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節日慶典>

2022端午節實踐活動方案(精選13篇)

節日慶典 閱讀(7.38K)

為了確保活動紮實開展,常常需要提前進行細緻的活動方案准備工作,活動方案指的是為某一次活動所制定的書面計劃,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等。活動方案應該怎麼制定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2022端午節實踐活動方案(精選1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2022端午節實踐活動方案(精選13篇)

端午節實踐活動方案1

一、活動背景: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等,是中國的四大節日之一。20xx年起,被列為國家法定假日,迄今已有兩千多年的傳統。

二、活動分主題

(1)第一主題:端午祭屈原端午節的第一個意義是紀念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

具體要求:

通過上網、課外閱讀等不同途徑瞭解屈原及他身上體現的高貴品質。每人摘抄一首關於屈原的詩詞。(提示:屈原的生平、屈原的故事、屈原的精神、讚美屈原的詩篇和詞句,或者屈原創作的詩詞等。)

(2)第二主題:端午識艾草"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草與端午節有著不解之緣。每到端午節,按照民間傳統,家家戶戶門前都掛艾蒿,以驅邪祛毒。

具體要求:

到野外觀察、採摘艾草,做成標本,並查閱相關資料,瞭解艾草在端午節的特殊用途。

(3)第三主題:端午做香袋佩香袋是端午節的習俗之一,傳說具有避邪驅瘟之意,也做點綴裝飾。

具體要求:

請教家長,自己動手做香袋,提高實際操作能力,體驗勞動和分享的樂趣。可參考如下步驟完成:

1、材料:碎布、棉花、香料粉、絲線(或中國結細線)。

2、工具:剪刀、針、縫衣線。

3、做法:充分發揮想象力,將碎布畫上自己喜歡的、有創意的形狀,大小不限。剪下相對的兩片。用線將三邊從反面縫合,留下一邊。翻過來,塞入沾有中藥店買回來的香料粉的棉花。將最後一邊縫合,再加長繩裝飾即完成。

4、在香袋上貼上標籤,註明班級和姓名。

(4)第四主題:端午攝習俗端午節的習俗很多,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掛艾葉菖蒲,吃粽子,飲雄黃酒,佩香囊……我們威海人如何過端午節?請帶上相機,捕捉身邊彰顯節日特定元素的鏡頭,用鏡頭記錄下你的見聞。

具體要求:

1、請挑選兩份精美的作品,沖洗成六寸相片。

2、將兩張相片分別貼上在a4紙上,並在相片下面附上說明,包括:作品名稱、出處(拍攝地點、時間)、相關習俗簡介,並註明班級和姓名。

以上四個小主題,同學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和條件,每人至少選擇一個主題完成,材料於下週x(6月x日)以班級為單位,團支部書記收繳上交團委。

端午節實踐活動方案2

為繼承和發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營造歡樂、喜慶、祥和的節日氣氛,我班將於端午節期間開展“我們的節日·端午”系列活動。現將活動方案制定如下:

一、活動目的

以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抒發愛國主義情懷為主題,以端午節主題系列活動為載體,不斷深化“中國夢”學習教育,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宣傳和教育,引導學生珍惜幸福生活,增進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華民族的情感。

二、活動時間

20xx年6月x日至6月x日

三、活動內容

1、開展節慶民俗文化活動。結合端午節的特點和內涵,組織開展“粽葉飄香”包粽子比賽、觀看龍舟比賽、端午歌謠傳唱、織香袋等活動,引導學生深入體會端午文化的獨特魅力;依託“道德講堂”組織端午節民俗講座,開展以愛國名著、傳統經典為主要內容的經典誦讀活動,使學生用心體會端午節蘊涵的意義,激發愛國愛鄉情懷。

2、端午節期間,積極組織學生志願者進社群、進鄉村,開展村居清潔、節日慰問、助殘愛幼等志願服務,為留守兒童、貧困生、孤寡老人、殘疾人士等送去慰問金、粽子等,陪他們共度端午佳節。

3、開展校園灑掃活動。從科學角度分析懸艾草、掛菖蒲、佩香囊、飲雄黃酒等端午傳統習俗,普及日常衛生保健知識。組織學生進行校園大掃除,整理個人衛生,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和生態文明意識。

