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計劃>

實用的生物下學期工作計劃四篇

工作計劃 閱讀(6.05K)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我們的工作又將在忙碌中充實著,在喜悅中收穫著,寫一份計劃,為接下來的學習做準備吧!擬起計劃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生物下學期工作計劃4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的生物下學期工作計劃四篇

生物下學期工作計劃 篇1

一、工作思路

以研究的心態對待生物學教學工作,注重對教學各個環節進行反思,通過集體備課,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站在新課程改革的高度來重建符合素質教育的教學方式。

二、、工作任務

1. 學習和掌握課程標準的全部內容

2. 按照課程標準及教學基本要求的規定,認真鑽研教材

具體要求:

①全面掌握高中生物課程的教學內容及其結構

②明確所教章節的內容在本學科中所處的地位

③瞭解本章節的內容與其它章節及其它學科的關係

④確定本章節教學的深度、廣度,突出重點、難點問題的解決。

⑤制定有效的評價標準

三、具體安排

周別內

1、容第1—4周(2、11—3、9)1、高一、高二學習普通高中新課程標準及新課程教學實施指導意見

2、各年段制定本學期教學進度,準備好所需的教具

3、高三年段分析總結上學期期末考情況,進行切實有效的質量分析,認真吸取經驗教訓,制定新的教學策略,做好迎接第一輪省質檢的準備 第5—8周(3、10—4、6)1、組織召開第一輪省質檢生物科質量分析會時間:3月12日上午第二節地點:高三辦公室參加人員:

所有高中教師主題:

1、學生的答題情況分析及第二輪複習策略

2、高三年段認真學習《考試說明》,加強專題複習和綜合訓練,提高應考能力,為第二輪省質檢做好準備

3、高一、高二年段檢查教學進度、教學常規落實情況,為期會考做好準備

4、加強校際交流和教學開放周的工作,廣泛聽取意見,取長補短第9—12周(4、7—5、4)1、組織召開第一輪省質檢生物科質量分析會時間:4月9日上午第二節地點:高三辦公室參加人員:所有高中教師主題:

1、學生的答題情況分析及下階段複習策略

2、高二年段組織生物實驗考查

3、召開高一、高二年段期會考質量分析會,總結經驗教訓,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群策群力,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

4、高三年段做好迎接市質檢的準備第13—16周(5、5—6、1)1、組織召開第一輪省質檢生物科質量分析會時間:5月7日上午第二節地點:高三辦公室參加人員:

所有高中教師主題:

1、學生的答題情況分析及最後階段的考前輔導策略

2、高一、高二年段檢查教學進度、教學常規落實情況

3、加強大學聯考的考前指導及訓練,做好安撫工作第17—21周(6、2—7、6)1、高一、高二年段做好期末複習迎考工作

生物下學期工作計劃 篇2

一、工作思路

以研究的心態對待生物學教學工作,注重對教學各個環節進行反思,通過集體備課,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站在新課程改革的高度來重建符合素質教育的教學方式。

二、、工作任務

1.學習和掌握課程標準的全部內容

2.按照課程標準及教學基本要求的規定,認真鑽研教材

具體要求:

①全面掌握高中生物課程的教學內容及其結構

②明確所教章節的內容在本學科中所處的地位

③瞭解本章節的內容與其它章節及其它學科的關係

④確定本章節教學的深度、廣度,突出重點、難點問題的解決。

⑤制定有效的評價標準

三、具體安排

周別內 容第1—4周(2、11—3、9)

1、高一、高二學習普通高中新課程標準及新課程教學實施指導意見

2、各年段制定本學期教學進度,準備好所需的教具

3、高三年段分析總結上學期期末考情況,進行切實有效的質量分析,認真吸取經驗教訓,制定新的教學策略,做好迎接第一輪省質檢的準備

第5—8周(3、10—4、6)

1、組織召開第一輪省質檢生物科質量分析會時間:3月12日上午第二節地點:高三辦公室參加人員:所有高中教師主題:學生的答題情況分析及第二輪複習策略

2、高三年段認真學習《考試說明》,加強專題複習和綜合訓練,提高應考能力,為第二輪省質檢做好準備

3、高一、高二年段檢查教學進度、教學常規落實情況,為期會考做好準備4、加強校際交流和教學開放周的工作,廣泛聽取意見,取長補短第9—12周(4、7—5、4)

1、組織召開第一輪省質檢生物科質量分析會時間:4月9日上午第二節地點:高三辦公室參加人員:所有高中教師主題:學生的答題情況分析及下階段複習策略

2、高二年段組織生物實驗考查

3、召開高一、高二年段期會考質量分析會,總結經驗教訓,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群策群力,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

4、高三年段做好迎接市質檢的準備

第13—16周(5、5—6、1)

