得又是叫又是唱,邊走邊看邊在本子上記”。活動結束後,孩子們爭先恐後將寫的觀後感給朗坤看。看著那一行行童稚的文字,她的眼睛溼潤了。

貴州山區開放支教花朵,本科畢業的郎坤入選青年志願者扶貧接力計劃生支教團,並擔任隊長。如火8月,她帶領支教團前往貴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龍裡縣,支教一年。

郎坤主要承擔龍裡縣城關三小畢業班級的英語教學任務,該校90%的學生是農民工子女。教學質量,郎坤把寢室當成了自習室,拿出當年備戰大學聯考的勁頭,言小言小頻道反覆修改十幾次,挑燈備課到深夜更是家常便飯。

不懈努力,郎坤倡導的“快樂英語、激情英語”教學活動初見。“之前是上課,月以後下課卻成了最難的事情,幾次都要班主任出面,強制下課。一年的努力,我的200多名學生畢業考試平均分了91分。當聽到訊息時,我的淚水忍不住流了下來。”郎坤回憶道。

正當教學步入正軌,郎坤卻在學期開學時遇到了另難題:5個孩子因貧輟學了。郎坤決定和隊友上門去看一看。

4個多小時的山路顛簸,郎坤終於來到學生家。她驚呆了:家裡除了床鋪,幾乎傢俱,牆板“千瘡百孔”,大點的縫隙能容人進出。她和同伴趕緊公益網幫孩子籌集學費,民政局幫孩子父母辦理社會救濟……

郎坤和同伴們週末走訪了龍裡縣的鄉鎮,倡導了龍裡縣貧困學子專案庫,一年裡募集了4萬餘元物資,發放到各鄉鎮的學生手裡。“樸素的想法,不想看到孩子貧困而放棄讀書,放棄他的夢!”

除了讓孩子們能上學,還要讓上好學。郎坤她們承擔起龍裡縣少先隊總輔導員的工作,在幾所學校中了“明天——七彩陽光工作站”,下設雛鷹志願者基地、素質拓展訓練營和心理援助愛心聯盟等機構。少先隊大隊部也成了孩子們最喜歡的地方,“在那裡每孩子一樣的,一樣的自信,一樣的快樂,一樣的富有愛心。”郎坤說。

郎坤的堅守,感染了身邊同學。12月,武漢理工大學團委成立“郎坤關愛農民工子女青年志願服務隊”,結對幫扶農民工子弟學校。

課餘,朗坤還到武漢周邊的農民工子弟學校調研。她憧憬著將來能夠“愛心聯盟”等主題行動,近100項志願服務,動員武漢地區高志願者團隊與農民工子弟學校1000個幫扶對子,服務6到8萬名農民工子女。

“有希望的地方,痛苦也成歡樂;希望在,明天在,年輕失敗!”這是郎坤喜歡的詩句。她說,為農民工子女志願支教,很辛苦,但一次偶然讓郎坤走近一群農民工子女,與“流動的花朵”結緣。6年來,她風雨無阻前去支教。反覆追問:到底是“定力”在支撐女孩,讓她可以堅守這麼久?總在設想,女孩肯定有不同尋常之處。可是,失望了。她普通的女孩,生活、學習順順當當,波瀾不驚,偶然的機遇讓她牽起那些農民工子女的小手,志願生活就開始了。

“是未來的希望,所孩子都一樣。”農民工子女需要,郎坤想幫助,希望把“托起來”。正是善念,使她義無反顧走過6年風雨路。6年裡,她的執著,她的堅韌,已不知不覺習慣。是啊,當志願服務生活的一,一切都那麼自然。

愛心公益個人事蹟簡介4

12月3日,渝北區石船鎮,郭明義愛心團隊的志願者帶領留守兒童玩耍。

“海面倒影著美麗的白塔,四周環繞著綠樹紅牆,小船兒輕輕飄蕩在水中,迎面吹來了涼爽的風……”12月3日,舒緩柔和的歌聲給寒冷的冬日平添了一股暖意,在渝北區古路鎮草坪村,郭明義愛心團隊重慶大學分隊的年輕志願者們來到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身邊,陪伴他們度過一個充滿愛的週末。

剛見面時,老人和孩子們都有些拘謹,同學們默契十足地唱起了歡快的歌曲。娃娃們頓時來了興趣,圍成一圈,跟著歌聲一起搖晃著小腦袋;儘管老人們沒有跟著哼唱,但還是不住地為年輕人鼓掌,滿是皺紋的臉上流露著笑意。

氣氛調動起來後,大學生們一個個與老人、孩子結對。有的當起了“乖孫孫”,拉著老人的手,噓寒問暖、捶背揉腰,為他們打掃房間;有的成了“知心大哥哥”、“愛心大姐姐”,陪著留守兒童聊天,給他們講故事,同他們玩遊戲。

同時,愛心團隊還送上了同學們湊錢買的暖手袋、靠墊、水果、食用油等慰問品。73歲的謝惠珍婆婆歡喜得眼圈都紅了,“我的孫孫和他們一樣大,他如果沒去廣州打工,肯定也會和這些年輕人一樣孝敬我。”

