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節日慶典>

春節的隨筆【精華】

節日慶典 閱讀(6.98K)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沒少接觸或者看到經典的隨筆吧?隨筆通常作者通過修辭手法曲折傳達自己的見解和情感的一種文體。常見的隨筆有哪些形式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春節的隨筆,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春節的隨筆【精華】

春節的隨筆1

不知不覺春節就要到了,春節對於小朋友們來說都是非常的開心的呢。

隨著初冬第一場雪的來臨,隨著第一聲爆竹的炸響,年,來了。冬去春來,讓我們用最響亮的鞭炮,最真摯的笑臉,來迎接美麗的春天吧。瞧,一道道晨曦劃破夜空;一個個燈籠飛上屋簷。一幅幅對聯貼上牆壁;一件件新衣奔離衣櫃;一聲聲爆竹響徹天地;看,一片片彩霞空中飛舞;一陣陣歡呼請出紅日;一句句祝福口耳相傳――過年啦!整個神州大地在歡騰,全球各地的華人歡度春節。期待春的.資訊。

過年,想必最快樂的事就是穿新衣、發紅包了。你看見,從長輩手中遞來的一隻紅包,或許還帶著手指的餘溫,遞到你的手中時,你才會發現,這紅包裡面,包的是長輩暖暖的愛意,你看見,媽媽將一件精挑細選的棉衣披到你身上,穿上時,你才會感到這冬天裡的溫暖,這件衣服裡縫進了媽媽的體溫。

過年,最令人難忘的還是除夕那夜,一家人在一起吃年夜飯。看春晚,放煙花,讓我們醒著度過一年裡的最後一天吧。

春節的隨筆2

盼啊!盼啊,眼看春節就快到了,想到這,我不由得笑了起來,在春節前,人們個個喜氣洋洋,個個精神飽滿。逛街的人絡繹不絕,有的在買年畫,有的在買年貨,有的坐著火箱圍著火爐看電視,還有的`人在打麻將打撲克,等等不一而足。

反正街上五彩繽紛,各種各樣的人都有,各種各樣的貨物都齊全,琳琅滿目,人們恐怕想買什麼都難選擇!

春節前,家家戶戶都燈火通明,家家都把房子打扮得別具一格,各有各的個性。他們把買來的年貨放得滿地都地。買來的年畫怎麼貼法,那就各有自己的風格和喜好了。有的正著貼,有的倒著貼,還有的歪著貼,各有千秋。人們把買來的菜全部都弄好了,只等春節一到,就可一飽口福了。家家備有鞭炮,人們穿上新衣服,準備迎新年,在春節前,人們一出門,如果遇上了好朋友,總是口中不忘說一句:“上街啊!”人們忙碌地準備著春節大吃大喝一番。

春節到了,小朋友們對父母說著一些吉祥話兒,爸媽就拿出壓歲錢,讓小孩子們高高興興。大家都希望今年能夠吉祥如意,招財進寶。

一些親朋好友歡聚一堂,品嚐著美酒佳餚,談著一些開心的話兒。而最高興的則是我們,可以大把大把地收壓歲錢,然後就歡天喜地跑到街上去買很多好玩的東西,而且我們只要嘴巴甜一點,多說些祝福的話兒,那可就大賺一筆了!

我們一直玩到深夜,嘴裡啃著好吃的水果,手裡玩鞭炮煙花……大人小孩們載歌載舞,玩個痛快!

春節的隨筆3

新春佳節,家家戶戶都張貼大紅春聯,給節日增添了不少歡樂的氣氛。

今天,我非常高興,一大早就從那個溫暖被窩裡起來。因為我的表弟——心煒準備來我家,跟我一起度過這個新年。所以,我立刻穿衣、洗臉衝向樓下在門口等心煒。可是,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眼看快半小時了心煒還沒來,我灰心了。我只好回到家裡,就從耳邊傳來, “陳可——陳可——我來了。”聽到這聲音我便不想而知這個人是心煒。

到了下午,爸爸帶我和心煒去家門口去貼春聯。貼完春聯後爸爸要放鞭炮,所以讓我們先進去吃飯,今晚的菜可豐盛了,有兔肉,有翅中,還有春節必不可少的東西——餃子。飯吃好後,我和心煒還有小夥伴到前門一起放鞭炮,這次的煙花可漂亮了有紅的黃的綠的各種各樣,五彩繽紛。因為我們12點準時還有下樓放煙花。

我們再次下樓,到了門口我的'耳邊傳來新年鐘聲敲響的聲音和陣陣鞭炮聲。這時老爸也放起來鞭炮,鞭炮放完了。

整個世界好像沉浸在鞭炮聲中真是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呀!

