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節日慶典>

【實用】家鄉春節作文四篇

節日慶典 閱讀(2.27W)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家鄉春節作文4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家鄉春節作文四篇

家鄉春節作文 篇1

大學畢業來廣東湛江一晃快18年了,看到雷州半島過年的一些風俗,不禁也想起我老家過年的一些習俗。

我的家鄉在安徽安慶市下面的一個小山村,家鄉山清水秀,四季分明。祖祖輩輩在這裡從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耕生活。平時,大家都過著平淡恬靜的生活,只有春節,才是最隆重最熱鬧的時節。

接祖送祖

我們家鄉臘月24才是叫小年。進入小年,春節序幕就拉開了。而進入小年,頭等大事就是接祖宗回家過年。這天的傍晚,每家每戶都要在宗祠裡焚香放炮,告訴祖人:今天開始過小年了,兒孫請你們回來過年。然後,回到自己家裡,每天擺上飯菜供品,供祖人飲食。到年三十上午,每家每戶又要親自到山上祖宗墳頭,再次去祭祀,也是再次請祖人回來過年,怕有遺漏。這樣的活動一直持續到正月初四的送祖。初四這天早晨,各家又擺上豐盛的飯菜供品,歡送祖人回去,叫送祖。表示新年即將結束,新春開始了,人勤春來早,祖宗也該回去開始耕作了。

貼春聯的寓意

年三十,一般是下午,家家戶戶都要貼春聯。以前,只知道貼春聯是一種喜慶的東西。隨著自己大一點後,才聽父母說:農村貼春聯還有一層寓意,那就是以前大家窮苦,多數人家借債度日。而到年底,債主就不停地上門討債。有些人只有外出躲債。但是,不管怎麼躲,年三十還是要回家的。而債主往往就在這天守在你家裡不肯走。這時,只有一種辦法可以叫他走,那就是貼上春聯。因為不知道從何時開始,農村有一種約定:只要人家貼上了春聯,就不能再賴在人家要債了。過年大如天。要債只待來年了。

守歲點燈

可能很多地方都有年三十守歲的習俗,我們那裡也不例外。以前,沒有電燈,每到春節前,父親早早將家裡的煤油燈罩擦得光亮光亮。年三十晚上所有房間都要點亮燈光,而且要年三十、七年級要連續點兩晚,寓意來年興旺。所以,這燈光很重要,要確保整晚不能熄滅。如果不小心被風吹滅,那家人心裡就有點不爽;如果是被小孩子不小心點炮弄滅了,那是少不了一頓罵,或者幾個手指“訂板栗”。小時候,我們小孩子睡得早,父親總是守到12點後,然後開啟大門放鞭炮,表示新年到了開門紅。一般門開得早越吉利,鞭炮越響越興旺。

年七年級忌諱很多

年七年級是新年第一天,大家覺得這天心情如何,自然會預示一年的心情。所以,這一天忌諱很多,也有很多講究。一般小孩子喜歡在年三十晚到各家拜年。過去農村人窮,小孩子去拜年至多也就討得一支低價煙,或者一小串鞭炮。但是,七年級一般就不去別人家裡,也不走親戚,小孩也不能伸手向大人討要東西。據父母說,現在人富了,小孩子們反而不再串門了,沒有以前那種濃郁的年味。再是七年級不能打小孩,不能罵人,因為這天如果被打被罵,也許一年到頭運氣都不好;還有七年級不能向地上倒茶水,如果倒了,預示出門會有風雨。

讀大學,參加工作,一晃出來22年了。雖然遠在外地不能經常回家過年,但是,每到過年,卻常常想起家鄉過年的年味,並不時打電話給父母,問問他們過年的情況。父母說,雖然現在年味淡了很多,但是,一些常有的習俗還是保留的,也就象我們工作中經常要用到的流程,一步都不能少。

家鄉春節作文 篇2

隨著一陣輕脆的爆竹聲,春節――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再一次悄然而至,這是我們一年當中最隆重、最喜慶、最熱鬧的節日。

每個地方,每個民族,關於春節的傳統習俗都有著各自的特色,對我們東北來說,春節這個名詞遠不如“過年”這兩個字更親切、更熱鬧。在我的家鄉,“過年”更是別具一番風格。從臘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每天都會有不同的故事。在這期間大家都忙裡忙外,緊張忙碌的生活,無不透露著節日的喜慶。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的“過年”。

臘月二十三這天,俗稱“小年”,被視為過年的開端。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早早地起來,掃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鍋瓢,實施乾淨徹底的衛生大掃除,把屋子收拾得透透亮亮,準備迎接新年。

從臘月二十四開始,還要殺年豬、蒸饅頭、撒年糕……準備很多、很好吃的食物,為過大年做好準備。

除夕就意味著“年”的到來,也是最值得我們期待的一個時刻。因為在這一天,外地的人們都會回到家裡,與家人們團聚,我們津津有味地品嚐美味佳餚,訴說著離別時的奇聞樂事,欣賞著電視裡精彩的聯歡晚會,享受著大團圓的溫暖和節日的快樂。吃完年夜飯,我們就到外面觀看美麗的煙花在夜空中繽紛綻放,互相道一聲恭喜發財的祝福。走在每一條大街小巷,你都會真切地感受到濃厚的節日氛圍。聽,遠處那一陣一陣激烈的爆竹聲;看,那高空綻放五花八門、千姿百態的煙花,這是人們在用各自的方式迎接新一年的到來!

