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節日慶典>

《小城三月》讀書心得

節日慶典 閱讀(1.52W)

我們有一些啟發後,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那麼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城三月》讀書心得,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城三月》讀書心得

《小城三月》讀書心得1

春天來了,春天吹到每一個人的心坎,帶著呼喚,帶著蠱惑……開頭的小城的三月來了,這本應該是一個發生在春天裡的故事呀,春天會甦醒一顆心的。就像每一個少女一樣,我的一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十九歲的姨,翠姨,她的一切期待和幻想都在春天被吹拂開了。去商店買好看的衣物,才不會從現在想到以後要備的東西,只是出於此刻萌發的歡喜。趁興而起的的音樂會,亂彈,胡鬧,笑著,流淚,都不那麼重要。最意外的是在演奏中翠姨遇見的“我”的堂哥。

其實對於翠姨以上的行為,我不知道是不是發生在春季,蕭紅也沒有提及。不過我猜那更適合生髮在春季,就如開頭描繪的小城三月的風光,一切都融化了。或許沒有刻意透露出對季節的痕跡也好,因為一個十八歲的少女,在任何季節都有一顆少女心。只是在春天,它甦醒了,跳躍得更快了。

在春天,我既遲鈍又敏感。花開了,我想出去踏青,“拈花惹草”也好,“尋花問柳”也行,只要從寢室出去。逛街,其實內心是願意的,想快點脫掉大衣,換上輕快的春裝,打扮得美美的。只是,每次之前都像個乖乖女一樣,之後等到朋友提及,才一拍即合,決定說走就走,或者在猶猶豫豫後最終還是沒有出去。但每次翻著春衣,看著別人的春衣,才發現自己多麼遲鈍呀,春裝掩藏不了被冬裝裹住的肉呀。於是將寄希望於夜晚的鍛鍊。來到操場,這裡的春夜才不安靜呢,早已是滿滿的火熱熱的鍛鍊的人。被春天激起的目標要開始了。

我想在《小城三月》中找到除開頭和結尾之外的三月春天的痕跡,但似乎蕭紅沒有說,“我”也沒講。有的只有兩個特別提及的冬天。第一個冬天,翠姨終於決定去買早已喜愛的絨繩鞋,“我們”在大街上去找,最後只有那輛載著我們回去的馬車賓士而去,沒有載著心愛的東西回去,只是裝著翠姨的希望返回。翠姨早就愛上那絨繩鞋了,不過沒說出來。但當她想去追逐時卻無果。“我的命,不會好的。”似乎故事的結局,翠姨的命運早已種下了。“我”想幫她去尋找,不想每一個希望都放空,但最後還是無濟於事。蕭紅是否也是如此呢?幫翠姨去找,還有對於自己的尋找,是否也是如此?提到的第二個冬天是正月十五看花燈的時候,那時翠姨、堂哥、“我”以及其他人一起去逛街,翠姨覺得穿西裝的他們個個都好看,但是一路上她的眼睛卻一直在堂哥身上。

這些都是在冬天興起的情感,感覺也最適合春天,最應該被延續到春天。而在一個春天,就只有翠姨墳頭的發芽的草籽,只是不見載著翠姨的馬車來。翠姨的春天似乎永遠被滯留在冬天了。翠姨她靦腆文靜,對自己喜愛的東西不願說出來,她和堂哥仍是沒有捅破那層關係,更不會和長輩說(但“我”的母親是看出來了,那時的“我”也是有感覺的了。或許有人會說了,這是封建關係的殘留啦。翠姨的家世不好——是寡婦的女兒,她沒有上過學,在她妹妹出嫁不久後和一個小几歲的人訂婚了。但我覺得,事情並不是那麼套的。翠姨,你可以說身上帶著那種古代小姐的影子,別人也說她像林黛玉。但不要忘了林黛玉的倔強。她會時常望向哈爾濱——堂哥學校的地方。她會想讀書,在她反抗婚姻中,她就毅然提出要先讀書。堂哥呢?哈爾濱大學生,家庭也是“鹹與維新”式的。翠姨死後,“我”母親也說要是她不願意,也是可以的。翠姨最後越來越瘦了,支援不住了。最後和堂哥的見面中(後來祖父來了),她對著他說別人說自己,其實是說給他的她的心聲,“我的脾氣總是,不從心的事,我不願意……我的心裡很平靜,而且我求的我都得到了……”

