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節日慶典>

元宵節的日記合集5篇

節日慶典 閱讀(1.86W)

一天終於結束了,想必大家都學習了不少新知識,請好好地記錄下在日記裡。可是怎樣寫日記才能出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元宵節的日記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元宵節的日記合集5篇

元宵節的日記 篇1

正月十五元宵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那天可以吃湯圓、放煙花、猜燈謎,可有意思啦!

晚飯過後,我們把車子開到了人民廣場,哇!那裡的煙花大小不一、品種繁多,給湛藍的夜空增添了無限生機。這些煙花有紅的、綠的、黃的……五顏六色,好漂亮啊!我還看見一種會變顏色的煙花呢!它時而紅,時而綠,時而黃,時而粉,太奇妙啦。各種形狀的煙花數不勝數,最常見的是那種導彈形的,“哧”一聲,像一條線直上雲霄,到了一定高度就炸開了花。最漂亮的是“五彩繽紛”了,它飛速地向高空劃去,馬上形成一道彩虹,只聽“嘭”一聲,它就如蝴蝶蘭開花時的快鏡頭一樣綻放出了四片花瓣兒,美極了。這天晚上除了耀眼的煙花,還有星星點點的孔明燈,有紅、黃、藍三種顏色,它們越飛越高,閃閃爍爍,使夜空更加迷人。

看著,看著,我們的心也隨之盪漾起來,於是便來到自家門口放起煙花爆竹來。我們先放“甩甩炮”,可以直接把它使勁地扔在地上,也可以放在地上用力地踩上一腳,這時,你就會聽到“啪啪”的聲音,很好玩耶。接著,我們又玩了一支支小煙花,一點燃,忙鬆手,“噼噼啪啪”,引得鄰家小狗汪汪叫,小萱妹妹趕緊往屋裡躲,挺刺激的。最後,我們玩起了陀螺煙花,一點燃,它就會冒出無數火星,旋轉了起來,轉出了一圈綠色的光環,看得我眼花繚亂。

今年的元宵節真有趣,我們盡情地歡笑著。

元宵節的日記 篇2

元宵節到了,我約了我們小組的同學去我姥姥家做糟羹。

早一天前,我就打電話給姥姥,跟她說了這事,姥姥聽了,可能是不放心這麼多人,忙說:“行,但得聽我的。”

下午,組員們到了,姥姥召集大家,給我們做示範。“先將胡蘿蔔洗淨,削皮,再切,切的時候要注意,小心不要切到手,要切成小顆粒,就這樣,對,你來切。”徐警妍乖乖地接過刀,小心翼翼地切著。“哦,不錯不錯。”“姥姥,是所有的菜都切成小顆粒嗎?”“對!”我選擇了筍。其它兩位同學也選好菜開始切了,“篤,篤,篤。”菜刀發出的聲音此起彼伏,挺像音樂節拍嘛。

“油泡、芥菜、芋頭、胡蘿蔔、筍、蘑菇、川豆、豆腐乾,切完畢,姥姥大人。”“齊心協力,好快,拿來拿來。若中,你去灌水。”

姥姥把切好的菜放入鍋中,用鏟子翻過來,翻過去。鍋底“滋啦滋啦”響,廚房交響樂,開始了。“啪啪”,油時而蹦出來,時而平靜。

“炒好了,加水!”我急忙把準備好的水倒入鍋中。“等五分鐘吧,等水燒開。”過一會兒,姥姥叫我們過去,“同學們,接下來要放麵筋啦!”只見姥姥一手拿出國麵筋,一手拿鍋鏟,用鍋鏟撥麵筋,動作嫻熟,她手把手教我們,讓我們感受一下。我們輪流攪拌,最後一樣菜進入鍋裡後,姥姥宣佈可以開吃。

元宵節這一天,和一群同學嘗著自已做的糟羹,體驗著臨海的民俗,這種感覺真幸福!

元宵節的日記 篇3

2月17日 星期四 天氣 晴

正月十五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今年我度過了一個特殊而熱鬧的無宵夜,元宵節燈會作文:元宵節燈會。

說特殊,因為這是我第一次不在家過節。以前,每年正月十五,我們全家早早就準備好了去看花燈,每年,我都能欣賞到漂亮新穎、五彩繽紛的花燈,還會看到美麗迷人、五顏六色的焰火。聽媽媽說,張掖的燈展比臨澤更清亮,所以,我徵得爸媽同意,到張掖姨姨家過元宵。