春節的隨筆4

家鄉的春節按照我們家鄉的習俗,春節就是在除夕那天開始的。到了除夕,家家戶戶都忙碌起來。大人們要上街買很多菜和零食回來,還要打掃衛生,而且家家戶戶都要貼上對聯和紅豔豔的“福”字。有一些人家帖的是倒“福”,有一些帖的是正“福”。我就問媽媽:“為什麼有一些家是倒“福”呢?”媽媽笑眯眯地說:“倒“福”和正“福”都是一樣的,它們都是代表福氣來到了。”媽媽又對我說:“除夕

要守歲,不到十二點是不能睡的。守歲,就是全家人要在除夕的夜晚用虔誠的.心守住平安。”午夜十二點整,家家戶戶都放起鞭炮和煙花,頓時,整個城鎮響聲四處,真是震耳欲聾,熱鬧非凡呀!到了正月七年級,爺爺.奶奶會煮我們最喜歡吃的東西,比如:龍蝦.蝦菇.螃蟹.海蟄

皮.蝦.跳魚等。吃過了飯,小孩子們都要去給長輩們拜年,拜了年,長輩們會給小孩子們壓歲錢,有的孩子會拿錢買玩具,也有的會把錢存起來,將來再買學習用品。拜完了年,大人們就要上寺廟去進香。在我們老家有很多寺廟,每個寺廟都要進香。等大人們進完了香就會帶著小孩子去遊樂園.公園等。正月七年級就這樣過了。到了元宵節,是我們家鄉最熱鬧的一天,也是我們小孩子最渴望的。最歡喜的時刻到來了,因為家家戶戶都擺上了年貨,每家都要殺雞來拜神,桌子上堆滿了糖果點心等之類的東西,小孩子都喜歡吃的,有一些嘴饞的孩子會忍

不住偷一個吃呢!讓孩子們開心的不止這個,是在公廟上,擺著許多各色的旗子,讓人來拿著,幹什麼呢?對了,就是遊村,還有醒師,每逢家節,都有機會的,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風俗習慣。春節過後,小孩子們要上學了,大人們也去做平時該做的事了。我真是難忘家鄉的春節呀!

春節的隨筆5

春節是我國最具特色的節日,它有許多有趣的習俗,其中,我最喜歡的要數吃錢餃子了。

錢餃子,故名思議就是包了錢的餃子,誰吃到了就會有一年的福氣。我們家每年過春節都會包錢餃子,爸爸今年包的時候說,把錢包進餃子裡太髒了,他非要在餃子裡包剝了殼的開心果,還風趣地說:“這就是錢餃子了!”為了湊熱鬧,我也包了一個“甜”餃子,我給它取名叫“噩運”餃子,誰吃到了就要給大家錢。

熱騰騰的餃子上桌了!,我不管燙不燙,用筷子夾住一個餃子,馬上塞進嘴裡。因為餓極了,再加上想吃到錢餃子,第一個還沒吃完,我馬上夾住第二個往嘴裡送,第三、四個餃子很快進了我的肚子。直到嘴裡什麼都裝不下了,我才開始細嚼慢嚥。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吃完了我盤子裡的餃子,肚子還沒飽,還沒有吃到幸運餃子。

我就繼續在全家人的盤中裡搜尋,看到這個餃子鼓得大大的,好像偷偷藏了什麼東西一樣,我趕緊夾住它,可裡面什麼東西都沒有。我再看看那個,很像是爸爸包的,就迅速把它放進嘴裡,生怕別人搶走一樣,可是這個餃子裡面依然空無一物。我又吃了半盤,什麼也沒有吃到,肚子卻已經撐得像個皮球,我已經飽了,可是還想在吃幾個,看能不能吃到。最後,我實在吃不下了,只好躺在沙發上休息。

事後,大家誰也沒有吃到錢餃子,連我的.“噩運”餃子也沒有了。我懷疑開心果化了。但還是很開心。因為吃錢餃子本身的寓意就是讓我們多吃些飯,所以一切都沒有關係。

春節有許多奇特的習俗,但在我眼裡,最有趣,寓意最深、最美的要數吃錢餃子了!

春節的隨筆6

這一天是七年級,我與家人來到老家。我穿上新衣服,就跟爸爸媽媽去村口那邊,那是我的第一個家。那雖然沒城市好,但在我心中早已定了位置。來到家我就跟表姐、爸爸、三伯父去拜年。因為我的這家在一個村,所以壓歲錢不多,只是一元和五元、十元、五十元。這我就非常滿足了。表姐找我去廣場玩,我說:“行呀!”我們就去了,但是怕家人擔心,我們就提前回家了。誰知爸媽找我找的非常心急。

第二天就是八年級,我的哥哥與二伯父一起回來了,我的姐姐也回來了。姐姐與哥哥都回來了,他們都來齊了我就說:“明天是我的生日。”他們就讓我上姐夫的車去買禮物,我挺高興。就和他們去縣城,我想買小熊貓,懷錶,文具袋。

他們和我去超市,給我買了一個一對小熊貓與這文具袋,真不巧,賣懷錶的沒有來,就買了存錢罐。我高興極了,回家以後,大姑和小姑來了,過了一個小時,大姑和小姑走了。大哥也走了,三表姐也回家了。家裡空蕩蕩的,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在的時候你不珍惜,失去了才懂的珍惜。在的時候熱熱鬧鬧,走了就變的冷冷清清。我去找表姐玩,她比我大幾個月,她黑黑的,是我姐又是要好的朋友。我記得去年過生日非常冷清,今年的生日對我說是非常好。都是我想要的,我的喜悅在禮物上,心思卻不在家,我想另一個地方,那也是我的家。小時候在那裡生活。那裡有我兩個好朋友。不過我非常開心,生日蛋糕上有我喜歡的`向日葵,非常漂亮!吃玩蛋糕我就看電視。