1、組織召開第一輪省質檢生物科質量分析會時間:5月7日上午第二節地點:高三辦公室參加人員:所有高中教師主題:學生的答題情況分析及最後階段的考前輔導策略2、高一、高二年段檢查教學進度、教學常規落實情況3、加強大學聯考的考前指導及訓練,做好安撫工作

第17—21周(6、2—7、6)

1、高一、高二年段做好期末複習迎考工作

生物下學期工作計劃 篇3

一、指導思想

在認真學習和深入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的基礎上,以《全日制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為基礎,繼承我們目前生物教學的優勢,力求更加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更加強調學生的主動學習。通過學習生物,每個學生都能對生物知識有更深入的瞭解,對未來的學習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夠在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上有更多的發展;能夠提高責任心、合作意識和創新意識。為學生參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適應社會和繼續學習奠定必要的基礎。

二、教學內容

這學期的生物課都是複習課,複習高一高二的四卷生物課。

三,教學策略和措施

1、根據新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認真學習教材和新課程的相關知識,將新課程理念融入日常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知識、培養能力、鍛鍊自我,同時傳授知識。

2、研究每一個知識點,按照課程標準規定的教學水平嚴格控制深度和廣度,掌握每一個重點和難點,採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速度和能力。

3、加強備課環節和內容設計,既要啟發和引導學生實現知識的自主學習,又要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師生互動的新教學境界。

4、積極參與各級學校和組織的學習機會,從各方面充實自己,在現有基礎上上一段樓梯,使自己的知識水平提高,同時增長自己的知識。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你可以借鑑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這樣你的教學水平就可以有很大的進步,對學生水平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影響。

5、積極諮詢其他優秀教師,包括知識、教學方法、技能等,更重要的是借鑑他們先進的教學經驗,並進行優化,從本質上提高教學水平,從而大大提高教學成績。

6、充分利用我校現有的實驗和現代化的教學儀器裝置,讓學生體會到科學不斷髮展帶來的便利,提升他們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資訊和毅力。

7、總結所學知識,使之系統化、綜合化、規範化,教育學生理論聯絡實際,實踐生物學與生活相關知識的聯絡,提高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為會考打下堅實基礎。

四,複習策略

(1)專項評審

1、必須做到記住所有的`基礎知識,沒有準確的記憶,就不可能有好的結果。

2、這學期的複習不再以節、章、單元為基礎,而是以專題為基礎。

選題要合理,選題要準確,安排時間要合理。選題的準確性主要取決於對課程標準和試題的學習。專題要有代表性,不要全面;題目要有針對性,重點突出熱點、難點、重點,尤其是會考的內容;根據專案特點,時間要安排好,重點要努力,不要“浪費”時間,願意投入精力。

3、從實際出發,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即分層次開展教學工作,全面提高複習效率。課堂複習教學採用“低起點、多次歸納、快速反饋”的方法。

4、關注文化

6、適當推廣專題複習。沒有一定的難度,很難提高學生的能力,但要把握一個學位,需要考慮各種因素。

(二)模擬會考綜合訓練。

研究歷年考題,訓練答題技巧,考場心態,臨場發揮能力。備考題是《會考零距離》,《生物試卷》,是濱州市歷年的試題。

1、模擬試題必須具有模擬的特點。時間的安排、題量的多少、低、中、高等級題的比例、整體難度的控制都要貼近考題。

2、模擬題的設計要有梯度,要高於會考。

3、及時複習。

4、得分應該很難。能得就不要分,儘可能答錯就不要分,讓苛刻的評分教育學生,能得就不要失分。

5、詳細統計邊緣生的分數。這是課堂評論內容的主要依據。因為邊緣學生的學習情況不僅具有代表性,而且是提高班級成績的關鍵,課堂上要講邊緣學生錯誤較多的問題,統計是關鍵環節。

6、總結學生知識的缺失點。積累缺失和填補空白的材料。

7、處理好評價和考試的關係。

8、選對題目,要少,精,針對性強。選擇的依據是邊緣生的分數損失。一般三分之一的邊緣生只能在課堂上講錯題。

9、給學生一些時間改正錯誤,消化。

生物下學期工作計劃 篇4

1.夯實基礎

加強晚自習的讀、背、聽的活動,合理分配晚自習的時間,提高晚自習的效率,同時提高學生答題的規範性。

2.強化學生正確掌握易錯的知識點

認真批改學生作業,總結錯誤率高的知識點,在知識點學習和題目講解的過程中舉一反三,讓學生正確掌握。

3.重視集體備課

進一步加強集體備課,組內老師商討如何把知識點講透,如何深入淺出讓學生真正吸收和應用,如何教學生掌握解題方法,從而博眾家之長,提高課堂效率

4.加強考情分析。

學生的考試成績能夠反映出學生在這一階段的學習狀況和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考試優秀班級的教師分析知識中的盲點和誤區可以給我們在今後的知識複習中指明一定的方向。

5.統一教學進度

在學期之初就制定嚴密的教學進度表,組內教師要嚴格按照教學進度表組織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