在這苦笑之中,是否翠姨也是蕭紅?翠姨的愛情像蕭紅的愛情“假若春天稍稍在什麼地方流連了一下,就會誤了不少的生命。”“我”呢,我也是現實的蕭紅,是愛過了的蕭紅(寫於1941年,是蕭紅死前一年),是想不顧一切地幫翠姨,但這旁觀者卻不能幫助自己。那個時候,翠姨和堂哥在房間裡獨處。那個時候,那個冬天,蕭軍走進蕭紅的旅館裡。春天被滯留在冬天了嗎?春天她發生在冬天了。

《小城三月》讀書心得2

《小城三月》是蕭紅最後的一部作品,當有人問我這是一個怎樣的故事時,我只會說不過一場忸怩畸形的苦戀罷了。

我時常在想,作者在創作的時候到底想傳達給讀者什麼?是我們反覆推敲的字詞,還是直擊心靈的語句,亦或是跌宕起伏的情節。但如果作者當真如此創作得出的不過是一本語錄或一個故事,而並非一部作品。但每每拜讀蕭紅的文字時,我總能感覺到她是用她堆積的心血一氣呵成的創作。她的飢餓並非一時的飢餓,她的寒冷並非一刻的寒冷,她寫一件事也並非光寫一件事,她寫翠姨並非只寫翠姨。

“哥哥後來提起翠姨常常落淚,他不知道翠姨為什麼死,大家也都心中納悶。”是的,翠姨為什麼死呢?翠姨定完親後不是還身體硬朗的到處逛街置辦嫁妝嗎?然而讀了書後,反而整天悶悶不樂,開始咳嗽,嫌棄自己的未婚夫,但是假如他們說,一定不願意嫁,不嫁也可以的,那又為什麼,到最後竟然就這樣死了呢?哥哥不知道,我不知道,大家都不知道,可能翠姨自己也不知道。

有人說她死在了封建的,腐朽的束縛裡,有人說她死在了憧憬愛,追逐愛的路途裡。然而翠姨不是念了書後才開始害病的嗎?翠姨死在了書裡,死在了知識裡,死在了自己的懷裡。

翠姨長得窈窕,走起路來沉靜而且漂亮,講起話來清楚的帶著一種平靜的感情,她伸手拿櫻桃吃的時候,好像她的指尖對那櫻桃十分可憐的樣子,她怕把它觸壞了似的輕輕捏著。

《小城三月》讀書心得3

看《小城三月》的同時,也在看梁實秋的《雅舍小品》。所以不免有些對比。剛開始看了小城三月、後花園、家族外的人,因為家族外的人實在看不下去了,不得不換《雅舍小品》換換口味。小城三月評價比較高,我反而覺得無感,可能是後來模仿她這種寫法的人太多,而我又先入為主的看了太多。看後花園的時候,那個晚上連覺都沒睡好,故事給我太大的震撼了。繁茂的後花園,生生不息,陽光充足,無論是花是草都在瘋狂生長。而後花園住的長工,他過的生活黑暗、孤寂、絕望,綿綿不絕的餵驢磨面,本應壯年,卻虛弱消瘦的身體,這些與生機勃勃的後花園的花草形成強烈的對比。主人家的女兒,如同陽光照進他的生活,更如天上的星星一般遙遠。尤其讓我感慨的是,在主人家女兒出嫁,他送走女主人的回來的路上,那大海澎湃一般的內心激盪,彷彿看透了人生。人生意義何在,不過是為了一代一代為了下一代苟且的生活罷了,那些為生活奔忙的人,不過是在一遍遍重複昨天的日子罷了。失去了像陽光照進他生活的人,他又跌進了黑暗中,更加的孤寂更加的絕望了。而後和街上的女寡婦在一起,我以為他至少能過上普通或貧苦人家的家庭生活,陷入為下一代苟且勞作卻帶著點奔頭的意思,沒想到作者筆鋒一轉老婆沒了,轉眼孩子也沒了,又只剩下後花園陽光照耀下的陰影裡,他麻木絕望的捱完最後的日子。寫這篇後花園的時候,蕭紅只有30歲,這30年裡,她從富家小姐到全國各地流浪,為了愛。在她流離在外時候,一定受了很多委屈,吃了很多苦,惡劣、物質短少的環境下,一定在夏季又悶又熱夜晚輾轉難眠,也一定在寒冬的早晨渴盼一碗熱騰騰的粥而未得,受盡了心酸苦難,才能寫出這麼殘忍的故事。

