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熱點>

十佳醫生事蹟

熱點 閱讀(1.68W)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許多人都寫過事蹟吧,根據範圍的不同,事蹟可分為集體事蹟和個人事蹟。事蹟到底怎麼擬定才正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十佳醫生事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十佳醫生事蹟

十佳醫生事蹟 篇1

我收看了《尋找最美醫生》頒獎典禮,在獲獎的每位醫生背後都隱藏著感人的故事,這深深觸動著我,讓我情緒波1653瀾起伏,細細品味著平凡的崗位上不平凡的故事。一個95歲的老人,張金哲,中國科學院院士,在有著顯著的社會地位和榮譽面前,顯得很平淡。依舊每天堅持在工作的第一線,授人以漁,帶著疲憊和多病的身體,以患者為朋友,讓千萬家庭重獲開心的笑容。

詹紅教授,一個沒有日夜概念的女人。把自己的一切奉獻給了急診科,豁達的胸襟,堅定不移的敬業精神讓我肅然起敬。社群醫生嚴正,和鄉村醫生次仁班覺、駁克乃·開肯都是在極其艱苦的工作環境下,奮鬥在惡劣的老、少、邊、貧地區。用他們一顆真誠的心,仁慈、美麗的舉止譜寫了生命之歌。生動詮譯和實踐了治病救人的奉獻精神。次仁班覺六代免費行醫,138年的堅持,始終免費看病,讓西藏的同胞親切的稱為“聶榮草原最溫暖的太陽”。這是人性和生命的壯曲,讓人內心深處除了感動,還有深深地震動。

鄉村醫生承擔著為農民兄弟提供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的重要職責,是最貼近基層以大眾的生命守護者。多少年來,他們紮根田野,服務基層,以樸素的情懷、高尚的品格,為發展農村及偏遠山區的衛生事業和保護農民、牧民的健康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向他們致敬,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由於我也是從事基層公共衛生工作,要以他們那顆火熱的心為榜樣,用我的工作態度、嚴謹的工作作風幫助身邊可以幫助的人。我決心在以後的工作中始終以為病人服務為準則,建立正確的價值觀,淡泊明志,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孤單,時時刻刻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耳旁響起了賈文青醫生那句“別哭,我最愛的人”的歌聲,她臨終捐出了眼角膜,把張衛達醫生的“大愛無疆”實現的`淋漓盡致。中國援非醫療隊、北京協和醫院醫療隊,有著瞬間的輝煌,那就是永恆。有綿恆堅持的60年,那就是執著。感謝同行譜寫的一首首生命之歌,樹立了一支支標杆。在今後,我要學習他們,堅持忘我的敬業精神,讓我的工作裡也珍藏著那51把鑰匙。

十佳醫生事蹟 篇2

如果說鄧前堆醫生揹著藥箱過溜索的畫面讓人認識了怒江有個叫做鄧錢堆的族鄉村醫生,怒江的醫療環境也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那麼今晚卻是讓更多的人記住了更多的鄉村醫生,更加關注8億多農民的醫療環境、130多萬的鄉村醫生的現狀。江蘇洋河酒廠在活動當晚就對二十名鄉村醫生就行了數額不等的物質捐助,社會需要洋河酒廠這樣的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的企業,也需要社會各界為農村醫療環境的改善作出貢獻的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同時,我們需要政府建立完善的公共服務體系。

時代需要榜樣,但真的不需要來自於艱苦環境下的感動。有過鄉村醫生經歷的衛生部長陳竺在活動中的發言簡短而精煉“130多萬農村醫務工作者,人們稱他們為鄉村醫生,他們在一線守衛著8億多農民的身體健康,也維護著生命本來應有的尊嚴”,鄉村醫生用他們樸實的情感和崇高的職業道德從事著醫療活動,為我們樹立了榜樣。“最美鄉村醫生”只是中國130萬鄉村醫生的一個縮影。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策的實施很大程度上解決了農民看病貴的問題,切實幫助農民解決了實際困難,但是鄉村醫生所面臨的環境依然沒得到改變。待遇上,鄉村醫生享受政府的補貼有的只有幾百元錢,並且,村衛生室的運作常常需要鄉村醫生自己墊付大部分的資金,正如科爾沁草原蒙醫醫生王布和“有錢沒錢咱都看病”,他就是靠家裡養牛羊補貼診所的日常運作,還欠下五十多萬元的外債,物質上,鄉村醫生面臨著生存上的困難。技能上,鄉村醫生們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但是缺乏理論知識的完善和更新渠道,鄉村醫生中很大一部分是通過世襲或是師帶徒的方式獲得醫療技術的,沒有系統和專業的理論知識作為背景,醫療技術上,鄉村醫生面臨著進步無門的尷尬。如果鄉村醫生們面臨的不再是那麼艱苦的環境,那麼我們寧願少點今天這樣的感動。