大年七年級的'早晨,我們還要吃一頓餃子,這是千百年來留下來的傳統習慣。在這一天,人們不許殺生。早上,要互相講吉利話祝賀,晚輩給長輩拜年,長輩給壓歲錢。

從八年級開始,大家都要帶上一些禮品,到親戚朋友家裡去串門拜年,表達心意,送上祝福。同樣,親戚朋友來作客的時候,都要準備一桌美味佳餚。當然,無論是我們去作客,還是親戚朋友來作客,小孩子肯定賺足了便宜,因為他們能得到大人們的壓歲錢和各種好吃的東西,心裡別提有多高興了!

正月十五元宵節又是我們春節期間的一個重要節日,春節從這天開始接近了尾聲。湯圓早早地擺上了貨架,鬧花燈、猜燈謎、吃湯圓,家家戶戶團團圓圓、和和美美,也預示著新的一年快樂吉祥。

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平凡卻帶著很多美好!

家鄉春節作文 篇3

我的家鄉在湖北一個美麗的村莊,那裡雖然沒有熱鬧、刺激的遊樂場,可是那裡有我許許多多的“好朋友”,如:青青的小麥、金黃的水稻、雪白的棉花……還能與水牛來一個“親密接觸”呢!除此之外,家鄉的春節也別有一番特色。

先說說讓我至今難以忘懷的餈粑。聽外婆說,餈粑是用蒸熟後的糯米搗爛而成的,做起來費時、費力,所以只有春節時才會做它。餈粑的食用方法很多,可以油煎、火烤……我最喜歡吃的是火烤餈粑。經過火烤後的餈粑,兩面鼓鼓的,像飛碟,吃起來糯糯的、軟軟的、特別香。

年三十,媽媽和外婆忙著做年夜飯,外公忙著寫對聯、貼對聯,我則負責做起了“售遞員”,外公還把自己製作的兩盞大大的紅燈籠掛在了屋簷下。

下午四點多,豐盛的年夜飯菜終於上桌了,我迫不及待地吃了起來,其中我最喜歡吃的是老母雞燉黃花菜,這都是外婆家自養的土雞,其肉美味無比。

吃完年夜飯,大人們圍坐在電視機前,一邊嗑著瓜子、嘮著家常,一邊觀看著精彩的春節晚會,而我和表哥則忙著燃放各種各樣的煙花,有旋轉型、沖天型、螢光型……有趣極了!

除夕晚上,鞭炮聲、歡笑聲……響徹夜空,歡樂的人們迎來了又一個嶄新的一年。

家鄉春節作文 篇4

正月裡,中國農曆的春節,在這個萬眾歡欣的時節,各種各樣的香味在這個月份裡集中釋放。有水仙花、蘭花等散發出來的香味;有祭祖拜佛燒香的香味;有煙花爆竹的火藥香味......

依稀記得前幾年的春節,我們在老家過年。年夜飯後,大家開始放煙花爆竹。我覺得很好玩,但又膽小,害怕那火苗,尤其喜歡又怕那一聲“砰”。父母親便陪我一起,我們手裡提著爆竹來到空曠的院子裡,父親先點燃一根香菸,並告訴我只需要藉著這小小的火苗就可以引燃。父親邊說邊慢慢地彎下腰,手中的香菸穩穩地伸向爆竹,碰到火線了,咦,沒點燃,父親非常鎮定地又點了火線,然後不緊不慢地移開腳步,燃了,“砰”一聲響。

而這時,母親已緊緊地捂住著我兩隻小耳朵,爆炸聲也變得沒那麼響亮,但我聞到了濃濃的火藥味,在這特殊的日子裡,我吸著鼻子狠狠地捕捉那一絲爆竹燃放的氣息。父親熟練的放了一個又一個,過了一會兒,他喊著依偎在母親身邊的我過去放一個。我一步一步的挪過去,心裡害怕極了,父親的鼓勵給了我膽量,爆竹的魅力也使我加快腳步走到父親身邊,他耐心地彎下腰再一次示範給我看,用肯定的語氣說:“沒危險,別怕,我在!”父親的話不多,卻讓我內心不再慌張。點燃爆竹時爸爸就站在我身邊,手伸開著,好像時刻會把我拉進懷裡。我小心翼翼把顫抖的手慢慢地伸向引火線,又快速縮了回來,沒點燃。再一次,火苗剛接觸上我拔腿就跑,咦,沒聲音呢。又再一次,終於,我點燃了爆竹。

父親臉上綻開了鼓勵的微笑,母親走過來溫柔地摟著我並誇我是個小男子漢。在這一瞬間,我感覺自己是最幸福的孩子,高興、緊張、興奮都混合在了一起。隨著濃濃火藥味的散開,我在這種味道里像是找到了勇氣和幸福。

濃濃的年味依舊,爆竹和煙花在不停地燃放。抬頭仰望星空,絢麗燦爛的焰火,伴隨著瀰漫在空氣中的味道,還有父親那一雙大手,這種場景在回憶中長久留存,而那年節的香味,在正月裡始終散發著獨特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