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節日慶典>

2023年中秋放假時間

節日慶典 閱讀(1.31W)

今年國慶節和中秋節一起休,很多人都要提前安排工作放假的事情了。那麼具體的放假安排大家瞭解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和整理的2023年中秋放假時間,歡迎大家閱讀。

2023年中秋放假時間

2023中秋節是幾月幾日放假?

2023年中秋節為9月29日,2023年中秋國慶節連休8天。

中秋節、國慶節:9月29日至10月6日放假調休,共8天。10月7日(星期六)、10月8日(星期日)上班。

2023中秋國慶哪幾天三倍工資?

國慶節法定假日為10月1日、2日、3日三天,由於今年中秋和國慶節一起放假,中秋節法定假日為9月29日,因此,中秋節、國慶節8天假期裡,有四天是三倍工資,分別是:9月29日、10月1日、2日、3日,有四天是雙倍工資,分別是:9月30日、10月4日、5日、6日。

加班費計算公式:

法定節假日加班費=月工資基數÷21.75天×法定節假日加班天數×300%

休息日加班費=月工資基數÷21.75天×休息日加班天數×200%(若用人單位不安排補休)

2023中秋節國慶節高速免費嗎?

免費。按高速免費規定,元旦、端午和中秋假期高速路是不免費。但是,2023年比較特殊,中秋和國慶一起連休,因此,2023年中秋國慶節高速是免費的。具體免費時間:9月29日0時~10月6日24時,共免費8天。

1、免費範圍:七座及以下載客車輛,以及允許在普通收費公路行駛的摩托車;

2、時間基準:高速免費是以出口時間為準的,例如提前幾個小時進入高速公路,等到免費時間開始時離開,依舊享受高速免費,而普通公路則以車輛通過收費站收費車道的時間為準;

3、etc使用:高速免費期間,收費站對小型客車實行不髮卡抬杆放行,有使用者擔心使用etc是否會被扣費,答案是使用etc並不影響車主享受高速免費的福利。

中秋節的傳說故事

一、秋暮夕月

夕月,就是祭拜月神。傳說在戰國時代,齊國有個醜女,名叫無鹽,年幼時曾虔誠拜月,後來以超群品德入宮。某年八月十五在宮中賞月,正巧齊宣王也在宮中游逛,看到月光下的無鹽,覺得她美麗動人,於是就冊封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的習俗,從此就流傳下來。

二、嫦娥奔月

后羿因為射下天上的九個太陽,為民除害,深受天下百姓的尊敬和愛戴。隨後就娶了美麗善良的嫦娥作為妻子。一天,后羿到崑崙山訪友求道,巧遇從此經過的王母娘娘,於是便向王母娘娘求得兩顆長生不老的仙丹,服下一顆可以長生不老,服下兩顆可以昇天成仙,后羿不忍撇下妻子自己昇天,所以就把兩顆仙丹交給嫦娥珍藏起來。

后羿有個徒弟,名叫逢蒙,是個小人,嫦娥將仙丹藏進百寶匣時,被他偷窺到了,就打起了仙丹的主意。三天後,后羿帶領弟子們去狩獵,逢蒙稱病沒去,等后羿走後,就手持寶劍威逼嫦娥交出仙丹。嫦娥自知不是逢蒙的對手,就手疾眼快地開啟寶匣,把兩顆仙丹一口氣都吞了下去。嫦娥吞下仙丹後,立刻感覺身體輕飄,已經能夠飛了,於是飛出視窗,飛向天空。因為牽掛丈夫后羿,所以嫦娥就降落在離人家最近的月亮上。

后羿回家後,侍女們向他講述了白天發生的事。后羿又驚又怒,惡徒逢蒙已經逃亡,后羿悲痛欲絕,頓足捶胸,仰望天空呼喊妻子的名字。朦朧中發現,當天晚上的月亮格外明亮,恰好這天是八月十五日,並且月亮裡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

於是后羿便便派人到嫦娥最喜愛的後花園裡,擺上香案,遙祭月宮裡的嫦娥。從此以後,每逢八月十五,老百姓們也紛紛在月下襬設香案,祭拜嫦娥,為漂亮、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三、中秋起義

元朝末年,朱元璋聯合各地反抗力量,準備發動起義。軍師劉伯溫想出一條妙計,利用中秋節大家互相饋贈麥餅的機會,在麥餅中夾帶字條,傳遞起義資訊,約定於八月十五日晚上同時舉行起義。後來起義成功,朱元璋便傳下口諭,每年到了中秋節,便把當年傳遞資訊的“月餅”,作為節日糕點賞賜群臣。從此,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就流傳下來了。

