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節日慶典>

【實用】風俗習慣作文錦集九篇

節日慶典 閱讀(1.21W)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裡,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洩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風俗習慣作文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實用】風俗習慣作文錦集九篇

風俗習慣作文 篇1

我的老家在廣東肇慶,那裡的過年是非常隆重和有氣氛的,只是現在不可以放鞭炮了,現在的人也不包角仔和裹蒸粽了,這些東西滿街都有得賣,這個真是完全沒有了過年的氣氛。

首先,快過年了,還離春節一個月呢,家家就開始了辦年貨,全家人都買新衣服,買糖果、桔仔、水仙頭等,還有買好麵粉、花生、綠豆等。最好玩的就是家家都包角仔和包裹蒸粽(這個是肇慶特產),提前預約人手,一般都有十幾個人一起包。就講我吧,一個月都排滿了期,白天和晚上都約好了去哪家哪家包,我也好樂意去,因為有得吃嘛,自己親手包的,做個記號,一會就可以找回自己的作品吃,因為一班人在包,屋主就會一邊在油窩裡炸,哈~~。試食嘛。裹蒸粽就要放在自己用磚頭在路邊搞起一個大灶,用一個或二個大窩或大水缸煮裹蒸粽,要煮12個小時才行,不能斷火,好多人都要守到天亮呢。在以後的日子裡每隔一星期就要回煮一次,不然就會發黴。

街上的行人多起來了,熱鬧起來了,特別是陰曆二、五、八是墟日,那種景象真是讓人開心,街上的彩燈、彩花、燈籠、紅旗全都掛出來,小孩子開始叫爸媽買好鞭炮煙花等著過年,有些小孩子已等不及,晚上出來放鞭炮煙花啦……。

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吃團年飯,吃完飯後就把長鞭炮掛起來,一到零點,家家戶戶都準時放長鞭炮,代表開始過年,那時候的夜晚真的象打仗一樣,”闢辟啪啪”聲,感覺整個城市都震耳欲聾。過年日子是不準掃地和不準說不吉利的話,大人也不準罵小孩子,這個要到開了年才行,開年每家都不同,日子可以在年八年級、四、六都行。放完長鞭炮家家戶戶都出去走大運,就是圍著城裡走一圈子,不準走回頭路,呵呵…。。那時候的人多得不得了,鞭炮煙花滿街都是,還有一些人就拿鞭炮煙花你扔我,我扔你,全都笑哈哈的,好開心。走完大運就回家或者跟朋友去玩,小孩子更是放鞭炮煙花一直到天亮,大多數人都不會睡覺的。大年七年級早上,家裡就要煮粉絲和湯圓吃,吃完就去街上玩,到公園玩,八年級以後都是到親戚朋友家拜年,小孩子看到大人就要利是,那邊收到利是那邊就跑去買鞭炮煙花玩。

在過年一個月裡,每天都有鞭炮聲,開心的景象到處可見,天天都還在過年一樣,讓我想起都回味無窮,那時的好玩和開心,現在已感受不到了,今年北京已開始限期開放放鞭炮煙花了,不知什麼時候全中國都可以放呢?我想為了挽回往日的中國過年氣氛,可以放鞭炮煙花的日子不長啦!

風俗習慣作文 篇2

天空微明,便聽得一聲聲鞭炮炸裂聲,似無理取鬧的小孩兒在哭嚎,這時起,春節便拉開了序幕,不比別處熱鬧,顯得分外嚴肅、鄭重。

在萬物昏睡之時,這個村甦醒了,大媽大伯趕緊去集市買鞭炮,香,花捧等祭祖物品。爺爺換上乾淨的衣物,拿著木鼓與鼓棒,二媽穿梭於廚房之中,準備迎接中午的客人,習慣賴床的弟弟妹妹也打扮的漂漂亮亮,嘰嘰喳喳聊著天,三間平房,頓時充滿了人氣兒和柔光,忙碌而充實。