初五,我們就一直待在家,我非常想堆雪人,打雪仗。初六,去二舅家半年了,我們在那待的時間不長就回家了。初七,就回城市了,這裡下了一場雪,家人不讓我下去,爸爸帶了一些雪我存在了冰箱裡。

初八,雪快化完了,也讓我下去了。可就一點雪,我就分成兩份,把一份堆的圓圓的,下半身長圓,我用彩紙做成帽子,眼睛,釦子。雪人化了,我好傷心。不過我想讓天再下一次雪,那就好了。初九,我們家來了客人就一起到飯店去吃火鍋。我吃了肉片與肉乾,等家人都吃玩。我們就高高興興的回家了。

春節這幾天讓我品嚐了許多美食,讓我享受到了快樂。真希望能過的慢一點!

春節的隨筆7

除夕已過數日,可現在每逢除夕之時,總會有些感嘆:現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老百姓的口袋不缺錢了,年貨準備的越來越提前了,準備的越來越豐富了,為孩子準備的新衣服越來越款式新穎了,給孩子買的煙花炮竹花樣多了,給孩子準備的壓歲錢越大方了......露天的集市上、擺放著琳琅滿目商品的超市裡,不管價錢比平時貴出多少,不管家裡是否真的還缺少,為了過年的喜慶買就買了吧,圖的就是喜慶圖的就是心情,總之,有錢就是任性,有錢才能過好年。

除夕相聚,杯盞交錯,聊得更多的話題是:你又搶了多少個紅包?你又掙了多少錢?你的手機、你的.車、你的樓房......何曾有人說起平時有多少時間與孩子談心交流的?有多少時間是與父母聊天話家常的?除夕晚上的聯歡會節目不在牽動著你我,更關注的是各種手機搖一搖、湊福字、搶紅包活動,親戚朋友間原本質樸的新年問候已蒼白無味,不發幾個紅包總顯得人情淡薄,搶到了你的紅包你才是親情。

春節的隨筆8

過年,是最有味道的。在我們鄉下,年味來得早,去得遲,可以通過看、吃、玩來感受。 看出年味的忙碌與熱鬧 鄉下的年味大概從臘月二十四開始變得濃起來。

臘月二十四在我們鄉下俗稱“小年”。家家戶戶也就從這天開始變得忙碌起來。當你走出去轉轉,你會看到,每家每戶都在貼春聯,掛燈籠了。還有你會看到每家的小孩在這天也會穿上新衣服,手中還會拿著一些擦炮或小煙花,成群結隊地從這家走到下一家。 隨著年的越來越近,你隨處可以看到的是東家殺豬,西家宰雞;你可以看到家家戶戶忙著打掃衛生,忙著打糯米做年糕的身影。 當然,最能讓你大飽眼福的是除夕晚上的焰火了。

夜幕剛剛拉下,各家各戶都搬出了早已準備好的煙花,開始了放煙花比賽。這邊一個“鯉魚獻福”,那邊一個“百花鬧春” 整個夜色在焰火的襯托下變得如此絢爛多姿,五光十色,讓你不得不驚歎,讓你忍不住地激動。 吃出年味的豐盛與美好 帶有年味的吃,也是從臘月二十四開始的。從這天開始,每家每戶的餐桌上的菜餚越來越豐盛。當然最豐盛、最講究的還是除夕晚上的“年夜飯”。

年夜飯的餐桌上一般有十個菜,叫做“十全十美”。在吃的過程中,你有必須要吃到的菜餚:紅燒肉,色澤紅亮,你吃上一口,滑而不油膩,吃過之後,就象徵這兒比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吃過紅燒肉,不要忘了夾上一塊豆豉蒸肉,這樣,有種香香的味道流入你嘴中,吃下肚,就寓意著你的工作蒸蒸日上了。還有魚和年糕,這些都是有著一種美好寓意的.菜餚,你不可以不吃的。當然,在我們鄉下也有另外一種吃俗,那就是年夜飯的菜餚和飯都要吃剩一些,這樣就表示“年年有餘”了。

玩出年味的祥和與快樂 看過了年味的忙碌與熱鬧,吃過了年味的豐盛與美好,我們還可以從玩中領悟到年味的祥和與快樂。 有人說拜年的時候講究“七年級崽,八年級郎,九年級初四拜地方”,而在我們鄉下不同。一般情況下,七年級的那天,鄰里間的小孩大人都會相互地串門,遇上同齡的道賀一聲“新年好”,遇上年長的說上一聲“給您拜年了”。

家家戶戶都拿出上好的糖果來招待。整個人家都是一派祥和溫馨的景象。 過年的時候,下雪是大人小孩都喜歡的事情。這一方面是“瑞雪兆豐年”的緣故;另一方面就是在過年的時候下雪,大家可以盡情地堆雪人、打雪仗、滾雪球,大人們無需掛念到地裡面去勞作或到外面去賺錢養家;小孩子們無需掛念上學或擔憂大人們的斥責。

