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計劃>

記者個人年度工作計劃

工作計劃 閱讀(2.93W)

1、深化制度改革,除了原有的綜合新聞部、學生活動部外新增文藝組,學生編輯組和部落格組。分別負責教學科研、學生活動的採寫,文藝稿的採寫,學生稿件的組稿以及第三版的編輯工作和記者團部落格的日常維護更新工作。

記者個人年度工作計劃

2、各團員在完成所在部的工作任務同時,與所在院系學生工作組加強聯絡,防止學院新聞漏報現象,同時採取措施加強同校內各單位、各媒體的聯絡工作,如製作記者團聯絡卡片等。

3、各部每月做一次視點策劃上交編輯組(每次參與者不超過4人)、或者由編輯組直接下達視點任務,同時強化每期報紙二三版稿件策劃,適時開闢諸如校園熱點追蹤,交大名人錄,繽紛社團,創新天地等的專欄。

二、繼續加大培訓力度

1、增加培訓方式:除編輯部老師培訓、副團長培訓定期培訓外,增加團員培訓和邀請校內外媒體記者培訓等,同時加強每期稿件的點評工作,切實讓大家有所收穫,有所提高。

2、豐富培訓形式:加強對具體稿件的點評,強化新聞寫作的基礎認識,促進新聞專題寫作能力和水平提高,同時採用現場模擬等多種形式。

三、加強團內交流

1、加強部落格管理更新,打造團內交流和業務學習的最佳平臺。

2、建立內部獎勵機制:根據團員表現選出每月的“校報之星”,在部落格中公佈。

3、設立聘書制度,給團內正式記者頒發聘書,給各級負責同學頒發相應證書,給工作到大三離團的記者團成員頒發離團紀念證書(正在實施中)。

4、加強團內交流活動的開展:如迎新送老、春遊、不定期聚會、趣味體育比賽等(團員有意見或建議可以直接與團長郵件聯絡)。

四、對外交流

1、加強與學校有關部門和各院系新聞中心加強聯絡,製作校報記者團聯絡卡,方便資訊來往,同時,要考慮有針對性地吸收學院推薦的記者,如交運、資訊、電氣、經管等學院。

2、利用記者團名義及記者個人的人際網路加強與校內其他社團和媒體的聯絡,學習他們的先進經驗,為我所用。

六、下學期初採訪任務

1、學校相關單位,包括九里、峨眉校區部分專業以及學校機關的搬遷(暑期)。

2、暑假內:三下鄉採訪(照片、通訊、文藝稿)。

3、軍訓採訪(照片及稿件,抓亮點,震後首次在學校軍訓等)。

4、迎新採訪(屆時開會再做安排)。

5、災區新生的採訪活動,也可以做成一個亮點。

6、招新工作:時間、形式(增加宣講會)、宣傳方式、海報設計等。

記者個人年度工作計劃 [篇2]

光陰荏苒,日月如梭,轉眼一年的時間就匆匆過去了。在這短暫的一年中,由於各位領導和同事的幫助,我圓滿完成了自已的本職工作。為了在新的一年裡更好地完成任務,我將本年度工作情況作工作總結如下:

一、努力提高自身素質與修養。

作為一名記者,要有巨集觀意識,要胸懷大局,瞭解黨和政府工作中的新精神和新要求,善於透過事物現象預見其本質和未來,從而挖掘出有社會價值的新聞題材。而要做到這些,就必須不斷提高自已的各項素養。

為了提高政治素質,我要求自已做到:在思想上和政治上與黨中央保持一致,堅持社會主義方向,我認為,記者講政治最重要最根本的是堅持社會主義方向,還要做到正確宣傳黨的綱領、路線、方針、政策,加強群眾觀點,貫徹群眾路線,重視政治理論學習。

記者心理素質包括:好奇心理、競爭意識、冒險精神和堅強的意志。這些心理素質是成為一名記者的必備條件。所以,我始終不忘提高自已的心理素質。

作為一名攝像記者,光有較強的政治和心理素質還遠遠不夠,更要有過硬的業務素質。於是,我常常利用工作之餘尋找各種與業務有關的資料,如《新聞學理論》、《採訪寫作的方法與技巧》等專業書籍,並不斷對這些材料進行分析研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還堅持每天認真觀看各大電視臺的新聞欄目,邊學邊實踐,使自已學到的每一點先進技術都落到實處。

在提高自身素質的同時,我還不斷加強自身修養,使自已努力做到:重事實,講真話,主持正義,堅持真理;報道內容健康,有益社會進步;講究文德,反對以稿謀私;自覺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思想侵蝕;處理好與同事間的關係等。

二、敢於吃苦,勇於實踐。

新聞工作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工作,缺乏對社會的基本瞭解的人是沒有資格做一名優秀的新聞人的,記者必須深入實際、、深入群眾、深入生活。同樣一個新聞題材,有的記者拍得有聲有色,有的記者卻拍的枯燥乏味,根本原因就在於是否真正深入實際、深 入生活、深 入群眾。“實踐出真知”、“涉淺水者得魚蝦,涉深水者得蛟龍”,就是這個道理,一些影響面大、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新聞作品,都 是作者投身於火熱的社會生活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新聞素材,進行了艱苦的調查研究和思考分析才完成的。因此,我要求自已做到“三勤”、“兩不怕”,即“腦勤、腿勤、耳勤”和“不怕苦,不怕累”。對得到的新聞素材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直到捕捉到有價值的新聞內容為止。

《記者個人年度工作計劃》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