志願者鍾清告訴記者,如今渝北區古路鎮已成為郭明義愛心團隊重慶大學分隊的慈善親情教育基地,在這裡,關愛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將成為愛心團隊的一個長期活動。

同學們一有空就會來到老人和孩子中間,給予關愛,為他們提供各種幫助。大家還會記錄下老人和孩子們的生日、愛好、心願,通過向微博、網站發帖,來獲得社會廣大愛心人士的關注。

“古路鎮歡迎大家來感受慈孝文化。”古路鎮黨委書記唐文武介紹,今年以來,古路鎮已吸引了俄羅斯、日本、非洲等20幾個國家的參訪團來參觀新農村建設和慈孝文化。結合全鎮慈孝文化建設,鎮上也成立了由機關幹部、大學生村官、青年學生組成的志願者服務隊伍。下一步,這支隊伍將走進各大高校,宣講慈孝故事。

同時,古路鎮還向全市愛心市民敞開大門,歡迎他們來鎮裡體驗慈愛與孝道。

愛心公益個人事蹟簡介5

自2月2日接到通知後,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11名志願者便前往濱江新區長林社群配合當地同志開始了他們的防疫抗疫工作。他們中有年逾50的“老革命”、也有剛剛入職的“小同志”;有年富力強的“大丈夫”、也有敢打敢闖的“巾幗英雄”。

2月3日,第一輪入戶調查和宣傳工作開始了。此時正值疫情高發期,家家門庭緊閉,叩門時要麼半天無聲、要麼大聲一句“搞麼子的!”面對群眾的不理解,52歲的鐘濤不停地往返於門房和樓棟間,一遍遍地敲門、打電話,直到業主理解配合調查為止,一天下來衣衫已經不知道被汗水浸溼了幾次。陳瑞靜,一名年輕的“90後”,聽說一位同志因交通受阻無法參加時,便主動請纓承擔長林安置小區25戶近100人的入戶調查工作。該小區屬無人看管小區,人員混雜,沒有基礎資料,入戶難度大。陳瑞靜沒有半點怨言,耐著性子挨家挨戶敲門,逐一宣傳解釋。在她的努力下,長林安置小區是該社群中最早一批完成入戶調查任務的小區。

隨著疫情的發展,第二輪疫情防控大走訪大排查工作於2月8日啟動。這一輪的走訪排查將居民的健康狀況納入調查範圍,要求更高,內容更細,任務更重。為更好地完成調查任務,退伍老兵燕曉軍同志自掏腰包購買紅外線測溫計,冒著可能被感染的風險逐門逐戶地為居民測量體溫,他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深深地感動了每一位住戶。年強的小夥熊鑫負責洪森新世界61戶195人的摸排工作,是所有摸排任務量最重的,涉及到的外地返鄉人員也最多。為了不漏一戶、不落一人、結果精準,他在完成入戶任務後,還需要認真核對體溫資料,反覆確認摸排結果,經常到夜深了才回家。

2月9日,根據防控工作需要,全縣對住宅小區、家屬區實行更加嚴厲的“211”管制措施,憑臨時通行證出入。元宵節當天,為了不影響電信和發改局家屬區42戶住戶正常出入,志願者陳鵬、王慧敏互相配合著,把剛剛到手的臨時通行證加班加點地送到每位住戶手上,直到6點半才在家人的催促中回到家中歡度元宵。

這些只是自然資源和規劃和規劃局志願者們的工作瞬間,他們全身心地為濱江新區疫情防控工作奉獻自己心血。他們聚在一起,為了那共同的目標——“疫情早點結束,春暖花開的.日子早點到來!”

愛心公益個人事蹟簡介6

今年42歲的張志田,是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放射科醫生,宣恩縣李家河鎮老司城村人。

1月19日,他帶著10歲的兒子從杭州回到家鄉與親人團聚。隨著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原本計劃1月27日返回杭州的張志田取消了行程。

1月29日晚,張志田主動向宣恩縣衛生健康局“請戰”,願意參與李家河衛生院疫情防控救治工作。1月30日早上,張志田走進衛生院,成為該院一名“編外醫生”。

張志田從醫20餘年,主要從事放射科臨床醫學研究,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張志田發揮自己優勢,參與衛生院影像學報告診斷。

李家河衛生院進出口只有一個大門,醫護人員和患者通道通用,張志田與衛生院商量改造,按照傳染病樓兩通道、三分割槽的標準,隔離出醫護人員通道、患者通道,分開清潔區、汙染區和半汙染物區。同時,針對通道還改造兩個小門出入住院樓,該院在衛生院大門,也專門用隔離帶分開為進、出口。

該衛生院醫用物資緊張,張志田便多渠道聯絡,為衛生院籌集捐助醫用防護物資。“又捐物資,又捐技術,真的很感動。”李家河衛生院院長段萬能表示。

家住來鳳縣大河鎮大壩社群的楊錚,2020年從湖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畢業後在外地一企業上班。學習臨床醫學專業的楊錚看到監測點人手不夠,主動申請參加疫情防控工作志願者服務。他每天工作12個小時,排查過往車輛,為車上人員檢測體溫,同時利用在學校學到的專業知識,指導執勤人員規範防護措施……