4、製作節日小報。積極組織學生將端午節的內涵、民俗及參與端午節活動的感悟製作成節日小報,並開展節日小報評比和展示活動。

四、活動要求

充分挖掘端午節深厚的文化內涵,把端午節主題活動與“中國夢”學習教育活動結合起來,精心設計貼近學生的活動專案,增強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創新傳統節日文化活動的形式和載體,體現人文關懷,倡導文明新風;全部活動過程確保安全、有序開展。

端午節實踐活動方案3

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再次向我們走來,中國傳統節日,凝結著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和思想精華,併成為了維繫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和諧的重要精神紐帶。為引導學生進一步瞭解和感受中華傳統節日文化,更好地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美德,在端午節期間,我校開展“粽情飄香話端午”傳統節日活動旨在提高廣大國小生的愛國認識,增強民族自豪感。

一、活動目標

端午節到了,開展關於“端午”的活動,讓學生了解有關端午的各種小知識,拓展知識面。同時在活動中提高學生自己蒐集資料,處理資料的能力。在端午的歡樂氣氛中,愛國、愛家、提高學生對中國的傳統文化的興趣,產生民族自豪感。

二、設計思路

以端午節的文化內涵為核心,從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入手,通過合作調查、參與實踐、資訊蒐集與處理、表達與交流等活動,瞭解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增強學生對祖國、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三、活動時間

6月12日——21日

四、活動內容

三年級瞭解端午節的日期、知道端午節的別稱、風俗、和來歷,上網瀏覽查閱有關屈原的故事和詩歌,並將自己最感興趣的內容以“知我端午愛我祖國”為主題,用手抄報、詩配畫或者作文的形式記錄在A4紙上。

五、總結

1、各教室領導認真總結端午節學生參與活動情況。

2、美術組將優秀作品出櫥窗展示。

端午節實踐活動方案4

一、指導思想

中華民族傳統節日是民族文化的寶貴財富,每一個傳統節日都蘊涵著我們民族獨特深層的精神價值觀,她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根。在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活動中,我校以傳統節日教育為切入口,將其納入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之中。通過開展傳統節日教育,弘揚傳統美德,提高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二、活動的目標

圍繞"我們的節日--端午節"這個主題,從"為什麼要過端午節?""端午節有哪些風俗習慣?""你想怎樣過端午節?"這三個部分入手,為學生提供研究方向,讓學生成為實踐活動的主角,引導學生人人動手,各個參與,自主探究,培養探究能力、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協作能力。活動目標可歸納為:

1、通過活動讓學生了解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習慣,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2、在瞭解端午節由來和風俗習慣時,鍛鍊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書籍、報刊、網路、他人經驗等)獲取資訊的能力。

3、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動手能力。

三、活動的內容

1、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通過調查詢問、網上瀏覽等方法蒐集有關端午節的由來及一些有趣的風俗習慣,如:瞭解人們為什麼要過端午?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人們為什麼要給小孩子掛香包、戴手鍊和五彩線等有關情況。讓學生感受到過節的快樂。通過這樣的活動讓學生再暢想一下"我想怎樣過端午節?"

2、引導學生蒐集有關端午節的詩歌,進一步瞭解端午節的由來和端午節的一些風俗習慣,在此基礎上可以引導學生自己嘗試寫一寫有關端午節的詩歌。進行端午詩歌朗誦比賽。

3、引導學生嘗試設計"怎樣過一個獨具匠心的端午節"?