姨姨早早就煮好了湯圓,圓圓的,從口甜到心,但人和哥哥只吃了幾個就纏著姨姨帶我們去觀燈,到了廣場,啊,真是人山人海,四周掛滿了大大小小、形態各異的花燈,讓人目不暇接。有火紅的金魚燈,象徵奧運的福娃燈,開屏的孔雀燈……今年是牛年,牛當然是主角了,有金牛鬧春燈,牧童戲牛燈,鬥牛燈,一排排閃亮的花牛燈祝福人們今年身體牛,事業牛,生活越來越牛。

遠處,一閃一閃的燈塔吸引了我,我們費了好大的勁才擠到前面,高高的燈塔上鑲著漂亮的霓虹燈,紅的,藍的,黃的,綠的,五彩紛呈,聳立在廣場中央,美麗極了。

過了一會,我們又來到了甘泉公園,這裡也掛了許多燈,特別是閃爍在柳樹叢中的,有可愛娃娃燈,美麗的孔雀燈,金燦燦的元寶燈,真叫人留戀忘返。這

時,隨著轟轟的聲響,廣場的天空一下子亮了起來,噢,原來是開始放焰火了,這可是我最期待的了,只見焰火像一朵朵漂亮的花在空中綻放,又緩緩消失,有的像美麗的流星一樣劃過天際,有的像天女散花一般,從遠處的天空慢慢飄落,美麗極了。

正月十五的張掖多麼熱鬧,元宵節的夜景多麼迷人啊!

元宵節的日記 篇4

2月22日 星期四 天氣:晴

春節剛過,一轉眼元宵節就到了。元宵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是從漢代流傳下來的。這一天月亮特別圓,要吃湯圓。湯圓又叫湯糰,意思是團團圓圓。這一天,我是在逛街、吃元宵、看煙花中度過的。

吃過午飯,我和爸爸、媽媽興高采烈地來到市區看熱鬧、逛街。街道上好熱鬧啊!這裡人山人海,馬路成了“人行道”,馬路兩邊成了“超市”,到處都是做生意的,有賣書的、有賣衣服的`、有捏糖人的、有套圈的、有投籃兌獎的、還有猜燈謎的……真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瞎逛了一個下午,吃過媽媽做的元宵,我們便來到街上看煙火。只聽見“轟隆”的一聲,天空中掛上了一個巨大的綵球,向四周綻開,像流光溢彩開來的點點流星。突然間,一條長几十米的“大瀑布”展現在人們的眼前,它彷彿是一位仙女,撫弄著她的頭髮,構成了一幅巨大的畫卷。猛然,天空中一個紅球從遠處飄來,與禮花相互映襯著,是“飛機”?是“流星”?不,是孔明燈。緊接著,一個個孔明燈,帶著人們美好的願望,劃破長空,向遠方飛去,淹沒在夜空之中。

人們情不自禁地拿起手中的手機和相機,拍下這海市蜃樓般的場景。這時,又有無數的禮花騰空而起,帶著滿身光焰灑在天空,把天地輝映得光彩奪目,人們控制不住激動的心情,縱情歡呼!

今年的元宵節真是熱鬧非凡,在歡呼聲中,我們這裡的煙火晚會結束了。人們在皎潔月光的普照下,不時回頭眺望遠處隱約可見的煙火,談著、笑著,戀戀不捨地離去。

元宵節的日記 篇5

“賣湯圓,賣湯圓,小二哥的湯圓是圓又圓……”又到了正月十五鬧元宵的時候了。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明月高照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以表示祝賀。猜燈謎、吃元宵、出門賞月,全家團圓、其樂融融。

今年元宵節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正月十五,還是十六晚上和同學們一塊兒在八字橋廣場玩甩炮、放禮炮、“跨火叉” ……

一開始我們玩“焰火棒”,放禮花。我們互相“傳遞火焰”,就這樣玩了好一會兒,有趣的是,沒過一會兒,我剛從許奕博那“借”來火焰,放出火花不久後,“焰火棒”的頭忽然掉了下來,掉到地上後不但沒有熄滅,反而在地上“橫衝直撞”,嚇得我們“抱頭鼠竄” ……哈哈,玩得太開心了!

到了最刺激的環節,大家將廢紙和點的禮花棒點燃,於是就形成了一大團火。這時不知道誰從火堆的這一頭跳到了火堆的那一頭,於是,我們紛紛來模仿他,連大人們都加入了我們的“跨火行列”。媽媽告訴我,這是興化的一種習俗,叫“跨火叉”,十六夜,跨火叉,跨了火叉黴氣趴。大家圍著火堆,一邊跨來跨去,一邊期盼新一年好運來!等火漸漸熄滅以後,我們才依依不捨的回家了。

這真是一個令人難忘的夜晚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