因為,在雪地裡,大人小孩早已玩成了一片。你瞧,大人們滾來了兩個大小不同的雪球,做成了雪人的身子和腦袋。小孩們找來了辣椒做雪人的嘴巴和鼻子,桂圓核做雪人的眼睛,再找來一個斗笠給它戴上。

一個滑稽可愛的雪人做成了。大人小孩們站在雪地裡歡呼慶賀年味,隨著新年鐘聲的臨近變得越來越濃;年味,隨著新年鐘聲的逝去變得越來越淡。人們也在看、吃、玩中體味著這年的濃濃味道。

春節的隨筆9

曾幾何時,在人們的追求中,有理想,有愛情,有浪漫,有著許許多多世間的美好。但,不知在什麼時候,金錢漸漸變成人們追求的惟一。許多的東西都變得本末倒置,非但失去其原本的目的,反而都變成人們追逐利益的手段?

以物品包裝為例。春節將近,人們也紛紛前往商場、超市購置年貨,或者為之後的大大小小的應酬、宴席準備禮品。但消費者們發現,越來越多的商品都開始注重外表,華而不實的現象愈發嚴重。就以茶葉來說,按常理,人們購買茶葉,品的是茶葉,因此,茶葉越好,價格越高。而相對的,作為裝茶葉的容器,包裝盒的價格則是低廉的。但如今,一個裝茶葉的錫壺價格遠超茶葉不說,購買一個錫壺,茶葉竟然還要另配!而令人震驚的是,人們開始對這種華而不實的`包裝愈發追求,因為這樣的禮物更加體面。那麼究竟是是什麼導致這樣華而不實的包裝呢?因為包裝的成本是低廉的,所以精美的包裝帶來的高價格可以為商家贏得遠超出原本商品的利潤。在我們以往的認知中,包裝的意義在於讓商品看上去更加精緻,更加美觀,而一件商品真正的內涵在於商品本身。但如今,這一切全都本末倒置。

正是人們不斷追求利益的行為導致這一切。任何事情都是過猶不及的。而恰恰是這種唯利是圖的舉動使我們的生活作風更加浮誇,更加註重一些華而不實的外表。也造就如今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社會現象。而這一切產生的根本原因在於:人們發現,金錢在現代社會

佔據的地位越發重要,可以說有金錢,就可以獲得其他的東西。而要改變這一切的方法只有通過改變制度,使人們更加關注除金錢以外的其他,淡化金錢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強化其他方面的因素。 例如,淡化“紅包”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降低人們生活對於金錢的強烈依賴,使人們能通過自身的能力達到自身的目標而非僅僅是憑藉金錢。使人們的追求多元化,讓人們可以在保證自身生活基礎的情況下,靠個人能力來追求更好的生活。而相應的,使金錢不再成為衡量個人成就的近乎惟一的標準。

通過諸如此類的各樣手段來達到淡化金錢影響的目的,這樣才能使得人們不再一味的追求金錢,而更加註重生活中的其他方面。這樣,我們的社會才會不再“唯利是圖”。

春節的隨筆10

當身邊的同事和朋友都在談論年終總結,當開啟電視發現正在播出關於春運訂票新聞時,當望向床頭日曆上標註的距離春節多少天的標註時,驀然發現,20xx年就這樣結束了,帶著些許欣慰,些許惆悵,悄悄的在我生命的歲月裡慢慢地溜掉。回首過去的一年,有收穫,有失去,有開心,有哀傷,有鮮花似錦明媚的春天,也有驕陽如火炙熱的夏天。時光會變,不改初心,我一直認為人生一世,需抱有一顆感恩的心。在過去的一年裡,感謝親人和朋友的陪伴,讓寒冷的冬天不再孤單;感謝有你,讓我在金秋收獲自己的愛情;感謝同事和領導,讓我在工作中不斷成長,展翅高飛。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時光荏苒,時過境遷,30年如彈指一揮間。今天在街上看到一個小男孩一手牽著爸爸的手,一手牽著媽媽的手,滿臉帶著明媚的笑顏,那一剎那感到莫名的親切和感動,而兒時的`場景好像歷歷在目,恍惚就在昨天,彷彿我就是這個小男孩,週末牽著父母的手,跟父母要好吃的棉花糖,要好玩的玩具。但是時光不會逆轉,過去的時光,不管是開心還是傷心,這些都隨著時光的流逝隨著年輪而溜走,我們唯一能做的只有珍惜,珍惜每一天,珍惜每一個愛自己的人。回顧現在的生活,大學畢業八年,八年來有了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工作。青春如鮮花般絢爛多彩,但卻短嶄的一閃即逝,來不及細細品味青春的活力,它已悄悄地隕落。當看著新一批大學畢業生,從象牙塔踏入工作,懷著新鮮和憧憬,加入到我們這個隊伍,心中升起很多感概和情愫。青春對每個人只有一次,不管你願意不願意,它已來過,就不會再重來。我們惆悵逝去,不如展望未來,過去不可追,現在和將來卻是需要自己好好把握。