十佳醫生事蹟 篇3

王妙芳,女,1952年生,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百丈鎮仙岩村人,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百丈鎮社群衛生服務中心仙岩社群衛生服務站醫生。王妙芳在山區基層衛生戰線工作40年(截至20xx年),20xx年被評為“浙江省優秀社群責任醫生”,20xx年被評為第三屆“感動餘杭”人物。

30日,杭州市衛生系統舉行王妙芳先進事蹟報告會。王妙芳也出席了報告會,她用百丈口音講道:我做的是非常平常的事,社會各界卻給了這麼高的榮譽,真有點擔當不起。我今年60多了,但只要鄉親們需要我,我還是會一如既往地做下去。

市衛生局領導,局直屬各單位、各區、縣(市)衛生局(社發局)主要負責人、黨辦主任,職工代表,直管醫院負責人共300多人蔘加了報告會。

王妙芳是百丈鎮仙岩村一名普通的鄉村醫生,40年來她堅守在一個小山村,用自己的技術和熱情幫村民解除病痛。她把病人當鄰里、當朋友、當親人,成了當地村民不可缺少的大好人。7月11日,光明日報頭版頭條報道了王妙芳的事蹟。患者的快樂就是自己的快樂,被村民需要就是自己最大的幸福,王妙芳這種質樸的幸福觀,引起了全區、全市甚至全省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省市領導黃XX、徐立毅紛紛作出批示。區、市衛生局先後作出決定,號召衛生系統向王妙芳學習。

報告會由區五院趙玲主講,百丈鎮社群衛生服務中心主任白洪斌和員工王剛領、王妙芳的兒子林峰、仙岩村村民李萍分別從各自的角度描繪了一個可親、可敬、可愛的下屬、同事、母親和阿姨,講述了一個個樸實感人的故事。

杭州市衛生局黨委書記、局長滕建榮一見到王妙芳,就握著她的手連說“向你學習”,他說,你的先進事蹟,事實上就是鄉親們對你的口碑,這是你的光榮,也是衛生系統的光榮,對此,你要保持一顆平常心。他表示,下一步全市衛生系統將進一步加強對王妙芳事蹟的學習和她這種樸素價值觀的宣揚,學習她紮根基層、不計名利的高尚情懷,愛崗敬業、救死扶傷的職業素養和情繫群眾、無私奉獻的優秀品格,從而鼓勵鼓舞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輕一代投身醫療衛生的神聖事業。

崇賢街道掀起一股“王妙芳”熱

日前,崇賢街道黨工委組織機關幹部、村(社群)負責人、崇賢街道衛生服務中心醫務人員一起參加王妙芳先進事蹟報告會。 來自崇賢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生沈掌富在聽完報告後表示:聽了王醫生的事蹟,深受鼓舞,作為一名“赤腳醫生”,本人有著與王妙芳一樣的經歷,要以王妙芳為榜樣,一心一意為病人服務,解除病人痛苦,體現自身價值。據瞭解,崇賢街道黨工委舉辦的王妙芳先進事蹟報告會,掀起了學習王妙芳愛崗敬業、樂於奉獻精神的高潮,街道黨工委要求全體機關幹部聯絡實際,談認識,找差距,在推進崇賢新城專案建設中盡心盡責,在城鄉統籌發展中獻計獻策,在創新社會管理上有新突破。

百丈鎮以王妙芳精神激勵工作熱情

近日,百丈鎮計生辦組織了各村(社群)計生幹部,開展主題為“學習王妙芳同志先進事蹟,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實現人生價值”座談會。近來,百丈鎮各部門紛紛組織幹部職工學習王妙芳同志先進事蹟,宣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激勵工作熱情和創業動力。參加座談會的計生幹部,紛紛暢談學習王妙芳同志的體會,大家都被她的事蹟深深感動。仙岩村計生服務員談到,自己和王妙芳同是一個村的村民,作為年輕一代,著重在四個方面學習王妙芳同志的精神。一是要有責任心,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二是要甘於平凡,腳踏實地;三是要堅持不懈地學習,做學習的表率;四是要不斷開拓創新,營造充滿活力、積極向上的氛圍。