四、活動安排

組織全體人員進行一些端午節知識趣味競賽來增加端午節的節日氛圍。

活動一:旱龍舟比賽

賽龍舟是端午重要習俗之一,根據我院實際情況,可組織旱龍舟比賽。比賽形式有兩種。

1、長條板凳式。準備長條板凳若干條,以兩到三人為一組,跨板凳奔跑。板凳兩頭可掛上簡易龍頭修飾。

2、雪橇式。準備長條木板若干條,在木板上釘三到四對腳套,參賽隊員左右腳各套一條木板,向前奔跑。

活動二:端午信物製作比賽

佩香囊,是端午習俗之一。香囊內的填充物常用一些具有芳香開竅的中草藥,如芳香化濁驅瘟的蒼朮、山奈、白芷、菖蒲、麝香、蘇合香、冰片、牛黃、川芎、香附、辛夷等含有較強的揮發性物質,有清香、驅蟲、避瘟、防病的功能。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國民間就有人佩戴香囊以避除穢惡之氣,確保自身健康的民俗。

香囊,以錦製作,也稱“錦囊”或“錦香袋”。香囊有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稜角形、雞心形、菱形等各異的形狀,上繡精美圖案,給節日增添了無限的情趣。

製作方法的介紹:用兩塊邊長都為12釐米的彩色布料,正面朝裡相向放整齊,用彩色筆在上面畫上自己喜歡的簡單形狀,如:三角形、菱形、正方形等等,然後用同色絲線縫合,留有一小口,然後填上香料,繼續縫合。

活動三:端午鹹蛋彩繪

在南北朝時的《齊民要術》中就有記述:“浸鴨子一月,煮而食之,酒食具用。”說的就是鹹鴨蛋。鹹蛋彩繪也是端午習俗之一。

活動準備:

掏空的鹹鴨蛋若干個(建議裡面填滿其他不易變質物品,填物的蛋殼底部可以考慮加上底託)、顏料、顏料筆、水彩筆等繪畫工具,參加人員自己的愛好進行發揮創造,以符合端午節日文化為主要依據。

活動四:“亮眼看設計”傳統節日活動標誌物有獎徵集活動

在傳統節日活動中創作出具有濃郁的民族特點及其文化特色的活動標誌物,對於我院節日文化活動開展有著極大的引領和推進作用。為此,可徵求2~3個具有中華民族特點的傳統節日活動標誌,能結合法院特色設計出能體現我們中華民族節日文化特點的標誌物,並且根據自己選定的標誌物運用智慧,來盡情想象和說明標誌物所包含的寓意。

活動五:端午節散文詩歌繪畫書法徵集

端午作為我國傳統節日,其文化背景源遠流長,(20xx年度慶祝“六一”兒童節活動方案)可結合法院特色,進行端午主題散文詩歌繪畫書法徵集活動。

活動六:組織養老院或孤兒院慰問活動。

端午節實踐活動方案5

一、活動背景:

以民族傳統節日為基本載體的民俗文化,是中華民族區別於其他民族的標誌,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巨大動力。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清明、中秋、端午等作為中國的一個個傳統節日,從來沒有被人遺忘。開展傳統節日教育,是弘揚傳統美德、培育學生民族精神的有效載體。因而,學校在端午節來臨之際,根據學生實際,制定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端午節系列活動方案,讓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提高對端午節認識與瞭解,用節日的傳統文化哺育他們健康成長。

二、活動目的:

端午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它有著獨特的風俗,如:吃粽子、賽龍舟、掛香袋、系長命縷等慶祝活動。這些活動都適合國小生來開展,既能鍛鍊和發展學生的動手能力,又能增進幼兒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瞭解和興趣。同時,端午也是紀念屈原、秋瑾等先輩的特殊日子,可以藉端午節,開展緬懷輩,傳承民族精神的系列活動。

三、活動主題:

“育傳統美德,揚愛國之心”

四、活動時間:

5月26日——5月30日

五、活動內容、形式、時間、要求

1、由大隊委幹部發表以“育傳統美德,揚愛國之心”為主題的國旗下講話。(5月26日,大隊部負責)

2、各年級出好一期“育傳統美德,揚愛國之心”專題黑板報(5月

30日前,大隊部負責)

3、學校德育處利用校班會在全校範圍內組織開展“端午節”民俗民風知識講座(5月30日)。通過講座,讓每個學生對端午節的習俗有進一步的瞭解,同時動員學生跟隨父母一起端午系列活動活動,另一方面也是對傳統節日美好體驗,加強了親子間溝通、瞭解,以此和諧親子關係,也能更好的幫助延續傳統文明。(德育處負責)