記得兒時,每年的春節,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會給發壓歲錢,會買新衣服;每年的除夕夜都會陪家人一起吃餃子,一起坐在電視機前看春節聯歡晚會。那時候的春節晚會的主持是趙忠祥和倪萍,那時候過年總會放金庸的武俠劇,這都是那個時候的小夥伴最珍貴的記憶。兒時的春節,可以跟長輩耍無賴,可以早上睡懶覺,一覺睡到大中午。如今已經長大,有些親人卻已不在,爸爸媽媽的額頭也有了更多歲月的痕跡。我們已經不能再像小時候,不能讓父母再伺候自己,烏鴉反哺,羔羊跪乳,我們該回報自己的父母,幫他們做家務,陪他們拉拉家常,讓他們感覺到欣慰,感覺到自己的兒女長大了,懂事了。

記得兒時,每年的春節,小夥伴們都會拿著壓歲錢,然後一起去買好吃的,好玩的,盡情的玩耍。一起守候在電視機前看電視,一起去集市上逛街,去買自己喜歡平時又沒錢買的連環畫。現在大家都長大了,而好多兒時的夥伴都已為人父人母,再相聚時聊的最多的都是兒女和工作。人生在世,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的責任和目標,回想下自己,仍然孑身一人。心中暗暗思量,明年也該讓自己有個著落啦,不僅啞然一笑。

寫到此處,大街上傳來商店裡劉德華的拜年歌:“恭喜你發財,我恭喜你精彩,最好的請過來,不好的請走開,oh,禮多人不怪,我祝滿天下的女孩嫁一個好男孩,兩小口永遠在一塊”。我恍然一笑,年真的越來越近了。過去時日不可追,將來時日尤可為,希望未來的20xx年,能夠有一個嶄新的開始,用我的熱情和努力換來自己的美好明天,實現自己的夢想。

春節的隨筆11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剛剛過去的春節是中國人一年中最重視的節日,遠在海外的中國留學生也用自己的方式在異國慶祝這一特殊的日子。

今年過年,在法國已留學三年的許晴第一次包了餃子;在德國留學第二年的周丹,與家人視訊時,和去年一樣,又哭了;在英國留學李然則是在學習中度過中國年。

在法國包了第一次餃子

“今年是我第一次包餃子,重慶人不是很有包餃子的習慣,我媽媽都不會。”今年是重慶女孩許晴在法國留學的第三年,從沒有包過餃子的她,在巴黎第一次嘗試了包餃子。

她說,這得益於她留學期間的一位朋友——來自山西大同的包餃子“高手”,自己從她那裡學會了包餃子。

除了餃子,許晴春節期間還和朋友一起做了桂花糖紅棗年糕,這一結合了中國南北特色的年糕,被他們稱為“過年版年糕”。

“看到舞龍舞獅我也很興奮啊!”巴黎十三區是華人區,很有過節的感覺,在重慶時,許晴並沒有特意參加過春節的慶祝活動,反而巴黎十三區的舞龍舞獅讓她感覺年味很濃。

在法國3年,每一年的春節,許晴都是和中外朋友一起度過的。因為每年都過得特別熱鬧,許晴在春節期間並沒有特別想家。

孔昊來自山東省濟南市,今年是他在美國斯坦福大學留學的第四年。他說,斯坦福大學每年都有中國學生聯誼會組織的“春晚”,人氣很旺。

今年大年七年級下午,孔昊和他的幾個中國同學一起去距離學校30多公里的東聖何塞玩了國內現在也很流行的抓娃娃機,晚上他和幾個同學一起包了餃子。

“餃子是一定會包的,我覺得反而在國外可能會更加遵循國內的一些傳統,包括臘八節吃臘八粥,冬至吃餃子,小年吃餃子,(大年)三十吃餃子。”在法國留學的陳尚容說。

“大年七年級的時候,我們一幫中國博士學生一起過的年,包的餃子,看的春晚。”同樣在法國留學的董正說。

今年是董正在法國的第四個春節,他說往年的春節也會和朋友一起準備年貨包餃子,“每次都是和同學一起,每次都是多於6個人,我所在的城市圖盧茲,重慶人第一多,其次是山東人,包餃子的習俗還是儲存得很好。”

董正說,今年的大年三十過得比較特殊,“因為女朋友的媽媽也來法國,所以我們用了比較特殊的方式。我們去了圖盧茲當地比較有滋味的一家西餐廳,西餐廳以前是酒窖,現在改成西餐廳的。西餐廳裡有一架鋼琴,正好有一桌一起用餐的客人,他們的每個人都會彈鋼琴,而且彈得非常優美,所以整個晚餐吃得非常浪漫、非常享受。”

春節和考試撞車

“我沒有春節。今年春節我就是在圖書館度過的。”周丹說,中國的春節和他在德國的考試月正好撞車,從2月2日到3月3日都是他要考試和準備考試的階段。

“1月25日要考一場,2月6日又要考一場。”周丹說春節前後他也都在考試,“我們是考試季,德國這一塊兒就沒有考慮到中國春節的問題。”

“我有一節課是年三十下午,北京時間晚上11點我才下課。”雖然如此,周丹說,過年期間,他還是忙裡偷閒和幾個中國學生一起吃了頓晚飯。

在法國留學的陳尚容說,雖然自己沒有遇到過春節和考試周撞車的情況,但是她有不少同學曾經遇到過,“他們跟我講的情況是,還在圖書館看書,然後和爸媽在圖書館視訊。不能當著父母面哭,又因為想家,所以視訊完了自己難過一會兒,然後繼續複習。”