十佳醫生事蹟 篇4

他經常在夜半酣夢中,被前來求診的鄉親叫醒;他經常走在蜿蜒崎嶇的鄉間小路上,披著星光獨自回家。雖無驚天動地的業績,但他38年如一日懸壺濟世,走村串戶,送醫送藥,隨叫隨到,村民記住了他,更離不開他。他,就是全國優秀鄉村醫生、蘆溪縣銀河鎮xx村衛生所醫生易。

19xx年,易xx高中肄業,便回到家鄉參加農業生產。19xx年,在中央“把醫療衛生工作重點放到農村去”這一指示下,當地政府決定在每個村選拔一批年青人,培訓一批農村醫生,興辦一批鄉村衛生所。當時,xx村裡沒有鄉村醫生,群眾看病要到10多裡外的鄉鎮衛生院,非常不方便。就這樣,易被村裡選派到宣風醫院參加初級衛生保健培訓班學習。培訓結束後,易回到xx村當起了赤腳醫生,這年他還不到20歲。

19xx年8月,他自費參加省裡舉辦的鄉村醫生函授班,使自身業務水平有了大幅提升。19xx年xx月,他獲得鄉村醫生資格證書。作為一名鄉村醫生,又是一名共產黨員,易始終感受著病人的信任和依賴。他常說,人不能忘本,是黨培養了我,是村民推薦我當醫生,做人要講人品,行醫更要重醫德。因此他從不給患者開大處方,並堅持做到能吃藥的絕不打針,能打針的絕不輸液。“我總覺得如果單純地去追求經濟利益,我會良心上過不去,行醫對我不僅是職業,還是一種救助與守護。”

易習慣在村內開展巡診,以走村串戶送醫送藥的方式為本地群眾治病。不管是寒冬酷暑,還是白天黑夜,只要患者上門或打個電話,他總是立即接診或挎上醫藥箱就出診。

“病人快斷氣了!請易醫生救命!”一個寒冷的冬夜,易睡下不久,門外突然響起急促的敲門聲。他匆忙穿好衣服,挎上急診箱,一口氣跑了3裡山路趕到病人60歲老人鍾慧香家。他來不及喘口氣就開診,原來是急性膽結石。易趕緊展開急救,病人逐漸恢復氣息,那天晚上,易醫生待在老人身邊整整一夜。

“我儘量開中藥,因為中藥溫和,副作用小,價格也便宜。”易為病人健康著想,總是優先選用中藥。這些年來,他從不收取病人的出診費。對於那些長期臥病在床及行動不便的老人,他還不計報酬上門進行護理和治療。對一些沒有家屬陪伴的病人,易還會讓妻子為他們煮飯,照顧他們飲食起居。對於村裡的困難戶、五保戶、殘疾人,他經常免除醫療費,還不定時地為他們體檢,就像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

與易醫生同時代加入村醫隊伍的人,很多因為工作的艱辛、生活的清貧早就改行了。但是,易對自己的事業卻從未動搖過。他說,“既然選擇了從事醫生這一行業,我就要對得起身上的這件白大褂!”這是一份責任,更是一份承諾。

走進易診所,幾本手寫的醫療日記特別引人注目。這些日記每本都有幾十頁,在這些日記裡,詳細記錄著數百種農村常見病、多發病的治療方法。從醫38年,易足跡遍及xx村的每一個角落,累計接診病人十幾萬人次,出診上萬次,出診行程兩萬多公里。他了解每一戶村民的身體健康狀況,誰患過哪些慢性病,誰對哪些藥物過敏,誰家有幾個小孩,誰家的孩子什麼時候該接種何種疫苗,他的心裡都有一本賬。

“只要鄉親們需要,我就會一直幹下去。”如今易笑言自己老了,力不從心了,但他希望把衛生所一直開下去,為鄉親們的健康點一盞希望的燈。

十佳醫生事蹟 篇5

最近,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節目陸續播出了最美鄉村醫生的事蹟,他們都奮鬥在最艱苦的地方,為邊遠山區的廣大人民提供醫療服務。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鄉村醫生是李前鋒和居馬泰。

橫縣大浪村扁擔村醫李前鋒一根扁擔,一頭挑著藥箱,一頭拴著乾糧,累了就席地而坐,渴了喝點山泉,身子虛弱的他十年如一日地在大浪村崎嶇不平的山路間來回不停地穿梭,哪裡有需要,哪裡就有他的身影。扁擔醫生李前鋒身患尿毒症身體羸弱的他卻在大山深處的鄉村診所堅守10年,讓許多人為之動容。

