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節日慶典>

2022最新春節期間天氣情況

節日慶典 閱讀(1.3W)

2022年的春節是在2月1日,根據氣象部門的預測,2022年的1-2月份,冷空氣會明顯轉強,在這個時間段,可能會發生極端寒潮天氣,而春節期間恰好處於這個時間段。那麼,2022春節天氣情況是怎麼樣的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2022最新春節期間天氣情況

  2022春節天氣

  2022春節天氣情況

2022年春節是2月1日,由於在立春之前,所以相較於去年溫度上肯定是有所下降的。這也意味著,在春節前後出現"倒春寒”的可能性是沒有的,在受“倒春寒"影響最為明顯的華北和江淮平原地區,在拉尼娜逐漸減退、氣溫緩慢升高的春季,大約在4月中上旬,如果遇到強烈的冷空氣南下,倒是有可能出現“倒春寒”。

2022年春節天氣冷不冷春節天氣冷不冷,當下並不明確,畢竟我國地大物博各地氣候都不相同。不過就以往資料來看2022年春節,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氣溫接近往年,或者比往年偏高,雖然不排除有氣溫起伏,但是出現冷冬的概率幾乎為零。所以基本上可以預測今年春節不會太冷,下雪肯定也不會多。

  春節天氣

  2022年春運天氣如何?

我們都知道,元旦是2022年的第一個節日,元旦結束後沒有多久就是我國一年一度的春節,而春節前往往就是春運的時間,據中國青年網12月29日訊息:

2022年的春運時間將從1月17日開始,到2月25日結束,總共40天的時間。據交通運輸部相關領導的介紹,初步預測元旦假期客流總體平穩,預計全國旅客傳送量為8000萬人次;春節初步預測全國春運客運量比2021年的8。7億人次有較大幅度的增長,甚至超過2020年的14。8億人次。

據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賈小龍的預測:中東部在春運期間可能有階段性的強降溫過程,除了西南地區西部、華南、江南南部等地區溫度比往年偏高之外,全國其他地區溫度接近常年或者偏低,在降水方面,華北大部、東北北部、西北東部和西南地區北部以及新疆北部降水比常見偏多,其餘地區偏少。整體來說春節期間發生階段性極端強降水時間的可能性比較大。

  2022年春運天氣

整體來說,春運期間的天氣沒有元旦期間那麼樂觀,但是畢竟春運的跨度有一個多月,別說還是這個特殊的冬季,就算是其他季節,能夠保持40天全國氣候條件好的時間也不多。

  2022年1月份全國氣候趨勢預測

預計2022年1月份全國大部地區氣溫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影響我國的冷空氣過程主要有四次,出現時間和強度分別是1月上旬前期的強冷空氣過程,中旬前期的弱冷空氣過程,下旬前期的弱冷空氣過程,下旬後期的弱冷空氣過程。

降水方面,預計1月份,東北北部、長江中下游、雲貴高原、西藏西部降水偏多。全國其餘地區接近常年同期偏少,新疆南部偏少2~5成。

  擴充套件閱讀:

早期天氣預報

數值是科學的語言。天氣預報離不開儀器對大氣運動的定量觀測。我們可以把氣象儀器的發明與應用定為早期天氣預報的'開始時間。

西方15世紀發明了壓板風速儀,首次可以對大氣運動的速度(能量)進行定量測量了。17—18世紀,科學家相繼發明了各種定量測量天氣現象的儀器,標誌著氣象科學研究的探測手段開始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英國物理學家虎克(1635—1703)發明了溼度計。1606年,伽利略發明溫度計。1639年,伽利略的弟子Benedetto Castelli發明雨量器。1644年,托裡拆利發明氣壓計。1774年,Cotte發明了溼度計。18世紀中葉,人們開始進行高空探測的嘗試。1748年,英國的A·威爾遜等人開始用風箏等攜帶溫度表,觀測低空溫度。1752年,美國科學家B.富蘭克林利用風箏等工具探測和研究雷暴雲中的電荷性質。1783年,法國的J.A.C査理第一次用氫氣球攜帶溫度、氣壓等自記氣象儀器測量各個高度的溫度和氣壓等要素。這些較早進行的高空探測,為以後研究大氣象儀器測量各個高度的溫度和氣壓等要素。