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就讀的李然春節前後的學習壓力也特別大:有論文的問題要單獨請教老師,又要到學校上課。

“春節怎麼過的,我一句話就說完了,發燒了,作業一堆在宿舍咬著牙做完的'。”她說,春節期間沒有出門,不知道倫敦的過年氣氛怎麼樣,但是宿舍樓裡有掛有中國特色的燈籠,宿舍的食堂裡也儘量做了中餐。

雖然足不出戶,又生病發燒,但是李然還是和父母通了電話,互道了新年快樂。

每逢佳節倍思親

“我是北方人嘛,我們家族傳統的習俗還是比較深的。”在法國留學的董正說他不但會和父母拜年,而且會給父母的每一個兄弟姐妹都打電話拜年。

“雖說國內國外都在說年味淡了,有人說過年越來越沒意思。不過,我覺得春節特別好,這是一種傳承,這是一種規矩,雖然(我在法國)放不了鞭炮,但我還是懷念小時候放鞭炮的場景,過年的時候,大家都不約而同地去和家裡人聯絡,我覺得這一點特別的好。”董正說。

董正說:“每年買年貨,包餃子,吃火鍋,我覺得不管人在哪裡,每個人都有這種自發的行為和情懷,我覺得這一點是我們作為中國人比較驕傲的一件事情。”

“非常想家。”周丹說,他在德國的兩年,每年春節的時候都有和家人視訊,“今年好一些了,去年特別難受。(這兩年)都哭了,去年的時候和其他中國留學生一起看春晚,大家都好難受。”

周丹聽說了國內很多人都在吐槽春晚,他說:“但是我們對春晚的感覺越來越不一樣了。”周丹因為時差原因,直播春晚的時候正在上課,是之後看的錄播。

“你體會不到這種感覺,當你一個人在國外,距離家鄉幾千公里的時候,你在電視裡面聽到‘給海外華人拜年’這種話會很難受的、也很感動的,我們能看

到春晚已經很滿足了。”周丹說。

周丹說,雖然他在德國也吃了餃子,但是包餃子的面不一樣。他覺得自己所在的德累斯頓並非中國人的聚集地,“完全沒有年味”,“當地人也不瞭解中國春節”。

在美國杜克大學留學第五年的姚睡也說,他的很多同學都會看春晚,“而且很多人裝置很高階,會在家裡,用投影儀,把春晚放在牆上看。”

姚睡說,當地有一些老的華人華僑更會遵循中國過年的傳統過春節,“和在國內可能差別不大。”

已5年沒在國內過春節的陳尚容說,她前四年是在法國過年,今年春節則在巴塞羅那做交換生,“在法國的時候,有時也會參加一些領館和市政府的新年招待會,是針對中國新年的。”

對於春晚,陳尚容說:“雖然可能和國內的時間沒有對上,但是重播還是會看的,有的時候吃飯的時候會把春晚的節目作為背景音樂。”

春節的隨筆12

常年的在外終究是對家鄉淡漠了些。每次回去總能看出多出幾許的陌生來。先是曾經熟悉的小河的水已經不再有,然後是曾經的老樹被連根挖走。看到的只是曾經的老屋除了斑駁的牆壁一層層退掉,不再有往日的一點點生氣,曾經院子裡的葡萄架早已不知去向,就連那曾經當做餐桌的大磨盤也半掩在土裡孤寂起來。

其實變化最大的還是人。每次回到家,總能聽到老母親的訴說:某某,哪一個鄰居腦溢血死去,某某又怎麼圍牆倒塌而亡。回去的次數多了,聽到的這一類的訊息的也就越發的多。於是每次聽到這種訊息的時候總能想起那一畦一畦的麥田來。人如小麥,有一季發芽,就有一季被收割。老一輩子的人逐漸離去,新一代的人也正在像自己年少時一樣的在崛起。生與死就這樣交替著,沒有顏色沒有聲音。小時候每每聽過見過某一家死了人就很驚懼,更不要說看到那冰涼的屍體。我就是這樣,小時候鄰居大叔上吊而亡(說是大叔,其實那時他正值青春),自己竟然嚇得不敢起來撒尿而被迫撒在床上,儘管還是冰天雪地的時節。但是現在,聽到母親的嘮叨以後,竟然表現得很是冷漠。自己也很奇怪為何會對生命那麼漠視。其實呢,世事如此。誰不會死呢,死就死了吧,人老了都會走這條道路。生命本就如此。不再有對死亡的懼怕,有的只是對這種自然規律的冷漠。其實人就是,這一輩子只要你奮鬥了,為你的父母盡孝了,為你心愛的人付出了,死也僅是一種結束的符號而已。

