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計劃>

實用的學期計劃四篇

工作計劃 閱讀(1.8W)
學期計劃 篇1

坐在歸程的列車上,回顧五個月的生活與學習,想起導員和學長學姐掏心掏肺的經驗教授及教誨,感慨頗深。

實用的學期計劃四篇

許多事情是新與舊的交替,在交替過程中,新舊事物交織在一起,構成了紛繁複雜的社會,大學生活亦如此。常掛在嘴邊向別人說起的,大概是從高中的緊張、忙碌到大學裡的悠閒自在,從高中的嚴密監督、處處設禁到大學中的開放自由、相容幷包。大學裡的環境是新的,人的觀念也是新的。守舊必然跟不上時代的步伐,落伍或被淘汰再所難免,而接受新鮮的環境、新鮮的事物、新鮮的思想觀念也必然會給自己帶來壓力與挑戰。在我看來,這關鍵的問題是採取恰當的適應與接受的方法,把新的東西融化成自己生活習慣的一部分。

聽過不少“過來人”講述大學的感受,不同人對大學有不同的評價,對“後生”也有不同的引導作用。他們說大學時寬鬆自由的,這帶給我一種嚮往,也讓我設立了考大學的目標;他們說大學時忙碌的,這讓我明白要珍惜大學四年的美好時光,盡最大努力汲取知識和給養;他們說大學是複雜的,這讓我懂得大學就是小社會的真理。通過親身體驗,他們的說法都是真實的。大學使一個人變得成熟起來,思考的問題多起來,處理的事情多了,搞好複雜的人際關係也變得棘手起來。在新的挑戰面前,我是有一定壓力的,膽怯沒有光明,退縮死路一條。要想生活下去,要想有競爭力,擺在我面前的只有一條路:去面對,去學習,去實踐。

在東北師範的這五個月,收穫與失望同行,希望與失望並存。

在學習上,接觸到了與高中風馬牛不相甚至南轅北轍的理論和知識,眼界大為開闊,也考驗了自己的接受能力。在態度方面我問心無愧,從來沒有想過遲到早退或缺勤會發生在我身上,以前聽說過一句話“沒有逃課的大學不是完整的大學”,當時沒怎麼放在心上,現在想想至少我這個例項反駁了這個觀點。不過我在學習能力方面存在的欠缺卻是客觀存在的,從高中到大學的跨越不僅僅是知識的跨越更是方式與態度的'變化,應對學習任務更需要自己來摸索出適合自己且效率高的方法。跟導員的談話讓我更為清楚的瞭解到學習方法的重要性,針對理論性更濃厚的專業課來說,就是要不厭其煩且死皮賴臉的“黏”著那本書,第一遍看不懂沒關係,你可以選擇看第二遍,

第三遍,第四遍···而且每一遍的閱讀有各自的訣竅和方法,盲目出不了好成績。

在思想發麵有了更深的覺悟。說實話才進入這個學校的時候,除了激動還有迷茫,再

後來激動銷聲匿跡,迷茫愈演愈烈。心理失衡嚴重,甚至還找到了學校心理諮詢電話,準備給自己做一下心理諮詢。不過後來跟導員的談話才讓我找到了柳暗花明之地,也看開了不少。

找回自己首先得重新審視自己。經歷過大學聯考戰火的洗禮,從千軍萬馬中勝出的大一新生有理由為自己驕傲。但經過短時間的學習之後會突然發現原來自己不是最好的。在強手如雲的大學裡,每個人都是從獨木橋上過來的佼佼者。許多人都會容易情緒低落,迷失自己。這時要做的就是趕緊調整好心態去適應這一變化,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保持一顆平常心。看到自己和別人的差距後奮起直追,同時也不要忽視自己的優點和長處,給自己多一點鼓勵。其實每個人都扮演著醜小鴨和白天鵝的雙重角色,所以請記住永遠不要完全否定一個人,包括自己。大學自由的氛圍我們帶來了許多公平競爭的機會,對於這些機會的爭取大都需要毛遂自薦。但對於新生而言,往往有許多人首先過不了自己這一關,不夠自信,害怕失敗而舉足不前,失去了許多鍛鍊的機會。剛進入一個新環境,大一有著特殊的通行證。因為什麼都不懂,所以我們什麼都可以去問。如果沒有好好把握這特殊的一年,不敢去嘗試,那麼今後回想起來就只有遺憾了。