這祭祖在老家是一等一的大事,伴著雞鳴,越過草垛。我們才來到太爺爺的墳前。墳前散落著鞭炮的痕跡,放著幾束花捧,在這片枯草地上顯得格外顯眼。親戚們圍坐一團,看墳前一箱一箱的鞭炮噼裡啪啦的響著。巨大的聲響直穿耳膜,令耳朵嗡嗡發痛。鞭炮聲停,就是正式祭祖的時候。爺爺敲著木鼓,親戚們依次跪地磕頭。包括我在內的孩子通常不喜歡這樣的習俗。我們僅知道跪拜的人姓“徐”被硬拉著拜完後,便逃也似的跑開,在田野上撒歡兒的跑。而最重視的是老一輩的爺爺奶奶,每一次跪拜眼中都洋溢著認真與崇敬。他們對祖先的保佑深信不疑。

祭祖之後就是見一見住在附近的親人,我最害怕這樣的時刻。親戚總是熱情款待,邊吃邊聊,而我卻也接不上話,又不好乾坐著,渾渾噩噩的不知回答了什麼,在這個時刻最想聽到的就是“不早了,我們要回去吃飯了。”

真到了飯點,那才是有熱鬧的感覺,爺爺家門口有個大院子,一到過年便擺滿幾十張大圓桌,桌桌坐滿了人,這樣隆重的吃飯方式通常是老人賀壽,閨女出嫁時才辦的,我們這個大家族在春節時刻也能整整齊齊地歡聚一堂

這時候的菜都是用大鍋炒的,比我的臉還要大上好幾圈兒。這菜同福氣一般,大家分“福”吃。小的時候我特別喜歡在廚房打下手。二媽要炒菜,我就和奶奶守在爐邊一起烤火取暖,一邊聽老奶奶講過去的故事,現在想想那應該是寒冬中最暖的時刻。這個村,富了之後再回來時,這間小小的廚房便被設施齊全的整合灶代替了,那之後,老奶奶就不進廚房,只坐在門前發呆了。

每一張桌上都有大大小小十幾道菜,平日裡怎麼也吃不完的菜,不下一會兒就被吃了個精光。除了小孩子,大人們都喝上了酒,爺爺也會給自己倒上一杯。男人聊事業,女人聊家常。孩子們則用啤酒杯裝滿飲料,學著大人的樣子喝酒聊天。

下午時,一天中最清閒的時刻,看電視或玩遊戲或是滿堂的瘋跑。沒人會在今天的玩鬧中捱罵。

隨著太陽的落下,村中安靜下來,沒睡的人們仍然嘰喳的聊著天,寒風在夜晚肆虐,人們再次醒來時又是一片寂靜,春節,帶來了團圓,留下了一家人的幸福。

風俗習慣作文 篇3

春節是中國最重大的節日,也是最隆重的節日。

過年了,過年了,家家戶戶忙著貼春聯,剃頭髮,做年夜飯……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有些習俗還很怪,無奈之下,我去問正在貼春聯的媽媽。

我看見媽媽將“福”倒過來貼,“福”倒著貼是一種習俗,“福”倒說明“福”倒(到)了!但我仍然問道:“過年是怎麼來的?”媽媽說:“相傳,古代有一種叫做”年“的怪獸,非常凶猛。每到除夕,”年“就會吞食生畜,傷人性命。因此,人們只好逃往深山。

一天,村裡來了一位老人,他在這兒住了一晚。”年“來了,老人讓村民點燃爆竹,”年“嚇得狼狽逃竄。原來,”年“怕紅色、光、炸響。從此,每年除夕家家戶戶貼春聯、放爆竹。這一天就成了中國傳統節日——春節。”

我們全家準備吃團圓飯。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全家團聚圍在桌邊,桌上有鴨、蝦……餐桌上必有的兩樣東西一樣是魚,一樣是火鍋。火鍋熱氣騰騰的,說明紅紅火火;“魚”和“餘”諧音,喻意“年年有餘”,最後一道是甜品,代表家人甜甜蜜蜜。吃完了年夜飯,我們就來到前門放鞭炮。