再有就是曾經一起跑跑顛顛的同伴了,現在卻更加地陌生起來。不再有小時候那種的天真,更不再有那時候在一起玩泥炮捉迷藏的那種快樂。見面了也只是一句淡淡的回來了啊就沒有他話。夏季的一次回家碰到了國小同桌的時候,看他剃了光頭,問他,則說頭髮白了呢。很顯然的眼中多了幾份陌生。鄰居的同學也是,兩個孩子都已經長大,一個國中,另一個竟然外地打工去了。回來的時候在他家大門口看到他的時候,只是比原來胖了些,然後就是背有點點的駝,臉上竟然有了幾道皺紋,有些飽經滄桑的樣子。互相看了一眼,只是簡單的一句回來了,我也是說了一句回來了就互道再見。

不知是時間捉弄了人還是世事過於滄桑,但是每次回家總能一下子讓我想起一畦畦麥苗青綠地長起又有一畦畦黃枯的麥秸被收割。小村瘦了,小村也靜了。沒有小時候每到吃飯時總能聽到的那呼兒喚女回家吃飯的喊叫,也看不到每家灶房那嫋嫋的散著香味的'青煙,更別說晚飯後自己拿了小凳去鄰家看那12寸的黑白電視了。甚至就連狗叫都沒有,所以在家的夜晚更是萬籟俱寂,寂靜的讓人失眠。

村裡青壯的人出去打工了,只是為了娶得一房媳婦為了一幢新的房子。家裡住著的幾乎清一色的老弱病殘。有的地方好幾處老屋都空著,窗開牆裂。就像我家那片,原來那麼熱鬧的地方,幾十戶人家現在前前後後也只有幾個人在住。來來往往就只有幾個老頭老太太坐在一起喝茶聊天,聊著聊著就回到了自己年輕時段,那時哪家的院子裡不是綠葉茂盛人來人往的呢。所以現在回到老家,除了陌生,也就只剩下母親那慈祥的嘮叨了。

母親身體依然很好,前後兩個院子周圍都讓她給開了小塊的菜地出來,種了茄子,黃瓜,垃圾,韭菜,白菜一類,所以我們弟兄不管誰回家母親都會滿滿的裝很多的菜帶回去。其實這哪裡只是一些青菜呢,這是母親滿滿地關愛。人老了,總是希望自己的兒女常回家看看,母親當然也是,還好我們弟兄幾乎都能經常回家,這時候母親也總是拿出自己納的鞋墊來,囑咐著這雙是給哪個兒子的,而那雙又是給哪個孫子的,然後就說自己愛花花草草,也給自己的兒子孫子納些長著草開著花的鞋墊。所以我家弟兄以及侄兒侄女基本是不買鞋墊的,都是墊著母親親手納的鞋墊。給我的呢,我捨不得用,看得精緻一些的就積攢起來,放好,不允許別人再用。這都是母親的一片心血呢。

兒行千里母擔心,不錯的,母親現在已經八十有三,依舊是精神矍鑠身體康健。每天除了伺弄那些菜地,納鞋底,還要照顧最小的侄子,包括平日的一日三餐。晚上呢還有摟著我那小侄子一起睡。每次回家我都會抱怨母親把小侄子寵壞了,每晚還得摟著睡。但是母親卻離不開小侄子的,小侄子也是很聽話和乖巧的。母親一有點感冒咳嗽他就會立即喊我四嫂去找醫生拿藥。早上呢睜開眼第一件事就是喊他媽媽趕緊給母親衝雞蛋和泡茶。如果我四嫂稍微怠慢一點,他就生氣地大喊他媽媽不孝順!呵呵,正因為這個,母親竟特別的寵他。

母親的一丁點的風吹草動我那小侄子都是能立即知道的。春節年夜飯後,我坐在母親身邊,握著母親那嶙峋但很溫暖的手陪母親說話。侄子偎在母親的懷裡打斷了我們的談話:“聶老五,別說話,我給你說個奶奶的祕密!”

“好,你說吧!”我笑著看著侄兒。

“就是吧,你上次在咱家離開的時候,奶奶哭了呢!”小侄子很認真地說。

“怎麼呢?”我看著侄兒。

“奶奶用衣角擦著眼淚,嘴裡還說呢,‘五兒,我的五兒又要離開家了呢!’”侄子一邊說著一邊學著母親,也撩起自己的衣角擦拭著自己的眼角:“就這個樣子”。母親假裝生氣地把侄子推出懷裡:“瞎說呢你!”

我的眼角溼了,沒有再說什麼話,我只是緊緊握住了母親那雙溫暖的手,把頭靠在了母親的肩上。

每個人的幸福雖然不一樣,但是有母親的牽掛卻總是最幸福的事!

春節的隨筆13

眼看著年不知不覺的來了。今天除夕了。按照當地的習俗,白天男人們給家裡大門掛燈籠,貼對聯。女人們在家裡蒸包子,包餃子,備年夜飯……年三十這天下午,關中地區的男人們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請先人”。請先人就是帶上香蠟紙表去墳地裡,有請已故的親人們回家一起過年。當然除了過年,家裡過大的事情,如:娶妻、嫁女、添丁做滿月等等都要請先人的。這是關中地區一直延續至今的一個風俗習慣了。

