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節日慶典>

【熱門】春節味兒作文四篇

節日慶典 閱讀(2.01W)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春節味兒作文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熱門】春節味兒作文四篇

春節味兒作文 篇1

年末是一年的結束,也是新一年的開始。春節最初大全家團聚的習俗也漸漸淡化了。有如此便捷的網路,我們也可以隨時聯絡上遠處的朋友與親人,團聚也並不像以往那麼困難。

我想,這大概就是年味越來越淡的原因吧!

這十幾個我經歷的春節似乎都大同小異,我早已經忘記自己親手接到第一份紅包的喜悅,也已不記得感受到的第一份年味。

萎了記住,留下這些珍貴的瞬間,他們選擇了拍照。大家坐在一起,卻只顧著用手機不停地拍,反而加大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一大家子人聚集在一起,等著最終的年夜飯。吃的也都是家的味道。

與其說是過節,倒不如說是一個家庭聚會。除了紅包以外,好想再也沒有其他的年味了。

但,我發現我好像忽略了什麼。

到了年夜飯,一家人,不論多忙,都圍在桌子的周圍。大家有說有笑,或調侃,或感慨,回顧著逝去的一年,展望著新的一年。每個人的臉上都充滿著幸福與喜悅。

這就是過年。

在我看來,過年,因人而異,並不在於延續了多少傳統,關鍵是團圓的喜悅與真誠。因為有對家的思念與牽掛,不論多忙,大家都會聚在一起。也許傳統已經被大多數人淡忘,但這份情卻一直傳遞了下來,感染者每一個人。

這就是年味。

過年時,往日繁華的街上已沒有幾個人。大街上的景象遠不如聖誕節之類的其他節日熱鬧,但,大家都已經回到各自家中,體會著家的溫暖,享受這屬於自己的獨特年味。

貼服字,寫春聯,送紅包,團聚……這樣的傳統習俗往往生活中還是十分值得人們珍惜的。雖然在時間的推移之下,人們逐漸忘記了那一份最初的傳統習俗,但這些傳統仍然值得我們的傳承。

若干年後的春節,不知道還會不會見到門口大大的福字,不知道還會不會聽見清脆的爆竹聲。

但,團團圓圓的喜悅一定會一直傳承下去。

春節味兒作文 篇2

品啜著年的滋味兒,我們成長、成熟,送走光陰,慢慢變老......

小時候,家境貧寒,對“年”有著特別深厚的感情。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最高興的就是大年三十到正月九年級,可以無拘無束,可以放開手腳,可以大開胃口,可以擁有壓歲錢,可以不分晝夜的嬉鬧,可以穿上一年中最中意的衣服,可以燃鞭炮、打燈籠、放火槍、做遊戲,可以放任自由,可以無拘無束……

母親平日裡把稀少而可口的食物積攢起來,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便是:“留著過年吃”,這也更加把我們的胃口吊得好高好高。進入冬季,我們開始伴著手指頭計算春節的到來,那種心情好似心口趴著一隻螞蟻,癢癢的,麻麻的。

也只有到了小年前後,父親才從城裡扯上幾尺布料,找鎮上的裁縫為我們姐弟三個做新衣裳,年味兒開始隱隱約約、飄飄渺渺、由遠而近地來了。臘月裡天氣最寒冷,也是父親母親最忙碌的時節,他們把一年裡積攢起來的儲蓄,拿出來置辦年貨……年,在我們的心中是那樣的神聖,又是那樣的讓人期待……

年,來得太慢,走得太快。過了正月九年級,便有一絲失落和惆悵襲上心頭,尤其是過了正月初五、初六,父母親便催促著我們跟著他們下地幹農活兒,或者拾掇院子,整理自己的物品。總之,是要掃除年味兒,恢復平日正常,一切從頭開始……所以,孩童時期,我們把過年看得比命還重要。

我最咬牙切齒的是看到我家對面二姑爺這個“勞命徒”,甚至大年七年級還挑著糞桶往菜地裡送肥料,澆著那些爬在地面上的油菜秧子沒完沒了,即使有人向他問“過年好”,他也頭不抬、脖不歪、雙眼不離菜苗,似乎過年跟他沒有任何關係,年味兒在他身上那是淡之又淡,如同一瓢涼水……大過年的,一看見他,我就厭惡至極,忍不住轉過身去吐幾口“唾沫”,或者故意把點燃的鞭炮往他屁股後面扔……誰讓他敗了這濃烈的“年味兒”。