開始放鞭炮,“砰——砰——”,一個個五顏六色的鞭炮飛上了天空,“噼哩啪啦”好響的聲音,多麼美:有的像仙女撒下的花瓣,有的像綻開的花朵,還有的像正在翩翩起舞的蝴蝶……這時,天空就成了百花園。“爆竹聲中一歲除”,就這樣,除夕過去了,新年又來到了。

中華民族的節日多姿多彩,而春節是我最喜歡的'節日。

風俗習慣作文 篇4

泱泱華夏,盛開著五十六朵民族之花。“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都有著自己獨具特色的節日。

比如說傣族的潑水節。這是傣族最盛大的節日。這一天大家都會用臉盆、水壺盛滿水,大家像一陣風似的吹過大街小巷,逢人便潑。一粒粒晶瑩的水珠像一片片飛舞的雪花飄到人們的頭髮上,衣服上,鞋子上。這是吉祥的水,祝福的水,像鑽石一般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人們盡情地潑灑,盡情地澆水,大家都異常高興,笑聲朗朗。

潑水節是用水帶來祝福,火把節則是用火祝福平安。火把節是彝族最盛大的節日,也是彝族人民最歡樂,最隆重的日子。熱鬧的場面,可絲毫不比中國最盛大的傳統節日春節遜色。到了火把節之夜,全村人都會聚集在一起,在一處空地上,點燃熊熊篝火。大家手拉著手,圍繞著跳動的火苗,一起唱啊,跳啊,相互祝福。

在火把節上,大家除了跳舞以外還會鬥牛、賽馬、選美等。最有趣的要屬選美活動了。彝族人生來愛美,追求美。在選美活動上,姑娘們穿著七彩的裙子,戴著各式各樣的花頭帕,披著繡花披肩,好似一朵朵嬌豔欲滴的鮮花,又似天邊那火紅的雲彩,美不勝收,把評委們和觀眾們的眼球都牢牢吸引住了。

我們有我們的節日,少數民族也有他們自己的節日。這些節日與習俗就像是一塊絢麗的瑰寶,綻放在中華大地上,構成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

風俗習慣作文 篇5

春節快到了,春節有許多習俗:吃年夜飯、看春晚、放鞭炮等,其中我最喜歡的習俗就是吃完年夜飯放鞭炮了。

你們知道為什麼要放鞭炮嗎?讓我來告訴你吧!

以前有一隻叫年的獸常常到村子裡來吃人,年每次都在大年七年級來吃人,人們十分怕它,有一天,一位白鬍子老人對村民們說年很怕紅色和聲音,村民知道對付年的辦法了,又到了大年七年級,人們在門上貼“福”字,開始放鞭炮,年看到了紅色的福字,聽到了劈里啪啦的鞭炮聲,害怕得馬上跑回了深山,再也沒出來吃過人了。

每到吃完年夜飯時,我和小夥伴們便來到樓下開始放鞭炮,我們每個人拿著一個鞭炮,我小心翼翼地點燃了鞭炮,生怕燒了我自己的手,點好了鞭炮我馬上把手收了回來。

只聽見“嘭”的一聲一顆好似流星的東西飛上了天,“嘭”的一聲開出了一個個圖案有花形的,有心形的,還有許多不知道的形狀,我入了迷的看著天空,大家也都跟我一樣入神的看著,那聲音好像地動山搖,像千軍萬馬在奔跑似的。頓時天空變得五彩繽紛、炫麗多彩。

這就是春節放鞭炮的由來,我喜歡春節放鞭炮的傳統習俗,因為放鞭炮既熱鬧又喜慶。

風俗習慣作文 篇6

苗族是我國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人口眾多,分佈遼闊,湘西苗族屬其中之一部,苗族的風俗習慣。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苗族在服飾、節慶、婚嫁、喪葬、娛樂、禮節、禁忌、飲食等方面,形成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