愛心公益個人事蹟簡介7

自20xx年加入社群志願者隊伍,近幾個月來始終本著“依託社群,服務社群”的工作宗旨,在服務社群居民需求,弘揚互助風尚,促進社群精神文明建設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為進一步加快社群建設步伐,深入開展了社群志願者服務工作,通過社群志願服務組織積極為社群居民排憂解難,有力促進了和諧社群建設。協助有關部門做好下崗失業職工的就業諮詢、指導、培訓和擇業介紹等服務,幫助他們掌握一技之長、重新走上工作崗位;二是深入社群老年群體、“幫孤助殘獻愛心”、“伸出友愛之手,扶殘共度人生”,使孤寡老人、殘疾人及城區“三無”人員感受到了人間真情和社會的溫暖。

始終圍繞社群工作中心,結合社群需要,圍繞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長期服務主要是把社群老年人、未成年人、外來務工人員、下崗失業人員、殘疾人和低收入家庭為重點服務物件,採取“一助一”“多助一”幫扶和對社群公共設施的維護服務。如對社群內的老人,以生活、醫療方面服務為重點,為其開展上門服務和醫療保障等方面的服務,做到了社群志願服務與滿足居民群眾最迫切需要的有機結合,與建設和諧社群的各項任務的有機結合。

愛心公益個人事蹟簡介8

於曉嬌,女,漢族,該同志熱心公益事業,富有敬業精神和奉獻意識。無論從事哪項工作都能以飽滿的工作熱情和積極向上的工作態度投身於自己的崗位工作中。在工作中勇於開拓,富於創新意識,取得了顯著成績。自2011年參與建立寬城區青年志願服務聯盟以來,一直秉持“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服務精神開展志願活動,是志願者公益活動的組織者之一和骨幹參與者,策劃組織並親自參與了大小十餘次志願者公益活動,受到各級組織和社會的好評,也贏得了廣大志願者的普遍讚譽。在她的組織及積極參與下寬城區青年志願服務聯盟走出了一條極具寬城特色的公益組織發展道路,寬城區青年志願服務聯盟開展的多次活動也得到了社會公眾的認可。

從殘疾兒童到孤寡老人,從農民工子女到困難群眾,於曉嬌同志帶頭捐款,集資為轄區兩位孤寡老人購買了米、油、雞蛋和生活用品等,還幫助老人們更換了新被單、給窗戶釘塑料。在此後的日子裡,她只要有時間就會去看望孤寡老人們。老人冬天的衣服不夠暖,她就會給老人們送上一件棉衣,一條棉褲;老人的牙口不好,她就會給老人們買點雞蛋、買點柔軟的蛋糕送去……她的行動也感染著更多的人來關心老人們。

如今,大部分農民工子女目前面臨的最大的問題已經不是教育問題,而是如何更好的與城市相互融入,這些孩子們要融入城市就要更多的瞭解城市、感受城市、體驗城市。於是在今年的工作中,於曉嬌同志組織開展了一系列“我與寬城共成長”農民工子女一日體驗活動。

3月份,於曉嬌同志選擇農民工子女較集中的柳影國小和宋家國小,組織學校裡20名農民工子女,開展觀賞電影、肯德基就餐、歡樂世界遊玩三個體驗專案。6月份,於曉嬌同志又組織100名未成年人觀看愛國主義教育電影《甲午風雲》。幫助樹立他們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他們高尚的愛國主義情操,增強他們建設祖國的信心和遠大抱負。組織團山國小和天光國小的100名國小生遊覽雕塑公園。9月份,於曉嬌同志組織100名農民工子女參觀長春自然博物館,讓每一個孩子不但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深奧,同時也產生了對大自然的好奇和熱愛。

“我與寬城共成長”農民工子女一日體驗活動的開展就給他們提供了了解城市、感受城市、體驗城市的機會,從而使這些孩子更加熱愛我們的城市,努力學習,將來為建設長春貢獻自己的力量。我們的城市要更好的吸納這些城市新生代,就要給他們機會讓他們靠近城市,更重要的是從心理上貼近城市的每一個角落。

作為志願者,她在給予的同時也收穫了奉獻的快樂,體會到了“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精神。通過組織開展一系列志願公益活動,於曉嬌同志思想上更加成熟,活動能力更加增強,公益業績也更加顯著。由於經常參與社會活動,該同志視野開闊,知識面更加寬泛,工作成績更加顯著,對單位和社會都帶來了良好影響,成為了廣大青年學習的榜樣。志願者不是一個簡單的稱號,不是一種榮譽,而是一個人身處社會所應承擔的責任。於曉嬌同志在平凡的崗位上,用志願者的承諾實現作為一名優秀志願者的責任和義務,為自己的人生譜寫一首優美的樂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