這時的年味兒,來自我們十幾歲的孩子們打著燈籠村前院后里瘋跑。那時能打著一支燈籠是農村孩子夢寐以求的玩具。為了滿足我和弟弟的願望,父親找來兩塊木板,鑽上小孔,穿過一條條鏽跡斑斑的鐵絲,再用紅、黃、綠色的彩紙圍著糊起來,頂部用一根長長的木棍挑起來,裡面豎起一根蠟燭,便是自制的燈籠了。雖然不如買來的那樣精緻、好看,但也在村子裡,引得小夥伴們不少羨慕的目光,我們打著燈籠顯得無比愜意。儘管燈籠是沒有多少光亮的,也不能用來作為行路的訊號,而且一不小心,可能使燈籠中的蠟燭歪倒了將外面的彩紙燒個面部全非、齜牙咧嘴的,即使這樣,我們仍然前呼後擁、忘乎所以地在村子裡大路小徑上跑著、跳著、鬧著.......把年味兒鬧騰得十分火熱!

在家鄉,大年三十晚上守夜是必不可少的,那也是孩子們的“狂歡節”,當鞭炮噼裡啪啦響起的時候,我們肆意釋放著心中的激情,東一家西一家的喊著、跑著、唱著,趕熱鬧似的看鞭炮,評比著誰家燃放的鞭炮更響、更長、更清脆、更……在放過的炮紙堆裡,我們再不亦樂乎地去撿拾那些遺漏了的、沒被點著的“小鞭”,裝滿了自己的口袋,再到院子裡去一個一個地放。就這樣,小夥伴們相互比拼著誰拾的散落鞭炮更多,誰的鞭炮更響、更脆……有時候也有小夥伴炸傷小手的,“哇哇……”地哭上一場,過上一陣兒便忍著疼痛又樂顛顛地玩起來……就這樣,瘋鬧著整整一夜,即便是大人們早已睡了,我們仍然餘興未盡地嬉鬧著,直待東方泛白,才精疲力竭地回家睡上一陣兒。也只能是一陣兒,因為大人們要在七年級早上起個大早,燒上滿滿一大鍋水,煮著熱騰騰的餃子,這頓餃子是每個人必須要吃的,圖個全家團團圓圓、一年平安的吉利。所以,往往是大人連喊帶叫把我們從床上拖了起來,迷糊著雙眼,胡亂洗上一把臉,嘴裡塞上幾個餃子,又隨著小夥伴們村上村下挨家挨戶去行禮問好,不過我們最關注的還是能有好吃的糖果,把剛剛穿上的新衣口袋塞滿……年味兒就這樣幽幽地飄在天空中,溢蕩在我們無憂無慮的心情中。

每年的大年七年級,要去給外婆拜年,是我自小到大母親給我們立下的雷打不動的“規矩”。這也是我極其期待的一天,因為這天是我最開心的“狂歡節”。和舅舅、姨姨家裡的表哥、表弟們聚在了一起,大人們在一起聊著家長裡短,我們便呼朋喚友開始我們的遊戲……盪鞦韆、捉迷藏、堆碉堡、滾鐵環、放鞭炮……忘記了吃飯,忘記了時辰……

大年八年級,表哥表弟們又歡聚到我們家中,不知道父母長輩們在做什麼,我們大呼小叫地玩著自己的遊戲,繼續重複昨天的故事。直到太陽落山,看著表哥表弟被牽著手離開,一股莫名的惆悵湧上心頭。這時,才發覺身上的新衣服也變了“模樣”。

大年九年級,一般是父親領著我們去城裡的大姑家,大姑是我們全家都羨慕的“城裡人”,在大姑家是斷不可瘋鬧的,必須嚴守規矩,安靜的吃一頓飯,頂多能過一場電視節目癮,但是臨走的時候大姑給的壓歲錢是十分豐厚的,是可以讓人高興好幾天的。

