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節日慶典>

【精選】風俗習慣作文三篇

節日慶典 閱讀(2.79W)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洩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風俗習慣作文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風俗習慣作文三篇

風俗習慣作文 篇1

今年春節,我和姑姑一家來到了表弟的奶奶家。剛到他們家,我對一切都感到好奇。在北方,那裡的人們都睡炕,我從來沒有見過,原來炕是用水泥砌成的,與灶臺相連通,只要灶臺裡生了火,炕上就非常暖和。

北方人不愛吃米飯,他們要麼就吃麵,要麼就吃稀飯和饃,大年三十那天,我和弟弟聽說要包包子和餃子,都高興得不得了。下午,奶奶把大蒜、肉、韭菜和粉絲加上鹽、油拌均勻,做成包子的餡,再把早就和好的面拿出來,揉成長條,在切成瓶蓋那麼大小的塊,壓扁擀成薄薄的皮,擀好以後,就可以包了。奶奶左手拿著包子皮,右手夾了些餡放進去,然後捏著一點包子皮,好像摺扇子一樣折出一些小褶皺,讓包子更好看,摺好以後再捏緊了一轉,一個小巧玲瓏的包子就展現在我們面前了。

我和表弟看了一遍後就照葫蘆畫瓢開始動手做,我放好餡後,就不知道該怎麼折了,只好叫爺爺再示範一遍,我照樣子胡亂折了兩三下,再把它捏緊,就算做好了,放在桌上一看,和奶奶做的真是天壤之別!我真羨慕奶奶那雙巧手呀!我就偏不相信我就做不好了,在家裡,他們可老是誇的,於是我又開始做第二個,可是腦袋就是轉不動,手也不聽使喚,做出來還是老樣子。我看看錶弟做的,真是笑得我們前俯後仰,比我做的還糟糕呢,他太小了,做出來的根本不是包子,倒是挺好像一朵花的。

我們把包子皮包完以後,又擀了餃子皮。包餃子可比包包自容易多了,我拿了一張餃子皮,放了點餡,然後把兩邊的'皮捏在一起,一個小小的餃子就完工了,雖然說還是比不上爺爺做的餃子,但還是比包出來的包子好多了,表弟包的餃子也不錯,就是餡兒放少了點,做出來的餃子扁扁的。既然包餃子這麼容易,我們倆一時來了興趣,一下就包了幾十個,實在是太有趣兒了。

晚上,我吃著自己包的餃子和包子,心情特別好,雖然包子的形態各異,但是並不會影響我的心情,因為那天我是我第一次包餃子和包子。我真是太興奮了!在西安過年,感覺就是不一樣呀!

風俗習慣作文 篇2

在潮汕地區,端午節的習俗有很多,它既有趣又有不同的寓意。接下來就讓我來介紹一下吧:

首先在端午節,我們必須要吃粽子,為什麼我們要吃粽子呢?這是因為有一段有趣的傳說。在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

還有為什麼後來又用艾葉或葦葉、荷葉包粽子呢?《初學記》中有這樣的記載:漢代建武年間,長沙人晚間夢見一人,自稱是三閭大夫(屈原的官名),對他說:“你們祭祀的東西,都被江中的蛟龍偷去了,以後可用艾葉包住,將五色絲線捆好,

蛟龍最怕這兩樣東西。”於是,人們便以“菰葉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傳,並逐漸發展成為我國的端午節食品。 潮汕的端午還有一種吃的習俗,那就是吃梔粽,梔粽的主要原料有梔子、浦姜、糯米漿(粿漿)等等。因為梔粽的原料是糯米,所以成品後非常黏,一般刀具切下去會粘著,反而不方便切割食用。所以聰明的人想到執紗線,牽拉切粿,成為一小片,粘著盛於瓷盤上的白砂糖。

吃完粽子,接下來就是賽龍舟了。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其實,“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但後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潮汕的端午節習俗還有很多……大家感興趣就在以後的生活中慢慢的瞭解和發掘。

風俗習慣作文 篇3

我家鄉的春節是別有風味的。當然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按咱們武當山的風俗,元春到上元才叫春節。

除夕是我最喜歡的一天,那天是春節之中最重要最忙碌的一天,在此時如果沒有特殊原因,大家必定都會回到家中與家人團聚。一會兒老媽端上菜來,看著桌上豐盛的年夜飯,還沒吃就一個勁兒的說好吃。飯桌上我們一邊談論生活中的奇聞樂事,一邊品嚐著美味佳餚,享受團圓的樂趣。

吃完年夜飯,最後我們就會趁著武當山沒有禁鞭令,快快活活放鞭炮。我拿起一根菸蒂,輕輕地在引線上一擦,轉頭就跑。火舌舔引線,終於燃到底,只看見煙花從鐵罐裡飛一樣地衝上了天空,炸出了一道完美的弧線,銀光劃破了天空,新春就快到了。

放完鞭炮之後我們就回到家,開啟電視看春節聯歡晚會,到了12點鐘的時候,家家戶戶點燃鞭炮,全城就像是辦喜事兒一樣,噼裡啪啦的聲音迴響在全城的上空,真可謂是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除夕與七年級的光景可真是完全不同,除夕,一進超市門兒想回個頭都難。王虛宮的真武大帝沒見著,放眼望去全都是人,只有一個地方倖免於難—武當山的山頂。七年級商場都插上鎖,沒幾個人出門,大街上空蕩蕩的,門前堆著昨天夜裡燃放的爆竹紙皮,全城都在休息。等過了上元年就到了殘燈末廟,姥姥和姥爺就會讓我們帶上一些家鄉的特產,寓意過年的好彩頭,與我們相伴一整年。

一年又一年,年年盼過年,我們武當山的年是最有年味的。此生無悔入武當,來世願做中華人,我們的家鄉,山美水美,風俗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