一、服 飾 湘西苗族的古代服飾,男女差別很小,一律是“色彩斑瀾”;上身穿花衣,下著百褶裙,頭蓄長髮,包赭色花帕,腳著船形花鞋,佩以各種銀飾。 清代雍正年間“改土歸流”,政府指令“服飾宜分男女”之後,變化較大,甚至有很多人全換上漢人服裝。如今天的永順、龍山等縣的苗族,其服飾與漢族已無分別。但在花垣、保靖、鳳凰、吉首、古丈、瀘溪等縣境內,苗族的服飾尚有特色。 苗族男子的衣飾較為簡單;頭纏布帕,身穿對襟衣,衣袖長而小,褲簡短而大,喜包青色裹腳。頭帕有青帕和花帕兩種,帕長一丈以上,有多至三丈的。纏戴時多成斜十字形,大如斗笠,衣服的顏色有花格、全青、全藍等,其中以花格布衣最有特色。衣釦一般為七顆。有的青年男子,為使人欣羨自己的富有和豪爽,穿衣多到七件。最外層的衣服只扣最下邊的一對鈕釦,第二層衣服扣下面兩對鈕釦……以此類推,一直到扣完最裡層的七對鈕釦為止。這樣,層層新衣全能由外看出,別有一種情趣。 與苗族男子的簡單衣著相反,苗族婦女的服飾十分精美複雜。 頭帕:苗族婦女的頭帕,因地而異。鳳凰縣境內的苗族婦女多加包短帕一珙,長三尺多,由額頭包至腦後,連耳朵都包在內面。花垣等縣境內的苗族婦女喜用黑帕(父母去世者戴白帕),摺疊整齊,包得平平正正,不偏不斜,末挽一道,恰齊額眉。吉首縣境內的苗族婦女頭帕較雜,與鳳凰縣相接的地區包花帕,與花垣縣相鄰的地區包黑帕。瀘溪、古丈和吉首東部地區的苗族婦女則包白色頭帕。帕上繡有四對青色花蝶,樸素美觀,獨具風韻。所謂“頭上帕子四個角,四個角上繡飛蛾”,說的就是這種白帕。 首飾:苗族婦女的首飾,造型精美,種類繁多。以製作的原材料分,有金飾、銀飾、銅飾、鋁飾、玉飾等,而以銀飾最為普遍。從佩戴的部位分:有銀帽、銀盆、鳳冠、蘇山耳環、項圈、手鐲、戒指、牙籤、扣絆等,而以手鐲和戒指必須常戴。從造型上分,僅耳環一項,就有瓜子吊耳環、石榴耳環、梅花針耳環、圈圈耳環、龍頭耳環、梅花吊瓜子耳環、耙粑耳環、龍頭瓜子吊耳環等等。 衣褲及其他:苗族婦女的衣服,過腰大而長,衣袖大而短,沒有衣領。袖口之大,約在一尺以上。胸前及袖口,習慣要滾邊、繡花或縷紗,並要加上欄杆花瓣於其問。有的還需在開岔和放擺前後兩面的邊緣刺繡挖雲鉤。衣服式樣一律是滿襟,無對襟式。製作一套苗族婦女的衣褲,縫工、繡工精緻的,需工日數十。褲子較短,褲腳較大。褲筒邊緣的滾邊、繡花或數紗與衣服相同。禮裙長而寬,下腳沿邊滿繡花紋,並滾欄杆及大小花瓣,五光十色,焯耀眩目。鞋子滿繡花,頭尖口大,後跟上耳,以便穿著。 解放後,在一些苗漢雜居地區,苗族服飾受漢族的影響較大,一些青年已改著漢裝。

二、節 慶 湘西苗族的節慶較多,活動規模大。其中最富有代表性的有:

1.趕年常農曆正月,湘西苗族人民最熱心的是趕年場,其日期由各地自行約定。趕年場.那天,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身著節日盛裝,互相邀約,成群結隊去趕常年場上,人流如潮,熙熙攘攘,異常熱鬧。人們不但可以進行物資交流,還可以參加或觀看打鞦韆、舞獅子、玩龍燈、上刀梯等活動,青年男女也多利用這種機會,物色情侶,談情說愛。歌郎歌娘更是大顯身手,三五結伴,說古道今,引吭高歌,互相唱和,或盤根,或祝賀,或敘述傳統故事,或即興演唱新詞。唱的人愈唱興致愈高,聽的人愈聽精神愈振。即使大雪紛飛,天寒地凍,年場也要如期舉行。 2.三月三。這是湘西苗族的傳統歌舞節。這一天,苗族人民自動集中到約定的歌場上,參加對歌、聽歌、跳舞、觀舞,盡情歡樂。 3.趕清明。這是湘西苗族特有的大型歌節,又稱“清明歌會”。相傳,因苗族多散居在偏僻的崇山峻嶺之中,一切日常用品都必須到比較遠的漢區趕場交換,常常受騙上當。所以,苗族人民便相約以清明節這一天作為自己的場期,互相交換物資,同時會見親友。這樣.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今天的“清明歌會”了。 清明歌會均有傳統的中心會常吉首市東部的苗族人民趕清明,其中心會場每年都在丹青的清明場上。到時,苗族歌手以手托腮,引吭高歌,你唱我和,喜氣洋洋。有的唱到夜幕降臨仍不肯散會,一直唱到通宵達旦。 4.看龍常每年從農曆三月穀雨那一天算起,逢辰便是看龍El,習慣稱做看頭龍後十二天又輪轉到辰日,再逢看龍之日,男女老少,均休息一天,踴躍參加。若在這天干了農活,就屬於犯忌。因此,苗族人民對於“看龍”的事,非常重視。

風俗習慣作文 篇7

今年大年三十的晚上,爸爸、媽媽、外公、外婆、舅舅、舅媽、表弟和我齊聚一堂。

我們開始包餃子,外婆小心翼翼的拿出一枚硬幣,裹進了一個餃子裡,即將入鍋之前,外婆用手捏出一個記號,爸爸媽媽和我都看見了,只是沒吱聲,煮過餃子的人都知道,除了把餃子煮熟以外,餃子的外形都不會發生太大的變化,時間到了,將鍋蓋掀起,一團熱氣直撲臉頰,果然,我一眼就發現了那個“大錢餃子”,外婆在裝盤時,可以把這只不一樣的餃子放入我的碗中,我感動極了。

在裝完盤後終於上桌了,我嘀咕了一句:“誰給我這麼多餃子啊”,就把餃子挑到了不在席的媽媽碗中,其中就有那枚“錢餃子”接著,我若無其事的繼續吃餃子,媽媽燒完了菜後,我碗裡瞄了一眼,已發現那枚餃子。等大家吃的差不多了,媽媽站起來說:“餃子都粘在一起了,搖一搖吧,”

在搖的過程中,媽媽偷偷的把自己的碗和外婆的碗交換了一下,外婆還矇在鼓裡呢,吃著吃著,只聽哎呦的一聲,外婆吐出了那枚硬幣。“哈哈,奶奶吃到了,奶奶吃到了,”表弟高興的叫了起來。當時外婆還一頭霧水!

今年的春節過得特別溫馨。

風俗習慣作文 篇8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中國各地都有不同的風俗,我的家鄉武漢也不例外。

家鄉有句諺語:“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小年的早晨,家人拿著清潔工具,為迎接新年做準備——掃塵。掃塵寓意著掃除陳舊,把晦氣掃出門。

一大清早,我們個個精神飽滿。媽媽像是司令官一樣,一手叉著腰。一手指著我和爸爸開始分配任務,個兒高的爸爸負責打掃房頂和櫥櫃,細心的我則負責擦玻璃,說幹就幹,我先打來一桶清水,把抹布泡一下,然後擰乾,在玻璃上擦來擦去。可是不管怎麼擦,上面都留下了水的印記。我十分不解,便去問媽媽,媽媽拿給我一塊幹抹布:“你要等水分快蒸發時,再拿幹抹布擦一遍,才能不留下印記”我按照媽媽的方法,不一會兒,玻璃就鋥明發亮了。