四、燒塔起義

元朝末年,劉福通、韓山童等白蓮教首領利用宗教作掩護,發動農民起義,得到全國各地的普遍響應。潮汕人民為了與周邊地區的起義軍步調一致,按事前密約,在八月十五這一天,在空曠的地方用瓦片建塔,燃燒大火,作為起義的行動訊號。後來,燒塔就成為中秋節的習俗,被世代流傳下來。

五、舞龍驅疫

相傳在很早以前,香港銅鑼灣大坑區,在一次風災之後,出現了一條大蟒蛇,到處作惡,危害鄉鄰,村民們非常氣憤,大家齊心協力,終於將蟒蛇降服。可第二天卻發現蟒蛇不翼而飛,數天後,大坑區便爆發了瘟疫。這時,村中的父老忽然在夢中被菩薩告知,只要在中秋節舞動火龍,就能將瘟疫驅除。從此以後,每到中秋節,舞火龍的習俗就流傳下來。

六、兔爺治病

傳說在古時候,老北京城裡鬧起了瘟疫,家家戶戶都有人染上,吃什麼藥也不管用。嫦娥看到人們的病苦,非常難過,就派玉兔到人間為百姓消災治病。

於是,玉兔就變成一個少女,來到北京城,走街串巷,治好了很多的病人。玉兔為人治病,什麼報酬都不要,只借別人衣服穿,每到一處,就換一身裝扮,一會兒是男人,一會兒是女人,一會兒是算命的,一會兒又是賣油的,最後走遍北京城內外,直到瘟疫消除。

中秋節的習俗

1.祭月(拜月)

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實際上是古人對"月神"的一種崇拜活動。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拜祭月神。自古以來,在廣東部分地區,人們都有在中秋晚上拜祭月神(拜月娘、拜月光)的習俗。拜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在月下,將"月神"牌位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祈求福佑。祭月賞月,託月追思,表達了人們的美好祝願。祭月作為中秋節重要的祭禮之一,從古代延續至今,逐漸演化為民間的賞月、頌月活動,同時也成為現代人渴望團聚、寄託對生活美好願望的主要形態。

2.燃燈

中秋之夜,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如今湖廣一帶仍有用瓦片疊塔於塔上燃燈的節俗。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俗。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盛。今人周雲錦、何湘妃《閒情試說時節事》一文說:"廣東張燈最盛,各家於節前十幾天,就用竹條扎燈籠。做果品、鳥獸、魚蟲形及慶賀中秋等字樣,上糊色紙繪各種顏色。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繫於竹竿上,高豎於瓦簷或露臺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於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富貴之家所懸之燈,高可數丈,家人聚於燈下歡飲為樂,平常百姓則豎一旗杆,燈籠兩個,也自取其樂。滿城燈火不啻琉璃世界。"中秋燃燈之俗其規模似乎僅次於元宵燈節。

3.賞月

賞月的風俗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據說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圓最亮,所以從古至今都有飲宴賞月的習俗;回孃家的媳婦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圓滿、吉慶之意。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的文字記載出現在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

4.追月

所謂"追月",即是過了農曆八月十五,興猶未盡,於是次日的晚上,不少人又邀約親朋好友,繼續賞月,名為"追月"。據清人陳子厚《嶺南雜事鈔》序雲:"粵中好事者,於八月十六夜,集親朋治酒餚賞月,謂之追月。"

5.觀潮

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記載。

6.猜謎

中秋月圓夜在公共場所掛著許多燈籠,人們都聚集在一起,猜燈籠身上寫的謎語,因為是大多數年輕男女喜愛的活動,同時在這些活動上也傳出愛情佳話,因此中秋猜燈謎也被衍生了一種男女相戀的形式。

7.吃月餅

月餅,又叫月團、豐收餅、宮餅、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一大象徵。月餅象徵著大團圓,人們把它當作節日食品,用它祭月、贈送親友。發展至今,吃月餅已經是中國南北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中秋節這天人們都要吃月餅以示"團圓"。

8.賞桂花、飲桂花酒

人們經常在中秋時吃月餅賞桂花,食用桂花製作的各種食品,以糕點、糖果最為多見。

中秋之夜,仰望著月中丹桂,聞著陣陣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閤家甜甜蜜蜜,已成為節日一種美的享受。到了現代,人們多是拿紅酒代替。

9.豎中秋

在廣東一些地方,中秋節有一種富有情趣的傳統風俗,叫"樹中秋"。樹亦作豎,即將燈綵高豎起來之意,所以也叫"豎中秋"。小孩子們在家長協助下用竹紙紮成兔仔燈、楊桃燈或正方形的燈,橫掛在短竿中,再豎起於高杆上,高舉起來,彩光閃耀,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們多互相比賽,看誰豎得高,豎得多,燈綵最精巧。入夜,滿城燈火,如繁星點點,和天上明月爭輝,以此慶賀中秋。