看到家族外的人,大多以對話來推進小說的發展,可能是句式表達可能是鋪墊太長,我讀起來又晦澀又無趣。《山下》這個故事,看到最後也是詫異。才11歲的小女孩,純真熱情,有使不完的精力,在大人的支配下,無言無悔的勞作,給家裡帶來了豐富的吃食,也帶來了豐厚的收入,奈何人性本惡,貪得無厭,使得本來充滿活力的小女孩,一夜之間“”“長大”,也成了對生活麻木和絕望的人。

最後讓我震撼的故事,是《曠野的呼喚》,被日本人侵略的背景下的故事,父母對孩子那種熱切的愛,那種有愛也不會表達的父母,孩兒的好與壞,直接影響這父母的喜怒哀樂。孩兒離家,父母擔憂又無可奈何,孩兒有出息了,父母也覺生活了奔頭。曠野呼喚中的兒子,給日本人修鐵路,懷著“偷偷抽掉鐵軌的鐵定,讓火車翻車”愛國心,父母不知道兒子心裡的盤算,只是覺得兒子掙錢可以養家,家裡富足了,兒子出息了,父母心情舒暢了,能夠在村裡大聲說話了,吃睡都合心意。可惜,小說的開頭,那狂暴的風,掃蕩一切的狂風,吹走樹葉、紙屑、抹平地面的坑坑窪窪,說話的聲音都能吸進風裡。這注定是個悲劇的故事。當得知兒子偷火車上的東西被日本人抓走後,父親就瘋了,當天夜裡鑽進狂風裡面,一去不返。母親在後面喊“你回來吧!你回來吧!你沒有了兒子,你不能活。你也跑了,剩下我一個人,我可怎麼活......”然而大風浩浩蕩蕩的捲走了母親的聲音。父親已經跑走了,在曠野裡呼喊著......故事裡大篇幅寫風,狂風,整個曠野的風,像魔咒一樣混沌了地平線,吸收了一切聲音,只有嗚嗚的大風狂亂的吹著。從來沒有見過誰把狂風寫的如此真實,細節處如餵雞的穀粒,一個接著一個被風掃到牆根,而後又被掃回來,又如風吹的那乾燥的、毫無水分拉雜的一堆,刷拉拉、呼離離在人間任意地掃著。這些細節的描寫極為真實和生動。又如小說最後一段“......風在四周捆綁著他,風在大道上毫無倦意的吹簫,樹在搖擺,連根拔起來,摔在路旁。地平線在混沌裡完全消融,風便作了一切的主宰。”從語文的角度分析,捆綁用的極為精妙,在狂風裡行走的感覺躍然紙上。

蕭紅的文字,是一種極具天賦的野路子。小說的開頭和結尾喜歡用大量的語言勾勒背景,就像小城三月裡的春天描寫,像後花園、北中國、曠野的呼喚都不厭其煩的描寫故事發生的背景,文字也形成了自己的風格,算不上精緻,卻很別緻、與眾不同,又帶著點粗野的味道。

這本小說集裡故事,無一例外都是悲劇。我想一定不是她故意為之,內心的悲苦和絕望,需要通過筆觸來抒發。本來在看到《家族外的人》的時候,我看了梁實秋的《雅舍小品》覺得,梁實秋不愧為大家,小品文寫的行文流水、帶著智慧、些微的諷刺,貼近生活,筆觸又豁達又逗趣,反觀蕭紅的文字總覺得有點野氣。然而當我看完這本小說集,深切的感受到蕭紅,她不過是用短暫的一生,寫出了另外一種文字表達風格而已。二者無法比較,都是我心中喜歡的作家。

《小城三月》讀書心得4

《小城三月》是蕭紅的最後一部作品。這位正值青春年華的女作家,在寫完這部作品不到半年的時間就病逝了,年僅三十一歲。作品取材於家鄉,是蕭紅的回憶錄,她樸實的語言,寫出當時東北鄉村小鎮的閉塞與荒涼,反映出當下社會老一輩的封建思想。

“春天來為什麼它不早一點來,來到我們城裡多住一些日子,但那是不能的了,春天的命運就是這麼短。”我能從中感受到才女蕭紅的絕望,春天無疑是指婚姻自由的時代,那時的蕭紅雖接受了進步的思想,但仍逃不了“爹許娘配”的命運,她在國小畢業時因父親阻撓、逼婚,沒能繼續上中學,輟學在家,經過一年的頑強抗爭,父親被迫妥協。隨後,她為了反對包辦婚姻逃離家庭,從此失去家庭的支援,生活困頓。蕭紅是勇敢而堅定的,為了自己心中自由的愛情與讀書的夢想,她從不畏懼抗爭。文中的'十九歲翠姨漂亮、沉靜,自卑而又默默地愛著大哥,恪守自己作為農村未嫁女子的身份,從不將對大哥的愛慕露於言表,默默地憧憬著一份在那個封建世俗的時代不可能擁有的愛情。然而當得知自己要嫁出去時,她先是提出了讀書的要求(當時極少女子能讀書),而後1悶悶不樂,大病消瘦,臥床不起,心裡想著多活一天都是多餘,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天,翠姨也沒有說出她對大哥的感情……她放棄抗爭,等待死亡的到來……翠姨的形象鮮活,瀰漫著憂鬱和感傷氣息,暗示翠姨的經歷就是作者經歷的寫照,但與翠姨不同的是蕭紅能抗爭到底,為了自己的婚姻甚至敢於將汪的哥哥告上法院,要知道,當時的女子能如此抗爭是多不容易……