隨著氣象儀器的發明和觀測網的建立,以及流體動力學理論的發展,為天氣預報理論體系的建立提供了可能。1820年德國的H.W.布蘭德斯利用《巴拉丁氣象學會雜誌》刊載的氣象觀測資料,將1783年各地同一時刻的氣壓和風的記錄填在地圖上,繪成了世界上第一張天氣圖。這一開創性工作為後來分析氣壓、風與天氣的關係,以及建立天氣系統的概念模型,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天氣圖的誕生,是近代氣象學理論研究和現代天氣預報實踐的標誌。電報的發明,為各地氣象觀測資料的迅速傳遞和資訊集中提供了條件,使繪製實時的天氣圖成為可能。1851年,英國的J格萊舍利用電報傳送資料,繪製了可供實際應用的瞬時天氣圖。

近代天氣預報

近百年來,一些氣象領軍人物充分利用大範圍地面和高空氣象觀測資料與數理方法的結合,有力地推動了天氣預報理論的發展和天氣預報業務水平的提高。一個是挪威學派的環流理論和氣旋波模型,二是芝加哥學派的長波理論,對氣象科學的發展做出了舉世公認的突出貢獻。

挪威學派的核心人物是V。皮葉克尼斯(1862—1951年)。他一直堅持不懈地把氣象學從隨意的觀察資料收集和偶然的投機預測轉變成嚴謹的科學,並致力於提高天氣預報和長期天氣型別預測的精確度。他的願望是把氣象學轉變成一門權威學科,這個願望在他就職於卑爾根氣象學院的時候得以實現。軍事、農業、航空和漁業迅速成為依賴皮葉克尼斯研究成果的行業。19世紀末,他提出將流體力學和熱力學的原理應用到大氣運動的革命性想法。他的重要成果包括:1897年研究大氣中的環流運動,首次引用力管的概念;1904年,提出數字化天氣預報理念;1910年提出在天氣圖上繪製流線,以表示空氣的水平運動狀況,並分析輻合、輻散區;1918年發現低氣壓天氣系統中冷鋒和暖鋒的區別,並確立了冷、暖鋒的概念,取鋒(Front)作為冷暖氣團交介面的名稱。

挪威學派還有一位核心人物,雲物理學家貝吉隆(Bergeron),他不但為雲的物理學作出了貢獻,在天氣形勢的分類上也做出了成就。他系統地對自己觀測的和收集的各種資料進行了整理,於1919年提出了氣旋錮囚階段的理論,充實了氣旋生命史模式。在他的博士學位論文中,他還提出了氣團分類、鋒區、鋒生等概念,對天氣分析和預報作出了重要貢獻。

芝加哥學派(Chicago School)在20世紀30年代開始醞釀,40年代形成並達到高峰,50~70年代持續繁榮。芝加哥學派(或美國學派)的核心人物C.G. 羅貝斯 (1898—1957年),在高空天氣圖上發現了長波。1939年,他提出了長波動力學,並由此推匯出了位勢渦度方程,創立了長波理論。20世紀40年代,他領導下的芝加哥學派,包括E.H 帕爾門等人,確認了高空西風急流和長波的結構和變化,以及它們與地面氣旋波的關係。羅斯貝與芝加哥學派對天氣預報的重大貢獻是“羅斯貝波”,也稱為“大氣長波”。芝加哥學派的工作,增強了天氣學與熱力學和動力學的聯絡,充實了天氣分析和預報的物理基礎,也為研究大尺度大氣運動提供了理論依據,並推進了數值天氣預報的發展和應用。

現代天氣預報

現代天氣預報以現代探測技術(氣象衛星和氣象雷達)和高速計算機支援的數值天氣預報模式,逐步取代常規天氣圖預報為標誌。這些技術和方法在天氣預報中的應用大致開始於20世紀5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