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節日慶典>

有關除夕守歲作文錦集七篇

節日慶典 閱讀(5.55K)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除夕守歲作文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有關除夕守歲作文錦集七篇

除夕守歲作文 篇1

中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守歲是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根據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古人在一首《守歲》詩中寫道:“相邀守歲阿戎家,蠟炬傳紅向碧紗;三十六旬都浪過,偏從此夜惜年華。”

珍惜年華是人之常情,故大詩人蘇軾寫下了《守歲》名句:“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誇!”可見除夕守歲的積極意義。

除夕守歲作文 篇2

每年的除夕夜我們全家都要一起開開心心的守歲。

除夕到,除夕到,我們家裡真熱鬧,大人小孩全來到……”奶奶哼著家鄉的小調吆喝我們吃年夜飯,“年夜飯開吃嘍!”我們全家人集聚在農村奶奶家,吃團圓飯,過除夕夜。

奶奶家是立地房子,看起來很寬敞,我覺得比自己家大。坐在大廳裡,我們都覺得熱呼呼的。大家歡聚一堂,奶奶異常興奮,我的高興勁兒更是無法言表。桌上擺滿了紅燒帶魚、紅燒大閘蟹、沙鍋鴨、大龍蝦……還有許多叫不出名字的菜,足足有20多盆,那紅的,那綠的,那葷的,那素的,我都看迷糊了,不知道該去吃哪道菜,真是豐富多采,令人品嚐不暇!

“小寧寧,快吃菜,多吃點!”奶奶把一隻大閘蟹夾到我的碗裡。“你們可有好幾年沒在奶奶家吃團圓飯嘍,奶奶真高興。”爸爸常年在溫州工作,有三、四年沒回老家過年了,我心想,我們回來奶奶這麼高興,以後一定要讓爸爸常回家看看。

奶奶邊吃邊往我碗裡夾菜,慈愛地說,“奶奶小的時候,經常吃不飽飯,餓肚子,還躲在廚房間將就著吃點呢,哪像現在一家子圍坐在一起,多熱鬧啊!”望著豐盛的年夜飯,爸爸也講起了童年吃年夜飯時,只有青菜,鹹魚和一小碟肉的往事。

我偷偷地看了一眼奶奶,不知什麼時候,奶奶的眼眶已經溼潤了。這時歌聲笑聲碰杯聲聲聲入耳,年夜飯現場非常熱鬧,整個房間充滿了歡樂。大家一邊吃著大餐,一邊欣賞著春節晚會的`歌舞、魔術、小品等節目。但我的耳邊時時迴盪著奶奶說的話,“現在改革開放,政策好,科技發達,我們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民的生活蒸蒸日上……你以後也要加倍學習,將來做一個有用的人。”我心裡默默地想著,我一定不會讓奶奶失望的。一家團聚在一起其樂融融,這年夜飯吃得既溫馨,又幸福。讓人難以忘懷。

“砰”的一聲我連忙跑出去看,只見不遠處有一個碗大的火球突然襲擊在夜空驟然炸開——只見上空出現“新年吉祥”四個大字後隨即消失,緊接著“轟隆隆”幾聲雷鳴般巨響直衝雲霄。那火球在天空轉了一圈,又像天女散花般落下,有些叫不上名的煙火也在夜空中你追我趕,像星星眨著眼睛,落向四面八方,美麗極了。鞭炮也像趕集似的“劈劈啪啪”地響個不停,那聲音一浪高過一浪,整個村莊沉浸在煙花爆竹的海洋中,我問爸爸:“這老家的美麗‘煙花爆竹歌舞會’不比我們城市差,以前沒出現過。”爸爸笑著說:“還有更讓你吃驚的呢?聽你奶奶說明天大年七年級,村裡邀請杭州小百花越劇團到這裡演唱,你知道一夜多少錢?”我拿出一隻手說:“最多五千”。“不,三萬元。”“哇”,我張大嘴巴久久不能合攏。想:“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得真快真好”。

除夕夜守歲,這一晚,是個不眠之夜,令我終身難忘——難忘的幸福,難忘團聚的溫馨,更難忘這美麗農村的大變化。

除夕守歲作文 篇3

今天晚上是大年夜,是一個讓人高興的夜。因為晚上是一個告別舊年,迎接新年的夜晚,所以我決定守歲。

在爺爺奶奶家吃了年夜飯後,對了我給你們說說我吃的東西吧,什麼烤雞,烤鴨等等,反正是許多平時難得吃上的東西,哎呀,太多了!我也說不清。可說得上是山珍海味啊!回到家,我就開始守歲了。我和爸爸媽媽一起看<<春節聯歡會>>,裡邊表演的小品讓我樂翻了天,什麼馬大姐外傳,打工幼兒園等等,都讓我開懷大笑一場。最讓我覺得有意思的是<<馬大姐外傳>>,說的是一個男的找物件,一會兒要馬大姐說合,一會兒又要馬大姐說散,弄得馬大姐團團轉,真是太好笑了。就這樣,我吃著零食,同大人一起看著電視,隨著節目慢慢度過著大年的夜晚。

不知不覺就到了十一點半了,我那不爭氣的眼睛就開始打架了。媽媽笑著對我說:"不行就去睡吧!別硬撐著!",爸爸在一邊直看著我樂,我本想再堅持一下,可是太困了,只好乖乖上床睡覺去了。

這就是我的守歲之夜,他是我記憶中的幸福時光,我會永遠記著它。

除夕守歲作文 篇4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吃過年夜飯,圍爐閒聊,辭舊迎新,這是咱們除夕守歲的習俗。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