請先人回家後,要在家裡設定的先人紀念堂前,把已故先人的照片放在正中央,前面擺上供品,然後再點上香蠟。從此,每頓飯前,要先給祖宗堂上放上一碗飯,在腕上放兩根香代表筷子,此舉動叫做 獻飯。獻飯完畢後,家裡人才可以開飯的。說起開飯,一般除夕晚上吃的是餃子。聽老人們說,過去,因為沒有電視等娛樂傳媒,除夕晚上都是一家人圍坐在土炕上,守歲。呵呵,如今真不可想象,一夜沒娛樂,坐在一起是怎樣熬的,當然少不了拜年,發放壓歲錢了。

如今,年夜裡,人們有電視看。不管那年年還在繼續如期直播的春晚節目如何,好歹在家裡晚上有了消磨時間的做拿了。隨著發展,如今年夜裡當然也少不了那些通宵達旦的打麻將了。如今守歲,在大多數家庭已經開始淡去,家中有老人的家庭還在延續著。隨著春晚的直播,不少家庭就隨著又增加了吃年夜飯後看春晚的“習俗”,增加了在交歲之時,燃放炮竹的“習俗”。伴隨著春晚新年鐘聲的敲響,炮竹從去年年尾響到今年年初。炮竹聲聲,辭舊迎新。

家人團圓,同聚一室,共看電視,共同歡笑,嗑著瓜子,喝著濃茶,聊著天南海北,洋溢著濃濃的親情,濃濃的節日情結,濃濃的傳統佳節的氣氛。平日裡回家,不一定在同一天,而春節,大家有一丁點的機會都會回家,甚至長途跋涉,都會不約而同的回到自己久違了的家。畢竟這是逼瘋的的港灣,畢竟是溫馨的停靠站,畢竟是心的歸宿。家是巨大的磁場,無論遊子們漂泊多遠,都無法逃出家的引力,都會被吸引回來的,帶著親情,帶著祝福,帶著漂泊的喜怒哀樂。

支援兔年來臨之際,特此祝福所有華夏兒女們節日快樂!兔年吉祥!閤家歡樂!儘管各地的風俗存在著差異,但是,無法阻隔大家在傳統佳節裡的慶賀之情;儘管風俗不同,但是都洋溢著團圓的.喜悅;儘管風俗有異,但是相同的是濃濃的情。此時,兔年的春晚已經接近尾聲,由於一家人在不斷的聊天,所以不一定看的很仔細,但是,這種團聚一堂的氣氛是難得的,是無法代替的,是充滿幸福的。

祝福大家:兔年吉祥,閤家歡樂,幸福安康!

春節的隨筆14

大年廿九,我在家裡寫春聯。我準備好紅紙及書法工具,認真地寫下了一副春聯:“歲風平安日,年年如意春。”還寫了一個大大的“福”字。我和媽媽一起把春聯貼在門上,哇,好喜慶啊!媽媽還誇我寫得棒呢,我邊欣賞著,心裡美滋滋的。

晚上,我們在外婆家吃年夜飯。外婆準備了一桌的好菜,一家人圍坐在餐桌前,有說有笑。“呯!呯!”響亮的.鞭炮聲響起,我連忙趴到窗臺上看。哇,鞭炮的顏色五彩繽紛。只見一個圓圓的鞭炮在天空中炸開來,外圈是紅的,裡圈是綠的,最中心是紫的。“呯!”又一個鞭炮在天空炸開,它們金光閃閃,像一顆顆流星從天空劃落下來……鞭炮聲此起彼伏,響徹雲霄。

看著看著,我不禁吟起了王安石的一首詩:“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春節的隨筆15

正月七年級是我們國家傳統佳節—春節。

關於過春節各地的習俗可多了,除夕的年夜飯可是最重要的。一大家人團聚在一起,開開心心、熱熱鬧鬧的品嚐著美酒佳餚,其樂融融。年夜飯我們北方人喜歡吃餃子,預示著來年交好運;而南方人喜歡吃湯圓,象徵著一家人團團圓圓。聽大人們說,以前,過年可以吃到平時吃不到的好東西,因此,人們總盼著天天都過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叫“年”的怪物,它經常在冬天欺負住在山裡的人們,有一些人想把它除掉,也有一些人想把它趕走。

有一天“年”又來了,許多人家裡都遭到了襲擊。只有幾戶掛著紅布簾,門外生著火堆或敲敲打打鬧翻天的人家沒有受到傷害,因此山裡的人們知道了“年”怕三樣東西。當“年”再來的時候,人們用這三樣東西把這個大怪物給趕走了,從此都不敢來傷害人們了。以後代代相傳,便形成了過年熱鬧的習俗。我喜歡春節,每年的春節我都要去花市。花市裡人山人海可熱鬧了,店鋪裡的人在大聲喊叫著賣各種各樣的東西,有的賣豔麗多彩,芬芳迷人的鮮花,有的賣可口的'爆米花和好喝的飲料,還有的賣各式各樣的玩具。

近年隨著我們國家的不斷強大,各國的領導人也開始在春節的時候,發表講話或文章向在本國的華人表示節日的祝賀,中國的春節在世界上越來越有影響力了今年,我們家的年夜飯是在飯店裡吃的。一家人在一起可開心啦!大人們送給我很多祝福,還有壓歲錢呢。我也祝願長輩們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大家吃著、喝著、說著、笑著……我們家除夕的年夜飯充滿了濃濃的親情。