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計劃>

國小四年級科學上學期教學計劃(精選4篇)

工作計劃 閱讀(1.58W)

光陰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我們將帶著新的期許奔赴下一個挑戰,現在的你想必不是在做教學計劃,就是在準備做教學計劃吧。那麼教學計劃怎麼寫才能體現你的真正價值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小四年級科學上學期教學計劃(精選4篇),歡迎閱讀參考,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國小四年級科學上學期教學計劃(精選4篇)

  四年級科學上學期教學計劃1

一、班級情況分析:

本屆四年級共有57名學生,其中成績較好地約有18人,這部分學生頭腦靈活、愛動腦筋、學習方法好能夠主動進行探究;學習興趣一般的約有15人左右,這部分學生也比較聰明,只是學習上比較懶惰,不太注意積累好的學習方法,不能積極主動的去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學習興趣差的約有5人,這部分學生底子較差,學習態度不踏實,自卑心理嚴重,學習積極性不高,需要想辦法改善他們存在的消極學習問題。

二、教材簡析:

國小四年級科學下冊教材是以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為指導,以建構主義為重要的理論依據,按照《全日制義務教育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目標和要求來編寫,這冊教材著眼於學生終生學習的願望和能力,著眼於未來社會對人才培養和發展的要求,著眼於學生科學素養的形成和主動發展,全面體現科學課程改革精神,全面推行素質教育。

本冊教材注重各部分的知識聯絡,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歸納能力和演示能力,一共21課,分四個部分:

一、旗杆和影子(1——5)課,涉及簡單機械,方向和影子;

二、尋訪校園的動植物(6——10)課,內容涉及到動物的觀察與探究;

三、明天的天氣(11——17)課,內容以風雨為主線;

四、我們在校園運動(18——21)課,內容都是讓學生從運動入手探究人的身體的科學奧祕。

三、本學期教學要求:

1、讓學生通過校園動植物的研究,對所採取的探究方法加以總結、豐富、發展,並不斷運用到今後的科學探究活動中。

2、利用學生身邊熟悉的天氣去認真地觀察、研究、發現問題,並想辦法探索其中的奧祕,感受身邊處處有科學,進而激發學生對周圍世界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3、引導學生深入細緻地進行觀察與研究,培養學生觀察、描述實驗,對資料分析與綜合等方面的能力。

4、引導學生獲取有關天氣的科學奧祕,瞭解風雨的形成。

四、教改措施

1、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加學生對大自然的情感。

2、加強觀察、實驗、思考,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一個比較系統、全面的認識。

3、大膽放手,以學生為主體。

4、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條件,加強直觀教學,增強學生對事物的感性認識。

5、實施實驗操作。例如:說明自然界中風是怎樣形成的,聲音的產生,蒸發、沸騰、凝結等的實驗。

6、注意通過實驗發展兒童智力,培養兒童的能力。

7、讓學生多動手,親自實驗廣泛合作討論。讓學生多聯絡實際,並且將實驗應用到實際中。

五、教研專題:

引導主動探究,培養創新意識

六、教學進度表

單元 課 題 節次 合計節次

一、旗杆和影子

1、我們又長大了 2 8

2、升旗臺在哪裡 1

3、國旗是怎樣長起來的 1

4、旗杆的影子 1

5、影子為什麼會變化 1

自由研究 1

二、尋訪校園裡的動植物

6、校園裡有哪些動植物 1 7

7、觀察一棵樹 1

8、小動物的家 1

9、觀察螞蟻 2

10、更多的小動物 1

自由研究 1

三、明天的天氣怎樣

11、今天的氣溫是多少 2 9

12、追尋風的足跡 1

13、 1

15、小小降落傘 2

16、玩“潛水艇 1

17、沉浮的祕密 1

自由研究 1

四、我們在校園裡運動

18、鑼鼓聲聲 1 9

19、聲音的旅行 2

20、不同的聲音 1

21、舞臺燈光 2

22、反射光 1

23、美麗的彩虹 1

自由研究 1

  四年級科學上學期教學計劃2

新的學期開始,對於我來說從未接觸過新課標的教材,承擔新的教學任務,難免會有些緊張。不管怎麼說還是面對現實,只能是邊學習邊查閱資料,尋找新的教學方式,使自己儘快適應新課標下的新教材。

這一學期我擔任三、四年級兩個教學班的科學課教學任務。其中三年級共有54人,是一個大班級。科學課對他們來說是新開設的課程,也是國小科學課的起始階段,所以從現在開始就應該抓牢三年級學習科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三年級的上冊教學內容,是由植物、動物、我們周圍的材料、水和空氣四個單元組成,每個單元的教學目標和培養目標是不相同的,但各個單元之間知識點是緊密聯絡的,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把四個單元的教學內容連貫起來,使剛開始學習科學知識的學生認識到自然界中的事物是相互聯絡的,掌握並應用好一些學習工具。比如在進行植物和動物兩個單元的教學時,一方面要引導學生懂得怎樣觀察自己周圍的植物和動物,通過比較弄清植物的共同特徵;動物的共同特徵;動植物的生存需要。另一方面,讓學生學習利用維恩圖,網狀圖,氣泡圖,柱狀圖和圖畫等方式來記錄、整理自己所獲得的資訊,這樣既培養學生分析比較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利用工具進行學習的能力。這一學期我將重點培養三年級學生的觀察能力、探究問題的能力、動手操作實驗的能力和想辦法解決一些簡單科學問題的能力。