才女蕭紅,以多情的筆衍繹一個時代的愛,依舊小城三月,只有大哥對翠姨的懷想……

《小城三月》讀書心得5

“有一種小說學,小說有一定的寫法,一定要具備某幾種東西,一定學得像巴爾扎克或契訶夫的作品那樣。我不相信這一套,有各式各樣的作者,有各式各樣的小說。”——蕭紅

也許正是因為欣賞蕭紅女士這種不凡的寫作風格,欣賞她雖然短暫但卻充實飽滿的生活而被她的小說深深吸引。

今年寒假有幸讀了以她其中一篇代表作《小城三月》為名的同名小說集,我這才發現自己已經漸漸走進了她的世界,才開始真正地認識蕭紅,理解她的精神。

無論從《手》到《牛車上》到《山下》到《後花園》到《小城三月》到《呼蘭河傳》我都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她自身的獨特氣質和她本人對於小說的不同的詮釋方式。就像她自己所說的那樣,她並不拘泥於千篇一律的、格式化的小說。她認為人應該用自己的方式來理解文學,表現文學。她在《小城三月》中的每一篇作品都表現了她的獨創性。蕭紅女士深具衝破現存小說格局的魄力。她成功地打破了介於小說與非小說之間的厚障重壁,創造出了一種介於小說與散文詩之間的新形式。然而她的作品也不失那種女性作家特有的纖細敏銳。她的描寫精緻別樣,使我們能深刻感受到她的作品包含的巨大文化含量和獨特的生命體驗。

而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手》。她所描述的不僅僅是一雙普通的手。它被“發黑”、“發青”這兩個詞概括地淋漓盡致。這雙手在文章的開頭就已給人深刻的印象,甚至讓人在開始就產生了一種厭惡感。這雙手貫穿了小說的始終,它幾乎成了這篇小說中的專有名詞,也成了主人公的代名詞。然而作者要表達的不僅僅只是這麼一雙特殊的令人厭惡的手,也不是為了讓人厭惡而塑造這麼一個人物。她述說了一個出身農村染房的鄉村女孩來城市學習的一段經歷。然而,這個人物自始至終都受到人們的歧視。雖然她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但依然無法改變人們對她的看法。她所得到的只有嘲諷。她及她的父親帶著希望來到學校,卻滿載失望地離開。似乎這雙發黑發青的手就是她的身份證。然而她就像永遠無法洗淨那雙被顏料玷汙的手一樣,永遠無法改變那些所謂城裡人對她的根深蒂固的偏見。

文章以語言描寫為主要的表達方式。校長對她的陰冷的語氣,同學們尖酸的諷刺,以及她質樸、厚道的話語和父親對女兒充滿希望的語言塑造出了一個個人物的形象。文中許多極為細緻的神態描寫也生動得表現出了人物的心理話。而文章也以“我”的心裡變化為線索。“我”從對她有一種莫名的抗拒到對她有一絲好感到她離開時的一線惋惜,表現了“我”的無奈、同情。這雙手將永遠留在我的腦海中,它不僅向我展現了這些人物,也向我展現瞭如此一個社會,如此一種氛圍,留給人無限的思考空間。

而這本小說集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是值得一讀的。不管是《小城三月》還是《曠野的呼喊》等等都與如今這個快節奏的繁華世界全然不同。它似乎帶著我走進了不同的世界,讓我去了解一種風俗,一種文化,一個社會,一種生活……顯然,這種筆觸與如今商業性極強的文學作品有著天壤之別。蕭紅女士通過該書所要表達的那種對人性美的追求是值得我們這些青年好好細讀的。

蕭紅女士的生命雖然如此短暫,但她卻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文學遺產——《小城三月》,一本懷舊經典的小說,就像一杯陳年老酒,香濃四溢,使人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