作為一種民俗,除夕守歲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誌》: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為“守歲”。隋唐時期,守歲之風極為盛行,歷史上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守歲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蘇東坡也有詩云:“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譁;坐久燈燼落,起看北斗斜。”一個“強”字,把孩童對守歲的企盼與迷戀表現得淋漓盡致。

守歲,與其說是一種風俗、一種傳統,不如說是一種文化。除夕守歲的熱鬧景象,自古以來就是文人墨客筆下浪漫的文字、亮麗的“風俗圖”。樑代徐君倩在《共內人夜坐守歲》中寫道:“歡多情未極,賞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裡覓楊梅。簾風開入帳,燭盡炭成灰。勿疑鬢釵重,為待曉光催。”杜甫在《杜位宅守歲》中,則把親人團聚的場面描繪成:“盍簪喧櫪馬,列炬散林鴉。”意思是說親人團聚,熱鬧非凡,讓在槽邊吃草的馬都受驚了;徹夜通紅的燭光,嚇飛了林中的烏鴉。王安石的“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更是家喻戶曉。

守歲對於團圓的人們來說,固然是一種歡樂,是一種美好。而對於遊子,守歲會生出憂傷、孤獨之情。正因為如此,白居易《客中守歲》中就有感而發:“守歲尊無酒,思鄉淚滿巾。”

其實,守歲是一種回憶,是對逝去一年時光的總結,是對人生的一次“盤點”。有的人以守歲為契機,反省過去,或因虛擲年華而慚愧,或因“精彩回放”而自喜。據《唐才子傳》記載,賈島就有這樣一個好的習慣,他在每年除夕守歲之時,“必取一歲之作置几上細心閱覽,去粗存精,年復一年,歲歲如此。”

守歲是人生的一個驛站,前方可能有無限風光,有花開花落,有風風雨雨,有坎坎坷坷;守歲是對生命的深刻領悟,席振起在《守歲》一詩中就說:“相邀守歲阿咸家,蠟炬傳紅映碧紗;三十六旬都浪過,偏從此夜惜年華。”守歲,更是對新一年的憧憬和嚮往……隨著世事的變遷,現在的守歲無論從形式到內容都發生了變化。不過,人們對新一年的美好祝願和期盼卻是亙古不變的。

除夕守歲作文 篇5

除夕,一年當中的最後一天。這一天晚上,夜空中的星星隨著爆竹的響聲一閃一閃,月亮一會兒躲進這朵雲彩裡,一會兒又躲進那朵雲彩裡,好像在跟我們捉迷藏。我和爸爸媽媽一起,按照老北京的習俗,來到爺爺奶奶家吃年夜飯。

吃年夜飯的時候,我先給爺爺奶奶拜年,祝爺爺奶奶身體健康,壽比南山,越來越年輕,爺爺奶奶很高興,給我一個紅包,說是“壓歲錢”,爺爺說:“祝菲菲身體好好的,學習棒棒的!”然後我祝爸爸媽媽工作順利,爸爸媽媽也給我一個紅包,祝我學習進步,越來越漂亮。吃完年夜飯後,我們一家人一邊看春節晚會的節目,一邊包餃子。今年的春節晚會,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趙本山和宋丹丹演的小品:奧運火炬手。

今年8月即將舉辦的第二十九屆奧運會,已經深入人心,看看,連老爺爺老奶奶都爭先恐後的來爭當火炬手呢!聽著不斷響起的爆竹聲,奶奶說“今天是除夕,按照老北京的習俗,除夕晚上要‘守歲’,只要過十二點就可以了。”我聽了以後,也要和大人們一起守歲熬夜。時針快到十二點的時候,奶奶說:“馬上十二點了,該去煮餃子了”媽媽站起身走進了廚房,我和爸爸下樓去放鞭炮。在鐘聲敲響的時候,我們一家人樂呵呵的圍在一起吃著熱騰騰的餃子,度過了除夕之夜。

除夕守歲作文 篇6

除夕的晚上,我和我媽媽說了:我不能不上網!弄得老媽莫名其妙,她好象忘記了這件事吧。

午夜1點到了,除夕來了,大家一起來守歲吧!媽媽招呼我,我使勁開啟眼皮,走到窗前,來守歲。創網我最愛的那些朋友,我可以看見他們,在天空中,向我笑。

呵呵,看來,除夕之夜,我們一直在一起,親愛的朋友們,我們一起來守歲!

除夕守歲作文 篇7

除夕守歲大年三十,人們都要守歲,今年,我親身體驗了一次除夕守歲。

那天晚上,我們剛吃完年夜飯,妹妹就迫不及待地拉著我去放煙花,放完煙花已經是八點半了,現在幹什麼呢?大人們打撲克牌,我們就來玩遊戲吧。十點半了,再過一個半小時,新的一年就要來了!這時,奶奶端來了棗、柿餅、杏仁、長生果、年糕,於是,我說道:“吃棗,春來早;吃柿餅,事事如意。”

妹妹也不甘示弱,說:“吃杏仁,幸福人。”“吃長生果,長生不老;吃年糕,年年長高。”奶奶也說。吃完東西,我又和妹妹提著小燈籠四處走,祝碰見的熟人有個吉祥年。此時此刻的我,十分激動,再過半小時我就十二歲了,舊的一年馬上要過去了,新的一年馬上要來臨了!

朋友們,為新的一年的到來,做好自我準備吧!願同學們的學習成績更上一層樓,叔叔阿姨的工作旺上加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