四年級共有33人,上年全班的檢測情況是:33人中有22人檢測不合格,班級優秀率為零。從以上的數字反映出該班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不牢固,如全班的學生失分最多的是“填空題”“判斷題”“實驗題”。從填空題可以看出他們對科學概念掌握不牢固;從判斷題反映出他們對知識點的理解不透徹,學習比較機械;從實驗題反映出他們動手操作的能力較差,觀察實驗現象還要進一步培養,這一學期我準備培養學生以上幾方面的能力。

  四年級科學上學期教學計劃3

一、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任教的四年級2個教學班,共有學生80人。通過上學期的科學課教學,學生對科學課的認識得到了一定提高,部分學生已學會了自己收集資料和進行課堂記錄的習慣,大部分學生已會進行仔細的觀察,學生在實驗前已具備了提出假設,然後設計實驗計劃,最後進行實驗驗證,具備了初步的探究能力。學生小組內的合作交流也有了基礎。

兩個班級的學生都喜歡實驗,但孩子們只是憑自己的興趣邊玩邊做,導致於觀察不仔細,實驗無序操作,科學探究的習慣尚未養成,也常常使學習任務難已按教學計劃完成,逼迫老師調整課時;而且學生在作業習慣方面較差,特別是課外佈置的收集資料、觀察任務大多不能自覺完成。

本期改進措施:

1、課堂常規常抓不懈,強化訓練(提問、猜想、設計、驗證、分析、結論)形成科學課堂教學的模式。

2、強化四人小組的合作學習模式,養成良好的探究素養;

3、加強每單元課堂作業與課後觀察、調查作業的檢查評價;促使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二、教材分析

1、。本冊教材主要內容特點及設計思路《科學》四年級下冊包括《熱脹冷縮》、《岩石的科學》、《土壤與植物》、《光與我們的生活》、《我們的家園——地球》五個個單元。

2、本冊教材在設計思路上主要體現了以下特點:

適當擴大單元規模,使學生能夠在一段較長的時期內深入研究。四下教材在呈現方式上的最大特點就是採用大單元的模式,這是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滿足學生髮展需要的前提下做出的改進。新教材理念追求的是“一英寸寬、一英里深”的探究活動,這對激發學生持續的研究興趣、經歷較為完整的探究過程,以及實現科學教育目標的多元整合都是十分有利的。

大單元的設計,可以使學生在持續一個月的主題學習中學習興趣不斷得到激發,探究活動不斷深入,學習活動能夠向著更多、更廣闊的領域拓展,獲得更為全面和豐富的學習體驗。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要注意活動之間的結構聯絡,促使學生不斷產生新的問題,以問題推動探究活動的逐步深入。

更加註重科學素養的培養,探究方法不斷豐富。在三年級的科學教學中,強調科學探究始於觀察。確實,對於四年級的孩子來說,他們總是對周圍的`世界充滿了極大的好奇心。科學上的發明、發現也往往正是由觀察邁出的第一步。所以把觀察作為進行科學探究活動的第一個重要方法加以強調是完全正確的,也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

隨著科學探究活動的逐步深入,探究的方法自然應該得到不斷豐富。其中的猜想和推測,是科學研究過程中兩個重要的環節。本冊教材在這兩方面就是有所側重的。隨著探究方法的豐富,探究的模式也跟著豐富起來:如觀察—統計—比較—分析—結論、觀察—假設(推測)—驗證(測量、實驗)—分析—結論等。

加強對學習主體的研究,構建以兒童心理髮展為線索的科學探究體系。本冊教材是以兒童的心理髮展為基礎構建的,所有的活動都在對兒童認識問題的規律和特點深入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設計的。具體說,就是活動設計充分遵循了兒童認識發展的順序,從學生們可觀察到的微小變化開始,從關注學生身邊的事物開始,用學生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努力促進他們去建立自己的觀點和概念。

三、教學目標

1、《熱脹冷縮》引領學生對物體遇冷與受熱後發生的物理現象進行觀察探究,認識到物體一般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並通過對比實驗與大量的事實來證實。

2、《岩石的科學》通過觀察、實驗、比較、分類、收集和整理資訊等手段,探究有關岩石的特徵,知道岩石是組成地球的重要資源,懂得保護岩石資源的重要性,為進一步探究土壤形成、岩石與生活、岩石與地球等方面的內容打下基礎。