居馬泰1992年7月畢業於伊寧衛校臨床醫學專業,畢業後分配到包紮墩牧區衛生院,一干就是20年。包紮墩是特克斯縣三個鄉鎮、兩個牧場以及尼勒克縣一個牧場的牧民過冬的冬牧場,總面積2200餘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000多米,共1500戶4000餘人。進包紮墩冬牧場路途十分艱險,身邊是懸崖峭壁,腳下是萬丈深淵,路是由牧民鑿出來的,所以僅能容一匹馬或一隻羊通過。每年冬季牧民趕著牛羊轉場,只要稍一不慎,人和馬就會墜崖,連屍首都無法找回。就在去年秋天,一位年輕的母親抱著年幼的嬰兒騎著馬轉場時,馬失蹄,結果連人帶馬摔下懸崖,母女和馬都沒能找回來。所以,包紮墩也被當地的人成為“天塹之地”。居馬泰在這樣的地方一干就是20年,更讓人肅然起敬的是:他身患心臟病,不能在高原山區工作,隨時有生命危險。加之他妻子動了5次手術,3個孩子還年幼。當地衛生局領導籤於他的實際情況,準備把他調至農業村,但是他婉言謝絕。

還有很多很多的鄉村醫生奮鬥在幫助邊遠地區居民遠離病痛折磨的第一線上,他們不辭辛苦,不怕困難的精神十分值得我們學習。結合中共中央十八大會議精神,我們要把學習最美鄉村醫生的先進事蹟聯絡起來,不僅自己要學習,還要帶動身邊其他人一起學習,要把學習這種先進事蹟形成一種風氣,讓我們每一位醫務工作者形成學先進,趕先進,超先進的濃厚氛圍,形成立足崗位爭貢獻,愛崗敬業爭奉獻的良好作風,為構建和諧社會做出新的貢獻。我們要不斷總結經驗,學習之後要互相對比,尋找個人不足之處,把學習這種典型先進事蹟長期貫徹下去,執行下去。

十佳醫生事蹟 篇6

羅,男,漢族,生於19xx年1月,大專文化程度,20xx年取得鄉村醫生資格證書,現任xx鎮xx村村醫,年門診xx餘人次。他四十年如一日,走村串戶,默默奉獻,及時解除患者病痛,被當地群眾譽為健康的“保護神”,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連續多年被新窯中心衛生院評為“年度鄉村醫生先進個人”。

19xx年畢業於崇信縣紅專學校的他懷著對農村衛生事業的嚮往和熱愛,回到當時的xx村醫療站當了一名赤腳醫生。面對惡劣的工作環境他也曾經躊躇過、彷徨過,但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最終,他選擇了堅持,他說絕不能辜負群眾的信任和組織的期望。為了儘快掌握醫藥知識和技能,他一邊工作,他購買了大量的醫學書籍積極自學。功夫不負有心人,19xx年他被衛校錄取,經過三年的正規專業教學,應對常見病顯得得心應手了許多。和許許多多紮根農村的赤腳醫生一樣,雖然“白手起家”,但是不斷自我挑戰,雖然條件艱苦,但是不斷克服困難,逐漸擔當起了“鄉村醫生”這一光榮而又艱鉅的重任。

xx村地處山區,村民分散,全村共有居民174戶,761人,最遠的距離村衛生室10千米以上,誰家的人有什麼病,誰家的媳婦什麼時候到預產期,誰家的孩子什麼時候該接種何種疫苗,他的心裡都有一本賬。近40年來,他的足跡遍及東西村的每一個角落、每條巷道。無論颳風下雨,只要有村民疾病發作,他都以最快速度出診,從不厭煩,每次都及時趕到,為病人進行治療,一等就是幾個小時,有時候能等到深夜,直到病人病情穩定,他還要再囑咐幾句,才放心地回家。病人為了感謝他,給他送去了家禽和雞蛋,他也總是婉言謝絕。

近年來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後,村醫工作明顯增多,公共衛生服務及新農合工作都要求在電腦上操作,他又從零學起,雖然困難,但多年以來從未出現過任何差錯。他的勤懇、熱情、細心值得我們學習,他四十年如一日,默默的將青春奉獻給了這篇養育他的厚土,更值得讚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