在生活方面,度過了沒有父母庇護以舍友為親的五個月。在這五個月裡,知道了應該如何跟室友相處,如何解決生活中碰到的難題,如何照顧失衡的自己···尤為珍貴的是又交到了不少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當初帶著對未知生活的期望,告別父母朋友,離開熟悉的生活圈子來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新奇之餘心頭總會有一種空蕩蕩的感覺,很多時候都只能在孤獨中咀嚼友誼和親情。與此同時,新的人際關係已開始悄悄地慢慢形成。由於大家來自天南海北,有著不同的生活背景,因此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難免會有摩擦和衝突,這就需要大一新生在真誠接納別人的同時學會寬容和諒解。在經過一番磨合之後發現新的友情其實就在身邊。

帶著或苦或甜的回憶,小小展望一下小未來。在下學期,學習方面,三月份必須拿到計算機二級證書。必修與選修課自然是盡力而為了。做完剛買的英語四級考試的歷年試卷。練習聽力。電腦也帶來了,少看點電視劇,把網易公開課裡哈佛大學教授講的《幸福課》看完。提高動手、動腦實踐能力。堅持每天適當的鍛鍊,上學期買了一副網球拍,這學期學會打網球並堅持下來,增強體質還可以培養興趣。慎重選擇社團,積極參加教技的活動,為未來的從師生涯做準備。努力與周圍同學友好相處,擴大交際面,確保有幾個知心的、底實的朋友和學姐學長。對於諸多事務,要抓住重點,分清主次,有的放矢。積極參加各種活動,體驗大學生活的樂趣

學期計劃 篇2

1、定期召開教科室主任工作會議,研討教科研工作。

2.召開四次教研組長、備課組長會議。

3、加強對教研組、指導組、備課組工作的督查和指導。

4、督察、調研各備課組一輪聽課的安排、開展情況。

5、修改優秀教研組、先進備課組評價方案。

6、督查教研組、備課組計劃和總結的完成情況。

7、開展 “兩課一題”系列活動。

⑴、高一新任教師會議。

⑵、開展同課異構活動。

⑶、特色展示課。

⑷、高一新任教師觀摩說課活動。

⑸、開展高二、高三新任教師賽課活動。

8、出一期《定中教研》。

9、加強對尖子生輔導教師的培養。

10、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生活動。

11、加強對省、市級課題的督查和管理。

12、進行三次教學大檢查。

13、開展國學文化進校園系列活動。

14、完成20xx-2018“一師一優課”活動。

15、通過學校網站加強教科研工作的宣傳。

16、做好校長室安排的其他事宜。

學期計劃 篇3

正所謂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良好工作的展開,首先要有一個全面、合理的工作計劃,有鑑於此,特制訂以下計劃:

  一、班級基本情況和目標:

我班共有學生55人,本班學生來自全國各地,他們當中有些學生學習成績不夠理想,但思想純樸,進取心強。本學期我班的基本目標是:建立一支有進取心、能力較強的班幹部隊伍,全體同學都能樹立明確的學習目的,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規範,在弘揚正氣,進行美麗心靈教育,逐步形成守紀、進取、勤奮的班風的同時,配合學校做好各項工作,為學生能完成自己的高三目標而努力。

  二、總指導思想:

1, 發揮年輕優勢和學生多交流,誘導他們的思想向積極向上的方向發展。

2,既是老師又是朋友的師生關係

3,爭取使每位學生學有所長學有所成。

  三、工作重點:

1,抓好學生的行為習慣教育與學習習慣

進入高三,班主任既要要注意學生行為習慣的教育 ,更要重點關注學習,要把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放在首位。具體要求早起早睡,講究衛生,勤洗衣褲,不亂丟果皮紙屑。尊敬老師,團結同學,互相幫助,助人為樂。愛護公共財物和公共衛生。積極參與學校活動,對不按要求做的同學給予紀律處分,對做得好的同學和小組給予表揚和鼓勵。並從嚴要求,決不手軟。學習習慣的培養體現在:每天早上6:50進教室早讀,晚6:00進教室晚自習。作業必須及時上交。要求課前預習,課後複習等。同時抓好課間操和眼保健操

2、落實常規,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提高班主任工作效率,要做到:

第一、全面衡量、重點突出。

從學生的個性發展和班級管理的整體需要,確定班會的主題、內容、形式。切忌頭疼醫頭,腳痛醫腳,形式單一、內容乏味。要認識學生、瞭解學生,走到學生心裡去,確定能打動學生心靈的主題、解決班級必須解決的問題,採取一切有益於班級管理,有益於學生健康發展的形式,讓班會“活”起來。

第二、有的放矢、一事一議。

①、要目標明確,心中有數,做什麼,達到什麼目的,班主任心中要有一個全盤規劃。

②、內容飽滿,準備充分,班主任要認真做好會前的組織工作。

③、一課一題,在有限的時間裡,突出主題,注意力集中。

④、操作簡便,切不可煩瑣複雜,增加工作難度。

第三、相信學生,放手發動學生,讓學生在班會的舞臺上唱主角。

第四、做好週末文體活動。週末文體活動是增強班級凝聚力,豐富學生業餘生活的一個重要內容,本學期,本班將根據學校要求,結合班級的實際情況,豐富多彩的開展週末文體活動。-

  四、具體措施:

1、抓好班級各項常規,杜絕遲到曠課現象,抓好課堂紀律,提高學習效率。本學期將重點抓好上課說話、睡覺這兩項大問題,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

2、提高黑板板報質量,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構建良好的班級文化。根據學校的要求,確定板報主題。

3、利用班級刊物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勵學生。

4、通過組織班級活動培養學生的集體觀念,增強班級凝聚力。

5、定期開展學習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和方法。

6、開展有益的週末文體活動,促使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7、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學校的各項活動,力爭在各項活動中取得好成績。

8、定期與學生談心交流,瞭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及時疏導解決學生的問題。

以上這些,只是本人關於未來班級工作的一點設想,如有與學校工作計劃相沖突之處,以學校計劃為準。

學期計劃 篇4

 培訓內容:

1、做自主型教師:新型的師生關係是師生共同成長的關係。我們要研究的是:在實現教師快樂成長的過程中怎樣發揮教師的自主性,讓教師全程關注自己的發展過程,增強自主發展意識和主體責任意識。

2、做思考型教師:教師要做具有教育思想、教學風格和教學特色的“思考型”教師。我們要研究的是:怎樣培養教師對教育教學現象善於思考的習慣,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提高自己有效教學行為的能力及對積累的經驗進行總結並形成規律性認識的能力。

3、做學習型教師:學習既是教師個人專業成長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教科研能力,滿足學生需求,獲得學生認可的需要。我們要研究的是:通過有效的學習方式來提升教師的業務和文化素養。

培訓形式:教師通過自主的不斷學習和努力,積極地參與到學校的各項活動之中。如:開展全方位的學習活動;在同伴互助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在不斷認真思考的實踐中探求、感悟;在不斷積累、動筆中,提高教育科研水平。

  具體安排:

(1)提前在假期中開展讀書活動,豐富教師的知識,提高理論素養(重讀名著提高修養、再讀課標提高理論認識、學習專業書籍提高教育教學能力)。

(2)組織教師開展集體備課活動,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研究水平(20xx年寒假,放假後安排一週的集體備課活動,年級組長組織教師一起研究教材、一起備課,要求老師在假期中把課都備完,減輕開學後的負擔)。

(3)開學後,在教師中開展“設計個人專業發展規劃”活動,引導教師結合學校發展規劃自主確定自己的發展目標和努力方向。

(4)組織教師學習各種法律法規及時事政治,加強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用身邊的先進典型激勵教師,努力塑造自己身邊的“師表形象”,激發他們教書育人的積極性。

(5)開展青年教師拜師培訓活動,每月聽師傅一節研討課,課後進行聽課反思和師傅一起交流;自己上一節研討課,課後及時進行上課後的教學反思;和師傅一起召開一次主題隊會活動,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

(6)開展校級骨幹教師認定工作和區級骨幹教師推薦工作,成立學校骨幹教師工作室,開展“請進來”、“走出去”的方法,開闊老師們的視野,大力培養學校的骨幹教師。

(7)每月開展一次教學校級研討活動,組織老師們一起備課、一起聽課、一起研討、一起修改教學設計,讓所有老師在磨課的過程中提高。

(8)放假前,組織教師交流、彙報自己一個學期的情況,交流自己的理論學習收穫、課堂實踐收穫。

(9)為每位教師建立成長記錄,收集老師們成長過程中的點滴體會、反思、學習成果,記下每位教師成長的足跡。收集學校的工作軌跡,編輯成冊,在過程中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