轉眼間,又到了春節的一個高潮“除夕”,除夕吃餃子是由來已久的習俗。

今年,我們家準備包帶有紅,綠,黃,白四種顏色的元寶餃子。其中有三種顏色分別用胡蘿蔔,菠菜,玉米打成汁揉進麵粉做成。

接下來,是包餃子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和麵”。爸爸把麵粉和雞蛋放入盆中,加入少量的溫水,用筷子慢慢的攪拌,直到碗裡成了麵疙瘩,再把它分成四份。爸爸把先準備好的三種顏色的蔬菜汁分別倒進麵糰裡,不停地重複揉搓,揉到麵糰的表面十分光滑時就開始醒面。這時,我們就有了紅,綠,黃,白四種的麵糰。

然後,便是調餡,調餡十分簡單了,媽媽把準備好的芹菜,豬肉,芝麻合在一起攪拌,放入佐料調味。

最後,便是元寶餃子成型了,此時,爸爸變得像是司令官一樣,一邊拿著擀麵杖擀麵皮,一邊指揮我和媽媽包餃子。我拿起爸爸準備好的梯形的皮兒,將餡兒放到皮的上端,向前卷兩圈,可是一卷,餡兒不聽話的跑出來了,我一急,手一抖,餃子皮帶餡兒全掉地上了,我一臉的失落,爸爸放下手中的活,過來給我做了一個示範,皮和餡兒像是爸爸的朋友一樣,服服貼貼的粘在一起,形態像極了一個元寶,爸爸鼓勵我說:“不要灰心,多試幾次,相信你一定行的”。我接下來按照爸爸的步驟,小心翼翼的試著包一個,慢慢的一個不太像元寶的餃子包成了,我高興的拿給爸爸看,爸爸誇獎我真棒,接著一個一個的真正元寶餃子在我手中完成了。通過參加包餃子全過程,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做什麼事不怕失敗,堅持一定會成功”。

夜幕降臨,四種餃子排隊跳入鍋中,鍋裡先是“咕嚕咕嚕”直響,“噗”地一下,鍋蓋就被頂了起來,白沫沫直往外冒,我往鍋中倒入涼水,才見那一個個餃子浮出水面,餃子端上桌,媽媽告訴我:元寶餃子寓意著吉祥如意,財源滾滾。我夾起一個自己親手包的餃子,放入口中,嚐了嚐,味道還不錯。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除夕之夜,人人都得守歲。你聽,窗外聽起了噼裡啪啦的鞭炮聲,新的一年到了。

風俗習慣作文 篇9

56個人民族,56朵花,每個民族都具有不同的民居,不同的飲食,不同的服飾……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

滿族裡的所有鞋子,上面都繡著花朵,當一縷縷微絲的風吹過去,那美麗的花,在搖曳的擺動著。在他們的民族裡看了都是很平常的事,但在我看來,那可是嘖嘖讚歎啊! 滿族的婦女的服飾原為寬鬆肥大型,鑲嵌著不同的花紋大花邊。在布料上,貴人和新婦女先用硃紅、大紅的顏色,中年的婦女 喜歡藕荷色,青年少女喜歡粉色、綠色、月白色,長輩一般用深紫色,婆婦惟蘭灰素色。旗袍布料多為綢緞,比較貧窮、農家婦女多用棉麻布料。

滿族男人騎馬時穿白褂子,這樣不僅顯出他們的帥氣,而且還……

滿族男子的帽子,夏天的時候戴著涼帽,戴著不僅涼爽,冬天的時候,戴著又厚又舒服帽子,顯出永珍更新的氣象。

滿族人是非常注重禮節。平時滿族人互相見面時都要行請安禮,如果遇到長輩的時候,要先行禮請安才能說話,以表示尊敬。

滿族人最隆重的禮節是抱見禮,也就是抱腰接面禮。掛族也是滿族的一種盛行的一種風俗,旗也叫門箋,窗箋。在春節的時候每家都要在門楣上,窗戶上掛旗,有的還貼上對聯,增加了節日的喜氣的氣氛。

滿族我國 少數民族之一,它是—朵鮮豔的花,它有其它民族沒有的不同風俗,不同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