3、《土壤與植物》呈現了土壤、砂質土、黏質土、壤土、腐殖質、土壤肥力、水土流失、土壤改良等相關概念,以“土壤”作為核心概念,建立概念之間的相互聯絡,構建單元概念框架體驗到只是的系統性。同時增強保護土壤的意思,意識到可持續性發展的重要性。

4、《光與我們的生活》重在培養學生應用已有知識和經驗對所觀察到的現象作假設性解釋的能力,體驗到科學探究中證據、邏輯推理及運用想象建立假設和理解的重要性,提升探究能力。

5、《我們的家園——地球》是較全面地認識、瞭解、探究地球的起始單元,為後續的《地球和地表變化》單元奠定基礎,瞭解地球的概況,揭示地球的奧祕。

四、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培養國小生的科學素養。

2、教學難點: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

五、教法學法

探究法演示法參觀法實踐法討論法

談話法辯論法實驗法暗示法

六、教學措施

1、認真學習和把握課程標準,吃透大綱教材,將科學課程的總目標,分解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特點,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在學習方式上,我們應給孩子創設一個“體現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氛圍,讓每一個孩子喜歡科學學科,積極主動地學習。

3、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綜合發揮教材的整體育人功能;重視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重視教材的實踐性和應用性,理論聯絡實際;重視因材施教,使教材具有明顯的層次性。

4、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

5、組織指導科學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四年級科學上學期教學計劃4

本學期我根據科學教學標準,全面地、有針對性地學習與課題研究相關程度較高的教育教學理論,做到真正內化,為我所用。而且在研究過程中,我們反覆對照了實驗研究方案,及時發現問題,實事求是地調整我們的實驗研究方向,不斷修改實驗方案,採用了多種研究方法,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我們所做的一切,目的都是為了給學生提供更多的體驗與探究的機會,著力轉變師生的教和學的行為。現將本學期科學教學總結如下:

一、基本情況:

四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多數學生樂於探索,有極個別學生對自然科學有濃厚的興趣,但由於缺乏必要的時間和物資條件,他們只能圍繞書本知識進行探究和發現自然科學問題。

二、主要成績:

我們都知道評價課堂教學的好與壞,並非看老師教得怎麼樣,而是要看學生學得怎麼樣,要關注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表現,包括學生在課堂上的師生互動、自主學習,同伴合作中的行為表現、參與熱情、情感體驗和探究、思考的過程等等,即關注學生是怎麼學的,通過了解學生在課堂上如何討論、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獲得結論及其過程等等學生的行為表現來評價課堂教學,我採用“以學論教”的觀點,更多地關注了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呈現的交往狀態、思維狀態、達成狀態等,改變了教師“只見教材、教案,不見學生”的傾向,學生的科學素養得到了提升。

1、學生的參與熱情高漲了

自從給足學生體驗與探究的時間和空間後,學生學習科學的熱情空前高漲,出現了學生主動參與、主動交往的狀態,而且“經常有驚喜”、“經常會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經常被難住”等現象,同時也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拉近了學生與社會、與生活的距離。

2、學生的思維活躍了

反映在學生愛思考了,比如在研究彩虹的形成問題時“怎樣可以看到彩虹”學生們各抒己見。實際上,學生在聽到一種完全不同的做法時,他的智力是在接受挑戰,他的思維是在接受碰撞,尤其是當這種挑戰來自同學,而不是老師的時候,碰撞會更加激烈和深入,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引發這種碰撞,並且引導學生去深入思考,開闊思維,並引發創新的慾望。

3、學生有了一定的滿足感

如在教學《自行車胎為什麼會爆裂》, 在教學過程中我總是想方設法留一片“空白地”給學生,激勵他們多方面、多角度地去思考、去實踐、去探索。面對出現的種種問題,我儘可能準備多種材料,為學生提供一個探索實踐的空間,引導學生探究、鼓勵學生嘗試、激勵學生超越、促進學生創造,力爭讓科學課真正成為探究的課堂。

三、努力的方向:

開展實驗研究,使我們對某些觀念、問題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科學知識不是死的條條框框,而是人類在科學探究實踐活動中獲得的感受;科學知識是不斷生成的,而科學實踐活動正是獲取科學知識的堅實基礎;科學知識是不斷髮展的,而科學實踐活動是應對變化的良策;重科學探究的過程並非不要結論,而是相對而言的,過程比結論更為重要;結論是教學所要達到的目標或獲得科學探究的結果,但探究過程是達到目標或結果必須經歷或不可逾越的程式;結論必須經過一系列的質疑、判斷、比較、選擇、分析、綜合、概括等思維過程。但還是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我們今後繼續去研究的:對於老師來說針對學生不利於科學探究的行為不敢說“不”。片面強調突出學生科學探究的主體地位放任自流。學生什麼時機需要指導、指導到什麼程度猶豫不決;對於學生來說學生熱衷於說“不”,但不顧事實。學生探究時空大了,但活動目的不明。個個爭著探究,但不知從何處入手。實驗無計劃、觀察不到位、表達不清、不會傾聽。這些問題還有待於我們今後繼續去努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