從此,年味兒一日又一日地淡了,對年的期待又在心中一日一日地積攢著……

就這樣,春去春又來,一年又一年,時光匆匆,歲月悠悠。隨著年歲的增長,我們需要忙學業、忙工作、忙家庭,年味兒在心中一年一年地淡了,經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現在的日子,天天在過年”。的確,平日裡吃的、穿的、用的,與過年沒有什區別。

婚後有了女兒,過年時,女兒在身旁嬉鬧,又讓人感受到自己兒時的年味兒,女兒天真的笑、哭、鬧,把“過年”變得真切,特別是她穿上新衣,向我們拜年的場景,激起我一遍遍回想過往的歲月,回想兒時的歡暢。

近幾年,我們是守在體弱多病的父輩身旁過春節的,年味兒變成了父輩對我們返鄉回家的期盼和我們照料他們的親情傳遞,看著他們蒼白的雙鬢、羸弱的身體、蹣跚的腳步、深駝的背影,作為兒女心中蘊含著一絲傷痛,一邊慨嘆著歲月的無情,一邊哀嘆父輩們飽經滄桑的艱辛,一邊想以全部的孝心回報他們的養育之恩。此時,年味兒變成了一罈陳年老窖,幽幽散發著醇香。

就是這樣,年味兒在一代又一代人不同的體驗中變化,縮影著時光的腳步,傳遞著人間的溫情……

幽幽的年味兒,好似一部影集,厚厚地積存在我們的腦海裡。

作者:汪新軍 單位:方圓集團宣傳部

郵編:電話:(0535)

通訊地址:山東省海陽市方圓工業園

春節味兒作文 篇3

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全年中最重要的一個節日。這一天,不僅可以品嚐到種類繁多的美味,房裡房外全是濃濃的年味兒。

在我的記憶中,我家的春節從農曆臘月二十三就開始了。“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家家戶戶都得祭灶王爺,求他在天庭上美言幾句,給家中帶來好運。外婆在灶王像面前的供桌上擺上糖果、清水、秣草,然後召集全家人都來拜見灶王爺,見過禮後,大家又七手八腳地在灶門上抹酒糟,這叫“醉司令”,灶王爺吃醉了,也就不會亂說話了。

過完小年,我們又緊鑼密鼓地進行大掃除,為的是辭舊迎新,來年幸福。“除塵”之後,大家得去買年貨。大街上人頭攢動,摩肩接踵,空氣中瀰漫著濃濃的年味兒。年貨買回家,又得苦思冥想除夕夜的`菜譜,一年一個樣,不許重複,才顯示出永珍更新。

除夕在鞭炮聲的迎接中到來。按照傳統,出差在外的舅舅也得回家吃團圓飯。除夕晚宴上,酒肉香氣襲人,大轉盤上擺著主菜——臘豬蹄,還有一些配菜,如扣肉、酸渣肉、紅燒肉、老雞湯以及一些小點心,焦黃的雞柳、金黃的魚排、褐色的五香扒雞等,年味兒十足,大人小孩猜拳行令,互相夾菜,訴說一年來的喜怒哀樂。桌上,紅的肉,綠的菜,白的湯,噴香撲鼻,香味四溢,每個人手中的碗裡都盛著五花八門的菜,堆都堆不下了;每個人的嘴裡都塞滿了各種美味,筷子還不時夾幾塊肥膩膩的大扣肉。家人們都紅光滿面,嘴角流油,手中杯裡倒著紅紅綠綠的飲料、酒。一家人圍坐在火爐邊,其樂融融。

農曆正月七年級,回到群山環抱的老家,又一場舌尖盛宴接踵而至。告別世俗,老家的“接風宴”主料多為牛羊肉。大家將驃肥體壯的牛羊宰殺,又捉上幾隻山雞、野豬等野味加以“輔佐”,一場別出心裁的盛宴悄悄來到。等菜上桌的時間較長,我們不得不嗑嗑瓜子,吃點小吃來安慰飢餓的肚皮,小孩子們趁機玩上了自制的“地雷”、危險刺激的鞭炮、火柴槍、沖天炮等,待開飯聲響起,大家又一窩蜂地擁入客廳,莊嚴坐好,等老輩們祭拜完祖先後,才敢甩開膀子狼吞虎嚥。一味牛蹄燉菜,一味酸菜羊肉;一味青椒雞丁,一味老鵝湯;一味“神豆腐”,一味紅燒野豬肉……雖然花樣不如城市多,但這些樸實的菜餚卻格外爽口,酸菜羊肉開味,讓人食慾大增;滋滋冒油的青椒雞丁,辣味又別有洞天;用小火椒、朝天椒燉成的牛蹄的辣又有不同,人人都是“辣妹”,眼珠發紅,鼻涕流也,但吃得有滋有味。吃完“火爆菜”,來口清香甘甜的“神豆腐”,心中那焦躁、火氣頓時能壓一壓。屋內青煙嫋嫋,三姑媽又端來自制的肉包、饅頭,即使再飽再撐的人,也情不自禁地想抓一個送入口中。殘宴撤下,又擺上甘鮮果品,大人打撲克、打麻將,小孩在屋外放鞭炮,也時不時進屋“蹭”食物。