4、小舞臺:紀念屈原以及經典詩文朗誦會

端午節實踐活動方案6

一、活動宗旨。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粽子飄香,古風流長,為進一步引導廣大少先隊員瞭解和感受中華傳統節日文化,更好地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美德,鎮安國小在端午來臨之際,開展“尋根溯源

粽葉飄香”端午特別活動,旨在提高隊員們的愛國意識,增強民族自豪感,培養隊員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二、活動時間:

xx年6月2日或3日各班調換安排一節班隊課的時間。

三、活動內容

(各班可根據本班特色挑選兩——三個活動參加)。

1、五月五,品粽味

各班在教室開展“尋根溯源

粽葉飄香”——端午品粽會。同學們可以介紹自己帶來的粽子,瞭解粽子有許多種類:從外形上,粽子有枕頭粽、三角粽等;從內容上,粽子有紅棗粽、肉粽、蛋黃粽、紅豆粽等;老師講述了端午節的由來和端午節的一些習俗活動;大家一起品嚐了香噴噴的粽子,教室裡充滿快樂端午的節日氣氛。

2、五月五,唱歌謠

中國的端午節有著xx多年的悠久歷史,期間不同民族、不同地區產生了許多有關端午節的民謠。例:“棕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賽龍舟,喜洋洋。”等。

3、五月五,是端午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五月五是端午》知識搶答板塊,知識題:

a、中國傳統的民族節日除了端午節之外還有那些?(清明節、中秋節、重陽節、元宵節)

b、你知道近xx年端午節是幾月幾日嗎?

c、端午節的別稱有哪些?(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等。)

d、端午節的由來?(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曹娥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

e、端午節有哪些習俗呢?(同學們交流從各種渠道瞭解的有關於端午節的各種習俗。)

如:吃粽子、喝雄黃、掛艾草、菖蒲、懸鐘馗像、賽龍舟競賽等。

4、五月五,憶屈原

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為流傳,老百姓把端午節吃粽子與屈原聯絡在一起。隊員們講述屈原的故事。

5、五月五,佩香袋

佩香袋是端午節的習俗之一,端午節小孩佩香囊,有避邪驅瘟之意。香袋形狀不同,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隊員動手做一做香袋,看誰做的香袋最漂亮。

端午節實踐活動方案7

一、相關資料:

端午亦稱端五,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

二、活動目標:

1、瞭解端午節的由來、有關傳說和習俗。

2、開展端午節賽詩會活動,讓隊員瞭解屈原的故事,培養他們愛國進取的精神。

3、開展“與媽媽共同包粽子”等活動,體驗父母持家的辛勞。

三、活動過程:

(一)活動一:“明端午歷史”端午節知識競賽(5月8日——16日)

作為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有其獨特的由來傳說和習俗活動,因此瞭解端午節蘊含的相關知識,這是端午節主題活動的首要內容。全體隊員要在輔導員老師的帶領下,通過各種途徑尋找端午節的相關資料,去認識和了解端午節,通過活動對端午節的來源、傳說故事、習俗活動都能瞭如指掌,爭取更多的隊員成為端午節知識的“小專家”。

具體安排:

第一步:活動準備階段(5月8日——5月15日)

各中隊有效利用這一段時間之內的晨會課、班隊課,通過有效的形式組織隊員主動了解端午節的來源、習俗活動等相關知識,同時認真部署好本中隊開展現場知識競賽準備工作。

第二步:三到六年級開展各年級段端午節知識競賽活動(每個中隊由2名隊員參加比賽)

時間安排:5月15日下午第三節課

獎項設定:

中年級:一等獎2名二等獎3名三等獎3名

高年級:一等獎2名二等獎4名三等獎6名

(二)活動二:開展端午節賽詩會活動(5月8日—5月25日)

各中隊在輔導員的帶領下,蒐集有關詩篇,先在本中隊進行詩歌朗誦會,然後選派一名代表參加學校的賽詩會。

比賽時間:5月25日下午第三節課

比賽地點:四樓多媒體教室

獎項設定:

低年級:一等獎1名二等獎1名三等獎2名

中年級: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2名

高年級: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3名

(三)活動三:開展“與媽媽共同包粽子”活動

在臨近端午節期間,各輔導員佈置學生在家與媽媽共同包粽子,並寫一篇日記,在班隊課上與全班學生進行交流。

活動四長命縷

目標:

1、知道我國有在端午節給兒童戴長命縷的習俗,加深對端午節的瞭解。

2、學習搓線的技巧。

幼兒反映:

顯然,孩子們非常的喜歡搓長命縷,每天我都要給孩子準備一批製作的毛線。區域活動或課間休息時,都愛到美工區去搓長命縷玩,有些孩子一連搓了好幾條戴在手上、腳上,有的甚至連脖子上也戴了一條。女孩子還戴著跳起了舞。

活動五做龍舟

目標:

1、通過觀察、集體討論,分工合作,運用捏泥、建構、繪畫等手段創作龍舟。

2、增強合作性、創造性、動手能力。

端午節實踐活動方案8

一、指導思想

為了弘揚和培育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營造端午節文化氛圍,我校開展了“我們的節日?端午”主題活動。

二、活動設計

(一)找一找

物件:1——6年級學生

要求:從閱覽室或網上找一找關於端午節這一節氣的相關知識;端午節的由來;屈原的故事;屈原的詩詞;賽龍舟和包粽子的習俗。

(二)說一說

通過班會課、班隊課,組織學生說說相關的知識。

1、物件:1——2年級學生

要求:說說端午節的由來;說說包粽子的習俗。

2、物件:3——4年級學生

要求:說說端午節的由來;說說包粽子的習俗;說說屈原的故事。

3、物件:5-6年級學生

要求:說說端午節的由來;說說包粽子的習俗;說說屈原的故事;說說屈原的詩詞。

(三)畫一畫

物件:3——6年級學生

要求:以“走近端午”為主題製作一份小報,能反映端午的習俗,自己的心聲、生活的體驗。

(四)寫一寫

通過黑板報、班級櫥窗等陣地,進行環境佈置設計。

物件:3——6年級學生

要求:以“端午情懷”為主題出好一期黑板報。五、六年級學生進行屈原詩詞鋼筆書寫比賽。

(五)學一學

物件:1——6年級學生

要求:以“我向奶奶學一技”為主題,學習粽子的名種包法,在學習的過程中,嘗試用各種豆物作為佐料包粽子,並品償不同地方、不同的風格、不同特色的粽子。

端午節實踐活動方案9

一、活動主題:

我們的節日——端午節

二、活動背景:

傳統節日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積澱了一個民族的靈魂和精神。“申遺”事件提醒國人對自己民族文化遺產的熱愛、珍惜和保護。為了進一步弘揚和培養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引導青少年進一步瞭解傳統節日、認同傳統節日、喜愛傳統節日、過好傳統節日,進而內化為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本中隊決定開展關於過好端午節為主題的中隊活動。

三、活動目的:

端午節是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隊員們對端午節的印象只是吃粽子、看劃龍船,從來沒有深入去認識端午節,本活動的設計主要是引導隊員深入地去認識端午節,感受祖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激發隊員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並培養隊員的愛國主義精神,團結協作精神,提高隊員主體參與意識,培養隊員收集、整合資訊的能力與動手實踐的能力,並在活動中體驗快樂。

四、活動過程

第一階段:尋找端午

1、讓隊員在街道、社群、商店尋找端午節前夕的節日氣氛:端午節快到了,走出家門看看,街上、商店裡有哪些變化?2、除了店裡賣的粽子多了,買粽子的顧客也特別多,而且街上還有許多賣小香囊的,市場賣艾葉的??