10.耍祿仔

"耍祿仔"是過去中秋節十分流行的兒童遊戲,以柚子殼刻通花,中可懸燈,兒童提著成群結隊遊樂,或提著各種動物、瓜果形狀的燈色,沿街踏歌而行,一邊唱著"耍祿歌":"耍祿仔,耍祿兒,點明燈。識斯文者重斯文,天下讀書為第一,莫謂文章無用處,古云一字值千金,自有書中出貴人……"兒童們在盡情遊樂之後散去,各自回家吃月餅果品之類。

11.扎燈籠

古時在廣東,中秋臨近時,小孩子們在家長協助下,用竹紙紮成兔仔燈、楊桃燈或正方形的燈。此外,還有很多小朋友會用水果皮扎燈籠。另外,還有木瓜燈、香蕉燈等,最簡便的是"柚皮燈",幾乎家家戶戶的小孩都能做。紮好的燈籠除了用來"樹中秋",更有情侶提著燈籠依偎賞月。

12.玩花燈

中秋節,有許多的遊戲活動,首先是玩花燈。中秋是我國三大燈節之一,過節要玩燈。當然,中秋沒有像元宵節那樣的大型燈會,玩燈主要只是在家庭、兒童之間進行的。早在北宋《武林舊事》中,記載中秋夜節俗,就有將"一點紅"燈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動。中秋玩花燈,多集中在南方。如佛山秋色會上,就有各種各式的彩燈:芝麻燈、蛋殼燈、刨花燈、稻草燈、魚鱗燈、穀殼燈、瓜籽燈及鳥獸花樹燈等,令人讚歎。在廣西南寧一帶,除了以紙竹扎各式花燈讓兒童玩耍外,還有很樸素的柚子燈、南瓜燈、桔子燈。所謂柚子燈,是將柚子掏空,刻出簡單圖案,穿上繩子,內點蠟燭即成,光芒淡雅。南瓜燈、桔子燈也是將瓤掏去而成。雖然樸素,但製作簡易,很受歡迎,有些孩子還把柚子燈漂入池河水中作遊戲。廣西有簡單的戶秋燈,是以六個竹篾圓圈紮成燈,外糊白紗紙,內插蠟燭即成,掛於祭月桌旁祭月用,也可給孩子們玩。如今兩廣的不少地區,在中秋夜佈置燈會,扎制用電燈照亮的大型現代燈綵,還有用塑料製成的各式新型花燈供兒童玩,但卻少了一份舊時燈綵的純樸之美。

13.燒斗香

江蘇中秋夜要燒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紗絹,繪上月宮景色。也有香斗以線香編成,上面插有紙紮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民間還有燒香斗的風俗。

14.拜祖先

廣東潮汕地區中秋節習俗。中秋節當天下午,各家廳裡就擺臺設祭,置祖先神主牌,獻上各色供品。祭畢,把祭品逐樣烹調,閤家同時一次豐盛晚餐。

15.舞火龍

舞火龍,是香港中秋節最富傳統特色的習俗。從每年農曆八月十四晚起,銅鑼灣大坑地區就一連三晚舉行盛大的舞火龍活動。這火龍長達70多米,用珍珠草紮成32節的龍身,插滿了長壽香。盛會之夜,這個區的大街小巷,一條條蜿蜒起伏的火龍在燈光與龍鼓音樂下歡騰起舞,很是熱鬧。

中秋節的三大由來說法

中秋節的來歷一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我國古曆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稱謂“仲秋”,所以中秋節又叫“仲秋節”。

中秋節起源的另一個說法是: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

中秋節的來歷二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根據我國古代曆法,農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稱“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此秋中第二月叫仲秋,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新唐書·卷十五志第五·禮樂五》載“其中春、中秋釋奠於文宣王、武成王”,及“開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廟,以留侯張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樂之制如文”。中秋節也稱為仲秋節,團圓節,八月節等,也是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中秋節的來歷三

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的秋節。由於這一天居秋季之半,所以叫中秋節,民間俗稱八月節,這就是中秋節的由來。

早在漢代,我國就已經有中秋節了。不過不在八月十五,而在立秋之日。這一天,王公貴族出外打獵,將所獲獵物奈把宗廟。唐化,各種書籍中均不見中秋故事的記載,。到了宋代,關於中秋節的記載就多起來了。那時的中秋節“責家結錦臺鉗,民間爭佔酒樓”,就是貧窮的市民也“解衣市酒,勉強迎歡”。從此,中秋節便成為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節。

中秋節是漢族民間傳統節日。除漢族外,絮佔、回、蘇、壯、布依、朝鮮等族也過此節日。跟中因古代秋天祭月的禮制有關,中秋節在每年陰曆八月十五舉行,恰值三秋之中,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