由於爸媽工作原因,十五的燈只能在屋中欣賞。在陽臺上,只需一張藤椅,一盤點心,一面聽評書,一面賞月。睡意襲上心頭,只好放下這一切,回屋休息。我家的春節也要結束了。陽臺上,瓜果之香,是這最後的年味兒——清香、淡雅……

春節,在濃郁噴香的飯菜中趕來,又在日夜不絕的爆竹聲中離去,但我們的日子,哪一天不是沉浸在濃濃的年味兒中的呢?

春節味兒作文 篇4

有一種泥土的味道,是極符合我心中對年的印象。

小時候,聽長者說,“年”是一種野獸,每年陰曆大年三十就出來禍害婦孺百姓。為了嚇退“年獸”,人們開始擊鑼放鞭,真的就把它給趕跑了。從此每年的陰曆大年三十人們就會放鞭慶祝。

那時對這種“年”有了最初,也是最深刻的印象,於是“放鞭炮”在我看來成為了過年必備的習俗。

不知從幾何時許,這種鞭炮聲卻有些遙遠了。沒有鞭炮,只有挨家挨戶與一些陌生的面孔相向慶賀,總讓我感覺年味淡了些許。

一年寒假我坐上開往湖南的列車,夜還未完全降臨,窗外開始飄雪。抹了抹車窗上的霧珠,窗外疾馳的屋舍、田壟或平鋪的高速大道,在雪中竟十分相似。遠去的風景,就像空白的時光一樣,飛逝如昨。月光還來不及捕捉那白色裡的炊火,天便悄悄地黯然了。

無法想象那是一種如何的陌生,在口頭上的噓寒問暖,怎麼也填不滿一種莫名的失落。我知道,年來了。帶來一場雪,一個寂靜的星空。

我們不過是離開家鄉去往遠方的遊子,漫長的道別只為一次重逢。我驚歎人人口中流利的“新年快樂”,卻是失掉了365個日夜的溫度。冷藏的一夜的寒霜,非常完好地儲存最初的模樣。使家人們得以相認;然而即便咫尺,亦如天涯,我們同樣陌生。

我坐在圓桌邊,靜靜地等那些甚至叫不出名字、輩分的親友在桌上擺菜。我等他們習慣性的開啟中央一套,與相互祝福。我在心裡也籌備著祝詞,稍稍練習。——這是大年三十。

快到轉鍾時,我聽到有人放鞭炮了,那聲音此起彼伏,然後變得漸漸稀微。天上的焰火也非常美,像蛇信子。我跑到陽臺上,向煙花的各個方向各拍了一張照片,非常快鼻腔裡充斥了塵土與火藥的氣味。

我不在鄉下,沒雞,沒蛙,沒柴火。我沒聞到泥土味,我聞到了來自各個角落的碗筷聲與五彩的火藥。我搓了搓手,手依舊是凍得紅瘡。

原來,“放鞭炮”隨著年紀的增長,也如同時間一般讓人冷淡了。可我還是不甘心,我知道原本放鞭就是為了嚇退年獸的。便也可能只是嚇退而已了。至於我們現在過年嘛,更重要的是吃個團圓飯,看一次聯歡會,休息好幾天……

家鄉的年味已經淡了許多。

或許我也到了淡忘的年紀。

而我此時卻一個人獨自坐在桌子前,吃著從遠方送來的佳餚,品嚐著今年的年味。是的,今年的三十,我是一個人,在出租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