第二階段:瞭解端午

1、向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瞭解家鄉以及各地過端午節的風俗習慣。

2、引導隊員通過電視、報紙、刊物、網路等媒體探尋端午節的其他資訊,以小隊為單位進行整合以作交流。

第三階段:迎接端午

1、讓隊員學習縫製小香囊、學習包粽子、集體制作課件等。

第四階段:品味端陽

活動儀式(略)

第一篇章:走進端午

一、觀看《屈原投江的故事》視訊

二、端午節的習俗

五月初五投汨羅江後,當時楚國人非常敬重、愛戴屈原,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知道屈原沉江後,害怕江中魚蝦吃掉屈原的屍體。萬舟齊發、吶喊鼓樂嚇退江中之魚,但人們還是不放心,又把竹筒裝米投入江中,讓魚蝦吃。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一後來演變成為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有人將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蛟龍水獸就不會咬屈原屍體。所以端午這一天,成年人還要飲雄黃酒和菖蒲酒驅蛇蟲,小孩子要佩戴藏有硃砂、雄黃、香草的香囊預防疾病。這些習俗表達的是古人驅瘟避邪、祈福佑安的願望。從此說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

第二篇章:品味端午

一、端午節是一個詩人節,是一個民族節愛國節。

(一)讀名句。屈原流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名句,有很多還是我們非常熟悉的句子。下面全班同學來讀一下。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衣滄狼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

(二)品名句。這些詩句中,你最喜歡哪一句呢?

二、端午節是一個詩歌節

(一)下面我們來進行一個端午節詩歌朗誦。

1、《浣溪沙端午》宋蘇軾

2、《端午日》唐殷堯潘

3、《端午日賜衣》唐杜甫

4、《端午》唐文秀(二)欣賞歌曲《漁家傲憶端午》+現場書法表演

三、端午節是一個體育節:

(一)觀看龍舟比賽的視訊。

(二)看了視訊,你們感受到什麼?

(三)表演《醉拳》

四、端午節是一個衛生節

1、香包的意義。

2、送香包。我們班的同學對這個習俗非常有興趣,都學會隊縫製香包,現在請同學們把自己縫製的香包送給我們在座的老師,祝老師身體健康。

五、端午節是一個美食節+包粽子比賽。

1、欣賞各地的粽子。

2、包粽子比賽

第三篇章:感悟端午

一、傳承優秀民民族文化。我們國家在2008年將端午節設立為國家法定節日,並且放假一天,各地還開展了許多的紀念活動,就是為了讓同學們充分感受端午節的氛圍,不要忘記我們的傳統文化。幾年前已經被韓國拿來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為他們國家的文化遺產,並獲得成功。請視訊。

二、同學們看到我們國家的傳統文化卻成了別國的文化遺產,你們有什麼感受呢?

端午節實踐活動方案10

一、指導思想:

1、組織教師、學生、古美街道社群居民過端午節,慶祝中國傳統節日,瞭解端午節有關知識,進行民族精神教育。

2、加強學校—家庭—社群互動,促進三為一體的共建。

二、活動主題:

“一街粽情”古美社群平陽國小端午節----“快樂家庭日”系列活動

三、活動時間:

xxx年x月7日上午8:30-11:00

四、活動地點:

xxx國小

五、活動內容:

(一)和爸爸媽媽一起完成“端午節小調查問卷”

(二)和爸爸媽媽一起參加x月7日“一街粽情”主題活動。

1、粽子擂臺賽

2、慈善義賣

3、民間技藝展示

4、弄堂遊戲

5、親子游戲

6、團隊展示:

(1)猜謎廊

(2)穿珠表演及招募

(3)編結展示、絲網花

(4)旗袍沙龍展示

(5)智障人士表演

(6)獻血志願者招募、流動採血車

7、親子特色推薦

8、其他專案:放映廳,乒乓室,廣播

端午節實踐活動方案11

為大力巨集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深化“我們的節日”系列主題活動,今年端午節期間將繼續在全校組織展開“我們的節日端午”主題活動。特制定活動方案以下:

一、活動背景:

讓學生充分了解各地在端午節裡各種各樣的風俗習慣,增加學生學習的愛好,瞭解節日的淵源、構成、民間各種不同的慶祝方式和其中所承載的中國所獨佔的文化內涵,增強學生愛故鄉愛祖國的感情,同時通過這次主題教育活動,使學生初步理解中國傳統節日中所蘊涵的文化核心,真正瞭解節日,瞭解中國傳統文化,幫助青少年增強節日文化理念,巨集揚創新節日文化,讓節日真正給我們帶來快樂與幸福。

二、活動目的:

1.初步瞭解端午節的名稱、起源及節日風俗習慣。

2.通過了解故鄉過端午節的風俗習慣,激起學生熱愛故鄉、熱愛祖國的情感,體會家庭歡樂、生活甜蜜的幸福。

3.通過對節日的瞭解使學生感受中國文化的特點。

4.培養學生蒐集,整理,比較,分析和應用資料的能力和語言概括和表達能力。

三、活動時間:

5月31日-6月2日(端午節放假期間)

四、活動內容

1、“我們的節日—端午節”手抄報比賽

2、“我們的節日—端午節”繪畫比賽

3、“我們的節日—端午節”詩歌、故事徵集

4、“我們的節日—端午節”攝影比賽

五、活動程式

第一階段:宣傳發動階段

通過校園網、廣播站、宣傳欄廣泛宣傳

第二階段:組織實施階段

1、蒐集有關端午節的名稱、由來、端午節的傳說故事等等。

2、調察訪問身邊的長輩,瞭解故鄉過端午節的風俗習慣。

3、一、二年級舉行“我們的節日—端午節”攝影大賽

4、三年級舉行“我們的節日—端午節”詩歌、講故事比賽。

5、四年級組織“我們的節日-端午節”手抄報大賽

6、五年級“我們的節日-端午節”繪畫大賽

第三階段:表彰評比階段

以班級為單位評選優秀組織獎,個人獎設一、二等獎若干;

學校將召開表彰會,對優秀班級及個人予以表彰。

端午節實踐活動方案12

一、指導思想

為了傳承我國的傳統文化,讓學生感受濃濃鄉情和融融親情,增強學生與中華民族歷史與文化的親和力,增強愛國主義情感。在端午節文化的搜尋、思索和實踐中,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與科學素養,感受端午文化的魅力薰陶。並進一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合作意識,鍛鍊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等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

二、活動時間

6月6日下午第二節課

三、參加人員:一~六年級學生

四、活動內容

通過找一找、說一說、畫一畫、寫一寫、學一學、縫一縫等方式,走進端午節,感受端午文化。

1、“秀秀我的小巧手”:一二年級縫製香囊、做五絲等;

2、“端午節知識知多少”:三年級學生做手抄報以“走近端午”為主題,重點反映端午的習俗,自己的心聲、生活的體驗。

3、走進屈原詩詞:四年級學生通過誦背詩詞來理解端午文化。

4、“我跟老師學一技”:五六年級學生重點學習粽子的名種包法,在學習的過程中,嘗試用各種豆物作為佐料包粽子,並品嚐不同地方、不同的風格、不同特色的粽子。

活動結束後,綜合實踐活動老師6月8日之前(一二年級班主任)將活動方案電子稿傳送教務處郵箱,字型四號宋體。活動期間,一、二、四、五年級進行拍照,每班選兩張最佳照片,由大隊輔導員收集後拷到教務處電腦。三年級每班上交五份手抄報。

端午節實踐活動方案13

一、活動背景:

1、慶祝中國端午節的到來,讓大家深刻體會到中國傳統節日的氣息。

2、通過開展美食露一手等活動,體驗自己勞動的樂趣,加強教師間的交流與合作,放鬆身心。

二、活動主題:

美食薈萃齊分享暖暖溫情過端午

三、活動時間:

20xx年6月19日(週五)下午4:00開始

四、活動地點:

一(1)教室(一、四年級)

一(2)教室(二、五年級)

三(1)教室(三、六年級)

五、活動物件:

全體教職工

六、活動內容及流程:

1、高手在民間

教師秀一秀個人的私房菜,活動前準備好美食參加活動,每位教師準備一道拿手菜餚,為菜餚命名,做好“菜餚牌”。菜餚需自己烹製。(如需提前製作,年級組準備好電磁爐等用具,每人將菜裝在盤中,盤子自備)

2、秀秀我的美食

以年級組為單位進行菜餚的展示。年級組教師依次進行品嚐,每個年級組推薦2道“最受歡迎的私房菜”。

3、享受美食

以年級組為單位,團團圍坐,進行組內美食的品嚐,共同感受節日的濃濃氣息,歡樂度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